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9)

回本書目錄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9)

1. 醫方祛寒門

烏桂湯,治外寒入腹,陰縮陰緊,腹痛危急。

炮川烏,大桂心,炒芍,炙草,生薑(等分),紅棗,白蜜(引)

縮陰症有寒熱二端,見一卷厥陰篇。

十味蒼柏散,治醇酒厚味,內釀滋熱,不謹房勞,復受外寒,致成疝瘕。

製蒼朮,黃柏,青皮,香附,小茴,益智仁(俱炒香),制桃仁,炮附子,元胡索,山楂(等分),生薑(引)

諸疝解,見四卷疝症門。

茴楝五苓散,治膀胱水疝,小水不利。

酒炒小茴,川楝,土炒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各一錢),桂心(五分),蔥白(五寸)

臨服調鹽少許。

青木香丸,治氣疝氣走痛。

青木香,畢澄茄,炒小茴,烏藥(各二錢),酒煮香附,鹽水炒吳萸(各五錢)

打碎巴豆肉十粒,拌川楝肉三錢同炒焦,去巴豆,取楝肉,合前藥研極細,搗蔥汁糊為小丸。鹽湯,或酒,每下二錢,日二服。

茴楝丸,主治狐疝。

炒小茴,泡吳萸,炒青皮,炒棗皮,川楝肉,橘核,陳皮(各五錢),醋炒焦芫花,馬藺花(各三錢)

研末,煮醋糊丸。酒下二錢,日二服。

雲林方,主治㿗疝。

海藻,黑醜,巴戟,橘核,胡蘆巴(俱炒灱),醋炒青皮,元胡,香附,煅荔核,製蒼朮,炒小茴,茯苓,澤瀉(等分)

研末。酒水,每下二錢。

貼臍方,治因著驚,腎莖與睪丸縮入少腹。

萵苣子(一合),萵苣草(一把)

同搗如泥,再入麝、片各二分,拌搗極勻,烘熱貼臍,以帛縛住,一宿全愈。

當歸羊肉湯,治血分寒疝。

羯羊肉(一斤),當歸(三兩),生薑片(五兩)

入砂鍋內,水煮極爛,吹去浮油,取湯作三四次服。後食羊肉亦可。

治產後臍腹引陰脹痛之妙方。

暑疝方,治暑濕入膀胱,因成疝氣。

香茹,陳皮,澤瀉,藿香,木通,甘草,香附,厚朴,滑石,豬苓,煨三稜,莪朮,炒蒼朮,元胡,車前子,川楝肉(等分)

服。

寒疝方,治寒邪入膀胱,因成偏墜。

麻黃,桂心,乾薑,甘草,白芷,陳皮,當歸,炒芍,川芎,茯苓,桔梗,枳殼,製蒼朮,半夏,炒青皮,厚朴,元胡,生薑(引)

木腎方,治睪丸腫墜,不熱不痛者。

制南星,蒼朮,白芷(各一兩),炒橘核,炒神麯,製半夏,泡炒吳萸,楂肉,川芎(各五錢)

研末。酒水,每下二錢。

丁桂湯,治胃脘冷痛。

製蒼朮,炮乾薑,製半夏(各錢半),桂心(一錢),丁香(五分),生薑(三片)

痛甚,加木香引。

治胃脘寒痛:丁香、桂心、炒川椒、炒良薑等分。研末。白湯,每下一錢。

治瘀血刺痛:去皮尖炒桃仁、炒焦五靈脂、焙灱歸尾等分。研末,煮醋糊為小丸。酒水,每下一錢,日三服。

神授方,治胃脘諸痛,隨症加減。

白話文:

醫方祛寒門

烏桂湯: 用於治療外來的寒氣侵入腹部,導致陰莖和陰囊收縮、緊繃,腹痛劇烈且危急的情況。

藥材包含:炮製過的川烏、大塊桂心、炒過的白芍、炙甘草、生薑(等量),以及紅棗和白蜜(作為藥引)。

陰莖收縮的病症,有寒性和熱性兩種,詳細內容可參考《厥陰篇》的相關記載。

十味蒼柏散: 用於治療因長期飲酒、食用肥膩食物,導致體內積熱,加上不注意房事,又感受外來寒氣,所引起的疝氣。

藥材包含:炮製過的蒼朮、黃柏、青皮、香附、小茴香、益智仁(都炒香),以及炮製過的桃仁、炮附子、元胡索、山楂(等量),並用生薑作為藥引。

各種疝氣的詳細解釋,可參考《疝症門》的相關內容。

茴楝五苓散: 用於治療膀胱水疝,也就是小便不順暢的情況。

藥材包含:用酒炒過的小茴香、川楝子,用土炒過的白朮,以及茯苓、豬苓、澤瀉(各一錢),桂心(五分),以及蔥白(五寸)。

服用前,可以稍微加一點鹽調味。

青木香丸: 用於治療疝氣導致的疼痛,且疼痛會四處遊走。

藥材包含:青木香、畢澄茄、炒過的小茴香、烏藥(各二錢),以及用酒煮過的香附,用鹽水炒過的吳茱萸(各五錢)。

將巴豆肉十粒打碎,和川楝肉三錢一起炒焦,去掉巴豆,取楝肉,與前面的藥材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用蔥汁糊做成小丸子。每次用鹽水或酒送服二錢,一天服用兩次。

茴楝丸: 主要用於治療狐疝(一種陰囊腫大的疝氣)。

藥材包含:炒過的小茴香、泡過的吳茱萸、炒過的青皮、炒過的棗皮、川楝肉、橘核、陳皮(各五錢),以及用醋炒焦的芫花、馬藺花(各三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煮過的醋糊做成丸子。每次用酒送服二錢,一天服用兩次。

雲林方: 主要用於治療㿗疝(一種陰囊腫大且疼痛的疝氣)。

藥材包含:海藻、黑醜、巴戟、橘核、胡蘆巴(都炒過),以及用醋炒過的青皮、元胡、香附、煅過的荔枝核、炮製過的蒼朮、炒過的小茴香、茯苓、澤瀉(等量)。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用酒水送服二錢。

貼臍方: 用於治療因驚嚇導致陰莖和睪丸縮入腹部的情況。

藥材包含:萵苣子(一合)、萵苣草(一把)。

將它們一起搗成泥狀,再加入麝香、片腦各二分,混合均勻,加熱後貼在肚臍上,用布綁住,過一夜就會痊癒。

當歸羊肉湯: 用於治療因血分寒氣引起的疝氣。

藥材包含:羯羊肉(一斤)、當歸(三兩)、生薑片(五兩)。

將它們放入砂鍋中,加水煮爛,去除浮油,取湯分三四次服用。之後也可以吃羊肉。

這也是治療產後臍腹部牽引到陰部脹痛的良方。

暑疝方: 用於治療因暑濕侵入膀胱而形成的疝氣。

藥材包含:香茹、陳皮、澤瀉、藿香、木通、甘草、香附、厚朴、滑石、豬苓、煨過的三稜、莪朮、炒過的蒼朮、元胡、車前子、川楝肉(等量)。

服用即可。

寒疝方: 用於治療因寒邪侵入膀胱而引起的陰囊偏墜。

藥材包含:麻黃、桂心、乾薑、甘草、白芷、陳皮、當歸、炒過的白芍、川芎、茯苓、桔梗、枳殼、炮製過的蒼朮、半夏、炒過的青皮、厚朴、元胡,並用生薑作為藥引。

木腎方: 用於治療睪丸腫大下墜,但不發熱也不疼痛的情況。

藥材包含:炮製過的南星、蒼朮、白芷(各一兩),以及炒過的橘核、炒過的麥芽、炮製過的半夏、泡炒過的吳茱萸、山楂肉、川芎(各五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用酒水送服二錢。

丁桂湯: 用於治療胃脘(胃部)的寒冷疼痛。

藥材包含:炮製過的蒼朮、炮製過的乾薑、炮製過的半夏(各錢半),桂心(一錢),丁香(五分),以及生薑(三片)。

如果疼痛劇烈,可以加入木香作為藥引。

另一個治療胃脘寒痛的方子:丁香、桂心、炒過的川椒、炒過的良薑等量研磨成粉末,用白開水送服,每次一錢。

治療瘀血刺痛的方子:去皮尖炒過的桃仁、炒焦的五靈脂、焙乾的當歸尾等量研磨成粉末,用煮過的醋糊做成小丸子。每次用酒水送服一錢,一天服用三次。

神授方: 用於治療各種胃脘疼痛,可以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