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12)

回本書目錄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12)

1. 醫方攻裡門

薑製半夏,栝蔞仁(各三錢),黃連(一錢)

煎湯。溫服。

十棗湯散,治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頭痛,漐漐汗出,心下痞硬痛,引脅下,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表解而里未和,邪熱內蓄,有伏飲者宜之。

炒黑芫花,紅芽大戟,甘遂(各二錢)

共研極細。強人用一錢,虛人用五分,紅棗十枚,煎湯,調服,取快利,下後服粥補養。

黃龍湯,節庵治熱結下利(見二卷辨症篇後)。

酒洗大黃,炒厚朴,芒硝,當歸,桔梗,炙草(各一錢),人參,煨枳實(各五分),姜,棗(引)

老弱人,去芒硝。

三化湯,《機要》:治中風邪實,便秘腹滿脹痛者。

大黃(四錢),炒厚朴,羌活(各一錢),炒枳實(一錢)

溫服。通利三焦,復其傳化之常。

小胃丹,丹溪治胸膈腸胃熱痰、濕痰。

炒芫花,大戟,甘遂(各一錢),酒炒黃柏(六錢),煨大黃(三錢)

米粥糊為小丸。薑湯送下五分。

備急丸,《千金》:治食停腸胃,冷熱不調,腹脹氣急,痛滿欲死,及中惡客忤,暴病卒死,脈症實者。

巴豆肉(紙包,捶去油,取霜。二錢),大黃,乾薑(各三錢)

共研末,蜜為丸,綠豆大。每用三丸,白湯送下,口噤者化開灌之。

硇砂丸,《本事》:治一切積聚,痰飲心脅引痛,通治肉食積滯、血積、氣積。

硇砂,白芷,乾薑,三稜,巴豆霜(各三錢),木香,檳榔,胡椒,青皮,肉蔻(各錢半),炒乾漆,大黃(各五錢)

研末,煮醋糊為小丸。薑湯,每下五丸。

木香檳榔丸,治胸腹積滯,痞滿結痛,二便不通,或瀉泄下利,裡急後重,食瘧實積。

木香,檳榔,去白陳皮,醋炒青皮,麵炒枳殼,酒炒黃柏,吳萸湯炒黃連,醋炒三稜,莪朮(各五錢),大黃(一兩),黑醜,香附米(各二兩)

共曬灱,研末,煮芒硝四兩,濾汁,糊丸,綠豆大。每用一錢,或八分,白湯送下。

導滯丸,東垣治傷濕熱之物,不得施化,腹痛痞硬,及酒食積滯瀉泄。

大黃(一兩),麵炒枳實,炒神麯,酒炒黃連,黃芩(各五錢),土炒白朮,茯苓,澤瀉(各三錢)

曬灱,研末,煮麵糊丸,綠豆大。每用一錢,薑湯送下,日三服。

化滯丸,治心腹急痛,濕熱鬱結,及氣積食滯,脈沉有力者。

巴豆肉(紙包,捶壓去油,取霜。二錢),醋炒青皮,三稜,莪朮,酒炒黃連(各五錢),製半夏,陳皮(各八錢),木香,丁香(各三錢)

曬灱研末,麵糊小丸。白湯,每下五分。

透羅丹,治寒實痰飲,喘咳頓塞,氣閉不通。

巴豆霜,皂角肉,製半夏,炒杏仁,大黃,黑醜(等分)

研末,麵糊小丸。薑湯,每下五分,或三分。

一捻金,治裡熱便秘,痰壅氣促,喘急脹滿。

白話文:

醫方攻裡門

用薑汁炮製過的半夏、栝蔞仁(各三錢)、黃連(一錢),加水煎煮成湯藥。溫熱服用。

十棗湯散,適用於治療太陽中風,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但表證已經解除的情況。病患可能會有頭痛、微微出汗、心下部位感到痞塞、堅硬疼痛,並牽引至脅下,伴隨乾嘔、呼吸短促、出汗但不怕冷等症狀,這些都顯示表證雖解,但體內裡證不和,邪熱鬱積,且有伏飲的情況。

將炒黑的芫花、紅芽大戟、甘遂(各二錢)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身體強壯的人服用一錢,身體虛弱的人服用五分。用十枚紅棗煎湯,調和藥粉服用,以求快速通利大便。服藥後應喝粥補養身體。

黃龍湯,是節庵醫師用來治療熱邪結於腸道引起的腹瀉(詳見第二卷辨證篇)。

用酒洗過的大黃、炒過的厚朴、芒硝、當歸、桔梗、炙甘草(各一錢),人參、煨過的枳實(各五分),加生薑和紅棗(作為藥引)一同煎煮。

體弱的老年人應去除芒硝。

三化湯,《醫學機要》中記載,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邪氣過盛,引起便秘、腹部脹滿疼痛的病症。

使用大黃(四錢)、炒過的厚朴、羌活(各一錢)、炒過的枳實(一錢),加水煎煮後溫熱服用。此方可以疏通上、中、下三焦,恢復它們正常的傳導和化生功能。

小胃丹,是丹溪醫師用來治療胸膈、腸胃有熱痰、濕痰的藥方。

使用炒過的芫花、大戟、甘遂(各一錢),用酒炒過的黃柏(六錢),煨過的大黃(三錢),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粉,用米粥糊製成小丸。每次服用五分,用生薑湯送服。

備急丸,《千金方》中記載,用於治療食物停滯在腸胃中,導致寒熱不調、腹部脹滿、氣急、劇痛欲死等症狀,以及中惡客忤、暴病猝死等症狀,且脈象和病症都顯示為實證的情況。

使用巴豆肉(用紙包裹捶打去除油脂,取其霜二錢),大黃、乾薑(各三錢),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白開水送服。如果病人牙關緊閉,則將藥丸化開後灌入。

硇砂丸,《本事方》中記載,用於治療各種積聚、痰飲引起的心脅疼痛,也適用於治療肉食積滯、血積、氣積等症狀。

使用硇砂、白芷、乾薑、三稜、巴豆霜(各三錢),木香、檳榔、胡椒、青皮、肉豆蔻(各一錢半),炒乾漆、大黃(各五錢),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煮過的醋調成糊製成小丸。每次服用五丸,用生薑湯送服。

木香檳榔丸,適用於治療胸腹部積滯、痞塞脹滿疼痛、大小便不通暢,或腹瀉、裡急後重、食積瘧疾等症狀。

使用木香、檳榔、去除白色的陳皮、用醋炒過的青皮、用麵粉炒過的枳殼、用酒炒過的黃柏、用吳茱萸湯炒過的黃連、用醋炒過的三稜、莪朮(各五錢),大黃(一兩),黑丑、香附米(各二兩),將這些藥物曬乾後研磨成粉末,用煮過芒硝的汁液過濾後製成糊,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錢或八分,用白開水送服。

導滯丸,是東垣醫師用來治療因傷於濕熱之物,導致無法正常消化,引起腹痛、痞硬,以及因飲酒或飲食積滯而導致腹瀉的病症。

使用大黃(一兩),用麵粉炒過的枳實、炒過的麥芽、用酒炒過的黃連、黃芩(各五錢),用土炒過的白朮、茯苓、澤瀉(各三錢),將這些藥物曬乾後研磨成粉末,用煮過的麵糊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錢,用生薑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

化滯丸,適用於治療心腹部劇痛、濕熱鬱結,以及氣積食滯、脈象沉而有力的病症。

使用巴豆肉(用紙包裹捶打去除油脂,取其霜二錢),用醋炒過的青皮、三稜、莪朮、用酒炒過的黃連(各五錢),製半夏、陳皮(各八錢),木香、丁香(各三錢),將這些藥物曬乾後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小丸。每次服用五分,用白開水送服。

透羅丹,適用於治療寒邪實證引起的痰飲、喘咳、呼吸困難、氣閉不通等症狀。

使用巴豆霜、皂角肉、製半夏、炒杏仁、大黃、黑丑(等量),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小丸。每次服用五分或三分,用生薑湯送服。

一捻金,適用於治療體內有熱導致的便秘、痰壅氣促、喘急脹滿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