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辨證篇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傷寒辨證篇 卷二 (7)

1. 胸脅滿痛

邪氣傳裡,必先自胸,若脈浮無汗,惟胸滿而不及脅者,仍屬太陽表分也,用麻黃湯發之(見發表門)。若因胸及脅而皆滿者,屬少陽經半表半裡證也,服小柴胡湯(見和解門)。若十餘日不解,胸脅俱滿,兼乾嘔、潮熱者,是少陽兼陽明邪也,用大柴胡湯加芒硝兩解之(見表裡門)。

若表已解,心下及腹引脅滿硬而痛,乾嘔,尿秘,是停飲內實也,用十棗湯攻之(見攻裡門)。

白話文:

[胸脅滿痛]

當病邪侵入身體內部,通常會先影響到胸部。如果脈象浮且沒有出汗,只有胸部感到脹滿但脅部還未受影響,這依然屬於太陽表證,應使用麻黃湯來發散病邪(參考發汗療法部分)。

但如果胸部與脅部都感到脹滿,這就屬於少陽經的半表半裡證狀,應服用小柴胡湯來調和(參考和解療法部分)。假設十幾天後症狀仍未改善,胸部和脅部都持續脹滿,並伴有乾嘔、潮熱等現象,這就是少陽和陽明二經同時受到病邪的影響,應使用大柴胡湯加上芒硝來雙重治療(參考表裡同治部分)。

當表面的病證已經消除,但是心下和腹部牽扯到脅部有硬且疼痛的感覺,乾嘔,並且尿量減少,這表示體內有水液停滯,形成內實,應使用十棗湯來攻逐水濕(參考攻裡療法部分)。

2. 腹滿腹痛

腹中作滿,時痛時止,喜手按者,此為不足之證,服桂枝芍藥湯(見發表門)。若不見效,次服理中湯溫補之(見祛寒門)。如腹滿大痛,拒以手按,脈證實者,或因誤下,邪陷太陰之裡,此皆有餘之證,服桂枝加大黃湯下之(見發表門)。若腹滿實痛,兼潮熱汗蒸,大便硬者,此為太陰之邪轉屬陽明也,宜諸承氣湯攻之(見攻裡門)。其餘證治見四捲心腹門。

白話文:

【腹部脹滿與疼痛】

如果腹部感覺脹滿,且時而疼痛、時而停止,患者喜歡用手按壓腹部,這表示身體機能處於不足狀態,應服用桂枝芍藥湯來調理(詳情請參考發表門)。

倘若服用後仍未見改善,下一步則可考慮使用理中湯來溫暖並補充體力(詳情請參考祛寒門)。

然而,若是腹部脹滿劇烈疼痛,甚至無法用手按壓,並且從脈象與症狀判斷病情確實嚴重,可能因為治療失當,導致病邪深入太陰經絡,這屬於過盛的病徵,應該服用桂枝加大黃湯進行治療(詳情請參考發表門)。

若腹部持續脹滿疼痛,同時伴隨發燒冒汗及大便乾硬,這表示太陰經絡的病邪已轉移至陽明經絡,此時應採用各種承氣湯進行攻伐治療(詳情請參考攻裡門)。

其他相關病症與治療方法,請參考第四捲心腹門。

3. 少腹滿痛

凡小腹滿,按之覺痛,兼四肢厥冷,小便清長者,是冷結膀胱也,宜服當歸四逆加吳萸生薑湯(見祛寒門)。若四肢不冷,小便雖利,時或刺痛者,是血蓄膀胱也,宜服桃仁承氣湯(見理血門)。如少腹滿痛、小水不利者,是水蓄膀胱也,服五苓散。若大小便秘,是水熱蓄結也,服八正散(俱見利濕門)。

白話文:

凡是小腹部感覺脹滿,用手按壓會感到疼痛,同時伴有四肢冰冷,以及小便量多且清澈的現象,這通常是膀胱受到了寒氣的凝結,適合服用當歸四逆加吳萸生薑湯(此方在祛寒類藥方中可找到)。

如果四肢並未出現冰冷,小便雖然頻繁但偶爾會有刺痛感,這可能是膀胱內有瘀血,適合服用桃仁承氣湯(此方在調理血液類藥方中可找到)。

如果是小腹部滿痛,並且小便不順暢,這可能是膀胱內積聚了水分,適合服用五苓散。

如果大、小便都無法正常排泄,這可能是水熱在膀胱內凝結,適合服用八正散(以上兩種情況的藥方均可在利濕類藥方中找到)。

4. 結胸

傷寒下之太早,則成痞硬。中風下之太早,則成結胸。均為表邪乘虛入里。辨法:硬滿,按之而痛者,為結胸實邪也;硬滿,按之不痛者,為痞硬虛邪也。大結胸證,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手不可近者,宜用大陷胸湯攻下之。小結胸證,微結心下,按之方痛,不按則不痛,宜小陷胸湯開之。

若身體微熱,頭自汗出,兼有是證者,為水結胸證也,宜大陷胸丸攻之(俱見攻裡門)。若漱水不欲咽,兼有是證者,為血結胸證也,或曾衄血,瘀血未盡,或婦人經來適斷,皆能成血結胸證,宜用抵當丸,或桃仁承氣湯攻之(見理血門)。凡治結胸,須詳審其形氣俱實,脈實沉大者,方可用抵當、桃仁承氣,大陷胸湯丸攻之。

若脈浮滑或浮大,乃小陷胸證,慎不可攻。誤攻之,必變逆也。又有藏結證,胸腹兩脅硬滿脹痛,舌胎滑白,脈浮而細,狀似結胸,卻屬陰邪,治同藏厥(見一卷厥陰篇)。

白話文:

[結胸]

若患了傷寒病,過早地使用下法治療,可能會形成胃脘部的痞塞感與硬度。而若是中風病患者過早地使用下法治療,則可能導致結胸的症狀。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外在的邪氣趁虛而入,侵入了體內。

辨識方法如下:如果胃脘部感覺硬且滿,按壓會感到疼痛,這是結胸實邪的表現;如果胃脘部感覺硬且滿,但按壓不會感到疼痛,這是痞塞虛邪的表現。對於大結胸的症狀,範圍從心下至小腹部都感覺硬且滿,且伴有劇烈疼痛,甚至手都不能靠近,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大陷胸湯來進行攻下治療。對於小結胸的症狀,主要在心下部位,輕微的結塊,只有按壓時才會感到疼痛,不按就不痛,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小陷胸湯來進行開解治療。

如果出現身體微熱,頭部自發汗出,同時伴有上述症狀,這是水結胸的表現,應該使用大陷胸丸進行攻下治療(詳見攻裡門)。如果出現漱水但不想吞嚥,同時伴有上述症狀,這是血結胸的表現,可能是因為曾經有鼻出血,瘀血未完全排除,或是婦女在月經剛結束時,都可能造成血結胸的症狀,應該使用抵當丸或桃仁承氣湯進行攻下治療(詳見理血門)。在治療結胸的過程中,必須詳細地審視病人的體質和氣色是否都實在,如果脈象實沉且大,纔可使用抵當、桃仁承氣,大陷胸湯丸進行攻下治療。

但如果脈象浮滑或浮大,這是小陷胸的症狀,切記不能攻下。如果誤攻,病情必將惡化。還有一種藏結的症狀,病人會感到胸腹兩側脹痛,舌苔滑白,脈象浮而細,看似結胸,實際上是陰邪所致,其治療方式同於藏厥(詳見厥陰篇)。

5. 痞鞭

傷寒下早,則成痞鞭,中風下早,則成結胸,此其常也。然論中中風下早,未嘗無痞鞭,傷寒下早,亦有結胸。大抵從虛化者,多為痞硬,從實化者,多為結胸也。凡陽經熱證,心下痞硬者,為熱痞,服大黃黃連瀉心湯。若陽經證,汗出惡寒者,為寒熱痞,服附子瀉心湯。若少陽證,誤下,發熱而嘔,心下痞滿者,為嘔逆痞,服半夏瀉心湯。

凡陽證誤下,心下痞硬,下利,心煩乾嘔,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小便不利者,為虛熱水氣之痞,服生薑瀉心湯。若有是證,脅下無水氣,但痞甚者,為虛熱客氣上逆之痞,服甘草瀉心湯和之。大法:凡患痞證,若兼無汗惡寒之表,宜先服桂枝湯(見發表門)。俟表解後,方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以攻痞(俱見瀉火門)。

凡痞攻之不解,其人煩渴,小便不利者,先服五苓散(見利濕門)。俟小便利後,再照前法以攻痞。

白話文:

[痞症]

如果在傷寒病初期就進行瀉下治療,可能會導致痞症的形成;同樣地,中風病初期進行瀉下治療,可能轉變為結胸症,這是一般的情況。然而,在理論中,中風病初期進行瀉下治療,也可能出現痞症;傷寒病初期進行瀉下治療,也可能出現結胸症。大致上來說,由虛弱引發的,多會成為痞硬;由實證轉化的,多會成為結胸。

所有屬陽經熱證的心下痞硬,是熱痞,可服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如果是陽經證,出汗且怕冷的,是寒熱痞,可服用附子瀉心湯。如果是少陽證,錯誤進行瀉下,出現發燒、嘔吐、心下痞滿,這是嘔逆痞,可服用半夏瀉心湯。

所有屬陽證誤行瀉下,心下痞硬,下痢,心煩乾嘔,兩側腹部有水氣,腹部有如雷鳴般的聲音,小便不順暢,這是虛熱水氣引起的痞症,可服用生薑瀉心湯。若是有這些症狀,但兩側腹部沒有水氣,只有痞症非常嚴重,這是虛熱異常氣血上逆引起的痞症,可服用甘草瀉心湯調理。

原則上,所有患有痞症的人,如果同時伴有不出汗、怕冷的表面症狀,應先服用桂枝湯。等到表面症狀解除後,再使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來治療痞症。

所有痞症進行治療仍無法解決,患者感到煩躁口渴,小便不順,應先服用五苓散。等到小便恢復正常後,再按照之前的治療方式來治療痞症。

6. 喘急短氣

喘息氣急,喝喝而數,張口抬肩欠肚者,為喘急。若短氣,則似喘非喘,而不張口抬肩也。二證皆胸中氣病。肺主氣,故屬肺也。無論喘急、短氣,若氣促壅塞,不能布息者,皆屬有餘實證;氣短空乏,不能續接者,皆為不足虛證。有內因冷飲傷肺者,有內因痰熱灼肺者,有外因形寒傷表。

表主皮毛,內合於肺。皮毛受邪,漸次及膚、及肌、及胸、及腹而入胃,皆令病喘。當審陰陽表裡從化,分別治之。但喘急短氣,兼直視神昏,汗出潤髮,脈微肢冷者,凶。治法:凡喘急短氣與三陰寒證同見者,是為陰喘,宜四逆湯加杏仁、五味,虛者,倍加人參(見祛寒門)。若與三陽熱證同見者,是為陽喘,用白虎湯(見瀉火門)。

表裡俱熱,用葛根芩連湯(見表裡門)。若與太陽表證同見者,是為表喘。表實無汗,服麻黃湯發之;表實更兼煩躁者,服大青龍湯發之。表虛有汗,服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俱見發表門)。若與陽明裡證同見者,是為裡熱喘急短氣實證,服承氣湯;更兼結胸證,服大陷胸丸(見攻裡門)。喘急兼心下有水氣,裡實無汗,服小青龍湯(見發表門)。

如表虛有汗,只兼小便不利者,用五苓散加葶藶子(見利濕門)。喘急而兼水飲裡實者,服葶藶大棗湯(見表裡門)。更兼腹脅硬痛,嘔逆短氣,小便不利,表解而里未和者,服十棗湯(見攻裡門)。如水飲喘逆,裡寒甚者,服真武湯(見祛寒門)。氣虛作喘而無陰陽表裡諸證,但見脈沉遲或微細,口鼻氣涼,喘息氣短,用保元湯加杏仁、五味子。若腎氣虛喘,服貞元飲、理陰煎(俱見補養門)。

痰飲喘急,喘而唾痰稠黏,喉間漉漉有聲,重者聲如拽鋸,先宜瓜蒂散吐之(見湧吐門),次服滾痰丸、滌痰湯之類;輕者用二陳湯加葶藶子(炒研)、蘇子(俱見除痰門)。余詳四卷喘吼門。

白話文:

標題: [呼吸困難]

內容: 當呼吸急促,喘氣連連,嘴巴張開,肩膀聳起,腹部用力,這樣的情況稱爲“喘急”。如果只是呼吸短促,看似喘氣卻又不那麼嚴重,不會出現張口聳肩的情況,這稱爲“短氣”。這兩種症狀都是胸部氣道出現問題的表現,因爲肺部主管氣體交換,所以問題歸咎於肺部。

不論是喘急還是短氣,如果呼吸急促,感覺堵塞,無法正常呼吸,都屬於實證,即身體內部存在過多的物質或能量導致的問題;如果呼吸短淺無力,無法連貫順暢,則屬於虛證,即身體內部缺乏足夠的能量或營養。

有些情況是因爲冷飲傷肺,有些則是因爲內熱傷肺,還有些是因爲外界寒冷傷及皮膚,進而影響到肺部。皮膚受到傷害後,病邪會逐步深入,影響到肌肉、胸部、腹部,甚至胃部,這些都會引起喘急症狀。在治療時,應全面考慮病情的陰陽、表裏變化,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然而,如果患者出現喘急短氣,同時伴有直視、意識模糊、頭髮溼潤、脈弱、四肢冰冷等症狀,預示着病情危重。治療方法如下:

當喘急短氣與三陰寒證一同出現時,這稱爲“陰喘”,應使用四逆湯加上杏仁和五味子,對於體質虛弱者,應加倍使用人參。 如果與三陽熱證一同出現,則稱爲“陽喘”,應使用白虎湯。 當體內內外都有熱證時,應使用葛根芩連湯。 如果與太陽表證一同出現,這稱爲“表喘”。表實無汗時,服用麻黃湯;表實伴隨煩躁時,服用大青龍湯;表虛有汗時,服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與陽明裏證一同出現時,稱爲裏熱喘急短氣實證,服用承氣湯;如果還伴有結胸證,服用大陷胸丸。 如果喘急同時伴有心臟下方的水氣,裏實無汗,服用小青龍湯。 如果表虛有汗,僅伴有小便不暢,使用五苓散加上葶藶子。 喘急同時伴有水飲裏實,服用葶藶大棗湯。 如果腹脅硬痛,嘔吐,短氣,小便不暢,表證已解但裏證未和,服用十棗湯。 如果水飲喘逆,裏寒甚重,服用真武湯。 如果因爲氣虛引發喘急,且沒有陰陽表裏諸證,脈沉遲或微細,口鼻氣涼,喘息氣短,使用保元湯加上杏仁和五味子。 腎氣虛引發喘急,服用貞元飲、理陰煎。

對於痰飲喘急,如果咳痰稠黏,喉嚨發出漉漉聲,嚴重時聲音像拉鋸,首先使用瓜蒂散吐出痰液,之後服用滾痰丸、滌痰湯等藥物;輕症時,使用二陳湯加上葶藶子(炒研)、蘇子。

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卷四的喘吼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