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37)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37)
1. 醫方補養門
蜜炙黃耆,土炒白朮,蒸曬熟地,酒炒白芍,當歸,川芎,茯苓(各錢半),人參,炙草(各一錢),肉桂(五分),姜(三片),棗(二枚)
無人參、肉桂,倍用沙參、桂心代之。
大防風湯,治鶴膝風。
十全湯內加防風、羌活、姜炒杜仲、酒洗牛膝各錢半,炒炮附子五分,薑棗煎服。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治飲食勞倦傷脾,火邪乘虛而生大熱,右關脈浮弱或弦或數。
蜜黃耆,製蒼朮,炙草,羌活(各一錢),酒炒黃芩,升麻(各八分),酒炒川連,人參(各五分),柴胡(錢半)
夏月,用石膏末引。
補肺湯,治肺虛咳嗽。
蜜炒桑皮,熟地,沙參(各二錢),炒五味子,蜜耆,紫菀(各一錢),白蜜(引)
阿膠散,治肺虛有火,嗽無津液而氣哽者。
蛤粉炒阿膠(二錢),焙馬兜鈴,炒研牛蒡子,去皮大杏仁(各一錢),糯米(引)
百合湯,治肺傷咽痛,喘咳痰血。
生地,熟地,去心麥冬(各錢半),百合,貝母,元參,桔梗,當歸,白芍,甘草,茯苓(各一錢)
煎服。
紫菀湯,治肺傷氣極,勞熱久嗽,吐痰吐血,及肺痿成癰。
蛤粉炒阿膠,酒炒紫菀,知母,貝母,桔梗,茯苓(各一錢),甘草,人參,五味子(各五分)
獨參湯,治元氣大虛,暴絕昏死,氣脫血脫者。
人參不拘多少,捶碎,煎湯,頻頻灌之,下咽良久,鼻上津津汗出者,生。
參附湯,治陰陽氣血暴脫。
人參,炮附子(等分)
煎服。治真頭痛,加川芎。
參地湯,治失血陰亡昏死。
人參,生地黃(等分)
煎湯,灌入,以固氣救陰。
生脈補精湯,治房勞精泄氣脫。
人參,麥冬,五味子(各一錢),酥炙鹿茸,當歸,熟地(各錢半)
煎湯,灌之。或加棗肉、龍眼肉、粳米,同煎服。
生脈保元湯,治熱傷元氣,出汗困倦。
人參,五味子,桂枝(各一錢),去心麥冬,蜜耆,炙草(各二錢),紅棗(三枚),粳米(一合)
拯陰理勞湯,治陰虛火動,皮寒骨蒸,咳嗽煩逆,食少痰多。
人參,五味子,去心麥冬,醋炙龜板,炒苡仁,蓮肉,白芍,當歸,生地,丹皮,陳皮,甘草,百合,冬青子(各一錢)
煎服。汗多不寐,加棗仁;咳而嗽痰,加桑皮、貝母;嗽吐濕痰,加茯苓、法半;咯血,加蛤粉、炒阿膠;骨蒸熱甚,加地骨皮。
拯陽理勞湯,治陽虛氣弱,倦怠惡煩,勞動則張口喘氣,表熱自汗,身體痠痛等症。
人參,肉桂(各五分),炙草,陳皮,五味子(各一錢),當歸,蜜耆,炙白朮(各錢半)
薑棗煎服。惡寒,加炮附子;泄瀉,加升麻、柴胡;瀉久不止,加訶子、肉蔻、木香;夏月咳嗽,去桂,加再麥冬;冬月咳嗽,加乾薑。
白話文:
[醫方補養門]
補養方:
黃耆用蜂蜜烤過,白朮用土炒過,熟地蒸過曬乾,白芍用酒炒過,加上當歸、川芎、茯苓(各五克),人參、甘草(各三克),肉桂(一點五克),生薑(三片),紅棗(二枚)。
如果沒有人參、肉桂,可以用沙參、桂心代替,並且加倍用量。
大防風湯,治療鶴膝風(膝關節腫痛變形的疾病)。
在十全湯的基礎上,加入防風、羌活、薑炒杜仲、酒洗牛膝各五克,炒過的炮附子一點五克,加薑、紅棗煎煮服用。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治療因飲食勞累損傷脾胃,導致虛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熱,右關脈(中醫診脈部位)呈現浮弱、弦或數的脈象。
黃耆用蜂蜜烤過,蒼朮用鹽水製過,甘草烤過,羌活(各三克),黃芩用酒炒過,升麻(各二點四克),黃連用酒炒過,人參(各一點五克),柴胡(四點五克)。
夏天時,可以用石膏粉末引導藥效。
補肺湯,治療肺虛引起的咳嗽。
桑白皮用蜂蜜炒過,熟地,沙參(各六克),五味子炒過,黃耆用蜂蜜烤過,紫菀(各三克),用蜂蜜引導藥效。
阿膠散,治療肺虛有火,咳嗽無痰且氣喘。
蛤粉炒過的阿膠(六克),焙過的馬兜鈴,炒過研磨的牛蒡子,去皮的甜杏仁(各三克),用糯米引導藥效。
百合湯,治療肺損傷引起的咽喉疼痛,喘咳痰血。
生地、熟地、去心麥冬(各四點五克),百合、貝母、元參、桔梗、當歸、白芍、甘草、茯苓(各三克)。
煎煮服用。
紫菀湯,治療肺損傷導致氣虛,勞累發熱久咳,咯痰咯血,以及肺部虛弱化膿。
蛤粉炒過的阿膠,酒炒過的紫菀,知母,貝母,桔梗,茯苓(各三克),甘草、人參、五味子(各一點五克)。
獨參湯,治療元氣極度虛弱,突然昏厥,氣血脫失。
人參用量不拘多少,搗碎後煎湯,頻繁灌服,能下嚥且過一段時間後鼻子冒汗的,代表有救。
參附湯,治療陰陽氣血突然脫失。
人參、炮附子(等量)。
煎煮服用。治療真正的頭痛,加入川芎。
參地湯,治療失血過多導致陰液耗竭昏厥。
人參、生地黃(等量)。
煎湯灌服,以固氣救陰。
生脈補精湯,治療房事勞累導致精氣耗散。
人參、麥冬、五味子(各三克),用酥油烤過的鹿茸、當歸、熟地(各四點五克)。
煎湯灌服。可以加入紅棗肉、龍眼肉、粳米一同煎煮服用。
生脈保元湯,治療因熱病損傷元氣,導致出汗困倦。
人參、五味子、桂枝(各三克),去心麥冬、蜂蜜烤過的黃耆、炙甘草(各六克),紅棗(三枚),粳米(約30克)。
拯陰理勞湯,治療陰虛火旺,皮膚寒冷骨頭發熱,咳嗽煩躁,食慾不振痰多。
人參、五味子、去心麥冬、醋烤過的龜板、炒過的薏苡仁、蓮子肉、白芍、當歸、生地、丹皮、陳皮、甘草、百合、冬青子(各三克)。
煎煮服用。如果汗多失眠,加入酸棗仁;如果咳嗽有痰,加入桑白皮、貝母;如果咳嗽吐濕痰,加入茯苓、法半夏;如果咯血,加入蛤粉、炒過的阿膠;如果骨蒸熱嚴重,加入地骨皮。
拯陽理勞湯,治療陽虛氣弱,倦怠煩躁,勞累時張口喘氣,體表發熱自汗,身體痠痛等症狀。
人參、肉桂(各一點五克),炙甘草、陳皮、五味子(各三克),當歸、蜂蜜烤過的黃耆、炙白朮(各四點五克)。
加薑、紅棗煎煮服用。如果怕冷,加入炮附子;如果腹瀉,加入升麻、柴胡;如果腹瀉不止,加入訶子、肉豆蔻、木香;夏天咳嗽,去除桂枝,加入麥冬;冬天咳嗽,加入乾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