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8)

回本書目錄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8)

1. 醫方祛寒門

蜜耆,人參,茯苓,炙草,法半,炒芍,當歸,麥冬,柴胡,陳皮(各一錢),肉桂,細辛(各五分)

八味建中湯,治氣血不足,虛損成勞。

蜜耆,當歸,炒芍,茯苓,陳皮,法半(各錢半),人參,肉桂(各五分),姜,棗(引)

同煎服。

回陽救急湯,治三陰中寒,初病,身不熱,頭不痛,惡寒戰慄,四肢逆冷,引衣自蓋,蜷臥沉重,腹痛吐瀉,口中不渴,或指甲口唇色青,頻吐涎沫,或脈沉遲無力,或無脈者。

炮附子,五味子,人參,肉桂,炙草,乾薑(各五分),制白朮,製半夏,茯苓,陳皮(各一錢),生薑(三片)

煎服時內調麝香末二三釐,溫服。若無脈,加豬膽汁一匙,調勻服;若瀉甚,加升麻、蜜耆;若吐涎沫,加鹽水炒吳萸五分;嘔吐,加生薑汁。

四神丸,治腎瀉脾瀉。

酒浸炒灱故脂(四兩),麵裹煨熟肉蔻(二兩),鹽水泡炒吳萸(一兩),炒灱五味子(三兩)

共研細末,用紅棗百枚,拌生薑片八兩,同煮透熟,去姜,取棗肉,糊藥為小丸。臨臥,鹽湯,每下二錢。

二神丸,治同前症。

酒浸炒灱故脂(一兩),麵裹煨熟肉蔻(五錢)

生薑片拌煮紅棗三十枚,取肉糊丸。臨臥,鹽湯,每下二錢,每日三服。

導氣湯,治寒疝疼痛。

川楝子(四錢),茴香(二錢),泡吳萸,木香(各一錢)

疝氣方,治疝氣疼痛。

吳萸,枳殼,梔子,楂肉(俱炒灱),煅荔枝核(存性,等分)

研末。空心,酒水,每下二錢。常服自愈。

橘核丸,治四種㿗疝。

海藻,海帶,昆布(各二兩),酒洗焙灱去皮尖桃仁,川楝肉,橘核(各兩半),元胡索,炒枳實,炒厚朴,木通,木香,桂心(各五錢)

曬研細末,麵糊小丸。每用二錢,酒水聽下。

交加湯,治疝氣,寒熱不分者,用此交治之。

川楝肉,胡蘆巴,小茴,吳萸,大黃,黑醜(俱酒炒),滑石末,車前子,木通,烏藥(等分)

煎服。

烏頭梔子湯,治外寒內熱,疝氣腫痛,便秘氣實。

炮川烏,炒梔子(等分)

煎服。寒多,倍用川烏;熱多,倍用梔仁。

當歸溫疝湯,治中寒冷疝,陰丸收引,少腹痛甚。

當歸,炒芍,澤瀉,茯苓(各錢半),元胡索,炒小茴,川楝子(各一錢),桂心,乾薑,炮附子,泡吳萸(各五分)

煎服。若便溺時先發寒戰,尿後出者,再加香附子。

七疝湯,通治七疝奔豚、小腸氣,臍腹大痛者。

酒炒元胡,鹽炒小茴,川楝,沙參(各錢半),炮附子,炒梔子(各一錢),全蠍,木香(各五分)

酒水兌煎,溫服。治奔豚氣,加烏藥一錢。

豆淋酒,治奔豚疝氣,血瘀刺痛。

炒焦黑豆半升,乘熱淬酒二斤,頻飲。

又方:炒小茴、炙山甲、焙全蠍、木香等分。研末,酒下二錢。

白話文:

[醫方祛寒門]

基礎藥方:

  • 黃耆(蜜炙)、人參、茯苓、甘草(炙)、半夏(法製)、白芍(炒)、當歸、麥門冬、柴胡、陳皮(各3.8克),肉桂、細辛(各1.9克)

八味建中湯: 主要治療氣血不足,導致身體虛弱、損耗成勞病。

  • 黃耆(蜜炙)、當歸、白芍(炒)、茯苓、陳皮、半夏(法製)(各5.7克),人參、肉桂(各1.9克),生薑、紅棗(引導藥效)。 將這些藥材一同煎煮後服用。

回陽救急湯: 主要治療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身體虛寒症狀,如:剛發病時身體不發熱,頭不痛,卻感到非常怕冷、發抖,四肢冰冷,會想把自己裹起來,蜷縮著身體、感覺沉重,腹痛、嘔吐、腹瀉,口不渴,或指甲、嘴唇發青,頻繁吐口水,脈象沉細無力,甚至摸不到脈搏。

  • 炮附子、五味子、人參、肉桂、甘草(炙)、乾薑(各1.9克),白朮(製)、半夏(製)、茯苓、陳皮(各3.8克),生薑(三片)。 煎好後加入少許麝香粉(約0.1克左右),溫熱服用。如果摸不到脈搏,加入一匙豬膽汁攪拌均勻後服用;如果腹瀉嚴重,加入升麻、黃耆(蜜炙);如果吐口水,加入鹽水炒過的吳茱萸;如果嘔吐,加入生薑汁。

四神丸: 主要治療腎虛引起的腹瀉及脾虛引起的腹瀉。

  • 補骨脂(酒浸後炒,150克),肉豆蔻(麵粉包裹煨熟,75克),吳茱萸(鹽水泡後炒,38克),五味子(炒,113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一百顆紅棗,與八兩生薑片一同煮到熟透,去除生薑,取棗肉做成藥丸。睡前用鹽水送服,每次服用約7.5克。

二神丸: 主要治療與四神丸相同的症狀。

  • 補骨脂(酒浸後炒,38克),肉豆蔻(麵粉包裹煨熟,19克)。 用三十枚紅棗,與生薑片一同煮熟,取棗肉做成藥丸。睡前用鹽水送服,每次服用約7.5克,每日三次。

導氣湯: 主要治療因寒邪引起的疝氣疼痛。

  • 川楝子(15克),小茴香(7.5克),吳茱萸(泡過)、木香(各3.8克)

疝氣方: 主要治療疝氣引起的疼痛。

  • 吳茱萸、枳殼、梔子、山楂肉(皆炒過),荔枝核(煅燒後保留藥性,以上藥材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空腹時用酒水送服,每次服用約7.5克。持續服用可自行痊癒。

橘核丸: 主要治療各種疝氣。

  • 海藻、海帶、昆布(各75克),桃仁(酒洗後焙乾,去皮尖)、川楝肉、橘核(各56克),元胡索、枳實(炒)、厚朴(炒)、木通、木香、桂心(各19克)。 將以上藥材曬乾研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小藥丸。每次服用7.5克,用酒水送服。

交加湯: 主要治療疝氣,不論寒熱都可使用此方交互治療。

  • 川楝肉、胡蘆巴、小茴香、吳茱萸、大黃、牽牛子(黑醜)(皆酒炒)、滑石粉、車前子、木通、烏藥(等份)。 將以上藥材煎煮後服用。

烏頭梔子湯: 主要治療外感寒邪,內有熱象,導致疝氣腫痛、便秘、氣實的病症。

  • 川烏(炮製)、梔子(炒,等份)。 將以上藥材煎煮後服用。寒象較多,川烏用量加倍;熱象較多,梔子用量加倍。

當歸溫疝湯: 主要治療因寒邪引起的疝氣,導致陰囊收縮,下腹部劇烈疼痛。

  • 當歸、白芍(炒)、澤瀉、茯苓(各5.7克),元胡索、小茴香(炒)、川楝子(各3.8克),桂心、乾薑、附子(炮製)、吳茱萸(泡過)(各1.9克)。 將以上藥材煎煮後服用。如果小便時先感到寒顫,尿後才出現,加入香附子。

七疝湯: 主要治療各種疝氣,包括奔豚氣,小腸氣,導致臍腹劇烈疼痛的病症。

  • 元胡(酒炒)、小茴香(鹽炒)、川楝、沙參(各5.7克),附子(炮製)、梔子(炒)(各3.8克),全蠍、木香(各1.9克)。 將以上藥材用酒水混合煎煮,溫熱服用。治療奔豚氣,加入烏藥3.8克。

豆淋酒: 主要治療因奔豚氣導致的疝氣,伴有瘀血刺痛的症狀。

  • 黑豆(炒焦)半升,趁熱倒入兩斤酒中,頻繁飲用。
  • 另一種配方:小茴香(炒)、山甲(炙)、全蠍(焙)、木香(等份)。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7.5克,用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