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9)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9)
1. 總括
虛者,陰陽、氣血、榮衛、精神、骨髓、津液不足是也;損者,外而皮、脈、肉、筋、骨,內而肺、心、脾、肝、腎消損是也。虛損成勞者,謂虛損日久,留連不愈而成五勞、七傷、六極也。勞因復感者,謂不足之人,榮衛不固,復感外寒,則損從皮毛肺始;陰虛更生內熱,則損從骨髓腎始;內傷飲食勞倦,則損從肌肉脾始。此虛損成勞之因也。
白話文:
[總結]虛弱的情況,指的是陰陽、氣血、榮衛、精神、骨髓、津液這些方面的不足;損耗的狀況,指的是外表的皮膚、脈絡、肌肉、筋腱、骨骼,以及內臟的肺、心、脾、肝、腎等組織的消耗和損壞。如果虛弱和損耗長期存在,持續不見好轉,就會形成所謂的五勞、七傷、六極等慢性病。當身體虛弱的人再次受到外在寒氣的影響,損耗會從皮毛和肺部開始;如果陰虛導致體內產生過多的熱量,損耗就會從骨髓和腎臟開始;如果飲食不當或過度勞累,損耗則會從肌肉和脾臟開始。這些就是虛弱和損耗導致勞疾的原因。
2. 五勞
一損,皮聚毛落,灑淅惡寒,咳嗽虛喘,肺勞也。二損,血脈衰少,男子面無血色,女子經水不通,心勞也。三損,飲食衰少,肌肉消瘦,大便溏瀉,脾勞也。四損,兩脅引胸而痛,緩不能行動,肝勞也。五損,骨痿不能久立,午後發熱,盜汗骨蒸,腎勞也。如從下腎臟損起者,損至皮聚毛落,主死;從上肺臟損起者,損至骨痿不能興起於床,則終;從脾臟損起者,或至皮聚毛落,或至骨痿不起,皆主死。此五勞之症也。
白話文:
[五勞病症]
一、肺部勞損:會出現皮膚乾燥皺縮,毛髮脫落,常感寒冷,甚至有咳嗽與呼吸困難的症狀。
二、心臟勞損:導致血液循環不良,男性臉色蒼白,女性月經不調或停經。
三、脾臟勞損:食慾下降,肌肉消瘦,排便稀軟不成形。
四、肝臟勞損:兩側肋骨附近連帶胸部疼痛,動作緩慢,活動不便。
五、腎臟勞損:骨骼無力,無法長時間站立,下午開始發燒,有盜汗及骨蒸熱的現象。
如果疾病從腎臟開始,直到皮膚乾縮毛髮脫落,預示病情危急。若從肺臟開始,直到骨骼無力無法起牀,則為病程終點。若從脾臟開始,可能進展到皮膚乾縮毛髮脫落,也可能發展至骨骼無力無法起身,都是生命危險的徵兆。以上就是所謂的五勞病症。
3. 七傷
一恐懼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蓋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一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䐃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也。一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則意不存乎人,毛悴色夭,死於夏也。一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不精則不正,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也。一憂愁不已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痿而不舉,毛悴色夭,死於春也。
一盛怒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前言,腰脊強痛,毛悴色夭,死於季夏。一勞倦過度則傷氣,氣傷則火愈壯,壯火則食氣,故無氣以動,喘乏汗出,內外皆越,則氣日耗,氣日耗則死矣。此七傷之症也。
白話文:
[七種傷害]
一、持續的恐懼無法排解會損傷精氣,精氣受傷就會導致骨頭痠痛,腳力虛弱,甚至精液自行流出。因為五臟的功能是儲藏精氣,不能受到傷害,一旦受傷就會失去控制,導致陰虛,陰虛就會氣息衰竭,氣息衰竭就會死亡。
二、過度驚嚇或過度思考會傷神,神經受傷就會產生恐懼感,導致肌肉萎縮,皮膚枯槁,面色憔悴,這種情況在冬天最易致命。
三、過度高興會傷魄,魄受傷就會精神錯亂,無法正常思考,皮膚枯槁,面色憔悴,在夏天最易致命。
四、過度悲傷會傷魂,魂受傷就會精神恍惚,行為失常,私處收縮,筋肉抽搐,兩側肋骨無法挺直,皮膚枯槁,面色憔悴,在秋天最易致命。
五、過度憂鬱會傷意,意志受傷就會心煩意亂,四肢無力,皮膚枯槁,面色憔悴,在春天最易致命。
六、持續的憤怒會傷志,意志受傷就會記憶力衰退,腰背僵硬疼痛,皮膚枯槁,面色憔悴,在夏季末最易致命。
七、過度疲勞會傷氣,氣息受傷就會讓火氣更旺盛,火氣旺盛就會消耗氣息,因此沒有氣息來支撐身體,會喘息乏力,汗水直流,內外都失去平衡,氣息每天都在消逝,氣息每天都在消逝就會死亡。這些就是七種傷害的症狀。
4. 六極
一數轉筋,十指爪甲皆痛,筋極也。一牙齒動,手足痛,不能久立,骨極也。一面無血色,頭髮自墜落,血極也。一身上常如鼠走,削瘦乾黑,肉極也。一氣少無力,身無膏澤,翁翁羸瘦,眼無精光,立不能穩,體癢生瘡,精極也。一胸脅逆滿,恆欲大怒,氣乏,不能言,氣極也。此六極之症也。
白話文:
第一種是轉筋現象,手指和腳趾的指甲都感到疼痛,這是筋力衰竭的表現。
第二種是牙齒搖晃,手腳疼痛,無法長時間站立,這是骨力衰竭的表現。
第三種是臉色蒼白無血色,頭髮自行脫落,這是血力衰竭的表現。
第四種是身體常有如老鼠跑過般的感覺,身體消瘦乾枯且皮膚發黑,這是肌肉力衰竭的表現。
第五種是呼吸微弱無力,身體缺乏油脂,體態憔悴瘦弱,眼睛沒有神采,站立不穩,身體癢且易生瘡,這是精力衰竭的表現。
第六種是胸脅部常感憋悶,常常想大聲怒吼,但卻氣力不足,無法說話,這是氣力衰竭的表現。
以上就是所謂的「六極」症狀。
5. 脈症
虛勞之脈象,宜和緩,二三四至,來去有神,此病易治。即浮軟微弱而有胃之真臟脈者,亦可得生。若陰虛之勞脈細數,則必形消著骨而後死者,陰主形也。陽虛之勞脈微革,則不待痿盡,忽然而脫者,陽主氣也。五臟之脈無和緩象,為無胃之真臟脈,即形肉雖存,亦必不久於人世矣。一息二至,損傷之脈也。一息一至,名為行屍脈,主死。此辨脈之大法也。
人身大骨,即顴、肩、腰、股之大骨也。大肉,即頭項、四肢之大肉也。凡大骨痿軟不能支持,大肉削瘦,消陷成坑,居常動做,精神漸衰,真臟脈不見者,一歲必死;若真臟脈見,遇所不勝之時日,凶可期也。若真臟脈不見,有是症者,喘滿動形,半載內死;有是症者,五臟內損,痛引肩胸,一月而死;有是症者,肉盡之處,皆枯燥破裂,謂之破䐃,身熱不已,十日內死。
真臟脈見,目眶下陷,視不見人,傾刻而死;若能見人,則神尚未去,至所不勝之日時而死也。此辨虛勞脈症之總訣也。
白話文:
【脈象病症】
在治療虛弱勞損的情況下,理想的脈象應該是平和緩慢,每呼吸二到四次脈搏跳動一次,且來去有力,這種情況下的病情較容易康復。即便脈象浮軟微弱,但只要仍有胃氣的真實脈象存在,病人仍有可能活下來。然而,如果出現陰虛勞損,脈象細數,那麼病人往往會身體消瘦至皮包骨才會離世,因為陰主要影響的是身體形質。同樣地,陽虛勞損導致的脈象微弱且緊繃,病人通常在未完全萎縮之前,就會突然死亡,這是因為陽主要影響的是身體氣血。當五臟的脈象都呈現出急促或混亂的狀態,顯示缺乏胃氣的真實脈象,即使外表看似健康,病人也難以長壽。每呼吸跳動一次的脈象,表示身體受損嚴重。每呼吸僅跳動半次的脈象,被稱為行屍脈,預示著死亡。
所謂的人體大骨,指的是顴骨、肩骨、腰骨和腿骨等大骨頭。所謂的大肉,指的是頭頸部以及四肢上的肌肉。若這些部位的骨頭萎縮無力,肌肉嚴重削瘦,形成凹陷,且平時活動時精神逐漸衰退,但尚未出現真臟脈象,預計一年內會去世;一旦出現真臟脈象,在不利的季節或時間,死亡將近在眼前。若尚未出現真臟脈象,但有上述症狀,出現喘息困難、腹部脹滿,且身體活動受到限制,半年內將離世;有上述症狀,且五臟受損,疼痛擴散到肩膀和胸部,一個月內會離世;有上述症狀,且肌肉嚴重消耗,肌膚乾燥龜裂,被稱為「破䐃」,持續發燒不止,十天內將離世。
若出現真臟脈象,眼眶凹陷,無法正常視物,很快就會死亡;若仍能看見人,說明元氣尚未耗盡,但在不利的時間或季節將會離世。以上是判斷虛弱勞損疾病與脈象的總結要訣。
6. 治法
後天脾胃水穀生化營衛,故治法本平氣血,而脾臟症治已統載內傷門。先天腎藏精氣生化之源,故治法本平陰陽,其腎、肝、心,脾症治詳刻於後。治虛勞,陰虛火動,皮寒骨蒸,咳嗽不寐,食少痰多,心煩氣短,咯血等症,用拯陰理勞湯,隨症加味。
治虛勞,陽虛氣弱,表熱自汗,身髓痠疼,倦怠惡煩,勞動則氣張而喘息,用拯陽理勞湯,隨症加味。
治腎虛成勞,午後發熱,形體消瘦,津血枯竭,水泛為痰,咳嗽,盜汗,遺精,失血,消渴,淋濁,口燥咽痛,虛火上炎諸症,服六味地黃湯。已成勞嗽,服都氣湯。火不歸元,服七味地黃湯。火妄刑金,服生麥地黃湯。相火不足,羸弱少氣,服八味地黃湯。陰虛火旺,服知柏地黃湯。脾腎大虛,水腫痰喘,服金匱腎氣湯。腎虛消渴,服七寶美髯丹。
治陰虛火旺,宜滋水制火,服大補陰丸。若火旺無制,妄行傷金,致肺痿咳嗽,或咳膿血者,主以滋陰降火湯(以上俱見補養門)。治虛熱如火,捫之烙手而無汗者,此為火鬱,服升陽散火湯(見瀉火門)。若虛熱烙手而有汗者,此為骨蒸,只服大補陰丸、地黃湯。
治肺腎兩虛成勞,嗽血,服固本湯。脾、肺、腎三臟虛損,加蜜耆、炙草、五味;只肺臟氣虛成勞者,用保元湯加味調治(俱見補養門)。
治肺虛成勞,兼氣滯不快,服異功散。肺氣虛兼有痰飲,服六君子湯。若虛勞肌熱,渴、瀉,服七味白朮散。氣虛久瘧,留連不愈,服四獸飲。肺勞不兼他症者,常服四君子湯(以上俱見補養門)。肺臟虛損,咳血嗽血,金被火刑者,服加味救肺飲(見理血門)。
治心臟虛損,虛煩不眠,心口多汗,健忘驚悸,服天王補心丹(見補養門)。若心脾兩傷,煩熱盜汗,服歸脾湯。心虛怔忡,服養心湯(見理血門)。
治肝臟虛損,筋緩不能自持,目暗不能視物,用四物湯加棗仁、炙草、木瓜。凡肝臟虛損,用四物湯養血調肝。血虛氣弱,主以聖愈湯。虛火、氣燥、血熱者,服知柏四物湯,熱甚再加炒川連、黃芩。血虛煩勞,往來寒熱者,用四物湯加柴胡、丹皮,炒研梔子。凡血分虛勞,血熱甚者,四物湯加黃連、黃芩;血虛甚者,加附子、肉桂;血瘀宜破,四物內加桃仁、紅花;失血宜止,加茅根、炒黑蒲黃。血虛勞損,惟發熱不惡寒者,服地骨皮飲(以上俱見理血門)。
凡血虛肝燥,骨蒸勞嗽,主以消遙散(見和解門)。
治虛勞吐血,氣血兩虛者,服八珍湯平補之。若氣乏色枯,毛髮脫落,自汗盜汗,發熱咳嗽,食少泄瀉,吐衄消瘦,用十全大補湯(俱見補養門)。若脾肺氣虛,榮血不足而見前症者,常服人參養榮湯(見理血門)。
治五勞六極,裡急腹痛,並治裡虛心悸,衄下亡血,夜夢遺精,手足煩熱,四肢痠痛,津血虧損等症,先服小建中湯,溫和脾胃(見發表門)。若前症惡寒,衛氣不足,脈遲弱者,服黃耆建中湯;若前症榮血虧,脈細澀者,服當歸建中湯;將成癆瘵,服樂令建中湯(俱見祛寒門)。若里不急,腹不痛,雖有前症,只宜和解,服雙和飲(見理血門)。
脾臟虛勞症治,統載前條內傷門。虛勞久病不愈,治法見後癆瘵門。
白話文:
[治療方法]
對於由後天脾胃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生成營衛二氣的失調,治療原則是平衡氣血。脾胃疾病治療詳情已列於內傷門。由於先天腎臟是精氣生化的根源,治療原則是平衡陰陽。其腎、肝、心、脾等病症的治療詳情如下。
治療虛勞,陰虛火旺導致的皮膚寒冷、骨蒸潮熱、咳嗽失眠、食慾減退、痰多、心煩氣短、咯血等症狀,使用拯陰理勞湯,根據症狀加藥。
治療虛勞,陽虛氣弱導致的表面發熱、自汗、全身痠痛、疲倦煩躁、勞動後呼吸困難,使用拯陽理勞湯,根據症狀加藥。
治療腎虛導致的虛勞,下午發熱、身體消瘦、津血乾涸、水濕化痰、盜汗、遺精、失血、口乾喉痛、虛火上升等症狀,服用六味地黃湯。對於已成為勞嗽,服用都氣湯。火氣不歸根,服用七味地黃湯。火氣妄行傷害肺部,服用生麥地黃湯。相火不足,體弱氣短,服用八味地黃湯。陰虛火旺,服用知柏地黃湯。脾腎虛損嚴重,水腫、喘息,服用金匱腎氣湯。腎虛導致消渴,服用七寶美髯丹。
對於陰虛火旺,宜滋養腎水以抑制火氣,服用大補陰丸。若火氣旺盛無制,傷害肺部,導致肺萎咳嗽,或咳出膿血,使用滋陰降火湯。對於虛熱如火,摸之燙手且無汗,這屬於火鬱,服用升陽散火湯。若虛熱燙手但有汗,這屬於骨蒸,服用大補陰丸、地黃湯。
對於肺腎雙虛導致的虛勞,咳嗽帶血,服用固本湯。脾、肺、腎三臟虛損,加入蜂蜜、黃耆、炙草、五味子;僅肺臟氣虛導致的虛勞,使用保元湯加味調治。
對於肺虛導致的虛勞,同時氣滯不暢,服用異功散。肺氣虛伴隨痰飲,服用六君子湯。若虛勞伴有肌肉發熱、口渴、腹瀉,服用七味白朮散。氣虛長期瘧疾,不易痊癒,服用四獸飲。肺勞不伴其他症狀,常服用四君子湯。
對於心臟虛損,心煩失眠、心口多汗、健忘驚悸,服用天王補心丹。若心脾兩傷,煩熱盜汗,服用歸脾湯。心虛怔忡,服用養心湯。
對於肝臟虛損,筋絡鬆弛無法自持、視力減退,使用四物湯加酸棗仁、炙草、木瓜。肝臟虛損,使用四物湯養血調肝。血虛氣弱,使用聖愈湯。虛火、氣燥、血熱,服用知柏四物湯,熱度高再加炒川連、黃芩。血虛煩勞,寒熱交替,使用四物湯加柴胡、牡丹皮、炒研梔子。血分虛勞、血熱嚴重,四物湯加黃連、黃芩;血虛嚴重,加附子、肉桂;血瘀需疏通,四物湯內加桃仁、紅花;出血需止血,加茅根、炒黑蒲黃。血虛勞損,只有發熱不畏寒,服用地骨皮飲。
對於血虛肝燥,骨蒸勞嗽,使用消遙散。
對於虛勞吐血,氣血雙虛,服用八珍湯平補。若氣色枯槁,毛髮脫落,自汗盜汗,發熱咳嗽,食慾減退,洩瀉,吐血消瘦,使用十全大補湯。若脾肺氣虛,營血不足,出現前述症狀,常服用人參養榮湯。
對於五勞六極,腹部疼痛,以及心悸、鼻血、失血、夜夢遺精、手腳煩熱、四肢痠痛、津血虧損等症狀,先服用小建中湯,溫和脾胃。若上述症狀伴隨惡寒,衛氣不足,脈搏遲弱,服用黃耆建中湯;若營血虧損,脈搏細澀,服用當歸建中湯;將成為癆瘵,服用樂令建中湯。若腹部不緊急,無腹痛,即使有前述症狀,應使用和解法,服用雙和飲。
脾臟虛勞症治療詳情,統一列在前面的內傷門。虛勞久病不愈,治療方法詳見後面的癆瘵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