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5)

回本書目錄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5)

1. 醫方祛風門

腰痛方,治濕痰攻痛。

製蒼朮,炒黃柏,炒苡仁,威靈仙,炒杜仲,川牛膝,羌活,陳皮,澤瀉,木瓜,炒芍,甘草

煎服。

奇效方,治閃挫腰痛。

當歸,木香(鹽水炒),小茴,杜仲(酒煮),元胡(炒),黑醜(等分)

研末。酒水,每下二錢。傷重,加乳香、沒藥。

煨腎散,治濕痰蓄積,腰如物覆,痛連脊背。

豬腰子剖開,研川椒、甘遂、食鹽末各五分,捺內合攏,濕紙包定,入燃灰中,煨熟嚼食,酒水嚥下。

獨活散,治風熱頭痛、牙痛。

羌活,獨活,芥穗,防風,陳皮,甘草,薄荷,炒芩,石膏,生地,白芷,川芎(各一錢),北細辛(五分)

煎服。

清空膏,治偏正頭痛,日久不愈,及風邪濕熱上壅頭目,頭腦苦痛不止。

酒炒黃連,黃芩,羌活,防風(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炙甘草(兩半)

曬灱,研末。每用三錢,茶調如膏,白湯送下。

加減法:如少陰頭痛,必足寒氣逆,脈沉而遲,內加北細辛三錢;如太陰頭痛,必兼吐痰涎,脈沉而緩,去羌活、防風、川芎、甘草,加製半夏;如偏頭痛,服之不愈,減羌活、防風、川芎一半,倍加柴胡,以散少陽相火;如自汗發熱,惡熱煩渴,此屬陽明頭痛,不可服此,用白虎湯加白芷。

朱丹溪曰:東垣制清空膏治諸般頭痛,惟血虛頭痛從魚尾相連者不治。又云:治少陽頭痛固妙,如痛在太陽、厥陰者,勿用,蓋謂巔頂痛也。

王海藏曰:熱在至高之分,當以輕劑抑之,從緩治也。若急治之,上熱未除,中寒生矣。故芩、連用酒炒,非獨制其寒,且欲其上升也。

白話文:

腰痛方,治療濕痰引起的疼痛。

用蒼朮(製過)、炒過的黃柏、炒過的薏仁、威靈仙、炒過的杜仲、川牛膝、羌活、陳皮、澤瀉、木瓜、炒過的芍藥、甘草一起煎煮後服用。

奇效方,治療扭傷引起的腰痛。

用當歸、木香(鹽水炒過)、小茴香、杜仲(酒煮過)、元胡(炒過)、黑醜(等分)磨成粉末。每次用酒或水送服二錢。如果傷勢嚴重,可以加入乳香、沒藥。

煨腎散,治療濕痰積聚,導致腰部像被東西覆蓋一樣沉重,疼痛蔓延到背部的症狀。

將豬腰子剖開,放入研磨好的川椒、甘遂、食鹽末各五分,將腰子合攏,用濕紙包裹,放入燃燒的灰燼中煨熟,然後嚼食,用酒或水吞下。

獨活散,治療風熱引起的頭痛、牙痛。

用羌活、獨活、芥穗、防風、陳皮、甘草、薄荷、炒過的黃芩、石膏、生地、白芷、川芎(各一錢)、北細辛(五分)一起煎煮後服用。

清空膏,治療偏頭痛、正頭痛,長期不癒,以及風邪、濕熱上侵頭部,導致頭腦疼痛不止的症狀。

用酒炒過的黃連、黃芩、羌活、防風(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炙甘草(兩半)曬乾後磨成粉末。每次用三錢,用茶水調成膏狀,用白開水送服。

加減法:如果是少陰經頭痛,一定會出現腳冷氣逆、脈搏沉而遲緩,應加入北細辛三錢;如果是太陰經頭痛,一定會兼有吐痰涎、脈搏沉而緩慢,應去除羌活、防風、川芎、甘草,加入製過的半夏;如果是偏頭痛,服用後沒有效果,應減少羌活、防風、川芎一半的用量,增加柴胡的用量,以疏散少陽的相火;如果是自汗、發熱、怕熱、口渴,屬於陽明經頭痛,不適合服用此方,應使用白虎湯加白芷。

朱丹溪說:東垣所製的清空膏可以治療各種頭痛,只有血虛引起的頭痛,從眼角魚尾處相連的,不能治療。他又說:治療少陽經頭痛效果很好,如果疼痛在太陽、厥陰經的,不要使用,因為這指的是頭頂痛。

王海藏說:熱在最上的部位,應當用輕劑壓制,慢慢治療。如果急於治療,上部的熱還沒去除,反而會導致中焦產生寒氣。因此用酒炒黃芩、黃連,不僅是為了制約它們的寒性,也是為了讓它們藥性上升到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