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34)

回本書目錄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34)

1. 醫方殺蟲門

烏梅丸,治傷寒,厥陰症,寒厥吐蛔,亦治胃府發咳,咳而嘔,嘔甚則吐長蟲,又治久痢。

黃連(兩半),乾薑(一兩),炒川椒,當歸(各五錢),炮附子,北細辛,桂枝,黃柏,人參(各六錢)

共曬研極細,烏梅三十枚,米醋浸一宿,去核,蒸熟,搗膏和藥,再加煉蜜,糊為丸,梧子大。每用米湯先下五分,日三服,漸加至一錢。禁生冷發物。

集效丸,治蟲齧腹痛作止,有時或氣痛耕起,往來無常。

酒炒大黃(一兩),炒鶴蝨,炒蕪荑,炒乾姜,炮附子,訶子皮,檳榔,木香(各五錢)

共研末,蜜為小丸。烏梅湯下一錢,日三服。

雄檳丸,主治腹痛胃痛,干痛有時。干痛者,不吐不瀉,而但痛也。有時者,淡食則蟲飢而作痛,厚味則蟲飽而不痛也。

明雄黃,檳榔片,白礬(各一兩)

研極細末,煮麵糊為小丸。白湯,每下五分,痛時聽服。

化蟲丸,治腸胃諸蟲擾痛。

曬灱苦楝根皮,炒鶴蝨草,水粉檳榔(各一兩),炒蕪荑,焙灱使君肉(各五錢),枯礬(二錢)

研末,麵糊小丸。白湯下一錢。

使君子丸,治蠱脹腹痛,食勞黃腫,喜食茶米、炭土等物。

使君子淨肉,湯泡南星,雞心檳榔(等分)

切大片。喜食生米,則用麥芽等分,拌藥片,炒灱,檢取藥片,研末為丸;喜茶,則用茶葉拌,炒;喜食炭土,則用炭末、陳土末拌,炒微焦。檢藥片,研極細,麵糊小丸。每晨,白砂糖湯送下三錢。

獺肝丸,治鬼疰,傳屍、勞瘵,其症時寒時熱,沉沉默默,不知所苦,死後傳人者。

真獺肝(一具)

陰乾,研末。白湯調下二錢,日三服。

消渴殺蟲方,治消渴蟲攻腹痛。

焙乾苦楝根白皮(一兩)

煎湯。臨服,調麝香末二釐,待下出蟲數條,似蛔蟲而色紅,其渴自止,雖困頓,勿驚。

蕪荑消疳湯,《金鑑》用此專攻牙疳。

蘆薈,蕪荑,條芩,大黃(各錢半),胡連,黃連,雄黃(各一錢)

煎服。便利,去大黃,加熟地、石膏、羚羊角(余詳外科)。

白話文:

[醫方驅蟲篇]

烏梅丸:用於治療傷寒,厥陰病症,寒厥導致的嘔吐並吐出蛔蟲,也能治療由胃部引起的咳嗽,咳嗽伴隨嘔吐,嘔吐嚴重會吐出長蟲,另外也能治療長期的痢疾。

藥材包括黃連(兩半),乾薑(一兩),炒過的川椒,當歸(各五錢),炮製的附子,北細辛,桂枝,黃柏,人參(各六錢)。將所有藥材曬乾研磨成細末,用三十枚烏梅,先用米醋浸泡一夜,去掉核,蒸熟後搗成膏狀,與藥粉混合,再加入煉蜜,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用米湯先送下五分,每日三次,逐漸增加至一錢。需避免食用生冷和容易發作的食物。

集效丸:用於治療蟲咬引起的腹部疼痛,疼痛時發時止,偶爾會有氣痛,痛感時來時去。

藥材包括酒炒的大黃(一兩),炒鶴蝨,炒蕪荑,炒乾薑,炮製的附子,訶子皮,檳榔,木香(各五錢)。研磨成末,用蜂蜜做成小丸。每次服用用烏梅湯送下一錢,每日三次。

雄檳丸:主要用於治療腹部疼痛和胃痛,這種疼痛是間歇性的。間歇性疼痛是指,不吐不瀉,只會疼痛。有時,吃清淡的食物,蟲子會餓而引起疼痛,吃豐盛的食物,蟲子飽了就不會疼痛。

藥材包括明雄黃,檳榔片,白礬(各一兩)。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煮好的麵糊做成小丸。每次服用用白湯送下五分,疼痛時可以隨時服用。

化蟲丸:用於治療腸胃內的各種蟲子引發的疼痛。

藥材包括曬乾的苦楝根皮,炒鶴蝨草,水粉檳榔(各一兩),炒蕪荑,烘焙的使君子肉(各五錢),枯礬(二錢)。研磨成末,用麵糊做成小丸。每次服用用白湯送下一錢。

使君子丸:用於治療蠱脹腹痛,食勞黃腫,患者喜歡吃茶米、炭土等異物。

藥材包括使君子淨肉,湯泡的南星,雞心檳榔(等量)。切成大片。如果患者喜歡吃生米,就用麥芽等量,與藥片一起炒,取出藥片研磨成末做成丸子;如果喜歡喝茶,就用茶葉拌炒;如果喜歡吃炭土,就用炭末、陳土末拌炒至微焦。取出藥片,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麵糊做成小丸。每天早上,用白砂糖湯送下三錢。

獺肝丸:用於治療鬼疰,傳屍、勞瘵,症狀表現為時冷時熱,沉默無言,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不舒服,死亡後會傳染給其他人。

藥材為真正的獺肝(一具)。在陰涼處晾乾,研磨成末。每次服用用白湯送下二錢,每日三次。

消渴殺蟲方:用於治療消渴病,蟲子攻擊腹部疼痛。

藥材為烘焙乾燥的苦楝根白皮(一兩)。煎成湯。服用前,調入麝香末二釐,等待蟲子排出幾條,像蛔蟲但顏色紅,口渴自然就會停止,即使感到疲憊,也不要驚慌。

蕪荑消疳湯:《金鑑》用這方專門對抗牙疳。

藥材包括蘆薈,蕪荑,條芩,大黃(各錢半),胡連,黃連,雄黃(各一錢)。煎煮服用。如果排便順暢,可去除大黃,添加熟地、石膏、羚羊角(詳細請參考外科部分)。

2. 醫方補養門

六味地黃丸,治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惟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盜汗,水泛為痰,發熱咳嗽,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遺精便血,消渴淋瀝,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虛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瘡瘍,皆可常服。

捻碎淮慶地黃(四兩。研砂仁末三錢,和酒浸透,坐飯上,九蒸九曬,另搗成膏,酒潤),棗皮(去核,取肉),淮山藥(各二兩),去皮茯苓,丹皮,澤瀉(各兩半)

共曬研極細,先將地黃膏拌勻,加煉蜜十兩,打糊為丸,梧子大,曬乾,謹收。空心時,鹽湯,每下二錢,日二三服。冬用酒下。

加減法:血虛陰衰,熟地為君;精滑頭暈,山茱萸為君;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為君;小便淋瀝,澤瀉為君;心虛火盛,及有瘀血,丹皮為君;脾胃虛弱,皮膚乾澀,山藥為君。為君者,其分用四兩,地黃只用二三兩也。丸藥治深久之病。若治新淺之病,當用湯藥。

六味地黃湯,治同前丸諸症,功效便捷。

蒸曬熟地(四錢),棗皮,山藥(各二錢),茯苓,澤瀉,丹皮(各錢半)

煎湯。空心,日二服。

七味地黃湯

六味湯加肉桂五分,能引無根之火,降而歸元。

都氣湯

六味湯加五味子一錢,治勞嗽。再加桂心,亦治消渴。

八味地黃湯

六味地黃湯加肉桂、炮附子各五分,或加重分兩,按法為丸。通治相火不足,虛羸少氣。王冰所謂益火之原以消陰翳。尺脈虛宜之。

金匱腎氣湯

六味湯倍用茯苓,加肉桂、炮附子各三分,酒洗牛膝(微炒)、車前子各一錢。治脾腎大虛,肚腹脹大,四肢浮腫,喘急痰盛,小便不利,大便溏黃,已成蠱症。亦治消渴,飲一溲一。

八仙長壽飲

六味湯加五味子、去心麥冬,治虛損勞熱,陰火久嗽。

生脈地黃湯

六味湯加五味子、麥冬、人參,治火妄刑金,虛勞久嗽。

元參地黃湯

六味湯加元參、去心麥冬,治水虧火炎,尺脈細數者。

知柏地黃湯

六味湯加酒炒黃柏、知母,治陰虛火動,骨痿髓枯者。王冰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尺脈旺者宜之。

七寶美髯丹,治氣血不足,羸弱周痹,腎虛無子,消渴淋瀝,遺精崩帶。

赤白何首烏(各八兩。切片,先拌黑豆煮透,九蒸九曬,取片十兩),酒炒菟絲子,酒炒牛膝,酒洗當歸,枸杞,茯苓(各四兩),鹽水炒故脂(三兩)

共曬灱,研末,忌犯鐵器,煉蜜二斤,糊末為丸,梧子大。每用二錢,鹽酒聽下。

還少丹,治脾腎虛寒,血氣羸乏,不思飲食,發熱盜汗,遺精白濁,肌體瘦弱,牙齒浮動等症。

枸杞,牛膝,山藥,茯苓(各兩半),酒炒楮實子,酒浸肉蓯蓉,薑汁炒杜仲,去心遠志,炒五味子,炒茴香,巴戟天,川續斷,淨棗皮,石菖蒲(各一兩)

白話文:

醫方補養門

六味地黄丸,能治療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導致的身體虛弱、腰痛腿酸、自汗盜汗、痰多、發熱咳嗽、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遺精便血、消渴尿頻、失血失聲、口乾舌燥、虛火牙痛、腳跟疼痛、下體瘡瘍等症狀,可以長期服用。

配方:淮山藥、棗皮(去核取肉)、茯苓、丹皮、澤瀉(各二兩),淮慶地黃(四兩,研成砂仁末三錢,用酒浸透後,放置在飯上蒸煮九次,曬乾九次,再搗成膏狀,用酒調勻)。將所有藥材曬乾研磨成極細粉末,先將地黄膏拌勻,再加入煉蜜十兩,揉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曬乾後妥善保存。空腹服用,用淡鹽水送服,每次二錢,每日服用二到三次。冬天可以用酒送服。

加減法:血虛陰衰,用熟地黃為主藥;精液滑洩、頭暈,用山茱萸為主藥;小便過多或過少,或尿液顏色異常,用茯苓為主藥;小便淋漓不盡,用澤瀉為主藥;心火旺盛,或有瘀血,用丹皮為主藥;脾胃虛弱,皮膚乾燥,用山藥為主藥。主藥用量為四兩,地黃只用二到三兩。丸藥適合治療久病,新病初發則應服用湯藥。

六味地黄湯,治療的症狀與六味地黄丸相同,療效迅速便捷。

配方:熟地黃(四錢)、棗皮、山藥(各二錢)、茯苓、澤瀉、丹皮(各一錢半),煎湯服用,空腹服用,每日二次。

七味地黄湯:在六味地黄湯中加入肉桂五分,能引導虛火下降,回歸根本。

都氣湯:在六味地黄湯中加入五味子一錢,治療勞嗽。再加入桂心,也能治療消渴。

八味地黄湯:在六味地黄湯中加入肉桂、炮附子各五分,或增加用量,製成藥丸。治療相火不足、身體虛弱少氣等症狀。王冰認為此方能益火之本,以消除陰寒。尺脈虛弱者適用。

金匱腎氣湯:在六味地黄湯中將茯苓的用量加倍,再加入肉桂、炮附子各三分,酒洗牛膝(微炒)、車前子各一錢。治療脾腎兩虛導致的腹部脹大、四肢浮腫、呼吸急促、痰多、小便不利、大便稀溏發黃,甚至已成蠱症。也能治療消渴,飲水與排尿量相等。

八仙長壽飲:在六味地黄湯中加入五味子、去心麥冬,治療虛損勞熱,陰虛久咳。

生脈地黄湯:在六味地黄湯中加入五味子、麥冬、人參,治療虛火傷陰,虛勞久咳。

元參地黄湯:在六味地黄湯中加入元參、去心麥冬,治療陰液不足,虛火亢盛,尺脈細數者。

知柏地黄湯:在六味地黄湯中加入酒炒黃柏、知母,治療陰虛火旺,骨髓枯竭。王冰認為此方能壯水之主以制陽熱,尺脈旺盛者適用。

七寶美髯丹,治療氣血不足、身體虛弱、周身痹痛、腎虛不育、消渴尿頻、遺精崩漏等症狀。

配方:赤白何首烏(各八兩,切片後與黑豆拌勻煮透,九蒸九曬,取片十兩)、酒炒菟絲子、酒炒牛膝、酒洗當歸、枸杞、茯苓(各四兩)、鹽水炒故紙(三兩)。曬乾研磨成細末,忌用鐵器,用煉蜜二斤,和藥末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錢,用淡鹽水或酒送服。

還少丹,治療脾腎虛寒、氣血不足、食慾不振、發熱盜汗、遺精白濁、身體消瘦、牙齒鬆動等症狀。

配方:枸杞、牛膝、山藥、茯苓(各二兩)、酒炒楮實子、酒浸肉蓯蓉、薑汁炒杜仲、去心遠志、炒五味子、炒茴香、巴戟天、川續斷、淨棗皮、石菖蒲(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