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15)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15)
1. 醫方利濕門
去心麥冬(五錢,薑汁炒黃)
和粳米五錢,煎服。
厚朴散,通治單腹鼓脹,腸覃氣實者。
炒青皮,枳殼,厚朴,陳皮,檳榔(各五錢),木香,甘遂,大戟(各二錢)
曬研極細。白湯,調下一錢,日三服。
樸香散,治中寒脹滿,不思飲食,脈遲弱者。
姜炒厚朴(一兩),炮附子(五錢),木香(三錢)
曬研細末。薑湯,每下二錢。
五皮飲,治水腫脹滿,上氣喘急,腰下腫者。
五加皮,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地骨皮(等分)
煎服。或去五加,用陳皮,或用桑白皮。
五子五皮飲
前方加蘇子、蘿蔔子、葶藶子、山楂子、香附子(俱炒香)等分。煎服。治通身先腫,而後喘急,上氣不得臥。
寒脹中滿分消湯,治中寒脹滿,便閉肢冷,食入反出,腹冷心痞等症。
炮川烏,畢澄茄,人參,當歸,乾薑,生薑,麻黃,柴胡,澤瀉,茯苓(各一錢),黃連,吳萸,青皮,益智,厚朴,草蔻,升麻,黃柏(俱酒炒),黃耆,法半,木香(各五分)
煎服。
熱脹中滿分消湯,治中滿熱脹、鼓脹、氣脹。
姜炒厚朴(二錢),川連,條芩,知母,枳實(俱酒炒),法半,茯苓,陳皮,澤瀉(各一錢),乾薑,薑黃,甘草,豬苓,炙白朮,炒砂仁,人參(各三分)
煎服。
枳實分消湯,治脹滿發熱,便秘脈數。
麵炒枳實(錢半),姜炒厚朴(三錢),酒炒大黃(一錢),炙草,桂心(各五分),生薑皮(引)
治蠱脹方
黑醜,甘遂,木香(各五分)
研末,劈開豬腰子,納藥入內,用線扎住,濕紙包裹,入燃灰中煨熟。空心,嚼服,白湯送下。不效再服。
厚朴溫中湯,治虛寒腫脹,及客寒犯胃,胃口時痛。
姜炒厚朴,炒研草果,炮姜,茯苓,陳皮,炙草(各錢半),木香(五分)
煎服。寒甚,加桂心、附子。
茵陳蒿湯,治陽明病,發熱,但頭汗出,身無汗,小便不利,渴飲水漿,此為瘀熱在裡,必發黃,腹滿,脈沉實。
茵陳(六錢),酒浸大黃(二錢),炒梔子(二枚)
煎湯,溫服。俟尿利如皂角汁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出也。
麻黃茵陳醇酒湯,治陽黃表實。
茵陳,麻黃(等分)
酒水兌煎。溫服取汗。
加味玉屏散,治黃汗疸。
石膏(三錢),茵陳,黃耆,炙術,防風(各錢半)
煎服。
又方:研蔓青子末,白湯調下錢半,日三服,俟尿白即愈。
胃疸湯,治谷疸,熱不實而脈虛,用此清解。
茵陳,陳皮,製蒼朮,白朮,茯苓,豬苓,澤瀉,防己,秦艽,葛根,炒連,梔仁
腎疸湯,治女勞疸,形氣虛者。
人參,炙白朮,製蒼朮,茯苓,豬苓,澤瀉,葛根,升麻,柴胡,羌活,獨活,甘草,防風,炒神麯,酒炒黃柏,黃芩,生薑(引)
白話文:
醫方利濕門
將麥冬(五錢,用薑汁炒至黃色)去除內心,與粳米五錢一同煎煮服用。
厚朴散,普遍治療單純腹部脹大,腸道腫塊氣滯的病症。
將炒過的青皮、枳殼、厚朴、陳皮、檳榔(各五錢),以及木香、甘遂、大戟(各二錢)曬乾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白開水調和一錢,每日服用三次。
樸香散,治療因寒氣引起的腹部脹滿,食慾不振,脈搏遲緩微弱的病症。
將用薑炒過的厚朴(一兩),炮製過的附子(五錢),木香(三錢)曬乾後研磨成細末。用薑湯送服,每次服用二錢。
五皮飲,治療因水腫引起的腹部脹滿,呼吸急促,以及腰部以下腫脹的病症。
將五加皮、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地骨皮(等量)一同煎煮服用。也可以去掉五加皮,改用陳皮,或者用桑白皮。
五子五皮飲
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炒香的蘇子、蘿蔔子、葶藶子、山楂子、香附子(等量)。煎煮服用。治療全身先腫脹,然後出現呼吸急促,喘得上氣不接下臥的病症。
寒脹中滿分消湯,治療因寒氣引起的腹部脹滿,大便不通,肢體冰冷,吃進食物又吐出來,腹部冰冷,心下堵塞等症狀。
將炮製過的川烏、畢澄茄、人參、當歸、乾薑、生薑、麻黃、柴胡、澤瀉、茯苓(各一錢),以及用酒炒過的黃連、吳茱萸、青皮、益智、厚朴、草蔻、升麻、黃柏,還有黃耆、法半夏、木香(各五分)一同煎煮服用。
熱脹中滿分消湯,治療因熱氣引起的腹部脹滿、鼓脹、氣脹的病症。
將用薑炒過的厚朴(二錢),以及用酒炒過的川連、黃芩、知母、枳實,還有法半夏、茯苓、陳皮、澤瀉(各一錢),以及乾薑、薑黃、甘草、豬苓、炙白朮、炒砂仁、人參(各三分)一同煎煮服用。
枳實分消湯,治療腹部脹滿發熱,大便不通,脈搏快速的病症。
將用麵粉炒過的枳實(一錢半),用薑炒過的厚朴(三錢),用酒炒過的大黃(一錢),以及炙甘草、桂心(各五分)一起煎煮,用生薑皮作為藥引。
治療蠱脹的藥方
將黑醜、甘遂、木香(各五分)研磨成粉末,將豬腰子從中間切開,把藥粉裝入其中,用線紮緊,再用濕紙包好,放入燃燒的灰燼中煨熟。在空腹時嚼服,用白開水送下。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再次服用。
厚朴溫中湯,治療因虛寒引起的腫脹,以及因外感寒邪侵犯胃部引起的胃痛。
將用薑炒過的厚朴,炒過的草果,炮製過的乾薑,茯苓,陳皮,炙甘草(各一錢半),木香(五分)一同煎煮服用。如果寒氣很重,可以加入桂心、附子。
茵陳蒿湯,治療陽明病,出現發熱,只有頭部出汗,身體不出汗,小便不利,口渴想喝水,這是因為體內有瘀熱,必然會出現黃疸,腹部脹滿,脈搏沉實的症狀。
將茵陳(六錢),用酒浸泡過的大黃(二錢),炒梔子(二枚)一同煎煮,溫服。等到小便像皂角水一樣,腹部脹滿減輕,黃疸從小便排出。
麻黃茵陳醇酒湯,治療表證實熱引起的黃疸。
將茵陳、麻黃(等量)用酒和水一同煎煮,溫服,使其發汗。
加味玉屏散,治療黃汗病(指黃色的汗液)。
將石膏(三錢),茵陳、黃耆、炙白朮、防風(各一錢半)一同煎煮服用。
另一個藥方:將蔓青子研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服一錢半,每日服用三次,等到小便變成白色就會痊癒。
胃疸湯,治療因脾胃虛弱引起的谷疸,發熱但脈搏虛弱,用此方清熱解毒。
將茵陳、陳皮、製蒼朮、白朮、茯苓、豬苓、澤瀉、防己、秦艽、葛根、炒黃連、梔仁一同煎煮服用。
腎疸湯,治療婦女因勞累過度引起的黃疸,並且身體虛弱。
將人參、炙白朮、製蒼朮、茯苓、豬苓、澤瀉、葛根、升麻、柴胡、羌活、獨活、甘草、防風、炒神麯、用酒炒過的黃柏、黃芩,以及生薑(作為藥引)一同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