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13)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13)
1. 醫方攻裡門
大黃,檳榔,白醜,黑醜,人參(以沙參代。等分)
研細末。每用一錢,或五分,蜜湯調服。
黑白散,治熱毒壅結肛門,腹痛,脹秘欲死。
黑醜,白醜,半生半炒大黃,檳榔,陳皮,甘草(各三錢),元明粉(五錢)
研極細。蜜水,每調下一錢。
大黃湯,治三陽熱結,反胃呃逆。
川大黃(五錢。切片,薑汁拌炒焦黑色)
兌陳米一合,蔥白三寸,煎湯。作二次溫服。
破郁丹,治心口飽塞,噯氣不止。
醋炒香附(二兩),梔仁,川連,青皮,枳實,莪朮,蘇子(俱炒),檳榔,栝蔞仁(各五錢)
研末,煮麵糊小丸。白湯下一錢。
一塊氣,通治積聚、癥瘕,及呃逆疝氣,形氣實者。
三稜,莪朮,香附,青皮,神麯,麥芽,蘿蔔子(俱炒灱。各五錢),白醜,檳榔,陳皮,鬱金,炒川連(各三錢),麵炒枳實,炙牙皂肉,百草霜(各錢半)
共研極細,煮麵糊丸,綠豆大。每用三四十丸,視病上下,食前、食後,酒水送下,日三服。
破積丸,治積聚、癥瘕。
炒焦乾漆,去油巴豆霜,醋煮硇砂(各三錢),煨大黃,煨三稜(各五錢)
共研極細,煮醋糊為小丸。米湯,每下五分,日二服。
桃仁煎,治血積、血瘕。
去皮尖灱桃仁,大黃,朴硝(各五錢),炒焦虻蟲(二錢)
共研極細,慢火熬成米醋,糊末為丸,綠豆大,曬乾,磁瓶收貯。先日莫吃晚飯,五更初溫酒送下一錢,攻下惡物為度,不下利,再服。
三稜煎,治積聚、癥瘕。
去皮尖杏仁,萊菔子,乾漆,青皮,神麯,麥芽(各一兩)
俱炒灱,研極細末。另切碎三稜四兩,入砂鍋內,酒熬成膏,布濾去渣,糊勻藥末為丸,梧子大。空心,米湯送下三十丸,日二服。
保安丸,治心腹內結塊如拳,漸上撞心,及奔豚惡症。
酒蒸曬大黃(三兩),乾薑(一兩),炮附子(五錢),醋炙鱉甲(兩半)
研極細,醋糊丸,梧子大。每日五更,白湯送下二十丸,以通利為度。
四制丸,治一切痢疾。
錦紋大黃一斤,切片,分作四分(去聲):一分煎黃連一兩,取湯拌大黃,炒焦;一分用乳汁浸透,炒焦;一分煎吳萸一兩,取湯拌大黃,炒焦;一分用童便浸透,炒焦。
共研極細,酒煮灰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一二錢。
白痢,煎吳萸湯送下;赤痢,煎川連湯送下;赤白痢,米湯送下。
法制丸,通治失血、夾熱、停瘀,及咳血、咯血等症。
川大黃一斤,切大片,拌紅花四兩,燒酒浸透,盛大碗內,九蒸九曬,以大黃透黑為度。曬灱,研末,水糊丸,梧子大,青黛滾衣。每用一錢,空心,白湯送下。
沆瀣丹,治小兒裡熱便秘之通劑。
酒蒸大黃,酒炒黃芩,酒炒黃柏,川芎(各九錢),酒炒赤芍,炒灱黑醜,滑石,檳榔,連翹(各六錢),麵炒枳殼,薄荷葉(各四錢)
白話文:
攻裡門藥方
黑白散
用於治療因熱毒積聚在肛門,導致腹痛、腹脹、便秘,痛苦到快要死掉的情況。
藥材:黑醜、白醜(各半生半炒),大黃(半生半炒),檳榔、陳皮、甘草(各三錢),元明粉(五錢)。
做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每次取一錢,用蜜水調和服用。
大黃湯
用於治療三陽經熱邪結聚,導致反胃、打嗝等症狀。
藥材:川大黃(五錢,切片後用薑汁拌炒至焦黑),陳米(一合),蔥白(三寸)。
做法:將所有藥材加水煎煮成湯,分兩次溫服。
破郁丹
用於治療心口悶脹,飽塞感,不停打嗝。
藥材:醋炒香附(二兩),梔子仁、川黃連、青皮、枳實、莪朮、蘇子(皆炒過)、檳榔、瓜蔞仁(各五錢)。
做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煮成小丸子,每次用白開水送服一錢。
一塊氣
用於治療身體內部的積聚、腫塊,以及打嗝、疝氣等,適用於體格強壯、氣血實的人。
藥材:三稜、莪朮、香附、青皮、神麯、麥芽、蘿蔔子(皆炒過,各五錢),白醜、檳榔、陳皮、鬱金、炒川黃連(各三錢),麵炒枳實、炙牙皂肉、百草霜(各一錢半)。
做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用麵糊煮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四十丸,根據病情在飯前或飯後用酒水送服,每日三次。
破積丸
用於治療身體內部的積聚、腫塊。
藥材:炒焦乾漆、去油巴豆霜、醋煮硇砂(各三錢),煨大黃、煨三稜(各五錢)。
做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用醋煮成的糊做成小丸子。每次用米湯送服五分,每日兩次。
桃仁煎
用於治療因血積聚、血塊導致的疾病。
藥材:去皮尖並炒過的桃仁、大黃、朴硝(各五錢),炒焦的虻蟲(二錢)。
做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用小火熬煮成米醋糊狀,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曬乾後放入磁瓶保存。先在晚上不要吃飯,在早上五更初用溫酒送服一錢,以排出惡物為度,如果沒有腹瀉,可以再服一次。
三稜煎
用於治療身體內部的積聚、腫塊。
藥材:去皮尖並炒過的杏仁、萊菔子、乾漆、青皮、神麯、麥芽(各一兩)。
做法:將所有藥材炒過後,研磨成極細粉末。另外切碎三稜四兩,放入砂鍋內,用酒熬成膏狀,用布過濾掉渣滓,再將藥末與藥膏混合均勻,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三十丸,每日兩次。
保安丸
用於治療心腹內結塊如拳頭大小,逐漸向上衝撞到心臟,以及奔豚等嚴重疾病。
藥材:酒蒸曬過的大黃(三兩),乾薑(一兩),炮附子(五錢),醋炙鱉甲(一兩半)。
做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用醋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日在早上五更用白開水送服二十丸,以能夠通便為度。
四制丸
用於治療各種痢疾。
藥材:錦紋大黃一斤,切片,分成四份:一份用黃連一兩煎煮的湯拌大黃,炒焦;一份用乳汁浸透,炒焦;一份用吳茱萸一兩煎煮的湯拌大黃,炒焦;一份用童便浸透,炒焦。
做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用酒煮灰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到二錢。
服用方法:白痢,用吳茱萸湯送服;赤痢,用川黃連湯送服;赤白痢,用米湯送服。
法制丸
用於治療各種失血、夾雜熱邪、停滯血瘀,以及咳血、咯血等症狀。
藥材:川大黃一斤,切成大片,拌入紅花四兩,用燒酒浸透,放入大碗內,經過九蒸九曬,直到大黃變成黑色。曬乾後,研磨成粉末,用水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並用青黛粉裹在丸子表面。每次在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一錢。
沆瀣丹
用於治療小兒裡熱便秘的通便劑。
藥材:酒蒸大黃、酒炒黃芩、酒炒黃柏、川芎(各九錢),酒炒赤芍、炒黑醜、滑石、檳榔、連翹(各六錢),麵炒枳殼、薄荷葉(各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