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1)

1. 口舌門

2. 總括

口舌生瘡糜爛,統名曰口糜,乃心脾二經蘊熱深也。平人口淡,故曰脾和;口出氣臭,則為胃熱。不因食五味而口內溢酸味者,乃肝熱淫脾也;溢苦味者,心熱淫脾也;溢辛味者,肺熱淫脾也;溢鹹味者,腎熱淫脾也;若溢甘味,乃本經熱自浮也。舌忽腫硬而木痛者,名曰木舌。

舌下腫起,又似生一舌者,名曰重舌。懸雍垂下墜者,俗名小舌吊下。唇腫,潰裂成瘡,名唇瘡。唇緊小燥裂,名繭唇。以上皆脾胃與心積熱為病也。

白話文:

[總結],如果嘴巴裡長了潰瘍,我們通常稱之為口糜,這通常是因為心臟和脾臟兩個部位有深層的熱毒。一般人的口味平淡,這表示脾臟功能正常;但如果口腔散發出異味,那可能是胃部有熱毒。如果不是因為吃了酸的食物,但口中卻有酸味,這可能是肝臟的熱毒影響到脾臟;如果口中有苦味,那是心臟的熱毒影響脾臟;如果是辛辣味,那是肺部的熱毒影響脾臟;如果是鹹味,那是腎臟的熱毒影響脾臟;如果口中有甜味,那可能是脾臟本身就有熱毒。

舌頭忽然腫大且硬化,並且感到疼痛,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木舌。

舌頭下方腫脹,看起來好像多了一個舌頭,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重舌。

扁桃腺下垂,民間常稱之為小舌吊下。

嘴脣腫脹,破裂形成潰瘍,我們稱之為脣瘡。

嘴脣乾燥緊繃,破裂,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繭脣。

以上這些情況,都是因為脾胃和心臟部位有積累的熱毒所導致的病症。

3. 治法

治口舌腫痛,初起色赤焮熱,便秘脈實,裡熱甚者,服梔子金花湯下之。中焦燥實,服涼膈散。心肺蘊熱,服清金導赤散。心胃火盛,服清胃瀉火湯。日久色淡,屬虛熱者,當服蓮子清心飲(俱見瀉火門)。

治口舌腫痛,先服涼藥,熱退色淡,延久不愈,火不歸原也,服七味地黃湯。口內似無皮,時痛時止,喜飲熱者,外虛熱而內真寒也,服八味地黃丸。口瘡日久,氣血兩虛,無根之火上炎,服涼藥而轉痛者,用十全大補湯。若胃弱,痰盛滑白,多涎,痛久不愈,服香砂六君子湯(俱見補養門)。

若口瘡淡,痛微肢時止,或屬陰痛甚,服知柏四物湯(見理血門)。若色淡痛微,肢冷腹痛,嘔涎者,服理中湯(見祛寒門),寒盛加附子。

外治口舌腫痛糜爛,吹搽冰硼散。熱毒盛者,吹經驗方(俱見湧吐門)。舌忽青黑,上起芒刺者,將舌舔土壁,頻揩去刺,服清心散(見瀉火門)。舌忽脹大,俗名蜈蚣毒,用雞冠熱血浸之即收,服解毒湯(見瀉火門)。舌忽腫硬,不活動者,用食鹽、百草霜、蒲黃研末,頻塗之。

舌忽垂長數寸,不得收縮者,研冰片末,頻搽之。舌與唇或血出如泉湧者,用百草霜、蒲黃、槐花同炒焦黑,研末搽塗。口氣臭甚,香薷煎湯,頻頻噙漱,或噙公丁香,服甘露飲(見瀉火門)。

凡舌吐出不收者,名曰陽強,宜清熱解毒。舌收縮不能言者,名曰陰強,宜溫中散寒。法見傷寒二卷。木舌、重舌、痰包,俱見外科二卷。

白話文:

[治療方法]

對於口舌腫痛,剛開始顏色紅赤且有熱感,大便乾結,脈象實壯,身體內部熱氣嚴重的情況,應服用梔子金花湯來排除熱氣。如果中焦部位燥熱且堅實,可以服用涼膈散。如果是心肺藏熱的情況,則應該服用清金導赤散。若是心胃部位的火氣旺盛,就應服用清胃瀉火湯。若病狀持續很久,顏色變淡,屬於虛性熱氣的情況,應該服用蓮子清心飲(以上所有湯劑都可在「瀉火」類別找到)。

對於口舌腫痛,首先應服用清涼藥物,待熱氣消退且顏色變淡後,若病情長期未能痊癒,這可能是火氣未被妥善抑制,此時應服用七味地黃湯。若口腔感覺像是沒有皮膚,疼痛時發時停,喜歡喝熱水,這表示外表看似熱氣,但實際上是內部寒氣過重,應該服用八味地黃丸。若口腔潰瘍持續很久,氣血雙虛,無根之火上升,服用清涼藥物反而更疼,可使用十全大補湯。若胃部虛弱,痰液豐厚且色白,口水多,疼痛久久不愈,應該服用香砂六君子湯(以上湯劑都可在「補養」類別找到)。

若口腔潰瘍顏色淡,疼痛輕微且時發時停,或是屬於寒性疼痛,可服用知柏四物湯(在「理血」類別可找到)。若顏色淡,疼痛輕微,四肢冰冷,腹部疼痛,且常吐口水,應該服用理中湯(在「祛寒」類別可找到),若寒氣嚴重,可添加附子。

對於口腔和舌頭的腫痛及糜爛,可以使用冰硼散吹敷。若熱毒嚴重,可用經驗方(在「湧吐」類別可找到)。若舌頭突然變成青黑色,且上面長出芒刺,可以讓舌頭舔土牆,並頻繁地擦掉芒刺,然後服用清心散(在「瀉火」類別可找到)。若舌頭突然腫大,俗稱為蜈蚣毒,可以用雞冠上的熱血浸泡舌頭,舌頭就會縮小,並服用解毒湯(在「瀉火」類別可找到)。若舌頭突然腫脹且僵硬,無法靈活運動,可以將食鹽、百草霜和蒲黃磨成粉末,頻繁地塗抹在舌頭上。

若舌頭突然垂長幾寸,無法收縮,可以將冰片磨成粉末,頻繁地塗抹在舌頭上。若舌頭或嘴脣出血如泉水湧出,可以用百草霜、蒲黃和槐花一起炒至焦黑,然後磨成粉末塗抹。若口氣非常臭,可以用香薷煎成的湯水,頻繁地含在口中漱口,或者含公丁香,服用甘露飲(在「瀉火」類別可找到)。

對於舌頭伸出無法收回的情況,被稱為陽強,應該要清熱解毒。若舌頭收縮且無法說話,被稱為陰強,應該要溫中散寒。具體方法可參考傷寒第二卷。對於木舌、重舌、痰包等情況,都可以參考外科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