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1)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1)
1. 陽黃
屬胃腑濕熱,黃亮身溫,唇紅口渴,尿赤脈洪,初起表實無汗者,服麻黃茵陳湯汗之;裡實便秘者,服茵陳蒿湯下之;表裡俱實者,服當歸拈痛湯兩解之;若表裡無症,只小便短澀者,服茵陳五苓散(俱見利濕門)。傷寒,身黃髮熱,服梔子柏皮湯(見湧吐門)。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陽黃]的情況,指的是因胃部和腹部的濕熱所導致的病狀。病人的皮膚會呈現出鮮亮的黃色,身體溫度偏高,嘴脣紅潤且常有口渴感,尿液顏色深紅,脈搏跳動強烈。如果在病發初期,皮膚表面實固且無汗,可服用麻黃茵陳湯以促出汗。若病情轉為腸胃道實熱,造成便祕,則可服用茵陳蒿湯來通便。如果表徵和內裡都呈現實熱狀況,可以服用當歸拈痛湯來同時治療表裡的問題。而如果既無表徵也無內裡問題,只是小便短少且排尿困難,則應服用茵陳五苓散(此方在利濕類藥方中皆可找到)。
此外,若是因感染風寒而導致身體發黃且發燒,則可服用梔子柏皮湯(此方可在催吐類藥方中找到)。
2. 陰黃
屬脾腎寒濕,暗黃身冷,唇白不渴,便利脈遲,初起腹痛或嘔者,服茵陳理中湯溫之;兼下利清穀,肢冷腹痛,脈沉細者,服茵陳四逆湯(見祛寒門);陰黃初起者,大便溏,小便秘者,服茵陳五苓散利之(見利濕門)。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陰黃」的狀況,指的是因脾臟和腎臟的寒冷潮濕所導致的疾病。病徵包含皮膚呈現暗黃色、身體感覺冷、嘴脣呈白色且不會感到口渴、排便順暢但脈搏跳動緩慢,剛開始可能會有腹痛或是嘔吐的現象。對於這種情況,建議服用茵陳理中湯來溫暖身體。
如果併有嚴重的下痢、四肢冰冷、腹部疼痛,並且脈搏跳動沉而細微,則應服用茵陳四逆湯,這種藥方在祛寒類別中可以找到。
對於陰黃剛開始的患者,如果大便偏軟不成形,小便卻不通暢,應該服用茵陳五苓散來促進尿液排出,這種藥方在利濕類別中可以找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