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25)

回本書目錄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25)

1. 醫方理氣門

法半,陳皮,茯苓,炙術,丁香,柿蒂,香附(各一錢),炒川連,神麯,炒研砂仁,竹茹(各五分),生薑(引)

保合丸,治積滯腹痛。

土炒白朮(二兩),法半,陳皮,茯苓,香附(各一兩),煨三稜,莪朮,炒川連,條芩,製蒼朮,厚朴,炒神麯,麥芽,炒蘿蔔子,連翹,山楂肉(各五錢),炒枳實,木香(各錢半)

研末,薑汁糊小丸。白湯,每下二錢。

化堅湯,通治諸積。

炙白朮,炒香附,炒枳實,制桃仁,醋炒三稜,莪朮,製半夏,當歸,川芎,紅花,茯苓,山楂,甘草,生薑(引)

傷面積,加炒研蘿蔔子;肉積,加制杏仁、炒川連;左脅有塊,加柴胡;右脅結塊,加炒青皮;飽脹,加藿香、炒研砂仁;口渴便秘,加大黃;奔豚氣,加烏藥、木香。

奪命湯,治奔豚攻心。

泡吳萸(五錢),茯苓(三錢),澤瀉(錢半),肉桂(一錢)

奔豚方

炒小茴,炙山甲(各五錢),焙全蠍,木香(各三錢)

研末,酒下二錢。

瀉肺丸,治嗽血、痰壅、氣逆。

去油栝蔞仁,炒葶藶子,制杏仁,煨大黃,炒川連,法半,枯芩,貝母,鬱金

便溏,去大黃。研末,麵糊丸。白湯下一錢。

保肺湯,治肺癰。

白芨,苡仁,銀花,貝母,陳皮,桔梗,甘草(節),炒葶藶子

木香調氣飲,治中氣昏死。

木香,丁香,檀香,藿香,茯苓,甘草,炒研白蔻,炒研砂仁

煎湯,頻頻灌之。中氣中惡,見三卷類中風。

中惡調氣散,治中惡昏死。

前方加製蒼朮、炒厚朴、陳皮。煎湯灌之。

八味順氣散,治中虛昏死。

人參,炙草,茯苓,陳皮,烏藥,白芷,土炒白朮,醋炒青皮,姜,棗(引)

煎湯,灌之。

木香流氣飲,快利三焦,通行榮衛,外達表氣,內通里氣,中開胸膈逆氣,通治水腫腹滿,氣逆喘嗽,氣痛走注。

人參,炙術,茯苓,炙草,陳皮,法半,木香,丁香,沉香,檳榔,桂心,白芷,木通,木瓜,蘇葉,川芎,大腹皮,去心麥冬,青皮,枳殼,香附,草果,厚朴,莪朮,大黃(俱用酒炒),生薑(引)

酌量煎服。

分心氣飲,治七情氣滯,胸腹脹痛。

藿香,蘇葉,陳皮,桔梗,茯苓,炙術,甘草,木通,製半夏,大腹皮,炒青皮,炒桑皮,醋炒莪朮,香附,去心麥冬(各一錢),檳榔,桂心,木香(各五分),姜,棗(引)

香砂和中湯,治食積、氣鬱、濕痰諸脹。

藿香,炒研砂仁,法制蒼朮,土炒白朮,青皮,枳殼,香附,神麯(俱炒香),陳皮,茯苓,山楂,甘草,生薑皮(引)

開鬱導氣湯,通治寒熱食氣諸脹痛。

製蒼朮,炒香附,炒梔仁,炒神麯,炮姜,茯苓,川芎,白芷,陳皮,甘草

煎服。尿秘,加滑石末。

白話文:

醫方理氣門

  • 基本理氣方: 法半夏、陳皮、茯苓、炙甘草、丁香、柿蒂、香附(各一錢),炒過的川連、神麯、炒過並研磨的砂仁、竹茹(各五分),生薑(引導藥性)。

  • 保合丸:治療因食物積滯引起的腹痛。 炒過的白朮(二兩),法半夏、陳皮、茯苓、香附(各一兩),煨過的三稜、莪朮、炒過的川連、黃芩、製過的蒼朮、厚朴、炒過的神麯、麥芽、炒過的蘿蔔子、連翹、山楂肉(各五錢),炒過的枳實、木香(各一錢半)。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成糊狀做成小丸。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送服。

  • 化堅湯:廣泛治療各種腫塊積聚。 炙過的白朮、炒過的香附、炒過的枳實、製過的桃仁、醋炒過的三稜、莪朮、製過的半夏、當歸、川芎、紅花、茯苓、山楂、甘草,生薑(引導藥性)。 如腫塊與損傷有關,加炒過並研磨的蘿蔔子;如腫塊與肉食積滯有關,加製過的杏仁、炒過的川連;如腫塊在左脅部,加柴胡;如腫塊在右脅部,加炒過的青皮;如腹脹飽悶,加藿香、炒過並研磨的砂仁;如口渴便秘,加大黃;如奔豚氣上衝心胸,加烏藥、木香。

  • 奪命湯:治療奔豚氣上衝心胸。 用熱水泡過的吳茱萸(五錢),茯苓(三錢),澤瀉(一錢半),肉桂(一錢)。

  • 奔豚方: 炒過的小茴香、炙過的穿山甲(各五錢),烘焙過的全蠍、木香(各三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二錢。

  • 瀉肺丸:治療咳嗽帶血、痰多壅塞、氣逆。 去除油脂的栝樓仁、炒過的葶藶子、製過的杏仁、煨過的大黃、炒過的川連、法半夏、黃芩、貝母、鬱金。 如大便稀溏,去除大黃。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每次服用一錢,用白開水送服。

  • 保肺湯:治療肺部膿瘍。 白芨、薏苡仁、銀花、貝母、陳皮、桔梗、甘草(節)、炒過的葶藶子。

  • 木香調氣飲:治療中氣衰弱導致的昏迷。 木香、丁香、檀香、藿香、茯苓、甘草、炒過並研磨的白豆蔻、炒過並研磨的砂仁。 將藥材煎成湯,頻繁灌服。適用於中氣衰敗或中邪引起的昏迷,相關症狀可參考《類中風》卷三。

  • 中惡調氣散:治療中邪導致的昏迷。 在木香調氣飲的基礎上,加入製過的蒼朮、炒過的厚朴、陳皮。將藥材煎成湯灌服。

  • 八味順氣散:治療因虛弱導致的昏迷。 人參、炙甘草、茯苓、陳皮、烏藥、白芷、炒過的白朮、醋炒過的青皮,生薑、紅棗(引導藥性)。 將藥材煎成湯灌服。

  • 木香流氣飲:能快速疏通三焦,運行氣血,使體表之氣暢通,內部之氣調和,開通胸膈逆氣,廣泛治療水腫腹滿、氣逆喘嗽、氣痛遊走不定。 人參、炙甘草、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法半夏、木香、丁香、沉香、檳榔、桂心、白芷、木通、木瓜、蘇葉、川芎、大腹皮、去除內心的麥冬、青皮、枳殼、香附、草果、厚朴、莪朮、大黃(都用酒炒過),生薑(引導藥性)。 根據情況調整用量煎服。

  • 分心氣飲:治療因情緒波動引起的氣滯、胸腹脹痛。 藿香、蘇葉、陳皮、桔梗、茯苓、炙甘草、白朮、甘草、木通、製半夏、大腹皮、炒過的青皮、炒過的桑白皮、醋炒過的莪朮、香附、去除內心的麥冬(各一錢),檳榔、桂心、木香(各五分),生薑、紅棗(引導藥性)。

  • 香砂和中湯:治療因食積、氣鬱、濕痰導致的各種脹滿。 藿香、炒過並研磨的砂仁、法製過的蒼朮、炒過的白朮、青皮、枳殼、香附、炒過的神麯、陳皮、茯苓、山楂、甘草,生薑皮(引導藥性)。

  • 開鬱導氣湯:廣泛治療因寒熱、食物、氣滯導致的各種脹痛。 製過的蒼朮、炒過的香附、炒過的梔子仁、炒過的神麯、炮薑、茯苓、川芎、白芷、陳皮、甘草。 將藥材煎服。如小便不通暢,加入滑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