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17)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17)
1. 醫方表裡門
八仙湯,治哮吼不止,脈浮大者。
麻黃,桔梗,知母,貝母,甘草,枯芩,石膏末,去皮尖杏仁
煎湯,頻服。
九寶湯,治久吼,遇寒即發者。
蘇葉,陳皮,薄荷,甘草,麻黃,桂心,桑白皮,大腹皮,制杏仁,姜,蔥(引)
五虎湯,治表盛無汗而喘者。
麻黃(二錢),石膏末(四錢),去皮杏仁(廿粒),陳茶(一錢),生薑(三片)
痰盛,加陳皮、法半、茯苓、甘草。
定喘湯,治肺虛感寒,膈熱氣逆,哮吼不止。
麻黃,蘇子,甘草,條芩,制杏仁,製半夏,款冬花,白果肉,桑白皮,生薑(引)
又方:治氣喘。南蘇子、白芥子、蘿蔔子等分,炒香,煎服。
華蓋散,治外寒傷肺,氣逆喘急。
麻黃,款冬花(各錢半),桑皮,蘇子,陳皮,茯苓,甘草,制杏仁(各一錢),姜,蔥(引)
千緡湯,治痰飲喘急。
薑製半夏,法制膽星,炒枳殼,赤茯苓,桔梗,甘草,炙皂角,生薑(引)
蘇葶丸,治水盛上攻,喘不得臥。
炒蘇子,炒葶藶子(等分)
研極細,煮紅棗取肉,糊藥為丸,梧子大。薑湯,每下一二錢。
葶藶大棗湯,治水飲攻肺,喘不得臥。
葶藶子(一兩),紅棗(十枚)
煎湯。做三次服。忌食酸鹹。
瀉肝散,治雷頭風,形氣實者。
大黃,枯芩,芒硝,膽草,知母,元參,羌活,桔梗,當歸,車前子,薄荷(引)
磁石丸,治頭風,形氣虛者。
磁石(一兩。能吸鐵者方真,火煅酒淬三次),元參,丹皮,乾薑(各八錢),炮附子,五味子(各五錢)
曬灱,共研極細,蜜為小丸。茶水送下二錢。
外臺茵陳丸,治時氣、瘴疫、黃疸、痎瘧、赤白痢疾初起,脈症實者,皆可服。
白花茵陳,醋炙鱉甲,梔子,芒硝(各四錢),去皮炒灱杏仁,酒洗常山,川大黃(各六錢),巴豆肉(紙包,捶壓去油,取霜。二錢),豆豉(五錢)
曬灱,研細末,蜜糊為丸,梧子大。白湯,每下五分,良久,或汗或吐或下,其病自減。
若不見效,邪氣實也,再服五分。倘仍不效,則飲熱湯催之。老幼量服。
此方備汗吐下三法,故能統治諸病,居常預合此丸,以備緩急。雖云劫劑,實良方也。
白話文:
八仙湯,治療哮喘咳嗽不止,脈象浮大的人。
藥材:麻黃、桔梗、知母、貝母、甘草、黃芩、石膏粉、去皮杏仁
煎湯服用,頻繁飲用。
九寶湯,治療長期哮喘,遇冷就發作的人。
藥材:紫蘇葉、陳皮、薄荷、甘草、麻黃、桂心、桑白皮、大腹皮、制杏仁、生薑,蔥(引藥)
五虎湯,治療體表症狀明顯,沒有汗又喘的人。
藥材:麻黃(二錢)、石膏粉(四錢)、去皮杏仁(二十粒)、陳茶(一錢)、生薑(三片)
如果痰多,可以加入陳皮、法半夏、茯苓、甘草。
定喘湯,治療肺虛感受寒邪,胸膈有熱氣往上逆,導致哮喘咳嗽不止的人。
藥材:麻黃、紫蘇子、甘草、黃芩、制杏仁、製半夏、款冬花、白果肉、桑白皮、生薑(引藥)
另外一個方子:治療氣喘。用南蘇子、白芥子、蘿蔔子等分,炒香後煎服。
華蓋散,治療外感風寒傷肺,導致氣逆喘急。
藥材:麻黃、款冬花(各一錢半)、桑白皮、蘇子、陳皮、茯苓、甘草、制杏仁(各一錢),生薑,蔥(引藥)
千緡湯,治療痰飲引起的喘急。
藥材:薑製半夏、法製膽星、炒枳殼、赤茯苓、桔梗、甘草、炙皂角、生薑(引藥)
蘇葶丸,治療水腫嚴重上攻,導致喘氣不能躺臥的人。
藥材:炒蘇子、炒葶藶子(等分)
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煮熟的紅棗肉做成糊,把藥粉搓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用生薑湯送服,每次服用一到二錢。
葶藶大棗湯,治療水飲侵犯肺部,導致喘氣不能躺臥的人。
藥材:葶藶子(一兩)、紅棗(十枚)
煎湯服用。分三次服用。忌吃酸鹹的食物。
瀉肝散,治療偏頭痛,身體強壯的人。
藥材:大黃、黃芩、芒硝、龍膽草、知母、玄參、羌活、桔梗、當歸、車前子、薄荷(引藥)
磁石丸,治療頭痛,身體虛弱的人。
藥材:磁石(一兩,能吸鐵的才是真品,用火燒紅後在酒中淬三次)、玄參、牡丹皮、乾薑(各八錢)、炮附子、五味子(各五錢)
將藥材曬乾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蜂蜜做成小丸子。用茶水送服二錢。
外臺茵陳丸,治療時疫、瘴氣、黃疸、瘧疾、痢疾初起,脈象和症狀都屬實證的人,都可以服用。
藥材:白花茵陳、醋炙鱉甲、梔子、芒硝(各四錢)、去皮炒杏仁、酒洗常山、川大黃(各六錢)、巴豆肉(用紙包住,捶壓去掉油脂,取霜。二錢)、豆豉(五錢)
將藥材曬乾後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用白開水送服,每次五分。過一會兒,可能會出汗、嘔吐或腹瀉,病就會減輕。
如果沒有效果,說明邪氣很盛,可以再服五分。如果仍然沒有效果,就喝熱湯來催發。老人和小孩要根據情況酌量服用。
這個方子包含了發汗、催吐、瀉下三種方法,所以能夠統治多種疾病。平時可以預先配製好這個藥丸,以備不時之需。雖然可以說是猛藥,但實際上是很好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