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辨證篇 卷二 (8)
傷寒辨證篇 卷二 (8)
1. 氣上撞心
氣撞、吐蛔,皆厥陰之本證。只氣撞而不吐蛔者,其邪猶在太陽表分也,宜桂枝湯解之(見發表門)。若氣上撞心,更兼小腹引陰急痛者,乃陰陽易病也,服燒褲襠散(見表裡門)。至若氣上衝喉,胸滿難以布息者,乃寒實結在胸也,服瓜蒂散吐之(見湧吐門)。
白話文:
當氣體上衝,引起心臟不適,以及嘔吐蛔蟲的情況,這兩種都是厥陰經的典型症狀。如果只有氣體上衝而沒有嘔吐蛔蟲,表示病因還停留在太陽表層,這種情況適合使用桂枝湯來治療(詳細內容請參閱發表門)。
然而,如果氣體上衝心臟,同時伴隨小腹連帶陰部劇烈疼痛,這可能是陰陽失調的疾病,可以服用燒褲襠散來緩解症狀(詳細內容請參閱表裡門)。
至於氣體上衝到喉嚨,造成胸部悶堵,呼吸困難的情況,這通常是由於寒氣和實邪在胸腔凝結所致,應該服用瓜蒂散來催吐(詳細內容請參閱湧吐門)。
2. 心下悸動
心下築築、惕惕、怔怔、忡忡,皆悸動之情狀也。如飲水多而小便少,水停心下之悸也,宜茯苓甘草湯,或五苓散(見利濕門)。若心悸厥冷者,為寒悸,服真武湯(見祛寒門)。如汗後心悸者,為虛悸,服小建中湯(見發表門)。或不因汗後,無故心下悸動,怔忡不寧,是虛之甚也,宜服炙甘草湯(見潤燥門)。余法詳三卷神病門。
白話文:
【心臟跳動不安】
心臟下方的不停跳動、提心吊膽、忐忑不安、心慌意亂,這些都是心悸的表現。如果喝水很多但小便卻很少,這可能是水分停留在心臟下方導致的心悸,可以考慮服用茯苓甘草湯,或者五苓散(詳細內容可參閱利尿濕類的療法)。
若是心悸伴有四肢冰冷,這可能是寒性心悸,應服用真武湯(詳細內容可參閱驅寒類的療法)。
如果是出汗後出現心悸,這可能是虛弱性心悸,可以服用小建中湯(詳細內容可參閱發汗表證類的療法)。
另外,如果並非在出汗後,無緣無故就出現心悸,並且心臟跳動不安,非常不寧靜,這是極度虛弱的徵兆,應該服用炙甘草湯(詳細內容可參閱滋潤乾燥類的療法)。
其餘的治療方法,詳情請參考第三卷的神經系統疾病部分。
3. 身戰振慄
身戰,謂身抖聳動也。慄,謂心內發𣕌也。振亦聳動,比之於戰則無力也。故論中曰:振振者,皆責其虛也。慄者,邪氣為之也。戰者,正氣為之也。邪正相交,故相爭也。此證若生於汗吐下之後,是虛其中外而致逆也,法當補養。若非裡虛致逆,則是邪因以衰,正因以和而邪將作解,當其正勝邪卻之時,則戰慄汗出而平矣。
白話文:
"身戰振慄"指的是身體的顫抖和心內的恐懼。"身戰"就是指身體不自主的抖動。"慄"指的是內心的恐懼感。"振"也是抖動的意思,但與"戰"相比,它更顯得無力。因此,在醫學理論中,所有類似的顫抖都歸咎於體虛。"慄"是由邪氣引起的,而"戰"則由正氣引起。當邪氣和正氣在體內交鋒時,就會出現這種相互較量的情況。
如果這種症狀發生在出汗、嘔吐或排便後,這表示體內外的虛弱導致了逆轉,治療上應當強調滋補養生。但如果並非因為體內虛弱導致的逆轉,那麼可能是邪氣開始減弱,正氣開始和諧,邪氣將要被消除。當正氣勝過邪氣時,就會出現戰慄和出汗的現象,隨後症狀就會平息。
4. 咬牙寒戰
此證有寒熱之分。如外候身熱,煩躁,口渴,大便秘結,小水赤澀,脈洪數者,熱也。蓋胃熱則咬牙,肺熱鬱積,反為寒戰,治宜清解胃肺之熱。如身涼惡寒,大小便利,脈沉遲者,寒也。蓋胃寒則咬牙,肺寒則寒戰,宜溫散寒邪。亦有太陽暴受風寒,先咬牙寒戰,而後發熱惡寒者,治宜發表也。
白話文:
這類症狀可分為由寒或熱引起的兩種情況。如果病人出現身體發熱、煩躁不安、口渴、大便乾結不通、小便色深且排尿困難,脈搏快速強烈,這是因為體內有熱。因為胃部過熱會導致咬緊牙關,肺部熱氣鬱積,反而表現出寒戰的現象,治療應著重於清除胃和肺部的熱氣。
相反地,如果病人體溫低,怕冷,大小便都正常,脈搏慢且弱,這是因為體內有寒。因為胃寒會導致咬緊牙關,肺寒會引起寒戰,治療應著重於溫暖身體,驅散寒邪。此外,也有因突然受到風寒侵襲,先出現咬緊牙關和寒戰,然後才開始發燒怕冷的情況,治療應該以發汗解表為主。
5. 譫語鄭聲
言語,心之主也。心氣實熱而神有餘,則發為譫語,聲長而壯,亂言無次,數數更端,此屬實證。心氣虛熱而神不足,則發為鄭聲,音短而細,只將一言重複呢喃,此屬虛證。蓋神有餘則能機變而亂言,神不足則無機變而只守一聲也。凡譫語、鄭聲與三陽經脈證同見者,均作熱證。
實者攻之,虛者只宜清解也。與三陰經脈證同見者,均作寒證。寒實宜溫,寒虛又當清補也。
白話文:
【譫語鄭聲】
言語,是心的主要表現。如果心氣實熱且精神過盛,就會出現譫語,聲音洪亮且有力,說話雜亂無章,話題頻繁變換,這屬於實證。若心氣虛熱且精神不足,就會發出鄭聲,聲音短小且細弱,只會重複同一句話呢喃自語,這屬於虛證。因爲精神過盛能夠產生隨機應變的能力導致言語混亂,而精神不足則缺乏變化能力,只能重複同一句話。凡是出現譫語、鄭聲,並伴隨三陽經脈症狀的,都視爲熱證。
對於實證,應該採取攻擊性的治療方法;虛證,則只適合用清解法。如果伴隨三陰經脈症狀,都視爲寒證。寒實證應該用溫熱方法治療,而寒虛證則應當用清補法治療。
6. 神昏狂亂
胃經熱極乘心則神昏,熱入於陽則狂亂。如神昏狂亂,表實無汗者,主以三黃石膏湯(見表裡門)。若裡實便秘,脈證俱實者,服諸承氣湯(見攻裡門)。如不兼表裡證,但熱極乘心,神昏狂亂者,服白虎解毒湯(見瀉火門)。
白話文:
當胃經的熱度達到極點並影響到心臟時,會導致精神混亂不清。如果熱度進入身體的陽分,就會造成狂躁紊亂。對於出現精神混亂、狂躁失序,且外表有實證但無汗的情況,主要治療方式為使用三黃石膏湯(詳見表裡門部分)。
假若是內部實證導致的便祕,且脈象與症狀都顯示實證,應服用各種承氣湯(詳見攻裡門部分)。
如果病情不包含表證和裏證,只是因為極度的熱度影響心臟,導致精神混亂、狂躁失序,應服用白虎解毒湯(詳見瀉火門部分)。
7. 蓄血發狂
太陽膀胱經蓄血發狂者,必少腹硬痛,小便自利。若小便不利,是為水熱蓄,非血蓄也。陽明胃府血蓄如狂者,必喜忘,大便黑。若便不黑,是為熱極,非血蓄也。治蓄血發狂,重者用抵當湯之類,輕者服桃仁承氣湯(俱見理血門)。然發狂證亦有陽盛陰虛之人,作汗將解之時,邪正交爭,奄然發狂,濈然汗出,其邪自解,勿誤用藥。再有夾血證,解見後條。
白話文:
對於因太陽膀胱經脈積聚血液導致的瘋狂狀態,病患必定會感到下腹部堅硬且疼痛,但小便能自行排出。如果小便排泄不順,那可能是水分和熱量在體內囤積,而非血液囤積。
如果是因為陽明胃腑血液積聚而像瘋狂一樣的病狀,患者一定會記憶力減退,並且大便顏色會變黑。但如果大便沒有變黑,這可能是體內熱度過高,並非血液積聚所致。
治療因血液積聚導致的瘋狂狀態,病情嚴重者可以使用抵當湯一類的藥方,病情較輕者則可以服用桃仁承氣湯(這些藥方都可在理血門找到)。然而,出現瘋狂症狀的人也可能存在陽氣過盛、陰氣不足的情況,在他們即將透過出汗來解病的過程中,體內的邪氣與正氣正在激烈鬥爭,突然間可能出現瘋狂狀態,接著全身會大量出汗,邪氣隨之解除,千萬不要在此時誤用藥物。此外,還有一種是夾雜血液的病症,詳情請看後面的說明。
8. 循衣摸床
循衣摸床,危惡證也。有因太陽火劫取汗,致陽盛傷陰。陰若未竭,則小便通利,尚可施治。若陰已竭,則小便難出,不必治也。有因陽明熱極,汗吐下三法失宜,致成壞病,其熱彌深。脈若實者,尚堪任下。若脈弱者,不堪攻下,則難治矣。此等危惡之證,陰陽混淆,虛實莫辨,醫無從下手之處,惟用人參、生地煎湯,時時與服。
鼻上汗出者,生。或用六味地黃湯(見補養門),或服節庵升陽散火湯,隨證加味(見瀉火門)。
白話文:
【循衣摸牀】
「循衣摸牀」是個嚴重且危險的症狀。有的情況是因為使用強烈的發汗方法治療太陽病,導致體內陽氣過剩而傷害到陰液。如果陰液尚未完全枯竭,小便仍能順利排出,尚有治療的機會。但如果陰液已經枯竭,小便會變得困難,這時候就無法進行治療了。
另外一種情況是因為陽明病的熱度過高,如果在汗、吐、下的治療方法上使用不當,會造成病情惡化,使體內的熱度更為嚴重。如果脈搏還有力,那麼還有機會進行攻下治療。但若脈象顯示體力已經衰弱,就不能再進行強烈的攻下治療,這種情況就很難治療了。
在這些危險且嚴重的病情中,陰陽失調,虛實難辨,醫生很難找到治療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人參和生地黃煎煮的湯藥,隨時隨地讓患者服用。
如果患者鼻子上有汗,這是好轉的徵兆。或者可以使用六味地黃湯(詳見補養類方劑)或是節庵升陽散火湯,根據具體的症狀加入適當的藥材(詳見清熱解毒類方劑)。
希望以上資訊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隨時向我詢問。
9. 冒心撮空
傷寒熱邪乘肺,元氣虛衰,不能主持,致有此證。陽虛氣弱,故叉手冒心。虛陽無主,故兩手撮空。熱昏其神,故循衣摸床。此三證小便利者,可治。蓋謂肺氣猶能降,膀胱猶能化氣,而腎水未枯也。俱服節庵升陽散火湯(見瀉火門)。至若久病垂危,孤陽欲絕,而見此證者,煎人參湯冷服,以持生機。
王海藏曰:婦人產後,及崩漏失血等證,去血過多,因而燥涸,致閉目撮空,循衣摸床,揚手擲足,錯語神昏,脈浮弦而虛者,服當歸補血湯(見理血門)。經曰陽生則陰長,此其義耳。如因過汗患此,服桂枝甘草湯(見發表門)。
白話文:
[冒心撮空]
在傷寒病症中,熱邪侵襲肺部,導致人體的元氣虛弱,無法正常運作,從而產生這種症狀。因為陽氣虛弱,所以病人會雙手交叉放在胸前,好像在掩護心臟。又由於虛弱的陽氣無法控制,所以雙手會無意識地抓握空氣。高燒使精神混亂,導致病人會不自覺地摸索衣物和牀鋪。如果這三種症狀下,小便仍能順利排出,病情仍有治療的可能。這是因為肺氣還能下降,膀胱仍能轉化氣息,表示腎臟功能尚未完全枯竭。可以服用節庵升陽散火湯來治療(詳見瀉火門)。
然而,對於長期病重、生命瀕臨終結,陽氣將要消逝的病人出現這種症狀,應煎煮人參湯冷飲,以此延續生命跡象。
王海藏指出,婦女產後,或是崩漏失血等症狀,因出血過多,導致身體乾燥,進而眼睛閉合,雙手抓握空氣,摸索衣物牀鋪,手腳揮舞,言語錯亂,神智不清,脈搏浮弦而虛弱,可服用當歸補血湯(詳見理血門)。醫學古籍提到,陽氣生長,陰氣就會隨之增強,就是這個道理。若是由於過度出汗導致此症,可服用桂枝甘草湯(詳見發表門)。
10. 但欲寐證
傷寒行陰,陰主寐。但欲寐,少陰證也。若表裡已解,其人身和,脈微靜,但欲寐者,不必施治。蓋解後貪眠,呼之即醒,醒而又睡,此為陰氣來復,非陰盛困陽者比也。至風溫證亦欲寐貪眠,然脈浮身重,發熱多汗,鼻息鼾鳴為異耳。見後同傷寒門。
白話文:
[只想睡覺的症狀]
如果受到風寒侵襲影響了身體的陰分,而陰分主掌睡眠。只想睡覺,這是少陰病的症狀。假若體內外的邪氣已經解除,人體感覺舒適,脈搏微弱而平穩,只想睡覺的,不一定需要特別治療。因為病癒後想多睡,一喊就會醒,醒來後又想睡,這是身體陰氣正在恢復,與陰氣過盛壓抑陽氣的情況不同。
至於風溫病也會有想睡覺且嗜睡的現象,但是脈象浮動,身體沉重,發燒多汗,並且打鼾,這些是不同的特徵。詳細情況可參考後面的傷寒病篇。
以上就是翻譯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