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心法集解 卷一 (22)
傷寒心法集解 卷一 (22)
1. 厥陰全篇
次章前三句言藏厥輕證,又當分別施治也。如脈微細欲絕,手足厥寒而不通身膚冷,亦不煩躁無安時,則非陽虛陰盛之比,故不用薑、附之類,主以當歸四逆湯,和厥陰以散寒邪,調榮衛以通陽氣(方見祛寒門)。又當隨證加並,如少腹滿,按之痛而厥冷者,其人內有久寒,則加吳萸、生薑以直走厥陰,溫而散之也。
次章末兩句分別蛔厥證治也。蛔厥者,厥逆吐蛔,靜而時煩,煩而時止,因蛔動始煩也。飢不欲食,得食而嘔,因蛔聞臭氣而始嘔也。蓋木盛則生風,蛔為風化,飢則胃中空虛,蛔聞食而出,故吐蛔,飢不欲食也,主以烏梅丸(見醫方殺蟲門)。輕者用理中湯去甘草,加川椒、烏梅,煎服(見祛寒門)。
厥陰陰邪集解
《總注》曰: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逆,通身膚冷,煩躁無有安時者,是厥陰藏寒之重病也。若不早為陰消陽長之計,必至於陰氣寢盛,厥冷日深,煩躁日甚,雖用吳茱萸、附子、四逆等湯,恐緩不及事,當灸厥陰太衝穴。太衝穴在兩足大指後,離指甲寸半,骨陷中動脈處,為厥陰脈之所注。
各灸三壯,以通其陽。灸後手足仍厥冷,過時不還者,是陽已亡也,必死。
鄭重光曰:藏厥輕病,但手足厥冷、脈微細欲絕者,是厥陰傷寒之外證也。當歸四逆湯是厥陰傷寒之表藥也。
程知曰:厥陰輕證,不用姜附者,以證無下利,不屬純陰也。蓋脈細欲絕之人,薑、附亦足以劫其陰,故不惟不輕用下,且亦不輕用溫也,此治厥陰厥逆與治太陰、少陰不同也。至若內有久寒,非辛溫甘緩之品所能兼治,則加吳萸、生薑之辛熱,更用酒煎,佐細辛直通厥陰之藏,速散內外之寒,是又救厥陰內外兩傷於寒之法也。
林瀾曰:陽煩陰躁,是煩輕躁重也。故藏厥言躁,蛔厥言煩,已具安危之異。藏厥者,陽氣將脫,藏氣欲絕而爭,故藏厥為死候。若蛔厥者,藏氣虛寒而未至於絕。藏氣寒,則蛔不安其宮而動;藏氣虛,則蛔求食而出,故其證吐蛔,主以烏梅丸安之。
厥陰陽邪總訣
從陽化,熱厥頻,煩渴便硬撞心疼,舌卷胎焦消渴甚,腎為熱灼縮宗筋。
前證的,服大承,若有疑似要分明,四肢厥冷熱未定,四逆散中加味靈。
首章先言厥陰熱厥之主證,分別治法也。厥陰邪從陽化熱,又有可下之條。厥陰者,謂手足寒冷,即四逆證也。今厥而復熱,熱而復厥,厥熱相因,厥微熱微,厥深熱深,是為陽厥也。少腹煩滿,大便燥硬,舌卷而胎焦乾,飲水多而小便短赤,外腎為熱所灼,宗筋牽痛,縮入少腹,婦人則陰戶拘急,乳縮牽疼,皆屬厥陰熱厥主證,宜大承氣湯下之(見攻裡門)。
次章申言熱厥證,尚未的確,慎不可下也。如寒熱二厥疑似不分,但見四肢厥冷,雖有如前陽邪證,尚未確者,用四逆散隨證加味(見祛寒門),先服以疏通厥陰,其厥不回,再審證施治。
白話文:
厥陰全篇
上一段的前三句話講述了厥陰病比較輕微的症狀,並且要根據情況來分別治療。例如,如果脈搏非常微弱,好像要斷絕一樣,手腳冰冷,全身皮膚也冰冷,但沒有煩躁不安的時候,這就不是陽氣虛弱、陰氣過盛的情況,所以不用生薑、附子之類的藥物,主要使用當歸四逆湯,來調和厥陰的氣機,驅散寒邪,調理營衛之氣,使陽氣能夠暢通(這個方子在祛寒門可以找到)。還要根據具體的症狀來加減藥物,如果小腹脹滿,按壓時疼痛,而且手腳冰冷,這是因為體內有長期的寒氣,就要加入吳茱萸、生薑,讓藥力直接到達厥陰經,溫暖並驅散寒氣。
上一段的後兩句話,則分別講述了蛔蟲引起的厥證的治療方法。蛔厥的症狀是,出現厥逆,吐出蛔蟲,平靜的時候會感到煩躁,煩躁一陣又會平靜,這是因為蛔蟲活動而引起的煩躁。肚子餓卻不想吃飯,吃了東西又會嘔吐,這是因為蛔蟲聞到食物的氣味就開始嘔吐。這是因為肝木過盛就會生風,蛔蟲是風氣所化生的,飢餓時胃中空虛,蛔蟲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會出來,所以會吐蛔蟲,並且飢餓卻不想吃飯。治療上主要用烏梅丸(在醫方殺蟲門可以找到)。症狀較輕的,可以用理中湯去掉甘草,加入川椒、烏梅,煎服(在祛寒門可以找到)。
厥陰陰邪集解
《總注》說:傷寒六七天,如果脈搏微弱,手腳厥逆,全身皮膚冰冷,煩躁不安沒有安靜的時候,這是厥陰經寒邪很重的病症。如果不及早採取措施來消除陰邪,使陽氣增長,一定會導致陰氣越來越盛,手腳冰冷越來越嚴重,煩躁也越來越厲害,即使使用吳茱萸、附子、四逆湯等藥物,恐怕也來不及了,應該艾灸厥陰經的太衝穴。太衝穴在兩腳大拇趾後方,距離指甲一寸半的地方,骨頭凹陷的地方,有動脈搏動處,這裡是厥陰經氣所注入的地方。
每個穴位灸三壯,來疏通陽氣。艾灸後,如果手腳仍然冰冷,並且過一段時間也沒有好轉,這是陽氣已經散失了,病人一定會死亡。
鄭重光說:厥陰經的輕微病症,只是手腳冰冷、脈搏微細好像要斷絕,這是厥陰傷寒的外在表現。當歸四逆湯是治療厥陰傷寒的表藥。
程知說:厥陰經的輕微病症,不用生薑、附子,是因為症狀沒有腹瀉,不屬於純陰證。因為脈搏微細將要斷絕的人,使用生薑、附子也可能耗損他的陰氣,所以不僅不能輕易使用攻下藥,也不能輕易使用溫熱藥。這是治療厥陰厥逆與治療太陰、少陰的不同之處。至於體內有長期的寒氣,不是辛溫甘緩的藥物所能兼顧治療的,就要加入吳茱萸、生薑的辛熱之性,再用酒煎服,配合細辛,直接通達厥陰的臟腑,迅速驅散內外的寒氣,這是治療厥陰內外都受到寒邪傷害的方法。
林瀾說:陽煩陰躁,是煩比較輕,躁比較重。所以厥陰藏寒的病症說的是躁,蛔蟲引起的厥證說的是煩,已經說明了病情輕重和危險程度的不同。厥陰藏寒的病,是陽氣將要脫失,臟腑之氣將要斷絕而相互搏鬥,所以厥陰藏寒是死亡的徵兆。如果是蛔蟲引起的厥證,是臟腑之氣虛弱寒冷,但還沒到要斷絕的程度。臟腑之氣寒冷,蛔蟲就會不安分地活動;臟腑之氣虛弱,蛔蟲就會出來尋找食物,所以會出現吐蛔蟲的症狀,治療上主要用烏梅丸來安撫蛔蟲。
厥陰陽邪總訣
從陽化熱的厥證,會頻繁發作,病人會煩渴、大便乾燥、心痛,舌頭捲曲、舌苔焦黃、口渴嚴重,腎臟被熱灼傷,導致陰莖或陰道萎縮。
前面的這些症狀,可以服用大承氣湯來攻下,如果有相似但不確定的情況,要仔細分辨。如果出現四肢厥冷,熱證還不確定,可以用四逆散加味來治療。
第一段先講述了厥陰熱厥的主要症狀,以及分別的治療方法。厥陰的邪氣從陽化熱,也有可以使用攻下藥的條文。厥陰,是指手腳寒冷,也就是四逆證。現在出現厥冷,又出現發熱,反覆出現厥冷和發熱,厥冷和發熱相互影響,厥冷輕微發熱也輕微,厥冷嚴重發熱也嚴重,這是屬於陽厥。如果出現小腹煩悶脹滿,大便乾燥堅硬,舌頭捲曲而且舌苔焦黃乾燥,喝水多卻小便短少發紅,外生殖器被熱灼傷,導致陰莖或陰道牽引疼痛、萎縮內縮到小腹,女性則會出現陰戶拘急,乳房萎縮牽引疼痛,這些都屬於厥陰熱厥的主要症狀,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來攻下(在攻裡門可以找到)。
第二段說明,熱厥的症狀,如果還沒完全確定,不要輕易使用攻下藥。如果寒厥和熱厥的症狀相似難以分辨,只是看到四肢厥冷,雖然有前面說的陽邪症狀,但還沒有確診的情況,可以使用四逆散,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物(在祛寒門可以找到),先服用來疏通厥陰,如果厥逆沒有恢復,再仔細辨證來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