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20)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20)
1. 醫方瀉火門
黃連解毒湯,治一切火熱表裡俱盛,狂躁心煩,咽乾口燥,壯熱乾嘔,妄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甚發斑。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各二錢)
煎湯,溫服。
梔子金花湯
前湯加大黃等分。治前症兼便秘、腹脹滿者。
半夏瀉心湯,治傷寒下之早,胸滿而不痛者,為痞,身寒而嘔,飲食不下。
薑製半夏,人參,乾薑,炙草,黃芩(各三錢),黃連(一錢),大棗(二枚)
甘草瀉心湯
前湯去人參,用甘草四錢。治傷寒中風,醫反下之。下利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而煩,醫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熱結,但以胃虛客氣上逆,故使痞硬,用此和而瀉之。
生薑瀉心湯
前湯減乾薑一半,加生薑四錢。治汗解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完穀不化,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
大黃黃連瀉心湯,治傷寒心下痞,按之濡,關上脈浮。
酒浸大黃,川連(等分)
煎湯,熱服。再加黃芩,名三黃瀉心湯,治心下痞熱,衄血吐血。
附子瀉心湯,治傷寒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
炮製附子,酒浸大黃(各二錢),黃連,黃芩(各一錢)
煎服。
白虎湯,治傷寒脈浮滑,表有熱,里有寒,及三陽合病,脈浮大,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讝語,下之則頭上生汗,手足逆冷,自汗出者。通治陽明病,脈洪大而長,不惡寒,反惡熱,頭痛,自汗口渴,舌胎,目痛鼻乾,不得安臥,心煩身躁,日晡潮熱,陽毒發斑等症。
石膏末(八錢),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粳米(一合)
煎湯。溫服。
人參白虎湯
前湯加人參二錢。治傷寒無表症,但口燥心煩,渴飲者,及太陽中暍,身熱汗出,惡寒足冷,脈微口渴。亦治膈消、傷暑等症。
白虎蒼朮湯
前湯加製蒼朮二錢,治中熱傷暑,濕盛身重,脈沉有力。
白虎解毒湯
白虎加黃連、黃芩、黃柏、梔子。治熱盛乘心,神昏狂亂。
桂枝白虎湯
白虎加桂枝二錢。治瘧,瘧但熱無寒,骨節疼痛,時嘔者。白虎加桂枝、酒芍、生薑、人參、紅棗,名桂枝合白虎湯,治前症多汗。
柴胡白虎湯
白虎加柴胡三錢,人參、法半、黃芩、生薑各錢半,紅棗引,治癉瘧等症。內去人參、薑棗,治暑嗽喘渴。
竹葉石膏湯,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及傷暑虛渴。
石膏末(四錢),去心麥冬,淡竹葉,炙草,人參,法半(各二錢),粳米(一合),生薑(引)
龍膽瀉肝湯,治肝膽實火、濕熱,脅痛,耳聾,膽溢口苦筋痿,陰汗陰腫陰痛,白濁,尿血。
膽草,黃芩,梔子(俱用酒炒),當歸,生地,澤瀉,木通,柴胡,甘草,車前子(各一錢)
白話文:
醫方瀉火門
黃連解毒湯:治療各種表裡俱盛的火熱症狀,例如狂躁、心煩、咽喉乾燥口渴、高燒、乾嘔、胡言亂語、失眠、吐血、鼻出血,熱盛則出現斑疹。
藥方: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各2錢),水煎服,溫服。
梔子金花湯:在黃連解毒湯的基礎上增加等量的大黃。治療上述症狀,同時伴有便秘、腹脹的患者。
半夏瀉心湯:治療傷寒病下利過早,胸部飽滿但不疼痛,感覺痞塞,身寒嘔吐,飲食不下的症狀。
藥方:薑製半夏、人參、乾薑、炙甘草、黃芩(各3錢)、黃連(1錢)、大棗(2枚)。
甘草瀉心湯:在半夏瀉心湯的基礎上,去除人參,改用甘草4錢。治療傷寒中風,因誤下藥而導致下利,谷物消化不良,腹中雷鳴,心下痞硬滿悶,乾嘔煩躁,再次服用瀉藥後痞症加重。此症非熱結,而是胃虛,客氣上逆導致痞硬,用此方調和並瀉下。
生薑瀉心湯:在甘草瀉心湯的基礎上,減少乾薑一半,增加生薑4錢。治療汗退後,胃部不適,心下痞硬,乾嘔,飲食臭,谷物消化不良,脅下有水腫,腹中雷鳴,下利。
大黃黃連瀉心湯:治療傷寒,心下痞滿,按之柔軟,關脈浮大。
藥方:酒浸大黃、川連(等量),水煎服,熱服。再加黃芩,則稱為三黃瀉心湯,治療心下痞熱,鼻出血、吐血。
附子瀉心湯:治療傷寒,心下痞滿,同時伴有惡寒、出汗。
藥方:炮製附子、酒浸大黃(各2錢)、黃連、黃芩(各1錢),水煎服。
白虎湯:治療傷寒,脈浮滑,表有熱,裡有寒,以及三陽合病,脈浮大,腹部飽滿,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口唇麻木,面容污垢,胡言亂語,遺尿,出汗則胡言亂語,下利則頭上出汗,手足厥冷,自汗。也通治陽明病,脈洪大而有力,不惡寒,反而惡熱,頭痛,自汗口渴,舌苔厚膩,眼睛疼痛,鼻乾,無法安睡,心煩意亂,午後潮熱,陽毒發斑等症。
藥方:石膏末(8錢)、知母(3錢)、甘草(1錢)、粳米(1合),水煎服,溫服。
人參白虎湯:在白虎湯的基礎上加人參2錢。治療傷寒無表證,但口乾舌燥,心煩,口渴;以及太陽中暑,身體發熱,出汗,惡寒,足冷,脈微弱,口渴。也治療膈消、傷暑等症。
白虎蒼朮湯:在白虎湯的基礎上加製蒼朮2錢。治療中暑,濕盛,身體沉重,脈沉有力。
白虎解毒湯:在白虎湯的基礎上加黃連、黃芩、黃柏、梔子。治療熱盛傷心,神志昏迷,狂躁不安。
桂枝白虎湯:在白虎湯的基礎上加桂枝2錢。治療瘧疾,只有發熱沒有發冷,骨節疼痛,間歇性嘔吐。白虎湯加桂枝、酒制芍藥、生薑、人參、紅棗,稱為桂枝合白虎湯,治療上述症狀且伴有多汗者。
柴胡白虎湯:在白虎湯的基礎上加柴胡3錢、人參、法半夏、黃芩、生薑各1.5錢、紅棗引經。治療瘧疾等症。去除人參、生薑、紅棗,則治療暑熱咳嗽、氣喘、口渴。
竹葉石膏湯:治療傷寒痊癒後,身體虛弱,氣短,氣逆欲吐,以及傷暑口渴。
藥方:石膏末(4錢)、去心麥冬、淡竹葉、炙甘草、人參、法半夏(各2錢)、粳米(1合)、生薑(引經)。
龍膽瀉肝湯:治療肝膽實火、濕熱,脅肋疼痛,耳聾,膽汁逆流,口苦,筋脈萎縮,陰部汗出、腫脹、疼痛,白帶,尿血。
藥方:龍膽草、黃芩、梔子(均用酒炒)、當歸、生地黃、澤瀉、木通、柴胡、甘草、車前子(各1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