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1)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1)
1. 噤口痢
噤口痢者,下利不食,或嘔不能食也。因裡熱盛,毒上衝心,口噤作嘔,脈大身熱而赤,唇紅呃逆,飲冷,不能食而痢甚,初服大黃黃連湯……任攻者,煎黃連開噤散,徐徐與服……效,俱外貼王瓜藤散(俱見瀉火門),或搗田螺,入麝少許,作餅貼臍,以布縛定。
若老弱虛寒人患此者,用參苓白朮散加石蓮肉、菖蒲、木香(見補養門)。噤口嘔逆,燒紅稱錘,淬醋中,張口吸氣,嘔逆自止,旋進湯藥。暑夾表症,當先解表,然後攻裡,初服倉廩散汗之(見發表門)。
白話文:
【噤口痢】
患有噤口痢的人,會有腹瀉但無法進食,或是有噁心嘔吐的情況。這是因為體內熱毒過盛,導致毒素上沖到心臟,使得嘴巴閉合難開且伴有噁心嘔吐,脈搏跳動快速,身體發熱並且皮膚呈現紅色,嘴脣呈紅色並常打嗝,只想要喝冷水,無法進食而腹瀉更加嚴重。在初期可以服用大黃黃連湯...對於需要強烈治療的人,可以煎煮黃連開噤散,慢慢給病人服用...有效後,還可以在外敷上王瓜藤散(以上均可在清熱門找到),或者將田螺搗碎,加入少量的麝香,做成餅狀貼在肚臍上,再用布固定。
如果年老體弱或體質虛寒的人患有這種疾病,可用參苓白朮散加上石蓮肉、菖蒲和木香(詳見補養門)。對於嘴巴緊閉且嘔吐的人,可燒紅秤錘,放入醋中淬火,讓患者張開嘴吸入這股氣,嘔吐就會停止,隨即就可以服用湯藥了。如果是暑熱夾雜表症的患者,應先解決表症,然後再治療裡症,初期可以服用倉廩散來發汗(詳見發表門)。
2. 寒痢
因寒冷傷胃,痢時腸鳴切痛,瀉下清冷,面唇青白,口渴飲熱,氣乏脈微,先服理中湯(見祛寒門),痢甚,加附子、訶子、砂仁,常服薑茶飲(見和解門)。若痢久滑脫,服養臟湯(見收澀門)。日久氣陷,服補中益氣湯(見理氣門)。
白話文:
[寒性腹瀉]
這是由寒冷導致胃部受損,腹瀉時會聽到腸子咕嚕作響且感到劇烈疼痛,排泄物冰冷稀薄,臉色及嘴脣呈現青白色,患者雖口渴但偏好熱飲,全身無力且脈搏微弱。首先應服用理中湯(詳見祛寒類方劑),如果腹瀉情況嚴重,需添加附子、訶子、砂仁等藥材,日常可飲用薑茶(詳見和解類方劑)以輔助治療。
若是長期腹瀉導致身體虛弱,應服用養臟湯(詳見收澀類方劑)。若病情持續時間長且導致氣血下陷,則需服用補中益氣湯(詳見理氣類方劑)以強身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