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1)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1)
1. 氣淋
有因肺金燥熱,不能生水,氣結於下,致小水短澀,餘瀝而出,用八正散加石葦、木香、烏藥、冬葵子(見利濕門)。
有因內傷,氣虛不能運化,氣結於下,虛喘自汗,小水淋瀝者,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澤瀉、桂心(見理氣門)。
白話文:
[氣淋]
有的情況是因為肺部過度燥熱,導致無法正常生成津液,氣在下焦積聚,使得小便短少且排尿不暢,甚至會有些許殘留,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八正散,再加入石葦、木香、烏藥、冬葵子來治療。(詳見利濕類方)
有的則是由於身體內部受損,氣血虛弱,無法正常代謝運作,氣在下焦積聚,出現虛弱喘息、自發性出汗,以及小便淋漓不盡的情況,這時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茯苓、澤瀉、桂心等藥物來調理。(詳見理氣類方)
2. 血淋
有因心熱遺於小腸,熱結尿竅,致血與尿同出,莖中痛甚,先服小薊飲子清之,後用四物湯調琥珀、滑石末,常服自愈(俱見理血門)。
有因熱傷陽絡,迫血妄行,與尿同出,脹痛血瘀者,用八正散加生地、鬱金行之,弱者用導赤散加生地、鬱金、牛膝(見瀉火門),余按三卷尿血。
白話文:
[血淋]
有人因為心臟過熱,導致熱氣在小腸積聚,熱結阻塞尿道,使得血液和尿液一同排出,排尿時尿道疼痛劇烈。首先可以服用小薊飲子來清熱,之後再用四物湯調合琥珀和滑石粉,持續服用就能自然痊癒。(相關內容可參考理血門)
另外,有人因為熱氣損傷了身體的陽絡,迫使血液亂行,與尿液一起排出,造成脹痛和血瘀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可以用八正散加上生地和鬱金來治療,若身體較虛弱的人,則可以使用導赤散加上生地、鬱金和牛膝來調理。(詳細內容可參閱瀉火門),其餘部分請參考第三卷尿血的說明。
3. 石淋
俗名砂淋,因濕熱蘊結膀胱,日久煉成砂石,便時莖中澀痛,同尿出盡則止,先用八正散加冬葵子、炒桑皮利之,常服琥珀散(俱見利濕門)。
白話文:
「石淋,俗稱砂淋,是由於濕熱在膀胱內積聚,時間久了形成砂石。排尿時尿道會感到刺痛,直到尿完才停止疼痛。首先可用八正散加上冬葵子和炒桑皮來治療,以促進排尿。而平時則可以服用琥珀散(以上藥方均可參考利濕門的介紹)。」
4. 膏淋
膀胱氣虛,濕熱凝結,清濁不分,故津溺同出,如油如膏。濕熱盛者,先服八正散加蒼朮;虛者,服琥珀散、萆薢分清飲(俱見利濕門),或研鹿角霜,糯米粥糊丸,鹽水下二丸,或六一散加海金沙,鹽水服。
白話文:
[膏淋]
這段文字講的是因為膀胱的氣力不足,導致濕熱在體內凝結,身體無法清楚地分辨清與濁,所以尿液會夾雜著像油一樣的物質,如同濃稠的膏狀物。如果體內濕熱嚴重,可以先服用八正散加上蒼朮。如果是氣虛的情況,則可以服用琥珀散或是萆薢分清飲(這些藥方都可以在利濕的藥典中找到)。或者也可以將鹿角霜研磨成粉,用糯米粥做成丸狀,再用鹽水吞服兩顆。另一種方式是六一散加上海金沙,也是用鹽水送服。
以上是對古代中醫文獻的現代化轉譯,並非醫療建議。
5. 勞淋
有因勞苦傷氣,虛損成淋,及遇勞碌淋即發者,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澤瀉、桂心(見理氣門)。若思慮勞心,淋濁煩熱,服蓮子清心飲(見瀉火門)。
有因房勞過度,氣陷成淋,形羸自汗,虛喘心煩,用補中益氣湯加益智仁、萆薢(見理氣門)。若腎虛成淋,用六味地黃湯加鹽水炒益智、萆薢。如陰虛火動,精滑淋漓,久則髓枯,初服知柏地黃湯(俱見補養門)。
白話文:
[勞淋]
有人因為工作過勞,導致元氣受損,虛弱到形成尿路不暢的症狀,或是每當工作疲憊時,尿路不暢的問題就會復發,這種情況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茯苓、澤瀉和肉桂(詳細可參考調理氣血的方劑)。如果是由於過度思考,心神耗損,出現尿濁和煩熱的症狀,可以服用蓮子清心飲(詳情可參考降火的方劑)。
有些人因為性行為過度,導致氣血下陷,形成尿路不暢,身體瘦弱,容易自汗,呼吸急促且心情煩躁,這種情況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益智仁和狗脊(詳細可參考調理氣血的方劑)。如果是腎虛導致的尿路不暢,可以服用六味地黃湯,並在藥材中加入鹽水炒過的益智仁和狗脊。如果是由於陰虛而火旺,出現精液流失和尿路不暢,長時間下來可能會導致骨髓乾涸,剛開始可以服用知柏地黃湯(詳細可參考滋補養生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