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1)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1)
1. 總括
熱燥,即陽結也,能食而脈浮數有力,與三陽熱症同見者也。寒燥,即陰結也,不能食而脈沉遲有力,與三陰寒症同見者也。實燥,即胃實便燥也,與腹滿痛症同見者也。虛燥,即脾虛,先硬後溏之燥也,與少氣、腹縮症同見者也。氣燥,即氣道阻膈之燥也,與噎膈、反胃症同見者也。
血燥,即血液乾枯之燥也,與久病、老人、虛人同見者也。風燥,即久患風病之燥也,當從風家治之。直腸結,即燥屎巨硬,結在肛門,難出之燥也,當從導法治之。
白話文:
[總結],內容如下:
燥熱,也就是陽結,特徵是食慾正常但脈搏浮數且有力,這些症狀會和三陽熱病症一同出現。燥寒,也就是陰結,特徵是無法進食且脈搏沉遲但有力,這些症狀會和三陰寒病症一同出現。實燥,指的是胃部實滿導致的大便乾燥,這些症狀會和腹部滿痛病症一同出現。虛燥,指的是脾臟虛弱,大便先硬後軟的乾燥,這些症狀會和氣短乏力,腹部縮小的病症一同出現。氣燥,指的是氣道阻塞的乾燥,這些症狀會和吞嚥困難,反胃的病症一同出現。
血燥,指的是血液乾涸的乾燥,這些症狀會在長期患病,老年人,身體虛弱的人身上出現。風燥,指的是長期患有風濕病的乾燥,應根據風濕類疾病進行治療。直腸結,指的是大便極為硬結,堵在肛門,難以排出的乾燥,應使用導引法進行治療。
2. 治法
治熱燥腸結,能食而脈浮數有力,與三陽實熱諸症同見者,欲急下,服大承氣湯,通治三焦;不欲急下,服小承氣湯,不犯下焦;欲緩下,服調胃承氣湯,不犯上焦,或服六一順氣湯、麻仁丸(俱見攻裡門)。若熱燥輕者,只用八正散通利之(見利濕門)。
治寒燥陰結,不能食而沉遲有力,與三陰寒症同見者,或因冷食積留胃中,心腹脹痛,閉結欲死者,用備急丸下之(見攻裡門);若寒燥輕者,用大黃、附子、乾薑、桂心、厚朴、甘草煎服,大便自通。
治寒虛燥結,及老人虛秘、冷秘,小兒形白虛肥,日能飲食,悉化為痰,流散肢體,久不大便者,常服半硫丸(方見補養門),外用握藥法(見和解門)。
治氣虛燥結,食少形羸,虛喘自汗,時或下墜,糞燥難出者,用補中益氣湯加芒硝、酒炒大黃,補而行之(見理氣門)。
治陰陽虛壅滯,氣不宣通,腹滿便閉,服木香順氣湯,兼痰服蘇子降氣湯。若因七情感傷,上氣喘急,胸膈脹悶,氣燥便秘,服四磨湯、分心氣飲。若因氣道阻隔,呃噎便燥,初服人參利膈丸,推陳致新,次服橘杏丸,或服加減正氣散(俱見理氣門)。
治火灼肺金,內虛外燥,皮膚皺裂,筋急爪枯,大便燥結者,服滋燥養榮湯。若肺受濕熱之邪,胸滿喘促,食少頭昏,口渴便秘者,服清燥湯。若腸胃有伏火,大便閉結,全不思食,及風結、血結,俱服潤腸丸。若血虛燥結,津液乾枯,糞澀難出者,服潤燥生津湯(均見潤燥門)。
治中風風秘,氣道不利,脈浮而數,不得大便者,服搖風順氣丸(見祛風門)。若老人風秘,常服麻仁蘇子粥、通幽湯(見潤燥門)。
治直腸燥結,糞燥巨硬,結滯肛門者,用蜜煎導法、豬膽導法(見攻裡門),或用滋燥養榮湯加槐花、芥穗,白蜜引(見潤燥門)。
治食滯便閉,兼腹滿脹痛、惡食等症,形氣實者,服木香檳榔丸、導滯丸(見攻裡門)。虛者,用保和湯加酒煨大黃、炒枳實(見理氣門)。
治血瘀便閉,腹肋脹痛,大便黑,小水利,及蓄血,發熱如狂,服桃仁承氣湯,輕者用復元活血湯(俱見理血門)。
白話文:
[治療方法]
對於熱燥導致的腸道阻塞,患者能進食且脈搏浮數有力,同時出現三陽實熱等症狀,如果需要迅速通便,可服用大承氣湯,它能全面調理三焦;如果不需立即通便,則可服用小承氣湯,不會影響下焦;如果需要緩慢通便,則服用調胃承氣湯,不會影響上焦,或者可以選擇六一順氣湯、麻仁丸(詳見攻裡類藥物)。 如果病情較輕,只需使用八正散來通利(詳見利濕類藥物)。
對於寒燥導致的陰結,患者無法進食且脈搏沉遲有力,同時出現三陰寒症,可能是因為冷食在胃中積留,導致心腹脹痛,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這時可用備急丸來排便(詳見攻裡類藥物); 如果病情較輕,則可以用大黃、附子、乾薑、桂心、厚朴、甘草煎煮服用,能讓大便自行通暢。
對於寒虛導致的燥結,以及老年人的虛祕、冷祕,或是小孩面色蒼白、體質虛胖,每天雖能進食,但食物都轉化為痰,流散於四肢,長期無法大便的情況,可以經常服用半硫丸(詳見補養類藥物),並搭配外用的握藥法(詳見和解類藥物)。
對於氣虛導致的燥結,進食量少、身體瘦弱,有虛喘、自汗的症狀,偶爾有下墜感,大便乾燥難排的情況,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芒硝、酒炒大黃,既能補氣又能通便(詳見理氣類藥物)。
對於陰陽虛弱導致的壅滯,氣不通暢,腹部脹滿、大便閉塞的情況,可以服用木香順氣湯,若同時有痰,則可以搭配蘇子降氣湯。若是因七情(喜怒哀樂悲恐驚)傷身,出現上氣喘急、胸膈脹悶、氣燥便祕等症狀,可以服用四磨湯、分心氣飲。如果因氣道阻塞,出現呃逆、吞嚥困難、大便乾燥,可以先服用人參利膈丸,去除舊疾,促進新陳代謝,之後再服用橘杏丸,或者選擇加減正氣散(詳見理氣類藥物)。
對於火氣過旺導致肺部虛損,外在表現為皮膚皺裂、筋骨緊繃、指甲乾枯,以及大便乾燥堵塞的情況,可以服用滋燥養榮湯。如果是肺部受到濕熱邪氣影響,出現胸悶、喘促、食慾下降、頭暈、口渴、便祕等症狀,可以服用清燥湯。如果腸胃有潛藏的火氣,導致大便閉塞、完全不想吃東西,以及風結、血結等情況,都可以服用潤腸丸。如果因為血虛導致燥結,津液枯竭,大便乾澀難排,可以服用潤燥生津湯(詳見潤燥類藥物)。
對於中風後的風祕,氣道不順暢,脈搏浮數,無法排便的情況,可以服用搖風順氣丸(詳見祛風類藥物)。如果是老年人的風祕,可以經常服用麻仁蘇子粥、通幽湯(詳見潤燥類藥物)。
對於直腸燥結,大便乾硬巨大,堵塞在肛門的情況,可以使用蜜煎導法、豬膽導法(詳見攻裡類藥物),或者服用滋燥養榮湯,加入槐花、芥穗,以白蜜作為引子(詳見潤燥類藥物)。
對於食滯引起的便祕,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厭食等症狀,如果身體狀況良好,可以服用木香檳榔丸、導滯丸(詳見攻裡類藥物)。如果身體虛弱,則可以服用保和湯,再加入酒煨大黃、炒枳實(詳見理氣類藥物)。
對於血瘀引起的便祕,伴隨腹部脹痛、大便黑色、小便順暢,以及蓄血、發燒如狂等症狀,可以服用桃仁承氣湯,病情較輕者,可以服用復元活血湯(詳見理血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