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辨證篇 卷二 (13)
傷寒辨證篇 卷二 (13)
1. 風溫
冬傷於寒,不即為病,復感春寒而病者,名曰春溫病。若冬傷於寒,不即為病,復感春風而病者,名曰風溫。其證身重喜睡,鼻息鼾鳴,發熱自汗。治法:初起六脈浮盛,表實壯熱,微有汗者,宜表散風邪,服葳蕤湯,隨證加味(見表裡門)。若蒸熱汗多,脈虛貪眠者,法宜清解,服桂枝合白虎湯(見瀉火門)。
如初起微有表者,但服人參敗毒散清之(見發表門)。
《總注》曰:風溫證,原有汗,不可汗也。若誤汗之,益助火邪,則身熱如火,自汗,津津不止,言語難出,身重多眠,鼻息鼾鳴不已也。風溫證,陰陽脈俱浮,不可下也。若誤下之,熱陷膀胱,竭其津液,則直視遺尿,小便點滴而出也。風溫證,內熱盛。若誤以火熏蒸強汗,火旺津亡,則發黃瘛瘲而成驚癇也。
風溫禁用三法。脈實汗少,主以葳蕤湯;脈虛汗多,主以桂枝合人參白虎湯。此至當之法也。
溫瘧
經曰:溫瘧得之冬,中於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陽氣尚微,邪氣不能自出,因值大暑,爍腦髓,消肌肉,腠理發泄,或用勞役,邪氣與汗同出,出則陰虛而陽盛,故熱生也,衰則氣復入,入則陽虛而陰盛,故後作寒也。證治與前春溫、夏熱病相同。喘渴無汗,服麻杏甘石湯(見發表門)。
濕溫
春溫病,復傷於濕,名曰濕溫。其證身重,難於轉側,頭痛胸滿,多汗妄言,兩脛逆冷,濕熱內郁也,用白虎湯(見瀉火門)加蒼朮、茯苓兼治之。
中暍
暍,即暑也,閤中暑、中熱而且言也,證有陰陽之分。脈證治法,見三卷中暑門。原文曰:太陽病,中熱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惡寒,身熱而渴也。又曰:太陽中熱者,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又曰:太陽中暍者,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若發汗則惡寒甚,加溫針則發熱甚,數下之則淋甚。
溫毒
夏熱之病,復中於暑,暑熱合邪,為病尤烈,故名溫毒。證治同春溫、夏熱病。
風濕
傷濕之病,復感於風,風濕合邪,故名風濕。其證發熱身重,肢體牽痛不寧。原文曰:病者,一身盡痛,發熱日晡所劇者,此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證治見三卷中濕門。
痙證
風寒濕三邪合而為痙。其證背反張,搖頭口噤,項強拘急,轉側艱難,身熱足寒,面目赤色也。治法:風濕盛者,則有汗,為柔痙。風寒盛者,則無汗,為剛痙。均用小續命湯,隨證加減(見祛風門)。
又法:剛痙無汗而惡寒者,服葛根湯。柔痙有汗而惡風者,服桂枝加葛根湯(俱見發表門)。其餘證治詳見三卷。
六經傷寒脈證治法,已次第疏明,分節集解,詳載首卷,而又歷舉傷寒門中所見諸證,與夫類傷寒、同傷寒一切證治辨別於二卷之中。凡所以治傷寒者,理無不該,法無不備矣。然近世治同傷寒、類傷寒,多用劉河間兩解等法,每獲神效,誠治斯證之捷法也。今復採輯解利初法、解利後法,明白指陳附錄於二卷之末,俾學者知所變通,庶幾於傷寒一證,經權常交,有所遵循而無遺法云。
白話文:
標題: [風溫]
內容: 在冬天受到寒冷侵襲,當時沒有發病,等到春天再次感受到寒氣而發病,這被稱爲春季熱病。如果冬天受寒後,未立即發病,到了春天感受春風后才發病,這則被稱爲風溫。症狀表現爲身體沉重、嗜睡、鼻息聲大、發熱和自汗。治療方法:剛開始時,脈象浮盛,表實壯熱,輕微出汗的,應使用表散風邪的方法,服用葳蕤湯,並根據病情適當添加藥物(見表裏門)。如果持續發熱、汗多、脈虛且貪睡的,則應使用清解方法,服用桂枝和白虎湯(見瀉火門)。
如果初期有輕微表證,只須服用人參敗毒散來清除(見發表門)。
總注中說:風溫病,本來就有汗,不能再發汗。若誤用發汗法,會助長火邪,使身體熱如火,自汗,津液不斷流失,說話困難,身體沉重,睡眠多,鼻息聲大。對於風溫病,陰陽脈都浮,不能使用下法。若誤用下法,熱氣陷入膀胱,耗盡體內津液,會出現直視遺尿,小便點滴而下的情況。風溫病,內熱盛。若誤用火燻蒸強行發汗,火氣旺盛,津液消亡,會導致黃疸、痙攣,形成驚癇。
治療風溫有三個禁忌。脈實汗少的,使用葳蕤湯爲主;脈虛汗多的,使用桂枝和人參白虎湯爲主。這是最恰當的治療方法。
溫瘧
經書中說:溫瘧是在冬季受到風寒之氣侵襲,藏於骨髓之中,到春天陽氣還微弱時,邪氣無法自行排出,遇到大暑,灼燒腦髓,消耗肌肉,腠理開放,或是過度勞役,邪氣與汗一同排出,排出後陰虛而陽盛,因此產生熱症。衰弱時,邪氣又回到體內,此時陽虛而陰盛,因此後發寒症。症狀及治療方法與前面的春溫、夏熱病相同。喘渴無汗的,服用麻杏甘石湯(見發表門)。
溼溫
春溫病,再受溼氣影響,稱爲溼溫。症狀表現爲身體沉重,難以翻身,頭痛胸悶,多汗妄語,兩脛逆冷,這是溼熱在體內的表現。可使用白虎湯(見瀉火門),並加入蒼朮、茯苓一起治療。
中暍
暍就是暑熱,是中暑、中熱的另一種說法,症狀有陰陽之分。脈證治療方法,見第三卷中的中暑門。原文中說:太陽病,中熱的人,就是暍。患者汗出惡寒,身體熱且口渴。又說:太陽中熱的人,身體熱且沉重,脈微弱,這是因爲夏天接觸冷水,水在皮膚中流動造成的。
又說:太陽中暍的人,發熱惡寒,身體沉重且疼痛,脈象弦細芤遲,小便後,身體顫抖,毛髮豎立,手足逆冷,稍微勞累身體就發熱,口開,前板齒乾燥。如果發汗,則更怕冷,使用溫針則發熱更嚴重,多次下瀉則尿頻更嚴重。
溫毒
夏季熱病,再受暑熱影響,暑熱與邪氣結合,疾病特別強烈,因此被稱爲溫毒。症狀及治療方法與春溫、夏熱病相同。
風溼
受溼氣侵襲的病,再受風的影響,風溼結合爲邪氣,因此被稱爲風溼。症狀表現爲發熱、身體沉重,肢體疼痛不安。原文中說:病者,全身疼痛,發熱在午後加重,這被稱爲風溼。這種病是因爲出汗後吹風,或者長期受涼引起的。症狀治療方法見第三卷中的溼門。
痙證
風、寒、溼三種邪氣結合導致痙攣。症狀表現爲背部反張,搖頭,口緊閉,頸部僵硬,轉身困難,身體熱,腳冷,面色紅。治療方法:風溼重的,有汗,稱爲柔痙。風寒重的,無汗,稱爲剛痙。都使用小續命湯,根據病情適當增減(見祛風門)。
另外,剛痙無汗且怕冷的,服用葛根湯。柔痙有汗且怕風的,服用桂枝加葛根湯(都在發表門中)。其他症狀治療方法詳細見第三卷。
六經傷寒的脈證治療方法已經依次清晰地說明,分類集解,詳細記載在第一卷中。然後列舉了傷寒門中見到的各種症狀,以及類似傷寒、同一傷寒的所有症狀治療方法,分別在第二卷中進行辨別。凡是治療傷寒的方法,理論無不涵蓋,方法無不完備。然而,近世治療類傷寒、類似傷寒,多采用劉河間的兩解等方法,往往獲得神奇效果,確實是治療這些症狀的快捷方法。現在再次收集解利初法、解利後法,明確指陳並附錄在第二卷的末尾,讓學者知道如何變通,希望在傷寒這一症狀上,常規和權變方法都有所遵循,沒有遺漏的方法。
2. 傷寒附法
劉河間解利初法
雙解通聖散,見醫方表裡門。功能發表攻裡,故曰雙解。
河間制此方解利四時冬溫、春溫、夏熱、秋熱、正令傷寒。凡邪在三陽,表裡不解者,以兩許為劑,加蔥、薑、淡豆豉,煎湯服之,俟汗下,兼行表裡即解。形氣強者,兩半為劑;形氣弱者,八錢為劑。若初服,因汗少而不解者,則為表實,倍加麻黃以汗之;若因便硬不解者,則為裡實,倍加大黃、芒硝以下之。連進二三服,必令汗出下利而邪自解也。
今人不知其妙,以河間過用寒涼,仲景治傷寒初無下法,棄而不用,深可惜也。不知其法神捷,莫不應手取效,從無寒、痞、結之變。即有一二不解者,非未盡法之善,則必已傳陽明,故不解也,再詳後法。
河間解利後法
先服雙解通聖散,汗下已通而仍不解者,皆因汗之不徹,或已傳經,治之不及也,又當按法施治。
如表邪已解,但里有微熱、煩渴者,服桂苓甘露飲以和解太陽之裡。
如內熱太盛,煩熱大渴者,用白虎解毒湯以清陽明之裡(俱見瀉火門)。
若表未解,又傳陽明,身熱而煩者,用柴葛解肌湯兩解之(見發表門)。
若表實無汗,大熱煩渴者,用三黃石膏湯以清表裡之熱(見表裡門)。
若里有熱,尿赤而澀者,用涼膈散,重加滑石末以清利之(見瀉火門)。
若胃實便秘,潮熱而兼有微表者,用大柴胡湯解表通里(見表裡門)。
若胃實便秘,不兼表證,當分別輕重,用諸承氣湯攻下之(見攻裡門)。
以上皆劉河間解利二法也。附錄於此,以備參考。河間名完素。
白話文:
劉河間的初步治療方法:
劉河間創製了「雙解通聖散」,這個藥方可以在醫學中的表裡病症處理章節找到。它具有發汗和攻下的雙重效果,因此被稱為「雙解」。
這方藥可用來治療四季中的冬季溫病、春季溫病、夏季熱病、秋季熱病以及標準的傷寒症狀。當邪氣影響到身體的三個陽性部位,即表和裡的症狀都未能緩解時,可以用兩許的藥量,加上蔥、薑、淡豆豉,煎煮成湯藥服用,等待出汗或下利,表裡的邪氣就會得到緩解。對於體質強壯的人,藥量可以增加至兩半;對於體質虛弱的人,藥量應減至八錢。如果初次服用後,由於出汗不多而病狀未解,這表示表實,需要加倍使用麻黃來促進出汗;如果因為便祕而病狀未解,這表示裡實,需要加倍使用大黃和芒硝來促進排便。連續服用兩三劑,必定會讓患者出汗和下利,邪氣自然會被清除。
現在有些人不明白這種療法的妙處,認為劉河間過度使用寒涼藥物,並且張仲景治療傷寒時並未使用下法,因此選擇忽視這種療法,這實在令人惋惜。他們不知道這種療法快速且有效,一旦使用就能立即見效,而且不會引起寒、痞、結等副作用。即使有個別患者對藥物反應不佳,不是因為藥物本身的問題,就是病情已經傳至陽明,所以才未能痊癒,需要進一步詳細檢查和治療。
劉河間的後續治療方法:
如果患者已經服用了「雙解通聖散」,並且已經出汗或下利,但病情仍然沒有好轉,這通常是由於出汗不夠徹底,或者病情已經傳到了其他臟腑,治療不及時。這種情況下,需要根據具體病情進行治療。
如果表邪已經被清除,但患者仍然有輕微的體內熱感和口渴,可以服用「桂苓甘露飲」來調和太陽經的裡部。
如果體內熱度過高,導致嚴重的煩躁和口渴,可以使用「白虎解毒湯」來清除陽明經的裡部熱度。
如果表邪未解,病情又傳到了陽明經,患者出現體熱和煩躁,可以使用「柴葛解肌湯」來同時治療表和裡。
如果表實無汗,患者出現高熱和煩渴,可以使用「三黃石膏湯」來清除表裡的熱度。
如果裡部有熱度,導致尿液顏色深紅且排尿困難,可以使用「涼膈散」,並加入更多的滑石粉來清熱利尿。
如果胃部實熱,導致便祕,患者出現潮熱和輕微的表徵,可以使用「大柴胡湯」來解表通裡。
如果胃部實熱,導致便祕,但無表徵,應根據病情輕重,使用各種「承氣湯」來攻下。
以上就是劉河間的兩種治療方法。這些方法被附錄在此,供參考。劉河間的名字是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