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辨證篇 卷二 (11)

回本書目錄

傷寒辨證篇 卷二 (11)

1. 熱利

下利,口渴欲飲水者,里有熱也。小便黃赤,大便稠黏氣穢,皆熱利之本證。若熱利兼有惡寒表證,重者服葛根湯,輕者服升麻葛根湯(俱見發表門)。若熱利兼有腹脹滿痛、脈沉實之裡證,酌用諸承氣湯攻下之(見攻裡門)。如無表、里二證,但熱結下利,重者服葛根芩連湯(見表裡門),輕者服黃芩湯(見利解門)。余法見後條。

白話文:

[熱性腹瀉]

如果出現腹瀉且口渴想喝水的情況,這表示體內有熱。小便呈現黃赤色,大便稠厚黏膩且氣味惡臭,這些都是熱性腹瀉的基本症狀。假使熱性腹瀉同時伴有怕冷的外感症狀,病情嚴重時可以服用葛根湯,病情較輕則可服用升麻葛根湯(詳細內容可參考發汗治療部分)。

如果熱性腹瀉同時伴有腹部脹滿疼痛,以及脈搏沈實的內臟症狀,可視情況使用各種承氣湯來進行排便治療(詳情請參閱內臟治療部分)。如果沒有外感和內臟的症狀,只有因為熱邪凝結導致的腹瀉,病情嚴重時可服用葛根芩連湯(詳情請參閱內外合併治療部分),病情較輕則可服用黃芩湯(詳情請參閱止瀉治療部分)。其餘治療方法請參考後面的條目。

2. 寒利

自利而不渴者,屬太陰脾寒也。小便清白,下利澄徹清穀,皆寒利之本證。寒利初起,用理中湯溫補之(見祛寒門)。若服數劑不見效者,屬下焦滑脫,宜用赤石脂禹餘糧湯澀之(見收澀門)。倘仍不效,則是清濁不分,水走大腸,宜服五苓散利之(見和濕門)。

白話文:

【寒冷性腹瀉】

如果出現自行腹瀉但不感到口渴的情況,這通常是因為太陰脾臟受寒所致。具體表現為小便色澤清澈,排泄物呈透明清澈或未消化的食物狀態,這些都是寒冷性腹瀉的基本症狀。在寒冷性腹瀉初期,應使用理中湯進行溫暖和補養治療(詳見祛寒類方藥)。

如果服用幾劑後未見好轉,可能是下焦部位出現滑脫現象,這時應使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來收澀固脫(詳見收澀類方藥)。倘若依然無效,這表示身體的清濁功能已無法區分,水分直接進入大腸,此時應服用五苓散來調節濕氣(詳見調和濕氣類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