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2)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2)
1. 治因虛召風
有因虛召風,中人經絡而病半身不遂者,然審其人,若舌強難言、神氣不清者,則是痰火為病,治法詳後;如神氣清爽,但語言蹇澀,舌軟無力而難言者,乃是營衛不足之病,主以黃耆五物湯(見祛風門),照法加味。
八風者,冬至日正北大剛風,立春日東北凶風,春分日正東嬰風,立夏日東南弱風,夏至日正南大弱風,立秋日西南謀風,秋分日正西剛風,立冬日西北折風。此八風應時而至,主生養萬物;不應時而至,主殺害萬物。然必其人形氣素虛,八方邪風方能中人為病也。
白話文:
[治療因體虛引發風邪]
有人因為體虛而招致風邪,影響到經絡,導致半身不遂。然而,如果觀察此人,若舌頭僵硬、講話困難,精神狀態不佳,這可能是痰火所引起的疾病,詳細的治療方法在後面會有說明;如果此人精神清醒,只是說話有些口齒不清,舌頭軟弱無力,講話困難,這就是營養和衛氣不足的病症,主要用黃耆五物湯來治療(詳見祛風篇),依照方法加入適當的藥材。
八風指的是:冬至日從正北方吹來的強風,立春日從東北方吹來的兇風,春分日從正東方吹來的嬰風,立夏日從東南方吹來的弱風,夏至日從正南方吹來的大弱風,立秋日從西南方吹來的謀風,秋分日從正西方吹來的強風,立冬日從西北方吹來的折風。這八風應時節而來,主要功能是滋養萬物;如果不按時節而來,就會對萬物造成傷害。然而,只有當人的身體本質虛弱時,來自八方的邪風纔可能侵入人體,使人患病。
2. 中腑實症
風邪中腑之人形氣實者,其症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大小便秘,腹滿脹甚,主以三化湯通利三焦(見攻裡門)。
白話文:
對於那些被風邪侵入內臟且身體壯實的人,他們的症狀會突然間昏迷倒下,失去意識,大小便無法排泄,腹部感到非常飽脹。這種情況主要用三化湯來疏通和調節上、中、下三焦的功能(此處參見治療內部病症的部分)。
3. 中腑虛症
風邪中腑之人形氣虛者,雖有前症腹脹,必緩不可峻攻,須緩緩瀉之,主以搜風順氣丸(見祛風門)。
注曰:凡久病中風之人,大便多燥結,謂之風燥,或初起以用小續命湯汗過,次用三化湯下過,津液枯竭,以致燥結者,但服此丸,緩緩取效。又曰:凡中風,不論經絡、臟腑,但見二便阻隔,而無痞、滿、燥、實、堅之實症,其人形氣不足,難任攻下者,均服此丸以搜六腑之風,通腸胃中之氣,二便自利矣。
白話文:
對於被風邪侵入腑臟且身體氣虛的人,即便出現腹部脹大的症狀,治療時也必須採取溫和的方式,不能急於強烈地排泄,應當慢慢地進行。主要的治療方式是使用搜風順氣丸(詳見祛風類藥物)。
補充說明:對於長期受風邪影響的病人,他們的大便通常會乾燥結塊,這種情況被稱為「風燥」。有時,病人在初期可能用過小續命湯發汗,接著再用三化湯來幫助排泄,結果導致體內的津液枯竭,進而造成大便乾燥結塊。對於這樣的病人,只要服用搜風順氣丸,就能緩慢地見到療效。
另外,對於中風的病人,無論是經絡或是臟腑受到影響,只要發現大小便不暢,但並沒有胸脹、腹脹、口乾舌燥、大便祕結等實症,而且病人本身身體狀況較差,無法承受劇烈的排泄治療,這時都可以服用搜風順氣丸。該藥丸可以幫助清除六腑中的風邪,調理腸胃中的氣機,從而使大小便得以順暢。
4. 中臟實症
風邪中臟之人形氣實者,其症痰涎壅塞,神昏不語,口眼喎斜,兩手握固,及牙關噤急、喘滿閉症,俱服牛黃清心丸(見祛風門)。
白話文:
對於那些因為風邪侵襲而影響到內臟,但身體原本就強壯的人,他們的症狀會表現為痰液大量堵塞,意識模糊無法說話,口眼歪斜,雙手緊握不能鬆開,以及牙關緊閉、呼吸困難且有胸悶感。這些症狀都適合服用牛黃清心丸(此藥方可於祛風類藥物中找到)來治療。
5. 中臟虛症
風邪中臟之人形氣虛者,其症唇緩不收,痰涎流出,神昏不語,身肢偏廢,或與脫症同見者,急服參附湯(見補養門),先固虛脫,後治風邪。或服回陽救急湯(見祛寒門,脫症見首篇集解)。
白話文:
對於被風邪侵入內臟且體質虛弱的人,他們會有嘴脣無力、無法閉合導致口水不自禁地流出來,意識模糊無法說話,身體某側的肢體功能喪失,甚至有些症狀看起來跟脫症(一種嚴重的虛脫狀態)相似。在這種情況下,應立即服用參附湯(此方可在滋補養生類別中找到),首先解決身體虛脫的問題,之後再針對風邪進行治療。或者也可以選擇服用回陽救急湯(此方可在驅寒類別中找到,脫症的詳細解釋可參考開頭部分的集解篇)。
6. 中臟腑閉症
亦有風邪中臟腑而為風痰閉結者,其症腹滿便秘,神昏口噤,痰結咽喉,壅閉不通,急用奪命散吐下之(見湧吐門),或用前篇救急湧吐諸法,開關之後,按後篇附法門中選方施治。
白話文:
也有因為風邪侵襲到臟腑,導致風痰阻塞的情況,其症狀表現為腹部脹滿、便祕、意識不清、口齒緊閉、喉嚨有痰且堵塞感,無法正常呼吸,這種情況需立即使用奪命散進行催吐及通便(相關內容可參考治療嘔吐的章節),或者採用前面章節中提到的各種應急催吐方法,待病情稍有緩解後,再根據後面章節中的附錄選擇適當的藥方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7. 中風附法
《總注》:中絡者,邪方入衛,尚在經脈之外,故但肌膚不仁也;中經者,邪已入營脈之中,骨肉皆失所養,故身體重著而癱瘓也;至於中腑、中臟,則已離外而內邪入深矣。其中腑必歸於胃者,胃為六府之□□也;中臟必歸於心者,心為神明之主宰也。
風入胃中,胃熱必盛,蒸其津液,結為痰涎,胃之大絡入心,痰涎壅盛,堵其出入之竅,故中腑則不識人也;諸臟受邪,逆入於心,則神明無主,故中臟者,舌縱難言,廉泉穴開而流涎沫也。廉泉穴在舌下竅,通於腎,津液之所出也。凡臟寒之人卒中風寒,無論中經、絡、臟、腑,但見六脈沉伏,四肢逆冷者,俱服三生飲(見祛風門)。
凡腑熱之人卒中風熱,無論中臟、腑、經、絡,但見六脈浮數,身熱心煩者,俱服祛風至寶湯(見祛風門)。
凡痰飲之人卒中風痰,無論中經、絡、臟、腑,但見脈浮滑有力,痰涎壅盛者,俱服青洲白丸子(見除痰門)。
要之:風從外中,其來必有先兆,如手足無力,語言蹇澀,肌肉時或掣動,手大指、次指或微痛麻木不用者,皆風邪外中之先兆也。預服羌活愈風湯以防之。老、弱、虛人常服大秦艽湯(俱見祛風門)。
白話文:
【總括說明】當邪氣侵襲到絡脈,它僅影響了體表的防禦系統,所以只會出現皮膚感覺遲鈍的症狀;當邪氣進入經脈,影響到了骨肉的正常運作,導致身體沉重且癱瘓。而當邪氣進一步深入,影響到腑或臟,就已經是嚴重的情況了。影響到腑,通常會反映在胃,因為胃是六腑中的主要器官;影響到臟,通常會反映在心,因為心主宰著精神活動。
當風邪進入胃中,會導致胃熱旺盛,使胃中的津液蒸發成為痰涎。由於胃的大絡連接心臟,痰涎過多,阻塞了心臟的通道,因此,當腑受到影響時,患者會失去認知能力。當其他臟器受到邪氣的影響,逆向進入心臟,會導致精神活動失常,因此,當臟受到影響時,患者會口齒不清,廉泉穴會不斷流出唾液。廉泉穴位於舌下,與腎相通,是津液的出口。
對於體質偏寒的人突然受到風寒的侵襲,無論是影響到經脈、絡脈、臟器還是腑,只要看到脈象沉伏,四肢冰冷,都可以服用三生飲(詳細信息可參考祛風門)。
對於體質偏熱的人突然受到風熱的侵襲,無論是影響到臟器、腑、經脈還是絡脈,只要看到脈象浮數,身體發熱,心情煩躁,都可以服用祛風至寶湯(詳細信息可參考祛風門)。
對於有痰飲問題的人突然受到風痰的侵襲,無論是影響到經脈、絡脈、臟器還是腑,只要看到脈象浮滑有力,痰涎過多,都可以服用青洲白丸子(詳細信息可參考除痰門)。
總而言之,風邪從外部侵入,一定會有前兆,例如手腳無力,說話困難,肌肉偶爾抽搐,手指或次指有輕微疼痛和麻木感,這些都是風邪侵入的前兆。可以提前服用羌活愈風湯來預防。對於年老、體弱或體質虛弱的人,可以經常服用大秦艽湯(詳細信息可參考祛風門)。
8. 中風脈略
喻嘉言曰:中風之脈,必有所兼。兼寒則浮緊,兼風則浮緩,兼熱則浮數,兼痰則浮滑,兼氣則浮澀,兼火則盛大,兼陽虛則脈微,兼陰虛則細數,虛滑為頭痛,緩遲為營衛衰。然虛、浮、遲、數,正氣不足,尚可補救;急、大、數、疾,邪不受制,必死無疑。若數大未至急疾,尚有得生者矣。
白話文:
喻嘉言說:中風患者的脈象,一定會有其他特徵相輔。如果同時有寒症,脈象會呈現浮而緊繃;如果同時有風症,脈象會顯得浮而緩慢;若伴有熱症,脈象會浮而快;如果有痰的問題,脈象會浮且滑;若與氣滯相關,脈象會浮而澀;若同時有火氣,脈象會強大;若是陽虛,脈象會微弱;若是陰虛,脈象則會細且快。虛滑的脈象表示有頭痛的問題,緩遲的脈象顯示營衛功能衰退。
然而,脈象呈現虛、浮、遲、數,代表正氣不足,但還有補救的機會;如果脈象是急、大、數、疾,表示邪氣不受控制,死亡幾乎是確定的。如果脈象雖大且快,但尚未到達急和疾的地步,還是有生存的可能。
9. 內中痰火
痰火內發,迷人心竅,令人精神恍惚,舌強難言,甚者神氣昏憒,口噤卒倒,無論中經、絡、臟、腑,主以滌痰湯、清熱化痰湯。若實痰便秘,服礞石滾痰丸;熱痰氣聚,服清氣化痰湯(俱見除痰門)。救急湧吐,均按湧吐門。
要之:痰火內中之病,其來必有先兆,如神短忽忽,言語失常,上盛下虛,頭眩腳軟,皆痰火內發之先兆也。常服清熱化痰、清氣化痰二湯預防之。蓋痰即有形之火,火即無形之痰,痰隨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橫行,變生諸症不可紀極。火借氣於五臟,痰借液於五味,氣有餘則為火,液有餘則為痰。
故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順其氣,所謂治痰先理氣也。心在竅為舌,心別脈系舌根,脾脈連舌本、散舌下,腎脈挾舌本,三脈虛則痰涎乘虛閉其脈道,故舌不能轉運言語也。凡風痰塞其經絡,舌強不能言,其症為重;若痰火上攻,舌腫不能轉者,此屬輕症也。
白話文:
[內有痰火]
當體內的痰火爆發,會影響到人的精神狀態,讓人感到精神不集中,說話困難,嚴重的話甚至會出現意識模糊,口齒緊閉突然倒地的情況。無論是影響了經絡還是臟腑,主要的治療方式是以「滌痰湯」、「清熱化痰湯」。
如果痰實且有便祕,可以服用「礞石滾痰丸」;若是熱痰聚集在氣管,可以服用「清氣化痰湯」(以上藥方詳見除痰類別)。在緊急情況下需要催吐,請參照催吐類別。
總而言來,當體內有痰火疾病,通常會有一些前兆,像是精神短暫失常,言語異常,上身過於亢奮而下身虛弱,頭暈腳軟,這些都是痰火爆發的前兆。可以常服用「清熱化痰湯」和「清氣化痰湯」作為預防。
痰和火是相互依存的,痰是有形的火,火是無形的痰,痰隨著火的升降而變動,火又會引導痰的擴散,可能產生的病症多得數不清。火能從五臟獲取能量,痰則由五味的過量產生,氣過剩就會變成火,液體過剩就會形成痰。
因此,治療痰首要的是降火,治療火首要的是調節氣,這就是所謂的「治痰先理氣」。心與舌相關,心的脈絡連接舌根,脾的脈絡連接舌底,腎的脈絡夾住舌根,這三個部位如果虛弱,痰涎就會趁虛而入阻塞脈絡,因此舌頭無法正常運作。無論是風痰堵塞經絡導致舌頭僵硬無法言語,或是痰火上升舌頭腫脹無法轉動,前者屬於較重的病情,後者則相對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