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4)

1. 胸痛門

2. 總括

喻嘉言曰:胸中陽氣,如離照當空,曠然無外。設地氣一上,則窒塞有加。故胸痹者,陰氣上逆之候也。世醫不知胸痹為何病,習用豆蔻、木香、訶子、三稜、曲葉之類,坐耗其胸中之陽,致生他病。惟仲景,輕則用薤白、白酒以益其陽,重則用附子、乾薑以消其陰,法最神妙也。

白話文:

喻嘉言說:人體內胸中的陽氣,就像太陽高懸在空中,光輝普照,無所不達。但如果下焦的陰氣(地氣)上衝,就會造成胸中陽氣受阻,使胸悶的情況更嚴重。所以,胸痹這種病症,就是因為陰氣向上逆亂所致。世間的醫生不瞭解胸痹是什麼疾病,習慣使用像豆蔻、木香、訶子、三稜、曲葉等藥材來治療,這會耗損胸中的陽氣,導致其他的疾病產生。只有張仲景,對於病情較輕的,會使用薤白和白酒來增強陽氣;病情嚴重的,則會用附子和乾薑來消除過剩的陰氣,這種療法實在非常神奇且巧妙。

3. 治法

治胸痹初起,喘息咳唾,胸背牽疼,氣短難臥,服栝蔞薤白白酒湯,若夜不得臥,心痛徹骨者,內加薑製半夏。若氣結胸滿,脅下氣逆搶心者,服枳實薤白桂枝湯(俱見和解門)。

胸痛屬氣鬱者,服顛倒木金散(見理氣門)。痰飲盛,服控涎丹(見除痰門)。胸有痰飲,發熱作痛,輕者服小陷胸湯,重者服大陷胸湯(見攻裡門)。

白話文:

[治療方法]

對於剛開始的胸痹症狀,如呼吸困難、咳嗽帶痰、胸部及背部拉扯疼痛、呼吸短促難以平躺的情況,應服用栝蔞薤白白酒湯。如果晚上無法入睡,心痛劇烈到感覺痛徹骨髓,可在藥方中加入薑製半夏。如果出現胸口悶堵、胸滿,以及胸脅部位氣流逆行上衝心臟的現象,則需服用枳實薤白桂枝湯(以上兩種湯劑詳情可參閱和解類藥物說明)。

如果是因氣鬱導致的胸痛,可以服用顛倒木金散(詳細說明請參照理氣類藥物部分)。若體內痰飲過多,則需服用控涎丹(詳情可見除痰類藥物說明)。當胸腔內有大量痰飲,伴隨發燒及胸痛,病情較輕者可服用小陷胸湯,病情嚴重者則需服用大陷胸湯(詳細說明請參考攻裡類藥物部分)。

4. 脅痛門

5. 總括

脈雙弦者,肝氣有餘,兩脅作痛,皆厥陰肝經為病也,其症自兩脅下少腹,當辨內外所感之邪治之。如因暴怒傷肝,悲哀氣結,飲食生冷,跌僕損形,或痰積注脅,與血相搏,此屬內因脅痛。若傷寒少陽,耳聾脅痛,及風寒濕熱襲脅作痛,此屬外因脅痛。總以散結順氣,化痰和血為主。

白話文:

[總結],如果脈搏呈現雙弦狀,表示肝臟功能過盛,會造成兩側肋骨下方疼痛,這都是因為肝經出現問題。這種情況的症狀通常會從兩側肋骨下到小腹部,需根據是內在體質或是外在環境影響所造成的邪氣來治療。例如,如果因為突然的憤怒傷害到肝臟,或是悲傷導致氣息鬱結,飲食過於冰冷,身體受到摔打撞擊,或是痰濕在側胸積聚,與血液相互影響,這些都屬於體內因素造成的側胸疼痛。若是感冒初期,出現耳朵聽力下降且伴隨側胸疼痛,以及風、寒、濕、熱等外在因素影響側胸造成疼痛,這些則屬於外在因素造成的側胸疼痛。總的來說,治療時應著重在消除結塊、順暢氣息、化解痰濕、調和血液。

6. 治法

左邊脅痛,總屬瘀血。輕者,服枳芎散(見理氣門),次用四物湯加青皮、元胡、紅花、桂心、柴胡(見理氣門);瘀甚,再加莪朮、桃仁;熱,加炒芩、連。若因暴怒傷肝,房勞傷腎,左脅痛者,用六味地黃湯加柴胡、當歸。若瘀以左脅,形氣實者,用桃仁承氣湯逐之(見理血門)。若肝火燥甚,左脅獨痛,吞酸,吐酸,服左金丸、抑青丸(俱見瀉火門)。

右邊脅痛,總屬痰氣。輕者,服枳橘散;脹痛,服木香順氣湯(見理氣門);水飲攻甚,服十棗湯(見攻裡門);痰飲走注,服控涎丹。余按後法。左右兩脅諸痛,有因肝火盛而木氣實,脅痛口苦者,服龍膽瀉肝湯。若肝實火旺,兩脅痛引小腹,躁擾暈眩,服當歸龍薈丸(見瀉火門)。

若食積脅痛,一條努起,形氣實者,服化滯丸、導滯丸(俱見攻裡門)。若食滯、濕痰、鬱氣攻脅脹痛,服香砂和中湯、和中丸、木香順氣湯。若肝鬱脅痛,時作太息,難於轉移,服疏肝散(俱見理氣門)。若脅脹口苦,用小柴胡湯加炒連、梔仁,濕熱盛加蒼朮、青皮、膽草。

若痛引肩胸,往來寒熱,服逍遙散,夾熱加丹皮、梔仁(俱見和解門)。

治因勞傷,兩脅脹痛,身熱脈虛,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炒白芍、炒青皮。

治因閃挫脅痛,服復元通氣散(俱見理氣門)。

治因血瘀脅痛,服復元活血湯(方見理血門)。

白話文:

[治療方法]

如果左側肋骨疼痛,通常是由於瘀血造成的。病情輕微時,可以服用枳芎散(在理氣門中有詳細說明),接著使用四物湯加上青皮、元胡、紅花、桂心、柴胡;若是瘀血情況嚴重,可再加入莪朮、桃仁;若有熱象,則加炒黃芩、黃連。如果因為突然的生氣傷到肝臟,或是房事過度導致腎臟受損,進而造成左側肋骨疼痛,則應使用六味地黃湯加上柴胡、當歸。若瘀血集中在左側肋骨,且身體狀況較為強壯,則應使用桃仁承氣湯來排除瘀血。若肝火旺盛,單側肋骨特別疼痛,伴有反酸、嘔酸的情況,則應服用左金丸、抑青丸(以上兩種藥物均在瀉火門中有詳細說明)。

如果右側肋骨疼痛,通常是由於痰氣所致。病情輕微時,可以服用枳橘散;若感到脹痛,則服用木香順氣湯;若水飲攻心的症狀嚴重,則服用十棗湯;若痰飲流動,則服用控涎丹。其餘的處理方式請參考後續說明。左右兩側肋骨的各種疼痛,可能由肝火旺盛,肝氣充實所導致,伴隨肋骨疼痛及口苦,此時應服用龍膽瀉肝湯。若肝臟實火旺盛,兩側肋骨疼痛並延伸至小腹,伴有焦躁、頭暈目眩的症狀,則應服用當歸龍薈丸。

若肋骨疼痛由食物積聚引起,疼痛部位呈現一條線狀,且身體狀況較為強壯,則應服用化滯丸、導滯丸。若食物積聚、濕痰、鬱氣導致脹痛,則服用香砂和中湯、和中丸、木香順氣湯。若肝氣鬱結導致肋骨疼痛,常伴隨長嘆,不易轉移,則應服用疏肝散。若感到脹痛並伴有口苦,則使用小柴胡湯加上炒黃連、梔子仁,濕熱重者可再加蒼朮、青皮、膽草。

若疼痛延伸至肩膀與胸部,伴有冷熱交替的症狀,則服用逍遙散,若同時有熱象,則加牡丹皮、梔子仁。

針對勞累造成的兩側肋骨脹痛,伴有發燒與虛弱脈象,應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川芎、炒白芍、炒青皮。

針對外力挫傷導致的肋骨疼痛,應服用復元通氣散。

針對血瘀引起的肋骨疼痛,應服用復元活血湯。

7. 腰痛門

8. 總括

此症有腎虛、氣滯、血瘀、濕熱、痰飲、閃挫、感風、感寒、感濕之分。

白話文:

這類病症可分為腎虛、氣滯、血瘀、濕熱、痰飲、扭傷、感受風邪、感受寒邪、感受濕邪等不同情況。

9. 脈症

腰痛之脈,沉為氣滯,弦為血虛,澀則為瘀,濡則為濕,滑伏主痰飲,浮緊主風寒,脈大無力屬腎虛也。痛甚,面色忽紅忽黑,此為心腎交爭,難治之症。

白話文:

關於腰痛的情況,如果脈象顯得沉,這表示可能是氣滯;若是脈象呈弦狀,可能代表有血虛的問題;脈象若呈現澀的狀態,則可能是瘀血所致;若脈象為濡,那可能是濕氣過重;脈象滑且有時隱藏不見,這通常是痰飲的徵兆;脈象浮而且緊,多是風寒所導致;而脈象雖大卻無力,通常屬於腎虛的狀況。

當腰痛非常劇烈,臉色又時而泛紅、時而轉黑,這表示心臟和腎臟的功能在相互衝突,是一種難以治療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