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2)

回本書目錄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2)

1. 醫方祛風門

生南星(二錢),生川烏,附子,人參(各一錢),木香(三分),生薑(三片)

煎服。

換骨丹,治中經之人左癱右瘓,形氣虛者。

製蒼朮,防風,川芎(各八錢),制何首烏,炒蔓荊子,炒桑皮,白芷梢(各五錢),炒苦參,威靈仙(各一兩),五味子,槐角,人參,木香(各三錢)

曬研極細。另切麻黃四兩,水熬成膏,糊前末為丸,每重二錢。研冰片、麝香各五分,硃砂五錢,滾丸為衣,磁瓶收貯。每用一丸,溫酒化下,日三服。再有萬靈丹,見外科醫方黃字號。

黃耆五物湯,治風中經絡,審其脈症的是榮衛不足者。

蜜炙黃耆(六錢),酒炒白芍(二錢),桂枝,生薑(各三錢),紅棗(四枚)

水煎服。

經曰:衛虛則不用,營虛則不仁。中左者,加當歸三錢;中右者,倍蜜耆;風中兩腿脛膝,加牛膝、苡仁;筋軟難屈伸,加木瓜;骨痿,加炙虎骨;經絡不通兼裡寒者,加附子。此方功專補外,故不用人參、炙草。

搜風順氣丸,治中風、風秘、氣秘,便溺阻隔,遍身瘙癢,脈來浮數,亦治左癱右瘓,及腸風下血。

酒蒸曬透大黃(五兩),泡去皮郁李仁,酒炒牛膝,炒麻仁,車前子,山藥,棗皮(各二兩),炒枳殼,菟絲子,獨活,防風,檳榔(各一兩)

曬灱,研末,蜜為丸,梧子大。酒水,每下二錢,空心,日一服。

牛黃清心丸,治中藏之人,痰迷口噤,形氣實者。

真牛黃,白附子,炒殭蠶,煨天麻肉,防風(各二錢),真膽星,焙蠍梢,蟬蛻梢(各三錢)

先曬研極細,加麝香五分,再同研勻,煮紅棗取肉,糊丸,梧子大。薑湯,每下一錢。

祛風至寶丹,治風邪卒中,不論藏府經絡,得見六脈浮數,身熱心煩者。

麻黃,細辛,天麻,白附,羌活,獨活,芥惠,防風,天麻,薄荷,甘草,桔梗,殭蠶,全蠍,黃柏,黃芩,黃連,大黃(俱用酒炒),連翹,梔仁,石膏,滑石,人參,芒硝,當歸,熟地,炒芍,川芎,土炒白朮(等分)

曬灱,研末,蜜丸,重二錢。茶酒任下。

祛風至寶湯

即前方每味一錢。大罐煎湯,作三次溫服,其效尤速。

牽正散,治中風口眼喎歪。

焙灱全蠍,炒灱殭蠶,曬白附子(等分)

研細末。酒水,每調一錢,數服自止。

羌活愈風湯,凡中風必有先兆,服此預防之。中風初愈,常服行導諸經。

秦艽,石膏末(各一錢),羌活,防己,防風,麻黃,桂枝,柴胡,前胡,薄荷,白芷,炙草,川芎,當歸,茯苓,熟地,生地,地骨皮,蔓荊子,白菊花,北枸杞,炒白芍,蜜黃耆,製蒼朮,炙白朮,製半夏,炒厚朴,煨枳殼,炒條芩(各六分),人參,北細辛(各三分),生薑(引)

白話文:

[醫方祛風門]

  • 基本祛風藥方:

生南星(8克)、生川烏(4克)、附子(4克)、人參(4克)、木香(1.2克)、生薑(3片)

用水煎煮後服用。

  • 換骨丹:

這個藥方適用於中風導致半身不遂,身體虛弱的人。

製蒼朮(32克)、防風(32克)、川芎(32克)、製何首烏(20克)、炒蔓荊子(20克)、炒桑皮(20克)、白芷梢(20克)、炒苦參(40克)、威靈仙(40克)、五味子(12克)、槐角(12克)、人參(12克)、木香(12克)

將以上藥材曬乾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另外,取麻黃160克,用水熬煮成膏狀,將藥末與麻黃膏混合製成藥丸,每丸重約8克。再將冰片、麝香各2克,硃砂20克研磨成粉,將藥丸滾上一層粉末,放入磁瓶中保存。每次服用一丸,用溫酒送服,每日三次。另外,還有萬靈丹,請參考外科醫方黃字號。

  • 黃耆五物湯:

這個藥方適用於中風,經絡受阻,但觀察脈象和症狀,屬於氣血不足的情況。

蜜炙黃耆(24克)、酒炒白芍(8克)、桂枝(12克)、生薑(12克)、紅棗(4枚)

用水煎煮後服用。

《黃帝內經》說:衛氣虛弱則不能起到保護作用,營氣虛弱則會出現麻木不仁的症狀。如果中風發生在左側,可以加入當歸12克;如果發生在右側,則加倍蜜炙黃耆的用量。如果風邪侵襲兩腿,導致腿脛膝部不適,可加入牛膝、薏仁;如果筋脈軟弱,難以屈伸,可加入木瓜;如果骨骼痿軟,可加入炙虎骨;如果經絡不通,兼有裡寒症狀,可加入附子。這個藥方主要是補益身體外部,所以沒有使用人參和炙甘草。

  • 搜風順氣丸:

這個藥方適用於治療中風、風秘(大便乾燥)、氣秘(排便困難),導致大小便不順暢,全身瘙癢,脈搏浮數的情況。也可用於治療半身不遂以及腸風下血(痔瘡出血)。

酒蒸曬透大黃(200克)、泡去皮郁李仁(80克)、酒炒牛膝(80克)、炒麻仁(80克)、車前子(80克)、山藥(80克)、棗皮(80克)、炒枳殼(40克)、菟絲子(40克)、獨活(40克)、防風(40克)、檳榔(40克)

將上述藥材曬乾並磨成粉末,用蜂蜜調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8克,用酒或水送服,空腹服用,每日一次。

  • 牛黃清心丸:

這個藥方適用於中風後出現痰迷心竅、口噤不語,身體強壯的人。

真牛黃(8克)、白附子(8克)、炒殭蠶(8克)、煨天麻肉(8克)、防風(8克)、真膽星(12克)、焙蠍梢(12克)、蟬蛻梢(12克)

將以上藥材曬乾磨成極細粉末,加入麝香2克,再混合均勻。用煮熟的紅棗肉製成糊狀,將藥粉搓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4克,用薑湯送服。

  • 祛風至寶丹:

這個藥方適用於風邪突然侵入身體,無論是臟腑還是經絡,只要出現六脈浮數,身體發熱、心煩等症狀都可以使用。

麻黃、細辛、天麻、白附、羌活、獨活、芥惠、防風、薄荷、甘草、桔梗、殭蠶、全蠍、黃柏、黃芩、黃連、大黃(以上藥材均用酒炒)、連翹、梔仁、石膏、滑石、人參、芒硝、當歸、熟地、炒芍、川芎、土炒白朮(以上藥材用量相同)

將以上藥材曬乾磨成粉末,用蜂蜜調製成藥丸,每丸重約8克。可以用茶或酒送服。

  • 祛風至寶湯:

將上述祛風至寶丹的藥材,每味取4克,用大罐煎煮湯藥,分三次溫服,效果會更快。

  • 牽正散:

這個藥方適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口眼歪斜。

焙乾的全蠍、炒乾的殭蠶、曬乾的白附子(以上藥材用量相同)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4克,用酒或水調服,連續服用幾次,症狀會停止。

  • 羌活愈風湯:

凡是中風之前都會有一些預兆,服用此藥可以起到預防作用。中風剛痊癒,常服此藥可以疏通行走全身經絡。

秦艽、石膏末(各4克)、羌活、防己、防風、麻黃、桂枝、柴胡、前胡、薄荷、白芷、炙甘草、川芎、當歸、茯苓、熟地、生地、地骨皮、蔓荊子、白菊花、北枸杞、炒白芍、蜜黃耆、製蒼朮、炙白朮、製半夏、炒厚朴、煨枳殼、炒條芩(各2.4克)、人參、北細辛(各1.2克)、生薑(引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