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辨證篇 卷二 (10)

回本書目錄

傷寒辨證篇 卷二 (10)

1. 衄血

陽明衄血,熱在裡也。太陽衄血,熱瘀經也。太陽失汗衄血,則兼頭痛目瞑。陽明失下衄血,則兼漱水不欲咽。衄後身涼脈靜,邪將解也。若仍不解,是衄未盡,熱留於榮也。治法:衄血無汗,屬表熱者,服升麻葛根合犀角地黃湯(見理血門)。如欲作衄,尚未衄,時惡寒無汗,表實未解者,先服麻黃湯汗之(見發表門)。

若熱盛衄血,只用犀角地黃湯加炒芩、連清之(見理門)。若衄血而兼表實裡熱者,當用麻黃湯合犀角地黃湯兩解之。

白話文:

[鼻出血]

如果鼻出血是由於陽明腑熱在體內引起的,這表示體內有熱。如果鼻出血是由於太陽經絡的熱瘀積,這說明熱氣阻塞了經絡。若是在太陽經絡失調而出現鼻出血,通常會伴隨頭痛和眼睛閉合不適。如果在陽明腑失調而出現鼻出血,則可能有漱口水但不想吞嚥的症狀。如果鼻出血後身體感到涼爽,脈搏平穩,這可能是邪氣正在逐漸消散。但如果狀況仍然沒有改善,這可能表示鼻出血並未完全止住,熱氣依然留在血液中。

治療方法:如果鼻出血且沒有出汗,是因為表層有熱氣,應該服用升麻葛根合犀角地黃湯(可參考理血門)。如果感覺快要鼻出血,但還未真正出血,且有時會感覺寒冷,沒有出汗,表示表層的實熱尚未消除,應先服用麻黃湯使其發汗(可參考發表門)。

如果因熱氣旺盛導致鼻出血,只需使用犀角地黃湯加上炒黃芩、黃連來清熱(可參考理門)。如果鼻出血同時伴有表層實熱和體內熱氣,應該使用麻黃湯合犀角地黃湯,以同時治療表層和體內的問題。

2. 吐血

傷寒吐血,皆因失汗、失下,火逆不解,致邪熱熾盛,沸騰經血而上逆也。若血從口鼻耳目而出,小便難者,此由強發少陰經汗,名曰下厥上竭,主死。治法:三陽經熱盛吐血者,用升麻葛根湯合犀角地黃湯(方見理血門)。熱甚,再加芩、連清解之。若血瘀吐血,胸中必滿,不時刺痛,用桃仁承氣湯合犀角地黃湯攻之。

如暴吐腐臭之血,名曰內潰,或暴吐黑血,皆屬不治。凡吐血過多,面唇爪甲俱無紅色者,名曰血脫,輕者服聖愈湯,重者服人參養榮湯(以上諸方見理血門)。平常失血,詳見三卷。

白話文:

[關於吐血的情況]

因感冒導致的吐血,多半是因為未能適時發汗或通便,使得體內熱氣無法順利排出,進而導致邪熱在體內旺盛,使血液沸騰,逆向向上流動。如果血從口、鼻、眼或耳等部位大量湧出,且伴有排尿困難,這是由於強迫身體在少陰經脈發汗,這種情況被稱為「下厥上竭」,預後通常不佳。治療原則如下:

對於因三陽經絡熱氣旺盛導致的吐血,可以使用升麻葛根湯加上犀角地黃湯(兩種藥方詳見理血門)進行治療。若熱氣更為嚴重,則可再加入黃芩和黃連來加強清熱解毒的功效。若是因為血液淤積而引起的吐血,患者會感到胸部憋悶,並伴隨間歇性的刺痛感,此時應使用桃仁承氣湯與犀角地黃湯的組合進行攻逐。

突然吐出腐臭味濃厚的血,被稱為「內潰」;或者突然吐出黑色的血液,這些情況都被認為是極其危險,往往難以救治。當吐血量過大,以致面部、嘴脣及指甲均失去紅潤色彩,這種情況被稱為「血脫」。對於輕微的血脫,可以服用聖愈湯;若是病情較重,則應服用人參養榮湯(以上所有藥方詳細資訊請參閱理血門)。對於一般的出血狀況,詳情請參考第三卷的說明。

3. 二便膿血

陽經之熱下注膀胱,傷其營分,熱少血多,瘀成血蓄,熱多血少,熱迫血行,血不得蓄而走下竅,故小便尿血,服八正散(見利濕門)、導赤散(見瀉火門)。陰經之熱轉迫陽明,傷其營分,瘀則血蓄,喜忘如狂,不蓄則便血,熱腐則便膿,便膿熱鬱,裡急墜重,所必然也。

輕者服黃連阿膠湯清之(見和解門),重者服白頭翁湯(見瀉火門),滑脫不禁,服桃花湯澀之(見收澀門)。平常便血,見三卷失血門。

白話文:

[二便膿血]

這是說當身體的熱氣沿著陽經下行到膀胱,影響到了膀胱的營養部分。如果熱氣較少,血液較多,就會形成血塊積聚;若熱氣多,血液少,熱氣會迫使血液流動,使血液無法在膀胱儲存,反而從下體排出,所以會出現小便有血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服用八正散(在利濕類藥方中可找到)或導赤散(在瀉火類藥方中可找到)。

如果是因為陰經的熱氣迫使陽明經的熱氣上漲,影響到了營養部分,造成血塊積聚,可能會出現記憶力下降、行為像發狂一樣的症狀;若沒有血塊積聚,可能會出現大便帶血的情況;若是熱氣腐蝕了腸胃,可能導致大便帶膿。當大便帶膿且熱氣鬱結時,會感到腹部緊繃且沉重,這是很自然的反應。

如果病情較輕,可以服用黃連阿膠湯來清熱(在和解類藥方中可找到);如果病情較嚴重,可以服用白頭翁湯(在瀉火類藥方中可找到)。如果已經到了滑脫不止的地步,可以服用桃花湯來止瀉(在收澀類藥方中可找到)。至於一般的便血問題,可以在第三卷的失血門中找到相關資訊。

4. 狐惑證

狐惑證是牙疳、下疳之古名。下疳即曰狐,肛門陰器被疳蟲蝕爛也。牙疳即曰惑,蝕咽腐齦,脫牙穿腮破唇是也。此因傷寒病後,餘毒與濕熱鬱積。慝之為害,或生斑疹之後,或患癖疾下利之後,其為患亦皆同也。外證面色與目眥或赤、或白、或黑,時時不一,喜睡而目不能閉,潮熱聲啞,腐爛之處穢氣燻人,若胃壯能食,堪受攻病之劑者,庶可得愈也。攻牙疳,見外科二卷齒部。

治下疳,見外科三卷下陰部。

白話文:

【狐惑症】

狐惑症在古代被稱為牙疳和下疳。下疳,指的是肛門和生殖器官被一種名為疳蟲的生物侵蝕腐爛的情況。而牙疳,又稱為惑,指的是口腔內的牙齦被侵蝕,導致牙齒脫落,腮幫子和嘴脣破損。這種病症多因感冒或傳染病後期,體內殘留的毒素與濕熱淤積所引起。無論是在出疹子後,或是患有肝脾疾病和腹瀉後,其造成的危害都是一樣的。

在外部症狀上,患者臉色和眼瞼的顏色可能呈現紅、白、黑等不同顏色,且頻繁變化,患者會感到非常嗜睡,但眼睛卻無法閉合,伴有陣發性高燒和聲音嘶啞,腐爛的部位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如果患者的胃腸功能強健,能夠承受治療疾病的藥物,那麼病情就有機會得到康復。

至於牙疳的治療方法,詳見外科第二卷的齒部章節。

對於下疳的治療,則請參考外科第三卷的下陰部章節。

5. 百合病

百合病,謂傷寒過期留連不解,不分經絡百脈,悉合為一病也。如寒似熱,諸藥無靈,欲飲不能飲,欲食不能食,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精神忽忽,如有鬼神附其形體,而莫知所適從也。如此證脈數,撒尿時輒頭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撒尿時頭不痛,惟淅淅然惡風寒者,四十日乃愈。若撒尿爽快,但頭眩者,二十日乃愈。

白話文:

【百合病】

這是指原本的感冒過了該痊癒的時間卻還未好轉,病情纏綿不去,影響全身,不分經絡或各部位的血管,全都成為一個整體的疾病。病人感覺似冷又似熱,各種藥物都無法有效治療,想喝水卻喝不下,想吃東西卻吃不了,想睡覺卻躺不下,想走路卻走不成,精神恍惚,好像有鬼神附身一樣,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這種病症的脈搏頻率加快,每次小便後都會頭痛,這種情況需要六十天才能康復。若小便後不會頭痛,只是感到像被細雨淋到一樣的畏寒怕風,則需要四十天才能康復。若是小便順暢,只有頭暈的症狀,那麼二十天就能康復。

6. 越經證

傷寒病後心下不硬,腹中不滿,二便如常,脈亦和平,身不惡寒,只微熱不解,形如醉人,漸變神昏不語,睡中獨語,目赤口乾,與粥則咽,不與勿思。此因熱邪自足經傳入手經也,故曰越經。服瀉心導赤各半湯(見瀉火門)。

白話文:

在得了類似流感的疾病後,患者的心臟周圍沒有出現異常的堅硬感,腹部也無脹滿的情況,排泄功能正常,脈搏平穩,身體並不畏寒,只是持續有輕微發燒的情況,表現出醉酒般的狀態。隨病情發展,患者逐漸變得神智不清,無法對話,但在睡眠中有自言自語的現象,同時伴有眼睛紅腫,口乾舌燥的症狀。患者可以吞嚥粥食,但若不主動提供食物,他並不會主動尋求。

這種情況是由於熱毒從腳部的經絡轉移到手部的經絡,我們稱之為「越經」。對此,治療方式是服用「瀉心導赤各半湯」(該方可在「瀉火門」中找到)。

其中,"瀉心導赤各半湯"是一種藥方名稱,"瀉火門"可能是某本書或治療範疇的名稱。

7. 夾血證

此與前蓄血發狂證治各別。其證不惡寒,頭腹不痛,只發熱,大渴,小便清利,大便黑色,狂言妄語,如見鬼神。此因內經血鬱,肝脾受病也。不與前條桃仁承氣證相同,主以當歸活血湯(見理血門)。

白話文:

這個病症(夾血證)和先前提到的蓄血導致發狂的病症治療方式不同。患者不會感到冷,頭部和腹部亦無疼痛,主要症狀為發燒、極度口渴、小便通暢且顏色清淡、大便呈黑色,並且會說胡話,好像看到鬼神一樣。這是因為血液在體內鬱積,影響到了肝臟和脾臟的健康。此病症和先前提到的桃仁承氣證不一樣,治療上應使用當歸活血湯(可於理血門找到該藥方)。

希望這能幫到你!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8. 熱入血室

婦人傷寒與男子治法同也,惟產後、經候熱邪乘虛入於血室,治法不同。其證晝日明瞭,夜則譫語,如見鬼狀,主以小柴胡湯(見和解門)加生地、丹皮。無汗則為表實,加麻黃髮汗;有汗為表虛,加桂枝解肌。若有惡寒發熱之表在前,已經發汗,今雖無汗,不可再加麻黃重發其汗,只加桂枝解之。

若有如瘧之寒熱,則加麻黃、桂枝兩解之。若發熱煩渴,則為裡熱,用柴胡白虎湯(見瀉火門)去半夏,加花粉、葛根。若胸脅少腹或滿、或脹痛,則為瘀血內攻也,宜小柴胡湯合桃仁承氣湯攻之(見和解、理血二門)。

傷寒熱入血室,亦有厥逆下利,屬中寒之證者,用小柴胡湯去黃芩,加炮附子、乾薑溫解之。余法見婦科一卷雜證門。

白話文:

[熱入血室]

女性患感冒的治療方法和男性相同,但產後或是月經期間,因身體虛弱,熱邪有可能侵入血室,這種情況下的治療方式會有所不同。病徵表現為白天精神清醒,夜晚則出現譫妄,好像看到鬼一樣,主要使用小柴胡湯(詳見和解門)並加入生地、丹皮。

如果沒有出汗,這表示體表實証,需加用麻黃來發汗;如果有汗,則是體表虛証,需加用桂枝來調節肌肉。假設有惡寒發燒的體表症狀,之前已經發過汗,現在即使沒有汗,也不可再次使用麻黃強力發汗,只能加用桂枝來調節。

如果出現類似瘧疾的寒熱交替,則需加用麻黃、桂枝同時調節。如果發燒且口渴,這代表體內有熱,應用柴胡白虎湯(詳見瀉火門),去掉半夏,加入花粉、葛根。如果胸部、肋部或下腹部有滿脹或疼痛,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瘀血,應使用小柴胡湯配合桃仁承氣湯來處理(詳見和解門和理血門)。

感冒導致熱邪進入血室,也可能出現四肢冰冷、下痢,這是屬於中寒的症狀,可用小柴胡湯去掉黃芩,加入炮附子、乾薑來溫暖和調節。其餘的治療方法詳見婦科卷一的雜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