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20)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20)
1. 醫方和解門
半酒半水煎湯,露一宿,五更時燙熱,溫服。其渣再煎成湯,俟瘧將發之時,乘熱服之。
七寶飲,治久瘧,脈症實者。並治鬼瘧、食瘧。
酒炒常山,煨研草果,醋炒青皮,厚朴,陳皮,甘草,檳榔(等分)
酒水煎成。露一宿,臨發之先,燙熱服之。
麻桂柴胡四物湯,治三陰瘧疾,發在夜間,初起宜汗宜和。
麻黃,桂枝,柴胡,當歸,熟地,炒芍(各一錢),黃芩,川芎,炙草,人參,法半,生薑(各五分),去皮尖杏仁(五粒),大棗(一枚)
蘇合香丸,治鬼瘧,入夜則發,屍氣注之,睡多惡夢,時生恐懼,久不止者。
安息香一兩,研細末,用蘇合香油五錢、燒酒半斤,拌勻前末,熬膏聽用;另研丁香、木香、檀香、沉香、蓽茇、香附、硃砂、訶子肉、鋸犀角、羚羊角各取淨末一兩,麝香、冰片、熏陸香各末五錢。共研勻,篩入前膏內,加煉蜜糊丸,梧子大,新瓶收貯。每用一錢,酒水送下,小兒減半服。
黃連阿膠湯,治傷寒少陰病(見一卷少陰篇)。
黃連(四錢),黃芩(一錢),白芍(二錢),阿膠(三錢)
煎成湯。攪化雞子黃一枚,分作二服藥,沖化服之。
海藏方,治傷寒熱毒入胃,下利膿血。
炒黃連,炒黃柏,炒阿膠(各二錢),梔仁(八分)
血虛,加當歸、川芎;血甚,加地榆;腹痛,加白芍。
薑茶飲,治赤白痢。
生薑,陳茶(等分)
煎濃湯。每服一碗。常服最妙。
梅蜜飲,主治熱利。
陳白鹽梅,白冬蜜(等分)
煎湯。頻服。
陰陽湯,通治霍亂。
百沸湯,清泉水(各用半盅)
和勻,頓服。
柴胡清肝湯,治肝經鬱火,致生瘡瘍。
酒炒柴胡,當歸,生地(各二錢),炒研牛蒡,連翹,赤芍(各錢半),炒黃連,黃芩,升麻,梔仁,甘草,丹皮(各五分)
清熱解鬱湯,治心胃刺痛。
炒川連,梔仁,枳殼,香附,製蒼朮,川芎,陳皮,甘草,乾薑
痛甚,加生薑汁。
加味八仙湯,治身肢麻木。
當歸,川芎,生地,赤芍,人參,炙術,茯苓,炙草,製半夏,威靈仙,陳皮,秦艽,牛膝,木瓜,羌活,防風,生薑(引)
舒筋湯,治氣滯經絡,手足麻木。
製蒼朮,半夏,蘇葉,陳皮,香附,烏藥,川芎,當歸,膽星,秦艽,羌活,桂枝,甘草,良薑,蔥白(引)
調肝湯,治肝氣不行,皮膚麻癢。
黃耆,當歸,川芎,白芍,丹參,桂心,澤瀉,甘草,陳皮,香附,酒炒芥穗,醋炒青皮,酒(引)
甘草黑豆湯,治筋疝,莖中刺痛,挺脹不堪。
甘草梢,大黑豆(等分)
煎湯。頻頻溫服。用洗諸瘡,能解百毒。
蘇餅湯,治感冒夾食腹痛。
蘇葉(連莖切碎。二兩)
入罐封口,水煎成湯。另用小鍋炒焦陳谷二兩,將蘇湯淬濕,粗碗蓋定,煮乾,再炒再淬,以炒至焦黑成餅,方用蘇湯泡浸,濾去渣,乘熱服。治小兒食滯更效。
白話文:
醫方和解門
將藥材用一半酒、一半水煎煮,放置一晚,在五更時分(凌晨三到五點)加熱,溫熱服用。藥渣可以再次煎煮成湯,等到瘧疾快要發作時,趁熱服用。
七寶飲,治療久病不癒的瘧疾,脈象和症狀都屬於實證的。也治療鬼瘧、食積引起的瘧疾。
將常山用酒炒過,草果用煨的方式研磨,青皮用醋炒過,加上厚朴、陳皮、甘草、檳榔(等分)。
用酒和水一起煎煮。放置一晚,在瘧疾快要發作前,加熱服用。
麻桂柴胡四物湯,治療三陰經的瘧疾,發作在夜間,初期應該用發汗和調和的方式治療。
麻黃、桂枝、柴胡、當歸、熟地、炒過的芍藥(各一錢),黃芩、川芎、炙甘草、人參、法半夏、生薑(各五分),去皮尖的杏仁(五粒),大棗(一枚)。
蘇合香丸,治療鬼瘧,晚上發作,像是被邪氣侵擾,睡覺時多夢,時常感到恐懼,久久不能痊癒的。
安息香一兩,研磨成細末,用蘇合香油五錢、燒酒半斤,將前述藥末拌勻,熬成膏狀備用;另外研磨丁香、木香、檀香、沉香、蓽菝、香附、朱砂、訶子肉、鋸犀角、羚羊角各取淨末一兩,麝香、冰片、熏陸香各取末五錢。將所有藥末混合研磨均勻,過篩後加入之前熬好的膏中,再加入煉製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用新的瓶子裝好。每次服用一錢,用酒或水送服,小孩減半服用。
黃連阿膠湯,治療傷寒引起的少陰病(參見第一卷少陰篇)。
黃連(四錢),黃芩(一錢),白芍(二錢),阿膠(三錢)。
煎煮成湯。將雞蛋黃一個攪拌融化,分兩次沖服。
海藏方,治療傷寒熱毒進入胃,導致腹瀉,排出膿血。
炒過的黃連、炒過的黃柏、炒過的阿膠(各二錢),梔子仁(八分)。
如果血虛,加入當歸、川芎;如果出血嚴重,加入地榆;如果腹痛,加入白芍。
薑茶飲,治療赤白痢疾。
生薑、陳茶(等分)。
煎煮成濃湯。每次服用一碗。經常服用效果最好。
梅蜜飲,主要治療熱性痢疾。
陳年白鹽梅、白冬蜜(等分)。
煎煮成湯。頻繁服用。
陰陽湯,普遍治療霍亂。
剛煮沸的開水,清澈的泉水(各用半小杯)。
混合均勻,立即服用。
柴胡清肝湯,治療肝經鬱火,導致產生瘡瘍。
用酒炒過的柴胡,當歸,生地(各二錢),炒過研磨的牛蒡,連翹,赤芍(各錢半),炒過的黃連,黃芩,升麻,梔子仁,甘草,丹皮(各五分)。
清熱解鬱湯,治療心胃刺痛。
炒過的川連,梔子仁,枳殼,香附,製蒼朮,川芎,陳皮,甘草,乾薑。
如果疼痛嚴重,加入生薑汁。
加味八仙湯,治療身體四肢麻木。
當歸,川芎,生地,赤芍,人參,炙過的白朮,茯苓,炙過的甘草,製過的半夏,威靈仙,陳皮,秦艽,牛膝,木瓜,羌活,防風,生薑(作為藥引)。
舒筋湯,治療氣滯在經絡,導致手足麻木。
製過的蒼朮,半夏,蘇葉,陳皮,香附,烏藥,川芎,當歸,膽星,秦艽,羌活,桂枝,甘草,良薑,蔥白(作為藥引)。
調肝湯,治療肝氣運行不暢,導致皮膚麻癢。
黃耆,當歸,川芎,白芍,丹參,桂心,澤瀉,甘草,陳皮,香附,用酒炒過的芥穗,用醋炒過的青皮,酒(作為藥引)。
甘草黑豆湯,治療筋疝,陰莖刺痛,腫脹難受。
甘草梢,大黑豆(等分)。
煎煮成湯。頻繁溫熱服用。用此湯清洗各種瘡瘍,可以解百毒。
蘇餅湯,治療感冒夾雜食積引起的腹痛。
蘇葉(連莖切碎,二兩)。
放入罐中密封,加水煎煮成湯。另外用小鍋將陳年的穀子炒焦二兩,用蘇葉湯浸濕,用粗碗蓋住,煮乾,再炒再淬,炒到焦黑成餅,再用蘇葉湯浸泡,濾去藥渣,趁熱服用。治療小孩的食積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