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22)

回本書目錄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22)

1. 醫方瀉火門

瀉白後方,治飲酒傷肺,氣出腥臭,唾涕稠黏,咽嗌不利,口苦幹燥。

前方去甘草、粳米,加麥冬、五味、知母、枯芩、桔梗、葛根。

甘露飲,治胃中濕熱,口臭喉瘡,齒齦宣露,吐衄牙宣。

生地,熟地,石斛,茵陳,甘草,黃芩,炒枳殼,去毛枇杷葉,去心天冬,麥冬(等分)

煎服。

清涼甘露飲

前方去熟地,加羚羊角末、銀柴胡、淡竹葉。

桂苓甘露飲,治中暑受濕,引飲過多,頭痛煩渴,濕熱便秘。

滑石末(二錢),寒水石,石膏末,甘草(各一錢),炙白朮,豬苓,茯苓,澤瀉,桂心(各五分)

清胃散,治胃有積熱,上下牙痛,牽引頭腦,滿面發熱,其牙喜涼惡熱,或牙齦潰爛,牙宣出血,或唇口腮頰腫痛。

當歸,生地,丹皮,石膏末(各二錢),升麻,黃連(各一錢)

煎服。牙根腫痛,不出血者,加芥穗、防風。

清胃瀉火湯,治上焦實熱,心胃火盛,口舌咽唇腫痛。

連翹,桔梗,黃芩,生地,元參,葛根(各一錢),炒連,梔子,酒炒大黃,升麻,甘草,薄荷(各五分)

導赤散,治小腸有火,便赤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瘡,咬牙口渴。

生地,木通,甘草梢,淡竹葉(各二錢),燈草(引)

加黃連,名瀉心導赤散。

清金導赤散

前方加黃連、黃芩、梔子、麥冬、澤瀉。治心肺蘊熱,便秘。

清心散,治舌黑起茨。

黃連,麥冬,麻仁,木通,赤茯苓,甘草,枳殼,梔仁等

服。

清中湯,治火鬱腹痛。

炒連,梔仁,煨研草果,法半,陳皮,甘草,茯苓等

服。

黃連清心湯,治心有所慕,煩躁夢遺,此君火既動,相火隨之。法當治心。

酒炒川連,石菖蒲,炙草(各五分),當歸,生地,茯神,沙參(各錢半),去心麥冬,炒棗仁,遠志肉,白蓮肉(各一錢)

空心,煎服。

蓮子清心飲,治憂思抑鬱,發熱煩躁,或酒色過度,火盛剋金,咽乾口苦,漸成消渴,遺精淋濁,遇勞即發,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夜靜晝甚,及女人崩中帶下。

白蓮肉(去皮心),人參,蜜耆,茯苓,柴胡(各錢半),去心麥冬,酒炒黃芩,地骨皮,車前子,炙草(各一錢)

空心,日二服。

蓮花飲,治肺熱消渴初起。

蓮花須,白蓮肉,花粉,葛根,沙參,茯苓,知母,甘草(各錢半),五味子,淡竹葉(各一錢)

煎湯,頻頻服。

導赤各半湯,治越經症(解見二卷辨症後)。

人參,茯神,黃連,黃芩,知母,梔子,甘草,麥冬,滑石末,犀角末,燈心,姜,棗

加減升陽湯,治撮空症(解見二卷辨症後)。

人參,當歸,炒芍,麥冬,柴胡,炒芩,陳皮,茯神,炙草,炙白朮,姜,棗(引)

痰盛,加法半。

連翹解毒湯,治頤毒腫痛。

白話文:

**瀉白後方:**治療因為飲酒過度而損傷肺部,導致呼吸有腥臭味,口水鼻涕濃稠黏膩,喉嚨不舒服,口乾口苦。

在原方基礎上,去掉甘草和粳米,加入麥冬、五味子、知母、黃芩(枯)、桔梗、葛根。

**甘露飲:**治療胃裡有濕熱,導致口臭、喉嚨長瘡、牙齦外露、吐血、流鼻血、牙齦出血。

生地、熟地、石斛、茵陳、甘草、黃芩、炒枳殼、去毛枇杷葉、去心天冬、麥冬(用量相等)。

用水煎煮後服用。

清涼甘露飲:

在甘露飲的基礎上,去掉熟地,加入羚羊角磨成的粉末、銀柴胡、淡竹葉。

**桂苓甘露飲:**治療因為中暑受濕氣,喝太多水,導致頭痛、煩躁口渴、濕熱引起的便秘。

滑石粉(八克)、寒水石、石膏粉、甘草(各四克)、炙白朮、豬苓、茯苓、澤瀉、桂心(各二克)。

**清胃散:**治療胃裡有積熱,導致上下牙齒疼痛,連帶頭部,整個臉發熱,牙齒喜歡涼的,討厭熱的,或者牙齦潰爛、牙齦出血、或者嘴唇、臉頰腫痛。

當歸、生地、丹皮、石膏粉(各八克)、升麻、黃連(各四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牙根腫痛但不出血,加入芥穗、防風。

**清胃瀉火湯:**治療上焦(身體上部)實熱,心和胃的火氣旺盛,導致口、舌、咽喉、嘴唇腫痛。

連翹、桔梗、黃芩、生地、元參、葛根(各四克)、炒黃連、梔子、用酒炒過的大黃、升麻、甘草、薄荷(各二克)。

**導赤散:**治療小腸有火,導致小便赤紅、排尿疼痛、臉色發紅、煩躁、口舌生瘡、咬牙、口渴。

生地、木通、甘草梢、淡竹葉(各八克)、燈心草(作藥引子)。

加入黃連,就叫做瀉心導赤散。

清金導赤散:

在導赤散的基礎上,加入黃連、黃芩、梔子、麥冬、澤瀉。治療心肺有熱,導致便秘。

**清心散:**治療舌頭發黑,長出像茨一樣的東西。

黃連、麥冬、麻仁、木通、赤茯苓、甘草、枳殼、梔子仁等。

用水煎煮後服用。

**清中湯:**治療火氣鬱積導致的腹痛。

炒黃連、梔子仁、煨研草果、法半夏、陳皮、甘草、茯苓等。

用水煎煮後服用。

**黃連清心湯:**治療因為心有所想而導致煩躁、夢遺,這是因為心火動了,相火也跟著動,所以要治療心。

用酒炒過的川黃連、石菖蒲、炙甘草(各二克)、當歸、生地、茯神、沙參(各六克)、去心的麥冬、炒棗仁、遠志肉、白蓮肉(各四克)。

空腹時用水煎煮後服用。

**蓮子清心飲:**治療因為憂愁思慮過度而導致發熱、煩躁,或者因為飲酒、性生活過度,火氣旺盛,損害肺,導致咽喉乾燥、口苦,逐漸變成消渴病,遺精、小便渾濁,一勞累就發病,四肢疲倦、五心煩熱,夜晚安靜時更嚴重,以及婦女崩漏、白帶過多。

白蓮肉(去皮和心)、人參、蜜炙黃耆、茯苓、柴胡(各六克)、去心麥冬、用酒炒過的黃芩、地骨皮、車前子、炙甘草(各四克)。

空腹時服用,每天兩次。

**蓮花飲:**治療肺熱引起的消渴病初期。

蓮花須、白蓮肉、花粉、葛根、沙參、茯苓、知母、甘草(各六克)、五味子、淡竹葉(各四克)。

用水煎煮後,頻繁服用。

**導赤各半湯:**治療越經症(具體解釋見第二卷辨證)。

人參、茯神、黃連、黃芩、知母、梔子、甘草、麥冬、滑石粉、犀角粉、燈心草、生薑、大棗。

**加減升陽湯:**治療撮空症(具體解釋見第二卷辨證)。

人參、當歸、炒白芍、麥冬、柴胡、炒黃芩、陳皮、茯神、炙甘草、炙白朮、生薑、大棗(作藥引子)。

痰多時,加入法半夏。

**連翹解毒湯:**治療腮腺炎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