《大方脈》~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4)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4)
1. 附法
凡治瘧疾,已施汗、吐、下三法,表裡已清,邪不即解者,宜用和解之法,主以清脾飲,隨症加味(見和解門)。
凡瘧已按前汗、吐、下、和施治,表裡已清,其邪不解,又發過三五次,法當截之,用柴胡截瘧飲、密陀僧散、常山飲(均見和解門)。
凡用截藥,最要及時,如表裡未清而早截之,則邪必復發,反留連而難治;若表裡已清,瘧久而不截之,則正衰而日憊矣。
凡久瘧,脾胃俱虛,常服四獸飲;氣血兩虛,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均加煨研草果、烏梅(見補養門);血虛,服地骨皮飲(見理血門);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均見理氣門)。
白話文:
瘧疾治療法
一、和解
凡是治療瘧疾,已經使用過汗、吐、下三法,表裡已經清淨,但病邪仍然沒有解除的,應該使用和解的方法,以「清脾飲」為主方,根據症狀加味(詳細內容見和解門)。
二、截瘧
如果瘧疾已經按照汗、吐、下、和的順序治療過,表裡已經清淨,但病邪仍然沒有解除,而且發病次數已經超過三五次,就應該用截瘧法治療。可以使用「柴胡截瘧飲」、「密陀僧散」、「常山飲」(詳細內容見和解門)。
三、截瘧時機
使用截瘧藥物,最重要的是要及時。如果表裡尚未清淨就過早使用截瘧藥物,那麼病邪就會再次發作,反而會反复發作,難以治愈。如果表裡已經清淨,但瘧疾持續很久而不使用截瘧藥物,那麼正氣就會衰退,身體會越來越虛弱。
四、久瘧調理
凡是久患瘧疾的人,脾胃都會虛弱,可以經常服用「四獸飲」。如果氣血都虛弱,可以使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並加入煨研的草果、烏梅(詳細內容見補養門)。如果血虛,可以服用「地骨皮飲」(詳細內容見理血門)。如果氣虛,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詳細內容見理氣門)。
凡瘧正發作之時,勿遂服湯藥、飲食,恐其助寒助熱,壅閉瘧邪也。當於將發未發之時,服藥則效。至若食飲須後,寒熱退後,方可與之,否則中脘多蓄黃水,久則成癖。口渴忌飲冷湯,生薑、陳茶煎湯,少少溫服最妙。陳米炒黃煮粥,瘧後溫飲食最妙。
白話文:
凡是瘧疾發作的時候,不要馬上服用湯藥或進食,擔心會助長寒氣或熱氣,阻礙瘧邪的排出。應該在將要發作但還沒發作的時候服藥,這樣效果最好。至於飲食,必須等到瘧疾寒熱退去之後才能進食,否則中脘(胃部)容易積聚黃水,久而久之就變成痼疾。口渴的時候,忌喝冷湯,可以用生薑、陳茶煎湯,稍微溫服最好。陳米炒黃煮粥,是瘧疾之後溫暖飲食的最佳選擇。
2. 總括
霍亂者,因風、寒、暑、熱、飲食生冷之邪,雜揉交病於中,正不能堪,一任邪之揮霍撩亂,故令三焦混淆,清濁相干,亂於腸胃也。表甚,則有頭痛身痛,發熱惡寒之症;里甚,則有嘔吐瀉利、腹中大痛之症。寒甚,則轉筋縮陰,厥逆冷汗;暑甚,則大渴,引飲不已,各有所因也。
白話文:
霍亂是一種由風寒暑熱、飲食生冷等邪氣混合入侵人體所引起的疾病。人體正氣不足,無法抵抗邪氣的侵犯,導致三焦功能失調,清濁之氣交雜混亂,進而影響腸胃,造成霍亂的症狀。
如果表證明顯,則患者會有頭痛、身痛、發熱、惡寒等症狀;如果裡證嚴重,則患者會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
寒邪較重,則患者會出現轉筋、肢體冰冷、昏厥、冒冷汗等症狀;暑邪較重,則患者會感到口渴,不停地喝水,這些都是因其病因的不同而導致的症狀。
3. 濕霍亂
此因風、寒、暑、食、水飲,雜揉為病,卒然揮霍變亂,心腹大痛,吐瀉交作。夫暑飲雖盛,得經吐瀉,邪當自解,此症易治。初起表盛者,服藿香正氣散。若濕盛則瀉多,內加蒼朮;食滯,加炒神麯、麥芽、山楂(方見和解門)。如暑盛則吐多,服二香飲。暑熱盛則渴飲,服益元散(俱見清暑門),或服甘露飲(見瀉火門)。
白話文:
這是因為風寒暑濕飲食等因素混雜在一起,突然發病,造成心腹劇痛,嘔吐腹瀉交替出現。暑濕雖然很盛,但是經過嘔吐腹瀉,邪氣應該會自行消散,這種病症比較容易治療。
剛開始病症表象較盛者,可以服用藿香正氣散。如果濕氣較盛,導致腹瀉頻繁,可以加蒼朮;如果飲食積滯,可以加炒神麴、麥芽、山楂(方劑見和解門)。
如果暑氣較盛,導致嘔吐頻繁,可以服用二香飲。如果暑熱很盛,導致口渴想喝水,可以服用益元散(以上兩種方劑都在清暑門),或者服用甘露飲(見瀉火門)。
4. 乾霍亂
此因寒暑凝結,心腹絞痛,欲吐不能吐,欲瀉不得瀉,俗名絞腸痧。蓋寒盛則凝,不得吐瀉,邪無去路,若兼舌卷筋縮,卵陰入腹,則難治矣。初起,用探吐方以開關(見湧吐門),次審其暑甚、寒甚,分別用藥。如用前方,幸得吐利,其人渴飲,小水赤澀,脈沉有力者,此屬暑濕內結也,主以甘露飲(見瀉火門)。
若系寒盛凝結,不得吐瀉,絞痛不渴,手足厥冷,脈伏不見者,用理中湯加炮附子、川烏(見祛寒門)。
白話文:
這是由於寒暑交替、凝結於體內,導致心腹絞痛,想吐卻吐不出來,想瀉卻瀉不出來,民間俗稱絞腸痧。這是因為寒氣盛則凝結,無法吐瀉,邪氣無處可去,如果還伴隨舌頭捲縮、陰部收縮入腹,那就很難治癒了。
剛開始發病時,要使用探吐方來開通關竅(見湧吐門)。接下來要根據病情判斷是暑氣盛還是寒氣盛,分別使用藥物治療。
如果使用探吐方後,患者幸運地吐瀉了,而且感到口渴,小便赤澀,脈沉而有力,這是由於暑濕內結所致,主要用甘露飲來治療(見瀉火門)。
如果病因是寒氣盛導致凝結,無法吐瀉,絞痛但不口渴,手腳冰冷,脈象微弱難以觸摸,就要用理中湯加炮附子、川烏來治療(見祛寒門)。
5. 霍亂轉筋
《傷寒論注》曰:寒則轉筋入腹,厥逆冷汗。又曰:舌卷筋縮則卵陰入腹,難治。是知霍亂轉筋,因宗筋被邪收引,多屬寒症,然亦有熱爍宗筋而成者(見厥陰篇)。至平常老、弱人,偶犯風濕,腿足轉筋,少頃即愈,此屬輕症。
白話文:
《傷寒論注》中說:身體寒冷時會導致筋脈收縮,疼痛感會轉入腹部,出現手腳冰冷、出冷汗的症狀。書中還提到:如果舌頭捲曲、肌肉收縮,則表示陰寒之氣已經深入腹部,這類病症很難治癒。
由此可知,霍亂導致的筋脈收縮,是因為邪氣侵襲筋脈,導致筋脈收縮,大多屬於寒症。但也有一些情況是由於熱邪灼傷筋脈而引起的(見《厥陰篇》)。對於平常體弱的老人,偶爾因為風寒濕邪入侵,導致腿腳抽筋,過一會兒就會痊癒,這是屬於輕微的症狀。
6. 縮陰寒症
《厥陰篇》注曰:厥陰主宗筋,外腎為寒收引,男子陰縮入腹,女子陰器收束,兩乳縮入胸中,脈微細,肌膚冷,四肢厥逆,煩躁難安,舌短縮,苔不幹而色黑,是寒陰臟厥也,先服當歸四逆湯,次加吳萸、生薑再服(見祛寒門)。若系霍亂轉筋,雖有前症,只用理中湯加茯苓、附子、桂心、陳皮,兼服豆淋酒(俱見祛寒門)。如夾表邪,用藿香正氣散加木瓜、吳萸(見和解門)。
白話文:
《厥陰篇》的註解說:厥陰經主宰宗筋,外腎因為寒氣收縮,男子陰莖縮入腹部,女子陰器收縮,兩乳縮入胸中,脈搏微細,皮膚冰冷,四肢厥逆,煩躁不安,舌頭短縮,舌苔不乾燥而顏色發黑,這是寒陰臟氣虛衰的表現。
首先應該服用當歸四逆湯,接着加入吳萸和生薑再服用(詳細方法請參考祛寒門)。
如果屬於霍亂轉筋引起的,雖然有上述症狀,但只需服用理中湯,並加入茯苓、附子、桂心、陳皮,同時服用豆淋酒(詳細方法請參考祛寒門)。
如果夾雜着表邪,則需要服用藿香正氣散,並加入木瓜和吳萸(詳細方法請參考和解門)。
治縮陰寒症初起,臍腹脹痛,逆冷者,搗爛大蒜,鋪臍周圍及氣海穴間,多搓艾丸,排列蒜上,齊點火,灸七壯,或再灸會陰穴。熱盛忌灸。又方:取鵝鴨蛋連殼煮熟,尖上去殼,以竹筋插孔,納鹽入內,正頂臍心,輪流揉按,氣通自出;或搗薑蔥,和鹽炒熱,用布二塊,輪流包熨臍腹。凡腎莖縮入,急用竹戥盒夾住龜頭,以箍扣緊,勿令盡縮,隨用前後方藥。
如婦人陰器束緊脹痛,研胡椒、乾薑末各二錢,唾津調塗本人手掌心上,隔薄綿,令以掌覆按陰戶,側臥片時,氣通自愈。枯礬調塗亦效。如婦人兩乳收縮脹痛,令人以手牽乳頭,按向兩旁,搗薑蔥炒熱,用布二塊,輪流包熨胸腹。若系熱灼宗筋,乳縮陰緊,只用炒鹽推熨。
一方研硫黃、胡椒末,酒調服一錢;又方樟腦末,酒下一錢,俱治寒症。
白話文:
治療縮陰寒症初期,出現臍腹脹痛、逆冷等症狀時,可以將大蒜搗爛,敷在臍周圍和氣海穴之間,並搓成艾丸,排列在大蒜上,點燃艾丸,灸七壯,或再灸會陰穴。如果熱盛則忌灸。另外,可以用鵝鴨蛋連殼煮熟,去尖部蛋殼,用竹筋在蛋中插孔,放入鹽,正對著臍心,輪流揉按,氣通即可。也可以將薑蔥搗碎,加鹽炒熱,用布包裹,輪流熨敷臍腹。如果腎莖縮入,要緊急用竹製的戥盒夾住龜頭,用箍扣緊,避免完全縮入,並同時服用其他藥物。
女性陰器束緊脹痛時,可以將胡椒、乾薑研磨成粉末,用唾液調和,塗在手掌心上,隔著薄布敷在陰戶,側臥一會兒,氣通即可痊癒。用枯礬塗抹也有效。如果女性兩乳收縮脹痛,可以讓她用手拉住乳頭,按向兩旁,同時用薑蔥炒熱,用布包裹,輪流熨敷胸腹。如果因熱灼宗筋導致乳縮陰緊,則只用炒鹽推熨即可。
另外,研磨硫黃、胡椒粉末,用酒調服一錢;或者用樟腦粉末,用酒沖服一錢,這些方法都可以治療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