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36)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36)
1. 醫方補養門
加味金剛丸,治筋骨痿軟。
鹽水炒萆薢,薑汁炒杜仲,酒製肉蓯蓉,酒炒菟絲子,酒炒牛膝,木瓜(等分)
研末,蜜為小丸。酒下二錢,日三服。
封髓丹,治夢遺失精,及夢與鬼交,凡心火旺盛,精滑不禁。
酒炒黃柏,炒灱砂仁(各三兩),蜜炙甘草(兩半)
曬灱,研極細,煮麵為丸,梧子大。冬,用酒水,余月,用鹽湯,每下二錢,日二服。
三才封髓丹
前方加去心天冬、蒸曬熟地、人參各一兩,另搗膏,和前末,照法丸,服。降心火,益腎水,滋陰養血。
妙香散,治夢遺失精,驚悸鬱結。
薑汁炒山藥(一兩),炒遠志肉,蜜炙黃耆,茯苓,茯神,桔梗,甘草(各五錢),木香(錢半)
先研細,篩淨。另兌人參末一錢,麝香末五分,硃砂末錢半,再同研勻。酒調,每下二錢。
玉屏風散,治自汗不止,氣虛表弱,易感風寒。
蜜炙黃耆,北防風(各一兩),土炒白朮(二兩)
曬研極細。每用三錢,白湯調下。或照減,煎服。
參苓白朮散,治脾胃虛弱,飲食不消,吐瀉諸症。
土炒白朮,炒白蓮肉,炒研砂仁,炒研扁豆,炒山藥,炒苡仁,茯苓,陳皮,炙草,桔梗,人參(等分)
薑棗煎服。或研末,薑棗湯,每下三錢。無人參,重用沙參代。
四君子湯,通治陽虛氣弱,脾衰肺損,飲食少思,體瘦面黃,皮聚毛落,脈來細軟。
人參,茯苓,土炒白朮(各二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片),棗(二枚)
六君子湯
四君加陳皮、製半夏各一錢,治氣虛有痰,脾虛鼓脹等症。
香砂六君子湯
六君加炒香附、炒研砂仁,治虛寒胃痛,或腹痛吐瀉。
四獸飲
六君加煨研草果、烏梅,薑棗煎服,治氣虛痰飲,發為瘧疾。
異功散
四君子湯內加陳皮一錢,治脾胃氣滯不調。
七味白朮散
四君內加葛根、藿香各一錢,木香五分。治脾虛肌熱,泄瀉虛渴者。再加柴胡、五味子,治消渴肌熱,不能食。
保元湯,總治氣虛。
蜜耆(三錢),人參,炙草(各一錢),肉桂(三分)
冬月,加倍薑棗,煎服。欲升,加升麻、柴胡;燥濕,加茯苓、炙白朮;滋血,加當歸;裡實,去參;內熱,去桂;欲飲,加白芍;欲散,加川芎;利氣,加陳皮。
八珍湯,治心肺虛損,氣血俱虧,及胃虛飲食不為肌膚,平補氣血總方。
蒸曬熟地,土炒白朮(各二錢),當歸,茯苓,川芎,白芍(各錢半),炙草,人參(各一錢),生薑(三片),紅棗(二枚)
煎服。
養血八珍湯,治血虛心煩,嘈雜。
八珍湯內加酒炒黃連、炒黑梔仁各五分,酒炒香附、薑製半夏、貝母、丹參各一錢。
十全大補湯,治氣血大虛,真陰內竭,虛陽外鼓,變生諸症。
白話文:
加味金剛丸,治療筋骨軟弱無力。
將鹽水炒過的萆薢、薑汁炒過的杜仲、用酒泡製的肉蓯蓉、酒炒過的菟絲子、酒炒過的牛膝和木瓜(各用相同份量)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製成小藥丸。每次用酒送服二錢,一天服用三次。
封髓丹,治療遺精、夢中與鬼交合,以及因心火旺盛導致精液滑脫無法控制的情況。
將酒炒過的黃柏和炒過的砂仁(各三兩),以及蜜炙過的甘草(一兩半)曬乾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用煮熟的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冬天用酒水送服,其他月份用鹽水送服,每次服用二錢,一天服用兩次。
三才封髓丹
在封髓丹的基礎上,加入去除心部的天冬、蒸曬過的熟地和人參各一兩,另外搗成膏狀,與之前的藥粉混合,照原方法做成藥丸並服用。此方能降低心火,滋養腎水,滋潤陰液並補養氣血。
妙香散,治療遺精、驚悸不安、情緒鬱悶等症狀。
將薑汁炒過的山藥(一兩)、炒過的遠志肉、蜜炙過的黃耆、茯苓、茯神、桔梗、甘草(各五錢)和木香(一錢半)先研磨成細粉,篩過濾淨。另外加入人參末一錢、麝香末五分和硃砂末一錢半,再一起研磨均勻。用酒調和,每次服用二錢。
玉屏風散,治療自汗不止、體質虛弱、容易感冒的情況。
將蜜炙過的黃耆、北防風(各一兩)和用土炒過的白朮(二兩)曬乾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用三錢,用白開水調服。也可酌情減少用量,煎煮後服用。
參苓白朮散,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各種症狀。
將用土炒過的白朮、炒過的白蓮肉、炒過的砂仁、炒過的扁豆、炒過的山藥、炒過的薏苡仁、茯苓、陳皮、炙甘草、桔梗和人參(各用相同份量)加薑、棗煎煮後服用。也可以研磨成粉末,用薑棗湯送服,每次服用三錢。如果沒有人參,可以用沙參代替,並且加重用量。
四君子湯,普遍治療陽氣虛弱、脾虛肺損、食慾不佳、身體消瘦、面色萎黃、皮膚乾燥、毛髮脫落、脈象細軟等症狀。
使用人參、茯苓、用土炒過的白朮(各二錢)和炙甘草(一錢),再加生薑(三片)和紅棗(二枚)一起煎煮服用。
六君子湯
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陳皮和制半夏各一錢,治療氣虛有痰、脾虛腹脹等症狀。
香砂六君子湯
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炒過的香附和炒過的砂仁,治療虛寒胃痛或腹痛腹瀉。
四獸飲
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煨過的草果和烏梅,加薑棗煎煮後服用,治療氣虛痰飲引起的瘧疾。
異功散
在四君子湯中加入陳皮一錢,治療脾胃氣滯不順。
七味白朮散
在四君子湯中加入葛根和藿香各一錢,木香五分,治療脾虛發熱、腹瀉口渴的症狀。再加入柴胡和五味子,可治療消渴發熱、食慾不振。
保元湯,主要治療氣虛。
使用蜜炙過的黃耆(三錢)、人參、炙甘草(各一錢)和肉桂(三分),冬天可以加倍薑和棗,煎煮後服用。如需提升陽氣,加入升麻和柴胡;如需燥濕,加入茯苓和炙白朮;如需滋養血液,加入當歸;若有實邪,去除人參;若有內熱,去除肉桂;若想止渴,加入白芍;若要疏散邪氣,加入川芎;若要理氣,加入陳皮。
八珍湯,治療心肺虛損、氣血兩虧,以及胃虛導致飲食無法轉化為營養物質,是補養氣血的基礎方。
使用蒸曬過的熟地、用土炒過的白朮(各二錢)、當歸、茯苓、川芎、白芍(各一錢半)、炙甘草和人參(各一錢),再加生薑(三片)和紅棗(二枚)一起煎煮服用。
養血八珍湯,治療血虛引起的心煩、胃部不適。
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加入酒炒過的黃連、炒過的黑梔子(各五分),以及酒炒過的香附、薑製半夏、貝母和丹參(各一錢)。
十全大補湯,治療氣血極度虛弱、體內陰液枯竭、虛陽外散,導致各種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