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6)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6)
1. 醫方發表門
羌活沖和湯,《金鑑》用治一切頭風暈痛,眉稜骨痛。
即前方倍用川芎、白芷,加白菊花錢半,隨經加引。
頭痛由項後起者,屬膀胱經,倍羌活,加藁本;脈實、便秘,俱加酒炒大黃;痛由太陽起,牽引眉目腦額者,屬胃經,倍白芷,加葛根、石膏末各二錢;痛由耳後起者,屬膽經,加柴胡;痛兼足冷氣逆者,屬腎經,倍用細辛;痛兼腹痛身重,屬脾經,倍蒼朮;痛兼肢冷,嘔吐涎沫,屬肝經,加吳萸;大痛煩渴,肌熱,倍條芩,加石膏;痛,吐痰飲,手足溫者,加茯苓、製半夏。
貼太陽穴法,治風邪入腦,頭痛如破。
雀腦,川芎,白附子(等分)
研末,生蔥搗汁,調作二餅,貼左右太陽穴,以布裹住,良久自愈。
清上蠲痛湯,治一切頭痛,隨症加味。
羌活,獨活,防風,菊花,川芎,白芷,甘草,當歸,蔓荊子,北細辛,製蒼朮,酒炒黃芩,去心麥冬,生薑(引)
加味法:左邊痛,加柴胡、膽草、生地、紅花;右邊痛,加葛根;虛,加黃耆;眉骨痛,加天麻、法半;痰痛,加法半、南星;食痛,加炒枳實、神麯、麥芽;腦頂痛,加藁本、蒼耳;風甚,加芥穗、蒼耳、全蠍、殭蠶;氣血兩虛,加參耆、炒芍、熟地;虛寒痛,去黃芩、麥冬,加乾薑、桂心;甚,加白附、天麻、藁本。
,芎芷石膏湯,治頭風暈痛,脈浮洪數。
羌活,藁本,白芷,川芎,石膏,菊花
風甚目昏,加防風、芥穗;熱甚,加梔子、連翹、條芩、薄荷;苦痛,加細辛;頭痛煩渴,脈實便秘,加酒炒大黃、芒硝。
川芎茶調散,治諸風上攻,偏正頭痛,目眩,發熱,惡風,有汗,鼻塞淡壅者。
薄荷葉(八錢),川芎,芥穗(各五錢),羌活,白芷,防風,甘草(各三錢),北細辛(一錢)
共研細末。每用茶湯調化三錢,食後熱服。
菊花茶調散
前方加白菊花、炒殭蠶。治頭目脹痛,風熱兼痰者。
以上二散照減分量,加茶葉,同煎服。治頭痛甚便。
清震湯,治雷頭風,頭面疙瘩昏痛,惡寒發熱,狀似傷寒,耳中常聞雷鳴。
製蒼朮,升麻,荷葉(等分)
煎湯,頻服。又名升麻湯。
蔥豉湯,治傷寒初起,發熱惡寒,頭身強痛,表實無汗。
蔥白(七莖),豆豉(一合)
煎湯。溫服。或加生薑。服此若無汗出,加葛根二錢,再煎服,取汗;如夾熱煩渴,表實無汗,切碎薑、蔥、豆豉、豆腐同煮熟,空心服食,取汗。
杏蘇散,治傷風喘嗽,脈浮緩者。
去皮尖杏仁(十粒),桑白皮,炒枳殼,酒炒黃芩,去心麥冬,蘇葉,陳皮,前胡,貝母,桔梗,甘草(各一錢),生薑(引)
白話文:
[醫方發表門]
羌活沖和湯:《金鑑》記載,此方用於治療各種頭風、頭暈、頭痛,以及眉稜骨疼痛。
這方子其實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倍使用川芎、白芷,再加入白菊花一錢半,並且會根據不同的經絡來引導藥效。
如果頭痛是從後頸開始的,這屬於膀胱經的問題,要加倍使用羌活,並加入藁本;如果脈象強勁、有便秘,要加入用酒炒過的大黃;如果頭痛是從太陽穴開始,牽引到眉毛、眼睛、額頭,這屬於胃經的問題,要加倍使用白芷,並加入葛根、石膏粉各二錢;如果頭痛是從耳朵後面開始的,這屬於膽經的問題,要加入柴胡;如果頭痛同時感到腳冷、氣向上逆,這屬於腎經的問題,要加倍使用細辛;如果頭痛同時有腹痛、身體沉重感,這屬於脾經的問題,要加倍使用蒼朮;如果頭痛同時有手腳冰冷、嘔吐涎沫,這屬於肝經的問題,要加入吳茱萸;如果頭痛劇烈、口渴、身體發熱,要加倍使用黃芩,並加入石膏;如果頭痛、吐痰,但手腳是溫熱的,要加入茯苓、製半夏。
貼太陽穴法: 治療風邪侵入腦部,導致頭痛欲裂的情況。
使用麻雀腦、川芎、白附子(等量),將它們研磨成粉末,再用搗爛的生蔥汁調和成兩個藥餅,貼在左右兩邊的太陽穴上,用布包好,過一陣子就會好轉。
清上蠲痛湯: 治療各種頭痛,會根據不同症狀來調整藥方。
藥方包含羌活、獨活、防風、菊花、川芎、白芷、甘草、當歸、蔓荊子、北細辛、製蒼朮、酒炒黃芩、去心麥冬、生薑(引藥)。
加味方法:左邊頭痛,加入柴胡、龍膽草、生地黃、紅花;右邊頭痛,加入葛根;身體虛弱,加入黃耆;眉骨痛,加入天麻、法半夏;痰濕引起的頭痛,加入法半夏、南星;飲食積滯引起的頭痛,加入炒枳實、神麯、麥芽;頭頂痛,加入藁本、蒼耳;風邪很盛,加入芥穗、蒼耳、全蠍、殭蠶;氣血兩虛,加入人參、黃耆、炒白芍、熟地黃;虛寒引起的頭痛,去掉黃芩、麥冬,加入乾薑、桂心;情況嚴重,加入白附子、天麻、藁本。
芎芷石膏湯: 治療頭風、頭暈、頭痛,脈象呈現浮大而快的狀況。
藥方包含羌活、藁本、白芷、川芎、石膏、菊花。
如果風邪很盛,眼睛昏花,加入防風、芥穗;如果熱邪很盛,加入梔子、連翹、黃芩、薄荷;如果疼痛劇烈,加入細辛;如果頭痛、口渴、脈象強勁且有便秘,加入用酒炒過的大黃、芒硝。
川芎茶調散: 治療各種風邪向上侵襲引起的偏頭痛、正頭痛,以及頭暈、發熱、怕風、有汗、鼻塞等症狀。
藥方包含薄荷葉(八錢)、川芎、芥穗(各五錢)、羌活、白芷、防風、甘草(各三錢)、北細辛(一錢)。
將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三錢用茶水沖泡後,在飯後溫服。
菊花茶調散:
在川芎茶調散的基礎上,加入白菊花、炒殭蠶。治療頭部脹痛、風熱兼有痰濕的症狀。
以上兩種散劑可以按比例減少劑量,並加入茶葉一起煎服。治療劇烈頭痛效果很好。
清震湯: 治療雷頭風,也就是頭面部出現疙瘩,頭暈頭痛,怕冷發熱,症狀類似傷寒,耳朵裡常聽到雷鳴聲。
藥方包含製蒼朮、升麻、荷葉(等量)。
用水煎服,頻繁飲用。這個方子也叫做升麻湯。
蔥豉湯: 治療傷寒初期,發熱怕冷、頭身疼痛、身體僵硬、沒有汗。
藥方包含蔥白(七根)、豆豉(一合)。
用水煎服。溫熱服用。也可以加入生薑。如果服藥後沒有出汗,可以加入葛根二錢,再煎服,以求出汗;如果兼有熱邪,感到煩躁口渴、身體僵硬且無汗,可以將切碎的生薑、蔥、豆豉、豆腐一起煮熟,空腹服用,以求出汗。
杏蘇散: 治療因風寒引起的咳嗽、氣喘、脈象浮緩。
藥方包含去皮尖的杏仁(十粒)、桑白皮、炒枳殼、酒炒黃芩、去心麥冬、蘇葉、陳皮、前胡、貝母、桔梗、甘草(各一錢)、生薑(引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