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24)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24)
1. 醫方理氣門
金匱橘茹湯,主治噦逆。
陳皮,竹茹,甘草,生薑(各三錢),人參(一錢),棗(引)
胃熱,用沙參;氣逆,加香附;痰,加半夏、茯苓;傷酒,加炒神麯、葛根。
利膈丸,治呃逆、便秘、喘嗽。
人參,炙草,藿香,桃仁(各三錢),當歸,大黃,炒麻仁,枳殼,厚朴(各一兩),檳榔,木香(各二錢)
研末,蜜為小丸。白湯下二錢。
五噎丸,治五噎(解見四卷)。
炙白朮,茯苓,陳皮(各一兩),人參,川椒,炮姜,桂心,炮附子,吳萸,細辛(各五錢)
研末,蜜為小丸。酒水,每下一二錢。
加減正氣散,治呃逆反胃。
製蒼朮,厚朴,炒研白蔻,陳皮,藿香,茯苓,法半,土炒白朮(各一錢),炒枳實,炒連,炙草(各五分),姜(引)
橘杏丸,治噎膈反胃,大便燥者。
陳皮(研末),杏仁(去皮),麻仁(去殼,各三兩),郁李仁(泡去皮,五錢)
共搗如泥,煮棗取肉,糊為小丸。枳實湯下二錢。
保和湯,治積滯反胃。
陳皮,法半,茯苓,連翹,炒神麯,萊菔子,山楂(各錢半),姜炒川連(五分)
噎不止,加木香;痰呃,加栝蔞仁;便秘,加大黃。
保中湯,治虛熱呃逆。
炙白朮,製半夏,炒研砂仁,姜炒川連,蜜炙枇杷葉,酒炒條芩,炒黑梔仁,陳皮,茯苓,甘草,桔梗,生薑,黃土(引)
比和飲,治胃虛久病,見食即吐。
人參,炙術,茯苓,炙草,藿香,陳皮,炒神麯,伏龍肝,炒研砂仁,陳米,生薑,紅棗
復脈散,治呃逆無脈。
人參,炙術,茯苓,炙草,法半,陳皮,竹茹,五味子,去心麥冬,姜,棗(引)
補元湯,治元氣敗壞,呃逆不止。
人參,炙術,蜜耆,炙草,山藥,陳皮,石斛,木香,炒研白蔻,益智仁,姜,棗(引)
清郁湯,治痰火氣食,噯噫吞酸。
陳皮,法半,茯苓,甘草,川芎,白芍,炒香附,川連,枳實,梔子,神麯(俱炒香),製蒼朮,生薑(引)
煎服。
和中丸
炙白朮,法半,楂肉,茯苓,連翹(各兩半),炒枳殼,神麯,乾薑,陳皮(各一兩),炒蘿蔔子,炒白蔻,木香(各三錢)
研末,米湯糊為小丸。白湯下二錢。
茱連丸,治鬱積吐酸。
製蒼朮,炒川連,泡吳萸(各五錢),陳皮,茯苓,法半(各一兩)
研末,煮麵糊為小丸。薑湯,每下二錢。
吳萸丸,治醋心吐水。
泡吳萸(一兩),炒神麯,炒麥芽,製蒼朮,陳皮,桂心(各五錢)
研末,煮麵糊為小丸。薑湯,每下錢半。
痰火越鞠丸,治嘈雜懊憹。
去油栝蔞仁,製蒼朮,膽星,海石,川芎,梔仁(各一兩),醋炒香附(三兩)
研末,麵糊小丸,青黛滾衣。白湯,每下二錢。
順氣消滯湯,治氣滯呃逆。
白話文:
醫方理氣門
金匱橘茹湯,主要治療打嗝。
藥材包含:陳皮、竹茹、甘草、生薑(各三錢),人參(一錢),紅棗(作為藥引)。
如果胃裡有熱,就用沙參;如果氣不順,就加香附;如果有痰,就加半夏、茯苓;如果是喝酒引起的,就加炒神麯、葛根。
利膈丸,治療打嗝、便秘、咳嗽氣喘。
藥材包含:人參、炙甘草、藿香、桃仁(各三錢),當歸、大黃、炒麻子仁、枳殼、厚朴(各一兩),檳榔、木香(各二錢)。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小藥丸。用白開水送服二錢。
五噎丸,治療五噎(相關解釋見第四卷)。
藥材包含:炙白朮、茯苓、陳皮(各一兩),人參、川椒、炮姜、桂心、炮附子、吳茱萸、細辛(各五錢)。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小藥丸。用酒或水送服,每次一到二錢。
加減正氣散,治療打嗝、反胃。
藥材包含:製蒼朮、厚朴、炒研白蔻、陳皮、藿香、茯苓、法半夏、土炒白朮(各一錢),炒枳實、炒黃連、炙甘草(各五分),生薑(作為藥引)。
橘杏丸,治療噎膈反胃,大便乾燥的人。
藥材包含:陳皮(磨成粉末)、杏仁(去皮)、麻子仁(去殼,各三兩)、郁李仁(泡過後去皮,五錢)。
將藥材一起搗成泥狀,煮紅棗取肉,做成小藥丸。用枳實湯送服二錢。
保和湯,治療因食物積滯導致的反胃。
藥材包含:陳皮、法半夏、茯苓、連翹、炒神麯、萊菔子、山楂(各一錢半),薑炒黃連(五分)。
如果打嗝不止,加木香;如果是痰引起的打嗝,加瓜蔞仁;如果便秘,加大黃。
保中湯,治療因虛熱引起的打嗝。
藥材包含:炙白朮、製半夏、炒研砂仁、薑炒黃連、蜜炙枇杷葉、酒炒黃芩、炒黑梔子仁、陳皮、茯苓、甘草、桔梗、生薑、黃土(作為藥引)。
比和飲,治療因胃虛久病,吃東西就吐的情況。
藥材包含:人參、炙白朮、茯苓、炙甘草、藿香、陳皮、炒神麯、伏龍肝、炒研砂仁、陳米、生薑、紅棗。
復脈散,治療打嗝且脈搏微弱的情況。
藥材包含:人參、炙白朮、茯苓、炙甘草、法半夏、陳皮、竹茹、五味子、去心麥冬、生薑、紅棗(作為藥引)。
補元湯,治療元氣嚴重衰敗,打嗝不止的情況。
藥材包含:人參、炙白朮、蜜炙黃耆、炙甘草、山藥、陳皮、石斛、木香、炒研白蔻、益智仁、生薑、紅棗(作為藥引)。
清郁湯,治療因痰火、氣滯、飲食不順導致的噯氣、吞酸。
藥材包含:陳皮、法半夏、茯苓、甘草、川芎、白芍、炒香附、黃連、枳實、梔子、神麯(都炒過)、製蒼朮、生薑(作為藥引)。
將藥材煎煮後服用。
和中丸
藥材包含:炙白朮、法半夏、山楂肉、茯苓、連翹(各二兩半),炒枳殼、神麯、乾薑、陳皮(各一兩),炒蘿蔔子、炒白蔻、木香(各三錢)。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米湯做成小藥丸。用白開水送服二錢。
茱連丸,治療因鬱積導致吐酸。
藥材包含:製蒼朮、炒黃連、泡過的吳茱萸(各五錢),陳皮、茯苓、法半夏(各一兩)。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煮過的麵糊做成小藥丸。用薑湯送服,每次二錢。
吳萸丸,治療胃裡酸水上湧。
藥材包含:泡過的吳茱萸(一兩),炒神麯、炒麥芽、製蒼朮、陳皮、桂心(各五錢)。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煮過的麵糊做成小藥丸。用薑湯送服,每次一錢半。
痰火越鞠丸,治療胸悶煩躁。
藥材包含:去油的瓜蔞仁、製蒼朮、膽星、海石、川芎、梔子仁(各一兩),醋炒香附(三兩)。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小藥丸,再用青黛裹在外層。用白開水送服,每次二錢。
順氣消滯湯,治療因氣滯引起的打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