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11)

回本書目錄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11)

1. 醫方攻裡門

大承氣湯,治傷寒,陽明府病,陽邪入里,胃實不大便,腹常滿痛,發熱自汗而不惡寒,胃實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胃燥妄言,如見鬼狀,喘冒不能臥,脈滑實、沉實,痞滿燥實堅五症全見者。並治雜病三焦俱熱,六脈沉實,及陽明剛痙。然非大實大滿,不可輕投,恐有寒中、結胸、痞硬之變。

酒洗大黃(四錢),薑汁炒厚朴(八錢),麵炒枳實(一錢),淨芒硝(三錢。俱另包)

先將厚朴、枳實煎湯,次入大黃,煎數沸,後將芒硝同煎一二沸。去滓,溫服。良久,大便下利,不可再服。此正陽陽明藥,解見一卷陽明篇。

小承氣湯,治傷寒陽明症,譫語便硬,潮熱而喘,及雜病上焦痞滿不通。

生大黃(四錢),姜炒厚朴(二錢),麵炒枳實(一錢)

溫服,取微下,勿令大泄。五症未全,故除芒硝,毋傷真陰。此少陽陽明藥,解見一卷陽明篇。

調胃承氣湯,治傷寒,陽明症,不惡寒,反惡熱,口渴,便閉,譫語,腹滿,中焦燥實,及傷寒吐後,腹中脹滿,陽明病,不吐,不下,而心煩者,亦治渴症中消,善食而溲。《金鑑》治表解有汗,裡熱不除,胃因不和而邪不作解者。

酒浸大黃(四錢),芒硝(八錢),炙甘草(二錢)

煎湯。少少溫服,只取微泄。

此足太陽陽明藥也。三湯方解見一卷陽明篇後。

三一順氣湯,後人合前三湯為一方,治傷寒雜病,蓄熱內甚,燥實堅脹。

酒浸大黃,炒厚朴,淨芒硝,炙甘草(各二錢),炒枳實(一錢)

溫服,取下。

六一承氣湯,節庵合三一承氣與大柴胡、大陷胸六方為一方,治潮熱自汗,煩渴,譫語,發斑發黃,腹滿便秘,胃府實症。

酒洗大黃,炒厚朴,柴胡,黃芩,芒硝,炙草(各錢半),炒枳實(八分)

臨服,兌鐵鏽水三匙,或加白芍。

麻仁丸,治大陽症,傳入陽明,腸胃燥熱,大便秘結,小水數多,脈浮而澀。

蒸曬去殼淨麻仁(二兩),去皮炒灱杏仁,姜炒厚朴(去皮),大黃,酒炒白芍(各一兩),麵炒枳實(五錢)

曬灱,研細,煉蜜糊丸,梧子大。白湯先下十丸,日三服,漸加至二十丸,以便利為度。

大陷胸湯,治傷寒下之早,表邪入里,心下滿而硬痛,或重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渴,日晡潮熱,從心至小腹硬滿,痛不可近,或無大熱,但頭出微汗,脈沉,而為水結胸症。

大黃(五錢),芒硝(一兩)

先煎熟,去渣,另調甘遂末五分。溫服,以取快利。

大陷胸丸,治傷寒結胸,項強如柔痙狀。

大黃,芒硝,炒葶藶子,炒灱去皮杏仁(各五錢),甘遂(五分)

共研末,蜜糊丸,彈子大。水煎服,過宿乃下。

小陷胸湯,治傷寒誤下,邪結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並治痰熱塞胸。

白話文:

醫方攻裡門

大承氣湯用於治療傷寒、陽明經症候群。症狀包括陽邪入侵內臟,胃實不排便,腹部經常脹滿疼痛,發熱自汗但不惡寒,胃實導致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手腳出汗,胃燥妄言,行為怪異如見鬼狀,呼吸急促不能平臥,脈象滑實或沉實,以及痞滿、燥實、堅硬等五種症狀同時出現者。也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導致的三焦俱熱,脈象沉實,以及陽明經痙攣。但必須是實證且脹滿嚴重才能使用,否則輕易使用恐有寒邪內阻、胸部結塊、痞塊堅硬等變證。

組成:酒洗大黃四錢,薑汁炒厚朴八錢,麵炒枳實一錢,淨芒硝三錢(芒硝另包)。

用法:先煎厚朴、枳實,再入大黃煎煮數沸,最後加入芒硝煎一二沸。去渣,溫服。大便通利後即停藥。此方為治療陽明經實熱的正治方劑。詳見陽明篇。

小承氣湯用於治療傷寒陽明經症候群,症狀包括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大便秘結,潮熱呼吸急促,以及各種疾病引起的痞滿不通。

組成:生大黃四錢,薑炒厚朴二錢,麵炒枳實一錢。

用法:溫服,只求略通大便,避免過度瀉下。因五症未全,故去芒硝,以免傷及陰液。此方為治療少陽與陽明經的方劑,詳見陽明篇。

調胃承氣湯用於治療傷寒陽明經症候群,症狀包括不惡寒反惡熱,口渴,便秘,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腹部脹滿,中焦燥熱,以及傷寒嘔吐後腹部脹滿、陽明經症候群不吐不下而心煩者。也用於治療口渴消渴症,能進食但小便不利。 《金鑑》記載用於治療表證已解但裡熱未除,胃失和協導致邪氣不去者。

組成:酒浸大黃四錢,芒硝八錢,炙甘草二錢。

用法:煎湯,少量溫服,只求略通大便。

此方為治療足太陽經與陽明經的方劑。三湯的詳細說明見陽明篇之後。

三一順氣湯:後人將前三種承氣湯合為一方,用於治療傷寒雜病,體內蓄積熱邪,燥實堅脹。

組成:酒浸大黃二錢,炒厚朴二錢,淨芒硝二錢,炙甘草二錢,炒枳實一錢。

用法:溫服,取下。

六一承氣湯:節庵將三一順氣湯與大柴胡湯、大陷胸湯等六方合為一方,用於治療潮熱自汗,煩渴,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發斑發黃,腹脹便秘,胃府實證。

組成:酒洗大黃一錢半,炒厚朴一錢半,柴胡一錢半,黃芩一錢半,芒硝一錢半,炙甘草一錢半,炒枳實八分。

用法:服用前,加入鐵鏽水三匙,或加白芍。

麻仁丸用於治療大陽經證候群傳入陽明經,腸胃燥熱,大便秘結,小便次數增多,脈象浮而澀滯。

組成:蒸曬去殼淨麻仁二兩,去皮炒杏仁一兩,薑炒厚朴(去皮)一兩,大黃一兩,酒炒白芍一兩,麵炒枳實五錢。

用法:曬乾研細,煉蜜為丸,梧子大小。白湯送服,初服十丸,每日三次,逐漸加至二十丸,以通便為度。

大陷胸湯用於治療傷寒下瀉過早,表邪入裡,心下滿悶堅硬疼痛,或大汗後又下瀉,五六日不大便,舌燥口渴,午后潮熱,從心窩到小腹堅硬脹滿疼痛難以觸摸,或無明顯發熱,但頭部微汗,脈象沉弱,以及水飲結聚於胸的證候。

組成:大黃五錢,芒硝一兩。

用法:先煎煮,去渣,另調入甘遂末五分。溫服,使其迅速通利。

大陷胸丸用於治療傷寒結胸,項強直如痙攣。

組成:大黃五錢,芒硝五錢,炒葶藶子五錢,炒杏仁(去皮)五錢,甘遂五分。

用法:研末,蜜糊為丸,彈子大小。水煎服,次日下利。

小陷胸湯用於治療傷寒誤下,邪氣結聚於心下,按之則痛,脈象浮滑者,以及痰熱阻塞胸部的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