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19)

回本書目錄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19)

1. 醫方潤燥門

當歸身,制桃仁,升麻,紅花,生地,熟地,炙草(各錢半)

或加檳榔五分。

韭汁牛乳飲,治胃脘有死血,乾燥枯槁,食下作痛,翻胃,便秘。

搗韭菜汁,和牛乳等分,薑湯調勻,時時呷之。

膈噎方

韭汁散瘀,竹瀝、薑汁消痰,童便降火,人乳潤燥補血,蘆根汁止嘔,茅根汁涼血,甘蔗汁和胃。隨症用汁,或加燒酒,燙熱服之。

麻仁蘇子粥,治產後大便不通,及老人風秘。

大麻仁,淨蘇子(等分)

洗淨,同研極細,用布袋盛,入水中擺出淨粉,取粉煮粥,啜之。

本事黃耆湯,治心中煩躁,不生津液,不思飲食。

蜜黃耆,五味子,去心麥冬,天冬,熟地,白芍,炙草,茯苓,北地沙參(等分),烏梅,姜,棗(引)

竹葉黃耆湯,治氣血兩虛,胃熱作渴。

生地,淡竹葉(各二錢),當歸,川芎,黃耆,人參,白芍,甘草,去心麥冬,酒炒黃芩,製半夏,熟石膏(各一錢)

煎服。

地黃飲子,治消渴煩躁,咽乾面赤。

生地,熟地,人參,蜜耆,炙草,澤瀉,去心天冬,麥冬,蜜炙枇杷葉,金釵石斛(各一錢),炒枳殼(五分)

煎服。

白茯苓丸,治腎消,兩腿漸細,腰腳無力。

茯苓,花粉,黃連,萆薢,人參,元參,熟地,石斛,覆盆子(各五錢),焙灱雞內金(十五具)

曬灱,研末,煉蜜為丸,梧子大。煎磁石湯,每下二錢,鹽湯下亦可,日三服。

消渴方,治中消,胃熱,善消水穀。

黃連,花粉(等分)

研極細,搗取生地汁、生薑汁,和白蜜、牛乳各一杯,調勻前藥末,如稀粥狀。每用一杯,坐滾湯燙熱,徐徐嚥下。

麥門冬飲,治火逆上氣,咽喉不利。

去心麥冬(五錢),製半夏,人參,炙草,粳米(各二錢),紅棗(二枚)

五汁飲,治三陽熱結,嘔吐呃噎。

蘆筍汁,荸薺汁,甘蔗汁,生薑汁,竹瀝

各取汁半杯,和勻,滾湯沖服。

久漱方

白蜜(一斤),搗生薑汁(二斤)

和勻,用銅罐盛貯,稱記斤兩,慢火熬至薑汁化盡,惟有蜜一斤在上,則取起,待冷,每挑棗大一丸,口中噙化,徐徐嚥下,日三服。

十味煎,治久嗽,將成肺痿,或成肺癰,及骨蒸唾血,小水短赤,唇口乾焦。

去心麥冬,桑白皮,地骨皮,生地,葛根(各二錢),紅棗肉(三枚)

同煎濃湯,布濾去渣,再入罐內,加生薑汁、竹瀝、白蜜,人乳各半杯,同熬如稀粥狀。夜臥時燙熱,口中噙化,嚥下,日服亦可。

白話文:

[醫方潤燥門]

  • 潤燥方劑:

  • 當歸身、製過的桃仁、升麻、紅花、生地、熟地、炙甘草,各用一錢半。

  • 可額外加入檳榔五分。

  • 韭菜牛奶飲:

  • 治療胃部有瘀血,導致乾燥枯槁,吃東西後疼痛,反胃,便秘等症狀。

  • 將韭菜搗爛取汁,與牛奶等量混合,加入少許薑湯調勻,隨時慢慢飲用。

  • 治療食道阻塞的方劑:

  • 韭菜汁可幫助散瘀,竹瀝、薑汁可化痰,童子尿可降火,人乳可潤燥補血,蘆根汁可止嘔,茅根汁可涼血,甘蔗汁可調和胃部。根據病情選用上述各種汁液,也可加入少量燒酒,加熱後服用。

  • 麻仁蘇子粥:

  • 治療產後大便不通,以及老年人因風邪引起的便秘。

  • 將大麻仁、洗淨的蘇子等量混合,一起研磨成極細粉末,用布袋裝好,放入水中反覆攪動,取出純淨的粉末,煮成粥食用。

  • 本事黃耆湯:

  • 治療心中煩躁不安,體內不產生津液,沒有食慾等症狀。

  • 蜜炙黃耆、五味子、去心的麥門冬、天門冬、熟地、白芍、炙甘草、茯苓、北沙參等量混合,加入烏梅、生薑、紅棗一起煎煮服用。

  • 竹葉黃耆湯:

  • 治療氣血兩虛,以及胃熱引起的口渴。

  • 生地、淡竹葉各用二錢,當歸、川芎、黃耆、人參、白芍、甘草、去心的麥門冬、酒炒黃芩、製過的半夏、熟石膏各用一錢,煎煮服用。

  • 地黃飲子:

  • 治療糖尿病引起的口渴煩躁,咽喉乾燥,面色潮紅。

  • 生地、熟地、人參、蜜炙黃耆、炙甘草、澤瀉、去心的天門冬、麥門冬、蜜炙枇杷葉、金釵石斛各用一錢,炒過的枳殼用五分,煎煮服用。

  • 白茯苓丸:

  • 治療腎虛引起的消渴症,導致雙腿逐漸消瘦,腰腿無力。

  • 茯苓、花粉、黃連、萆薢、人參、元參、熟地、石斛、覆盆子各用五錢,焙乾的雞內金用十五個,曬乾後研磨成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用磁石湯送服,每次二錢,也可以用鹽湯送服,每日三次。

  • 消渴方:

  • 治療中消症,因胃熱導致容易消耗水穀。

  • 將黃連、花粉等量混合,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搗出的生地汁、生薑汁,再加入白蜂蜜、牛奶各一杯,調勻,成稀粥狀。每次用一杯,放入熱水中燙熱,慢慢嚥下。

  • 麥門冬飲:

  • 治療因火氣上逆導致呼吸困難,咽喉不適。

  • 去心的麥門冬用五錢,製過的半夏、人參、炙甘草、粳米各用二錢,紅棗用二枚,一起煎煮服用。

  • 五汁飲:

  • 治療三陽經熱結,引起的嘔吐、打嗝。

  • 將蘆筍汁、荸薺汁、甘蔗汁、生薑汁、竹瀝各取半杯,混合均勻,用開水沖服。

  • 久嗽方:

  • 用來潤澤喉嚨和止咳的方子

  • 取白蜜一斤,搗生薑汁二斤,混合均勻,用銅罐盛裝,記錄斤兩,用慢火熬煮至薑汁完全融合,只剩下白蜜一斤時取出,放涼後,每次取如棗子大小的一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吞下,每日三次。

  • 十味煎:

  • 治療久咳,可能發展成肺痿、肺癰,以及骨蒸潮熱、咳血、小便短赤、口唇乾燥等症狀。

  • 將去心的麥門冬、桑白皮、地骨皮、生地、葛根各用二錢,紅棗肉用三枚,一起煎煮成濃湯,用布過濾掉藥渣,再放入罐內,加入生薑汁、竹瀝、白蜂蜜、人乳各半杯,一同熬煮成稀粥狀。晚上睡覺時加熱,含在口中慢慢嚥下,每日服用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