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29)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29)
1. 醫方理血門
研末,蜜為小丸。白湯,每下一錢。
太平丸,治膈上有火,早間咯血,面頰色赤,咽喉不利。
薄荷葉,川連(各五錢),桔梗(兩半),防風,甘草,川芎,柿霜(各一兩)
研末,蜜丸。白湯,每下二錢。
犀角地黃湯,治胃熱火盛,吐血衄血,嗽血便血,蓄血如狂,漱水不欲咽,陽毒發班。
生地(五錢),白芍(三錢),丹皮,犀角(各一錢)
煎服。如無犀角,代以黃連;熱甚如狂,加黃芩;因怒致血,加梔仁、丹皮。
升麻葛根合犀角地黃湯
前湯加升麻、葛根各二錢。治衄血無汗。
加味犀角湯
前湯加當歸、紅花、桔梗、陳皮、甘草、藕汁。節庵治前症。
參地煎,治因熱傷吐血衄血,久不得止。
古用人參五錢,生地一兩;今無人參,當用北沙參、生地各一兩。
煎湯。溫服。
還元水,治咳血吐血,及產婦血暈,陰虛久嗽,火蒸如燎。
取八九歲童子不茹葷腥清徹小便,去頭尾,乘熱服。有痰,加生薑汁。
發灰散
取壯盛人頭髮,洗淨,納滿小砂罐中,瓦片封口,鹽泥固濟,陰乾,架灰火上煅令通紅,待冷,取出,研末,篩細,磁瓶收貯,聽用。
凡吐衄不止,用熱酒和童便,調服三錢;鼻衄,用竹管吹入,數次自止。
加味救肺飲,治肺勞咳血。
沙參,蜜耆,當歸,白芍,紫菀,麥冬,炙草,百合,馬兜鈴,款冬花,五味子
脾勞嗽血,加川鬱金。
抵當湯,治太陽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必有蓄血,令人善忘,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也。
酒浸大黃(四錢),去皮尖研桃仁(七粒),虻蟲(去頭足翅,三枚),水蛭(三條,俱用豬油炒令焦黑)
煎服。中病即止。
代抵當湯丸,前湯大峻,此丸代之。
酒炒大黃(二兩),曬灱生地,歸尾,炙川山甲,去皮炒灱桃仁,元明粉(各五錢),桂心(二錢)
共研極細,面為丸,梧子大。酒水,每下二錢。
下瘀血湯,治血蠱石瘕,單腹鼓脹。
酒炒大黃(四錢),桃仁(去皮尖,炒灱,廿粒),土鱉(去足,炒黃,三枚)
酒煎服。
大黃䗪蟲丸,治五勞七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黑暗。
酒蒸大黃,曬灱生地(各一兩),桃仁,杏仁(去皮尖,炒灱),酒炒白芍(各五錢),炒條芩,甘草(各三錢),炒焦乾漆,炒焦土鱉,焙灱蠐螬(各一錢),炒焦螞蝗(十條),虻蟲(去頭足翅,炒焦,七枚)
共研極細,蜜為小丸。酒水,每下五分,日三服。
桃仁承氣湯,治傷寒外症不解,熱結膀胱,小腹脹滿,大便黑,小便利,燥渴,譫語,血發熱如狂,及血瘀胃痛、腹痛、脅痛,瘧疾實熱,夜發痢疾,蓄血急痛。
白話文:
醫方理血門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小藥丸。用白開水送服,每次服用一錢。
太平丸:治療胸膈有火、早上咳血、臉色潮紅、咽喉不適等症狀。
藥材成分:薄荷葉、黃連(各五錢)、桔梗(兩錢半)、防風、甘草、川芎、柿霜(各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用白開水送服,每次服用二錢。
犀角地黃湯:治療胃熱火盛引起的吐血、流鼻血、咳嗽帶血、便血、因血瘀導致的精神狂亂,漱口水不想吞嚥,以及陽毒發疹等症狀。
藥材成分:生地(五錢)、白芍(三錢)、丹皮、犀角(各一錢)。
將藥材煎煮後服用。如果沒有犀角,可用黃連代替;熱盛導致精神狂亂,可加黃芩;因生氣導致出血,可加梔子仁、丹皮。
升麻葛根合犀角地黃湯:
在犀角地黃湯的基礎上,加入升麻、葛根各二錢。治療流鼻血且不出汗的症狀。
加味犀角湯:
在犀角地黃湯的基礎上,加入當歸、紅花、桔梗、陳皮、甘草、藕汁。節庵用此方治療上述症狀。
參地煎:治療因熱邪損傷導致的吐血、流鼻血,且久久不能停止的症狀。
古代用人參五錢,生地一兩;現在沒有人參,可用北沙參、生地各一兩代替。
將藥材煎煮成湯。溫熱服用。
還元水:治療咳嗽帶血、吐血,以及產婦因血虛導致的昏厥、陰虛引起的長期咳嗽、體內火熱如燃燒等症狀。
取八九歲不吃葷腥、清澈的童子小便,去除頭尾部分,趁熱服用。如果有痰,可加入生薑汁。
發灰散:
取身體強壯者的頭髮,洗淨,放入小砂罐中裝滿,用瓦片封住罐口,再用鹽泥封固,陰乾後,放在灰火上煅燒至通紅,待冷卻後取出,研磨成細粉,過篩後,用磁瓶裝好儲存,以備使用。
凡是吐血、流鼻血不止,用熱酒和童子小便調和,服用三錢;如果是鼻出血,可用竹管將藥粉吹入鼻孔,幾次後即可止血。
加味救肺飲:治療肺部虛損引起的咳嗽帶血。
藥材成分:沙參、蜜炙黃耆、當歸、白芍、紫菀、麥冬、炙甘草、百合、馬兜鈴、款冬花、五味子。
如果是脾虛引起的咳嗽帶血,可加川鬱金。
抵當湯:治療太陽病,發病六七天,外症仍然存在,脈象微弱而沉,反而沒有胸部結硬,病人出現精神狂亂,這是因為熱邪在下焦,少腹部應當硬滿,小便順暢,一定有瘀血,導致病人健忘,這是因為太陽經的病邪傳入體內,瘀熱所導致的。
藥材成分:用酒浸泡過的大黃(四錢),去皮尖研碎的桃仁(七粒),去除頭足翅的虻蟲(三枚),水蛭(三條,都用豬油炒至焦黑)。
將藥材煎煮後服用。見效後即可停止用藥。
代抵當湯丸:抵當湯藥力過於峻猛,可用此藥丸代替。
藥材成分:酒炒大黃(二兩),曬乾的生地、當歸尾、炙過的川山甲、去皮炒過的桃仁、元明粉(各五錢),桂心(二錢)。
將藥材共同研磨成極細粉末,用麵粉製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用酒水送服,每次服用二錢。
下瘀血湯:治療血瘀形成的腹部腫塊、單純腹部脹滿。
藥材成分:酒炒大黃(四錢),去皮尖炒過的桃仁(二十粒),去除足部炒黃的土鱉蟲(三枚)。
將藥材用酒煎煮後服用。
大黃䗪蟲丸:治療因勞累過度、傷病積累導致的體內有乾血、皮膚粗糙如魚鱗、兩眼昏暗等症狀。
藥材成分:酒蒸大黃,曬乾的生地(各一兩),桃仁、杏仁(去皮尖炒過),酒炒白芍(各五錢),炒條黃芩,甘草(各三錢),炒焦乾漆,炒焦土鱉蟲,焙乾的蠐螬(各一錢),炒焦螞蝗(十條),去除頭足翅炒焦的虻蟲(七枚)。
將藥材共同研磨成極細粉末,用蜂蜜製成小藥丸。用酒水送服,每次服用五分,每日三次。
桃仁承氣湯:治療傷寒外症未解,熱邪結聚膀胱,導致小腹脹滿、大便呈黑色、小便順暢、口渴、胡言亂語、發熱如狂,以及血瘀引起的胃痛、腹痛、脅痛、瘧疾實熱、夜晚發作的痢疾、瘀血引起的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