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回本書目錄

1.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2. 真中風門

3. 總括

經曰: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飲食;其熱也,則消肌肉。蓋天地間惟風無所不入,人受之者,輕為感冒,重則為傷,重甚則為中。然必其人真氣先虛,營衛空疏,然後外邪乘虛而入,經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也。故中風之症,河間以為將息失宜,心火暴甚;丹溪以為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東垣以為本氣自病。若以風為虛象者,所以治法有清熱化痰、養血順氣之不同,而不專用風藥也。

白話文:

[總結],內容如下:

古人說:風這種物質,能夠迅速且廣泛地傳播。當人體毛孔張開時,會感到一陣寒意;若毛孔閉塞,則會感覺到熱且悶。在寒冷的情況下,人們的食慾會減退;而在炎熱的情況下,肌肉可能會消瘦。風是天地間唯一無孔不入的物質,人體一旦受到風的影響,輕者會引起感冒,嚴重者會導致傷害,更嚴重的甚至會中風。然而,只有當一個人的真氣先已虛弱,營養和防禦系統都變得脆弱,外來的邪氣才會趁虛而入。正如古籍所言,邪氣之所以能侵襲人體,一定是因為人體自身的氣力已經虛弱。因此,中風的症狀,河間學派認為是因生活作息不當,心火過旺所致;丹溪學派認為是由濕氣生成痰,痰又生成熱,熱再生成風;東垣學派認為是體內原有的氣力出了問題。如果把風視為一種虛弱的象徵,那麼治療方法就會有清熱化痰、養血順氣等不同的選擇,而不會單純使用針對風的藥物。

4. 心法要訣

風從外中傷肢體,痰火內發病心官。體傷不仁與不用,心病神昏不語言,當分中絡經腑藏,更審虛實寒熱痰。脫症撒手為脾絕,口開眼合絕心肝,遺尿腎絕鼾聲肺,閉症握固緊牙關,初用通關散取嚏,痰壅不下吐為先。

白話文:

外界的風邪侵襲人體,會傷害到肢體,而體內的痰火過盛則會導致心臟相關疾病。風邪造成肢體受傷,可能導致肢體麻木或功能喪失;心臟疾病則會讓人神智混亂,甚至無法言語。在治療上,我們應分辨病癥是影響了皮膚、肌肉、骨骼還是內臟,並且進一步判斷病情的虛實、寒熱以及痰濕程度。

如果病人出現撒手不管的行為,這可能是脾臟衰竭的表現;若病人嘴巴張開、眼睛閉著,這可能代表心臟和肝臟已經衰竭;如果病人有遺尿的情況,這可能表示腎臟功能衰竭;而打鼾的聲音可能暗示肺部問題。對於失去意識、牙關緊閉的病人,我們首先應使用通關散讓其打噴嚏,以刺激神志,如果是由於痰液阻塞,則應先讓病人嘔吐以清除痰液。

5. 中風辨症

平日寸關尺脈俱平之人,忽然卒中昏死者,此因中邪太甚,閉塞九竅,天真之氣不能與人之生氣相通,則獨絕於內也。譬如墜跌、溺水,豈能預期其死耶?中風之脈,一息七八至,不大不小,雖困可治;若大而無倫,小而如纖,浮主晝死,沉主夜亡。至五臟脫症,若三臟、四臟並見者,皆死候也。

白話文: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的脈搏(寸關尺脈)一向正常,卻突然間因為像是中風一樣的情況,陷入昏迷甚至死亡,這通常是由於受到嚴重的外邪侵襲,導致身體各部位的通道被堵塞,使得身體的自然生命力無法與外界的生存氣息相連接,因此生命力在體內單獨斷絕。就像不慎跌落或溺水,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可能預先知道他會死亡呢?

中風病人的脈象,如果在一息之間跳動七八次,且脈搏既不是太大也不是太小,這種情況即使病情嚴峻,還是有治療的機會;但如果脈搏跳動幅度過大或過小,像細線一樣微弱,若是浮脈,代表白天可能會死亡,若是沉脈,則可能在夜晚離世。至於五臟功能衰竭的情況,如果出現三個或四個臟器同時出問題的症狀,那都是極為危險,很可能致命的信號。

6. 救急方法

凡中風、中痰、中惡初起,卒然昏死,俱用通關散吹鼻,有嚏者生,無者肺絕。若牙關緊閉,用開關散擦之。痰壅氣悶,口噤昏死,用熏鼻法開之。若舌強難言,用解語法點之。口噤咬牙,戰慄鼓頷,用烏梅方擦之。

白話文:

[急救措施]

凡是遇到突然中風、中痰、或遭受邪氣侵襲剛開始病發,以致突然失去意識,都可使用通關散吹入鼻孔,如果患者會打噴嚏,表示還有生命跡象,若不會則可能是肺部功能已經停止。假使患者的牙關緊閉,可以使用開關散來塗抹。倘若是因痰多阻塞氣管導致呼吸困難,口閉不開,失去意識,可採用燻鼻法來疏通。如果患者舌頭僵硬無法說話,可用解語法來治療。對於口閉咬牙、全身顫抖、顎部肌肉緊繃的情況,則可使用烏梅方來擦拭。

7. 湧吐方法

凡中風、中痰、中惡初起,痰涎壅盛,無汗表實者,服二聖散、三聖散吐之。若有汗裡實者,用瓜蒂散加全蠍吐之,甚者服五元散、巴礬丸(以上諸方皆見醫方湧吐門)。

白話文:

【湧吐方法】

只要是因為風邪、痰濕或惡氣剛開始發病,而有大量痰涎阻塞,且皮膚無汗、病情在表面的實證情況下,可以服用二聖散或三聖散來誘導嘔吐。

如果病人有出汗但病情在內臟的實證,則可用瓜蒂散加上全蠍來引吐,病情嚴重的話,則可服用五元散或巴礬丸。(上述各種藥方均可在醫學方書的湧吐類別中找到。)

8. 灌藥方法

凡中風口噤,湯藥不能下咽者,須研碎應用之藥,滾湯泡熟,調如稀粥狀,先以竹管插病人鼻孔,醫者含前藥,從管中用氣徐徐吹入,但得下咽,其病自解。此法神妙,免得撬牙折齒。

《總注》曰:中風症分中血脈、中腑、中臟,始自李東垣。中血脈者,用大秦艽湯;中腑者,用小續命湯;中臟者,用三化湯,然從未見有三化湯中臟之症。惟《金匱》書中分為四症,曰絡、曰經、曰腑、曰臟。其說最為的當。蓋口眼喎斜,肌膚不仁,邪在絡也;左右不遂,筋骨不用,邪在經也;昏不識人,便溺阻隔,邪在腑也;神昏不語,唇緩涎出,邪在臟也。分別症治於下。

白話文:

[灌藥方法]

凡是遇到中風患者嘴巴緊閉,無法吞嚥湯藥的情況,我們需要將藥材磨碎,再用熱水浸泡至軟,調成稀粥的狀態。然後,先將一根竹管插入病人的鼻孔中,醫護人員含著前面所準備的藥物,通過竹管慢慢吹入,只要病人能夠將藥物吞下,病情就會得到緩解。這個方法非常神奇有效,避免了強行撬開病人口腔可能導致的牙齒損傷。

《總注》指出:中風症狀可分為影響血脈、腑臟及臟器等不同類型,這種分類方式最早由李東垣提出。其中,影響血脈的中風使用大秦艽湯治療;影響腑臟的中風使用小續命湯;而影響臟器的中風則使用三化湯,不過實際上並未見到適用於後者的病例。只有在《金匱》一書中,將中風症狀細分為四種情況:影響絡脈、經絡、腑臟和臟器。這種說法被認為是最恰當的。具體而言,如果出現口眼歪斜、皮膚感覺異常的情況,表示邪氣在絡脈;若左右肢體活動受限、筋骨功能受損,則表示邪氣在經絡;若出現昏迷、大小便失禁,表明邪氣已影響腑臟;而若出現神志不清、口角流涎,則說明邪氣侵襲臟器。對於這些不同的症狀,應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9. 中絡實症

風邪中絡之人形氣實者,其症口眼歪斜,肌膚麻木,風氣攻注,骨節煩疼,主以烏藥順氣散(見醫方理氣門),隨症加味。

經曰:風勝則氣壅。壅於皮膚則頑麻,壅於骨節則煩痛,壅於口面則喎斜,壅於胸喉則痰喘,壅於脈絡則語澀行難。用此散先解表氣而兼順裡氣,氣順則風散。風邪卒中,當先治標,若氣虛病久,非所宜也。

白話文:

對於那些被風邪侵襲經絡且身體狀況良好的人,他們會有口角歪斜、面部偏斜,以及皮膚麻木無知覺的症狀,風邪會攻擊身體,導致骨頭關節疼痛。主要的治療方式是使用烏藥順氣散(可參閱醫學典籍中的理氣門部分),並根據實際病情調整藥物組合。

古籍有言:風邪過盛會導致氣血阻塞。如果這種阻塞發生在皮膚上,就會產生麻木感;如果發生在骨頭關節上,就會造成疼痛;如果發生在口鼻臉部,就會導致歪斜;如果發生在胸口和喉嚨,就會引發咳嗽和呼吸困難;如果發生在血管和經絡中,就會影響語言能力和行走能力。使用這個散劑可以首先解決表面的氣血問題,同時也能調理內在的氣血,當氣血順暢,風邪自然消散。如果突然被風邪侵襲,應該先處理表面的症狀,但如果患者本身氣血虛弱,或者病情已持續一段時間,這種方法就不適用了。

10. 中絡虛症

風邪中絡之人形氣虛者,其症半身不遂,手足不能運掉,舌強不能言語,主以大秦艽湯,或服小續命湯,隨症加味(俱見醫方祛風門)。

經曰:掌受血而能握,足受血而能步。又脾主四肢,脾弱血虛不能榮筋,故手足不能運掉。舌為心苗,腎脈連舌本,心火盛而腎水衰,故舌本強硬。若外無六經絕症,內無便溺阻隔,此屬輕症,服此自愈。

白話文:

對於那些因為風邪侵襲經絡且身體氣虛的人,他們會有半邊身體無法活動自如,手腳無法靈活運作,甚至說話困難的症狀。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服用大秦艽湯,或者小續命湯,根據實際病情添加其他藥材。(具體的藥方都可以在醫學祛風的相關章節找到)

醫學古籍中有提到,手掌得到血液供應才能抓握,腳部得到血液供應才能行走。此外,脾臟主管四肢的健康,如果脾虛血虧,就無法滋養肌肉,因此導致手腳無法靈活運作。舌頭與心臟和腎臟的脈絡相連,當心臟的火氣過旺而腎臟的水氣衰弱,舌頭就會變得僵硬。如果病人並未出現嚴重的六經病證,也沒有大小便失禁的問題,這就屬於較輕微的病症,服用前述的藥物就能自我康復。

11. 中經實症

風邪中經之人形氣實者,其症左癱右瘓。左體不用曰癱,右體不用曰瘓。主以換骨丹、搜風順氣丸(俱見祛風門),或服萬靈丹(見外科醫方地字號)。

白話文:

對於被風邪侵襲經絡且體質壯實的人,他們的症狀會表現為左半身麻痺,右半身無力。左側身體無法活動稱為癱,右側身體無法活動則稱為瘓。主要可用換骨丹、搜風順氣丸(以上兩種藥物均可在祛風類藥方中找到),或者服用萬靈丹(此藥方可在外科醫學藥方中,地字號下找到)來治療。

12. 中經虛症

風邪中經之人形氣虛者,其症左癱右瘓,筋脈拘急,口眼歪斜,語言蹇澀,主以小續命湯,隨症加減(見祛風門)。

注曰:陰虛火旺,痰隨火湧,經絡中風,不省人事,風中左體為左癱,屬血虛;風中右體為右瘓,屬氣虛即半身不遂症也。風中血脈則拘急,風中口面則喎斜,風中舌本則語澀,風濕中腰則腰痛。主以小續命湯加減,通治五痹八風(分別在後)。

白話文:

對於那些因為風邪侵襲經絡且身體氣血虛弱的人,他們的症狀可能包括半身不遂,左邊或右邊身體無力,肌肉和筋骨緊繃,面部和眼睛偏斜,以及說話困難。治療這種情況,主要使用小續命湯,並根據具體症狀進行調整(詳細的藥方調整可以參考祛風門的介紹)。

註釋說明:如果體內陰氣不足而火氣旺盛,痰液會隨著火氣上升,進而導致經絡中的風邪,使患者失去意識。當風邪影響左側身體時,就會出現左邊半身不遂,這屬於血氣不足的情況;當風邪影響右側身體時,就會出現右邊半身不遂,這屬於氣虛,也就是半身不遂的症狀。風邪影響到血液循環系統,就會使肌肉緊繃;影響到面部,就會造成面部偏斜;影響到舌頭,就會導致說話困難;風濕影響到腰部,就會引起腰痛。主要的治療方式是使用小續命湯,並且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藥方的增減,這種方法能有效治療各種風濕和五種類型的痹症(詳細的治療方式將在後面的部分介紹)。

13. 中經絡閉症

亦有風邪中經絡而為表邪固閉者,其症口眼歪斜,四肢拘急,身體遍痛,惡寒無汗,氣盛喘促,法宜開表,服還魂湯(見發表門)。《千金方》用此湯治邪在肺經,卒中暴厥,口噤氣絕,下咽奏效。

白話文:

也有因為風邪侵襲經絡,導致表邪牢固閉塞的情況,其症狀表現為口眼歪斜,四肢僵硬緊張,全身到處疼痛,怕冷且不出汗,呼吸急促,治療方法應當是打開表邪,服用還魂湯(詳見發散表邪的藥方)。《千金方》中使用這個湯藥來治療邪氣在肺經中,突然中風,口部緊閉,呼吸停止的病患,吞服後即見效。

以上就是你要求的文字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