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3)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3)
1. 風痱偏枯
風痱症,四肢不收,身無痛處;偏枯症,半身不遂,身有痛處,皆語言不變,神志不亂,乃輕邪微病,在分腠、營衛之間,治宜補營衛,兼散風邪,當服黃耆五物湯(見祛風門)。
白話文:
【風痱與偏枯】
風痱這種病症,會讓人四肢感到無力,但身體其他部位並無疼痛感。而偏枯病症,則是半邊身體無法活動自如,且身體某處會感覺到疼痛,但兩者都還能正常說話,神智也保持清醒。這類病症是由較輕微的異常風邪所引起,位於人體肌腠和營衛之氣之間。治療上應著重於調理營衛之氣,同時散去風邪。建議服用黃耆五物湯(該方可在祛風類藥方中找到)來進行治療。
2. 喑痱重症
喑痱症,邪已入臟,腎虛內奪,少陰心氣不至,志亂神昏,口不能言,厥逆悶死,急服加味地黃飲(見祛風門)。
此因心脾腎三脈亡血,不能營養舌本,故風痰卒中,即聲啞不能言也。與前舌強、舌軟有輕重之別。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喑痱重症」的情況。喑痱症是因為病邪已經侵入內臟,導致腎虛,並影響了少陰心氣的運行,造成精神混亂,意識不清,嘴巴無法說話,甚至會出現四肢厥冷、悶絕死亡的危險狀況。遇到這種情況,應立即服用加味地黃飲(這個藥方可以在祛風門找到)。
這類病症主要是因為心、脾、腎三個部位的脈絡失血,無法正常滋養舌頭的根本,因此當風痰突然襲擊時,就會立刻發出不了聲音,無法說話。這與之前提到的舌頭僵硬或舌頭軟弱的情況,在病情的輕重上有所區別。
3. 類中風門
4. 總括
類中風有九症:一曰屍厥,謂形厥而氣不厥也,故口鼻無氣,狀類死屍,但脈自活動,心口微溫也;其他中虛、中氣、中食、中寒、中火、中濕、中暑、中惡,雖皆忽然昏倒,不省人事,類乎真中風病,但不見口眼喎斜、偏廢、偏枯、不仁、不用等症,與真中風為異耳。
白話文:
[總結],關於類似中風的病症共有九種:第一種叫做屍厥,指的是身體像失去知覺,但實際上氣息並未停止,所以雖然口鼻看似沒有呼吸,看起來像死屍一樣,但是脈搏仍舊跳動,胸口還保留些許溫度;其他的病症如中虛、中氣、中食、中寒、中火、中濕、中暑、中惡,雖然都可能突然間昏倒,失去意識,看似真的中風,但是他們不會出現口眼歪斜、半身無力、半身癱瘓、肢體麻木、肢體無法動彈等真正中風才會有的症狀,這就是它們和真正的中風病的不同之處。
5. 集解
汪訒庵曰:西北風氣剛勁,虛人感之,多成真中風,可用風藥下□以治之。南方卑濕,質弱氣虛,雖有中症而實不同,名曰類中風,治宜兼補養。
白話文:
汪訒庵表示:在西北地區,由於風氣強勁,體虛的人如果感染了這種氣候,大多會真的發生中風的情況,這種情況可以用祛風的藥物來治療。而在南方,環境濕度高,人們體質普遍較弱且氣虛,即便也有類似中風的症狀,但實際上與西北地區的中風是不同的,這種情況被稱為類中風,治療時應該兼顧補養身體。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根據地理環境和人體質的不同,中風的表現和治療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在西北地區,由於風氣強勁,體虛的人容易真的發生中風,可用祛風的藥物來治療;而在南方,由於濕度高,人們體質較弱,即使有類似中風的症狀,但實際上屬於類中風,治療時應注重補養。
6. 屍厥
屍厥症,忽然昏倒,口鼻無氣,狀類死屍,卻脈息如常,胸腹不冷,古有數日復甦者,臨時切忌推搖亂叫,當審其脈之虛實,兼寒,兼痰,分別救之。如脈動而有力,其先必二便秘結,腹滿脹痛,面紅唇赤,然後昏死。當用備急丸攻之(見攻裡門)。實症兼痰,用奪命散吐下之(見湧吐門);如脈微細無力,其人必氣血素虛,用獨參湯救之;虛兼寒者,用參附湯,或用十全大補湯加菖蒲、遠志(俱見補養門)。如脈滑無力,其人平日體肥、痰甚者,服星香散,虛加人參(見除痰門)。
白話文:
[屍厥]這一種病狀,患者會突然間失去意識倒地,看起來好像停止了呼吸,就像死屍一般,但實際上心跳與脈搏都還正常,胸部和腹部也並未冰冷。在古時候,有記錄到有些人這樣過了好幾天後又醒過來的情況。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千萬不要隨便去搖晃或者大聲呼喚患者,應該要仔細判斷其脈象是虛還是實,是否有寒象或是痰多的情況,再針對不同狀況來進行救治。
如果脈象強勁有力,患者之前可能有便祕問題,腹部脹滿且疼痛,臉色泛紅,嘴脣顏色偏紅,然後才失去意識。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備急丸來治療(詳情可參考攻裡門的說明);若是實證並且伴有痰多,則可用奪命散進行催吐和瀉下(詳情可參考湧吐門的說明);
若脈象微弱無力,那患者很可能本來就有氣血兩虛的問題,這時可以用獨參湯來補救;若虛證又伴有寒象,則可用參附湯,或是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菖蒲和遠志(以上兩種皆可在補養門找到相關資訊);
若脈象滑而無力,患者平常體型較胖且痰多,可用星香散,若是虛證,可再加上人參(詳細內容可參考除痰門的說明)。
7. 中虛
中虛症,即李杲所云本氣自病(見後集解)。蓋內傷氣虛之人,煩勞過度,清氣不升,忽然昏死,主以補中益氣湯(見理氣門)。
欲冒症,謂體虛勞碌之人,房勞過度,忽然昏冒,甚或登時卒死,手撤口開,面帶歡容,陰流敗精,此名陰陽脫症,緩則不救。當令所交接之人,扶其口,以熱氣度入腹中,頻頻吸引,不可移動,最要得法,勿顧羞恥。濃煎人參、麥冬、五味子、當歸、熟地、酥炙鹿茸湯,俟稍動息時,灌入下咽,良久必蘇。
李東垣曰:中風,非外來風邪,乃本氣自病也。凡人年逾四五旬,氣衰之際,或憂喜憤怒傷其氣者,多患此症,少壯人無有也。若肥盛者,則間有之,亦是形盛氣衰,方致此耳。
白話文:
[中虛]這段文字講述的是中虛症狀,也就是李杲提到的自身氣力不足導致的疾病(詳見後續的集解部分)。對於那些因內在氣力虛弱,工作勞累過度,導致清氣無法上升,突然間失去意識的人,主要用補中益氣湯治療(詳見調理氣血的部分)。
接下來提到的欲冒症,是指那些身體虛弱且過度勞累的人,性行為過度後,突然失去意識,甚至當場猝死,手腳鬆弛,嘴巴張開,臉上帶著滿足的表情,男性生殖器可能有失精的情況,這種情況被稱為陰陽脫離症,如果不立即救治,後果嚴重。應該讓與患者最後有身體接觸的人,將嘴貼在他的嘴上,將熱氣吹入他的腹部,不斷地進行人工呼吸,不要移動他,最重要的是方法正確,不用顧及羞恥。濃濃地煮人參、麥冬、五味子、當歸、熟地、酥炙鹿茸,等到患者稍微有些反應時,讓他吞下這些藥物,過一陣子他必定會恢復意識。
李東垣說:所謂的中風,並不是外來的風邪入侵,而是自身的氣力出了問題。一般來說,人們到了四五十歲,氣力開始衰退的時候,或者因為過度的憂慮、高興、憤怒等情緒影響了氣力,就容易患上這種病,年輕力壯的人很少會有這種情況。但如果是肥胖的人,偶爾也會發生,這也是因為形體壯大但氣力衰弱所致。
8. 中氣
中氣症,脈沉,手足冷,不似中風脈浮、手足溫也。如形氣俱實之人,因暴怒氣逆,忽然昏倒,噤急者,服木香流氣飲。形氣素虛之人,中氣昏倒,則當標本兼施、邪正相安之劑,服八味順氣散(俱見理氣門)。
白話文:
關於「中氣」的症狀,指的是脈搏顯得深沉,手腳冰冷,這與中風的特徵不同,中風的人脈搏會浮現,且手腳保持溫暖。對於那些身體強壯,突然因為極度生氣導致氣血上衝,突然間昏厥過去,牙關緊閉的人,可以服用木香流氣飲。
而對於那些平時就身體虛弱的人,因中氣不足而昏厥,治療時應當同時照顧到根本和表象,使身體的病邪和正氣能夠達到平衡,這種情況下,適合服用八味順氣散(以上提到的藥方都可在調理氣機的藥方類別中找到)。
9. 中食
中食症,因貪食過飽,復感寒氣,或食後惱怒,填塞胸中,忽然昏死,四肢不舉,先用鹽湯探吐法。若中食挾痰,當用瓜蒂散吐之(俱見湧吐門)。若中食挾寒,服生薑湯,以指探吐,吐後服平胃散、消導二陳湯(俱見消導門),後服香砂六君子湯(見補養門)。
白話文:
「中食症」的發生,通常是因為吃得過多過飽,接著又感受了寒涼,或是飯後情緒激動,導致食物堵在胸口,突然間就失去意識,四肢無法動彈。首先應使用鹽水來催吐。
如果「中食」同時伴有痰多的狀況,應該使用瓜蒂散來催吐(詳細內容可參閱「湧吐門」)。
若是因為「中食」加上受寒所引發的問題,可以服用生薑湯,再用手刺激咽喉催吐,吐完之後再服用平胃散和消導二陳湯(詳細內容可參閱「消導門」),最後再服用香砂六君子湯進行調理(詳細內容可參閱「補養門」)。
10. 中寒
中寒症,忽然昏死,通身厥冷,脈沉而遲,或微細欲絕,甚則腹痛縮陰,如《傷寒·厥陰篇》之臟寒、臟厥,但用附子理中湯,隨症加味(見祛寒門)。
白話文:
「中寒症狀,指的是突然間像昏死過去一樣,全身冰冷,脈搏深沉且緩慢,甚至可能微弱到幾乎感覺不到,嚴重的話還會有腹痛和生殖器收縮的情況。這些症狀類似於《傷寒論·厥陰篇》裡描述的臟腑受寒和臟腑厥逆的狀況。然而,對於這種病症,可以使用附子理中湯,根據具體症狀適當地添加其他藥材來調配治療(詳細的藥方可在祛寒類別中找到)。」
11. 中火
中火症,即完素所云將息失宜,心火暴甚(解見後)。蓋七情過極,五志之火內發,令人昏倒無知,筋骨不用也。其先未昏冒時,必見有便秘、譫妄、發斑等症,主以涼膈散(見瀉火門)。
劉河間曰:中風癱瘓,非為肝木之風實甚,亦非外中於風,良由將息失宜,心火暴甚,腎水虛衰,不能制之,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鬱,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無知也。亦有因喜、怒、悲、思、恐五志過極而卒中者,皆為熱甚。俗云風者,言其末而忘其本也。法宜和臟腑,通經絡,便是治風也。
白話文:
【中火】
所謂中火症狀,就是完素所說的調理生活不當,導致心臟部位的火氣突然劇烈(詳細解釋在後面)。這是由於七情(喜、怒、哀、樂、憂、思、恐)過度,五志(喜、怒、憂、思、恐)的內在火氣被激發,讓人昏厥失去意識,筋骨無法正常運作。在患者尚未完全昏厥之前,會出現便祕、胡言亂語、皮膚出疹等症狀,治療上應使用涼膈散(可參考「瀉火」部分)。
劉河間指出:中風癱瘓並非是因為肝臟風氣過盛,也不是被外界風邪侵襲,主要是由於生活調理不當,心臟火氣突然劇烈,腎臟功能虛弱衰退,無法控制心火,導致陰氣虛弱,陽氣過盛,熱氣鬱積,使心神昏亂,筋骨無法活動,因而突然倒地失去知覺。也有因為喜悅、憤怒、悲傷、思考、恐懼五種情緒過度而突然中風的人,這些都是因為熱氣過盛所致。一般人常說的風邪,只是關注了結果,卻忽略了根本原因。治療方法應該是調和臟腑,疏通經絡,這就是治療中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