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內科學》~ 消化器病 (4)
消化器病 (4)
1. 秘結(便秘)
(原因),為神經衰弱,思慮太過,或不消化性粗食,及收斂性食物;腸胃等有障害,膽汁分泄減少,腸管狹窄閉塞,其他為腫瘍,妊娠,貧血,與發汗,泌乳,排尿過多等。
(症候),糞便須二三日乃至七八日一通,身體不舒,腹部壓重緊滿,精神倦怠,甚者發眩暈心悸,或因此而起痔疾,與吐糞症。
(經過及預後),由原因而不一定。
(治法),施原因療法外,宜節飲食,行適宜之運動,以冷水摩擦腹部,或臨臥時,以溫水浴腰部以下,或下部按摩,及礦泉療法,或坐藥。
(藥方)
芒硝,大黃(各二錢),枳實(一錢)
上水煎服。(大承氣湯)
生地汁(一杯),大黃(二錢),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千金翼》大便不通方)
(特方)
蓖麻子油(一兩三錢)
上服一茶匙,或一食匙,但可加用麥酒,肉羹汁,或茶湯。
大黃末,蘆薈(各一錢三分),蒲公英膏適宜
上為五十丸,每早服四丸。
瀉葉(三分),滑石(四分),硫黃華(二釐),茴香,油糖(一分五釐)
上為末,作一次服。
白話文:
【祕結(便祕)】
(原因):便祕可能源自於神經衰弱,過度思考,或是食用難以消化的食物,以及具收斂效果的食物。腸胃功能受阻、膽汁分泌減少、腸道狹窄或閉塞,以及其他如腫瘤、懷孕、貧血,或者是大量出汗、哺乳、頻繁小便等情況,也可能導致便祕。
(症狀):患者可能每隔兩三天,甚至七至八天才排便一次,感覺身體不適,腹部有壓迫感,感到脹滿,精神疲憊。嚴重者可能會頭暈心悸,甚至引發痔瘡或嘔吐症狀。
(病程和預後):病程和預後會根據導致便祕的原因有所不同。
(治療方法):除了針對病因進行治療,還應調整飲食,進行適量運動,可用冷水摩擦腹部,或者在睡前用溫水泡腳,進行下腹部按摩,或是使用礦泉療法,亦可使用坐藥。
(藥方)
- 芒硝、大黃(各6克),枳實(3克),用水煎煮服用。(大承氣湯)
- 生地汁(約250毫升),大黃(6克),甘草(3克),用水煎煮服用。(《千金翼》大便不通方)
(特色藥方)
- 蓖麻子油(約45克),每次服用一小茶匙或一小餐匙,可加入麥酒、肉湯或是茶湯一起服用。
- 大黃粉、蘆薈(各約4克),蒲公英膏適量,製成50粒藥丸,每天早上服用四粒。
- 瀉葉(約1克)、滑石(約1.6克)、硫磺華(約0.08克)、茴香、油糖(約0.75克),研磨成粉,一次服用完畢。
2. 絛蟲
(原因),由食含此囊蟲及含蟲卵之生肉或半熟之肉而發。(其有鉤絛蟲,寄生於豚犬鹿猿之肉中;無鉤絛蟲,寄生於牛肉;擴節裂頭絛蟲。則寄生於鮭鱒等魚肉中)
(症候),為思食缺乏,起噁心嘔吐,疝痛,流涎,鼻孔發癢,瞳孔散大。時發怔忡,或便秘下利,耳鳴,身體衰瘦。
(經過),遲緩。
(預後),良。
(治法),服驅蟲藥之一日或半日前,不可與以飲食物,總以空腹為良,故用藥前後,與以緩瀉劑及茶,或肉羹汁,次日飲茶,或咖啡少許,而後用驅蟲劑。二時間後,又可用蓖麻子油,但幼兒或衰弱小兒,不可行驅蟲法,若稍年長小兒,體質強壯,且無下利者,用之無妨。
(藥方)
石榴根皮(五錢)
上水煮汁,和粥空心服之。(崔元亮海上方)
烏梅(一枚),老薑(二片),榧子(十枚),花椒(十四粒),黑糖(二錢)
上水煎服。(公選良方)
(特方)
石榴根皮膏(二分),薄荷糖(一錢),蜂蜜(適宜)
上為舐劑,分三次服,服後可服蓖麻子油。
白話文:
【絛蟲】
(病因):這是因爲食用了含有囊蟲或是蟲卵的生肉或未完全煮熟的肉類所引起。(有鉤絛蟲寄生於豬、狗、鹿、猿的肉中;無鉤絛蟲寄生於牛肉;闊節裂頭絛蟲則寄生於鮭魚、鱒魚等魚類中)
(症狀):表現爲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痛,流口水,鼻孔發癢,瞳孔放大。有時會出現心跳加速,或者便祕腹瀉,耳鳴,身體消瘦。
(病程):發展緩慢。
(預後):良好。
(治療方法):在服用驅蟲藥的一天或半天前,不應給予食物,空腹服用效果最佳。因此,在用藥前後,可以給予緩瀉劑和茶,或者肉湯,第二天可以喝些茶或少量咖啡,然後使用驅蟲劑。兩小時後,可以再使用蓖麻油,但對於幼兒或體質虛弱的小孩,不能進行驅蟲治療。如果小孩年齡較大,體質強健,並且沒有腹瀉,使用驅蟲劑是無害的。
(藥方) 石榴根皮五錢,用水煮汁,空腹與粥一同服用。 烏梅一枚,老薑兩片,榧子十枚,花椒十四粒,黑糖二錢,用水煎服。 石榴根皮膏二分,薄荷糖一錢,蜂蜜適量,製成舔劑,分三次服用,服用後可以服用蓖麻油。
3. 十二指腸蟲
(原因),此症由於誤飲不潔之水所致,因此蟲卵,往往生於汙水中,其飲入後,即繁殖於十二指腸。且此蟲,非肉眼可能檢視,熱帶及卑濕之地,發此症者甚多。
(症候),為身體疲倦,筋肉瘦削,及貧血,頭痛,心悸,耳鳴等。
(預後),良。
(治法),此症可用石榴皮根煎,與輕粉、蓖麻油等瀉劑。其他貧血,則用滋養物,或鐵劑,或砒石劑。
(藥方)
輕粉(一分),砂糖(適宜)
上和丸,如麻子大,空腹米飲下一丸。(驗方)
榧子,使君子(各五枚)
上同時服。(公選良方)
(特方)
石榴皮根(一兩六錢),水(二十四兩)
上浸一日,煎沸,以煎取水之一半為度,大人每服一茶杯,小兒照減。
蓖麻子油(五錢),薄荷油(十滴)
上頓服。
白話文:
【十二指腸蟲】
【原因】這種病症主要是因為誤飲了不乾淨的水而引起,因為蟲卵常存在於髒水中,一旦飲用,便會在十二指腸內大量繁殖。這種蟲體非常微小,肉眼無法直接看到。在熱帶或是潮濕地區,這種病症的患者特別多。
【症狀】患者通常會感到身體疲憊不堪,肌肉消瘦,出現貧血癥狀,頭痛,心悸,以及耳鳴等問題。
【預後】病情通常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治療方法】可用石榴皮根煎煮的藥水,配合輕粉、蓖麻油等瀉藥來治療。對於貧血的部分,可使用滋補品,鐵質補充劑,或者砒霜劑來輔助治療。
【藥方】
-
輕粉(一小份),砂糖(適量) 將這兩種藥材混和成丸,大小約如麻子,需在空腹時,以米湯送服一丸。
-
榧子,使君子(各五粒) 這兩種藥材需一同服用。
【特殊療方】
-
石榴皮根(約48克),水(720毫升) 將石榴皮根浸泡在水中一天,然後煎煮,直到水分減半,成人每次服用一杯,小孩酌量減少。
-
蓖麻子油(約16克),薄荷油(10滴) 這兩種藥材需立即服用。
4. 蛔蟲(蛔蟲)
(原因),由含蛔蟲卵之糞便,作肥料擁於野菜,人取而生食之,或雖煮而未熟者。及各種果物,食之亦易染此症。
(症候),大人概不現病狀,小兒則發頭痛,眩暈,腹痛,噁心嘔吐,早起瞳孔散大,下痢,舌苔,鼻孔肛門發癢,面貌蒼白,時起搐搦等。
(預後),良。
(治法),用驅蟲劑,或松香油石灰水之灌腸。
(藥方)
使君子(十枚)
上空心作一次服,小兒減服。
楝根白皮(二錢)
上煎汁加米飲服。(集簡方)
(特方)
松香油(即新松脂或松枝蒸出之自散油質,一錢三分),卵黃(一枚),水(五兩)
上為乳劑,灌腸。
石灰水(二錢),水(二兩五錢)
上灌腸。
白話文:
【蛔蟲】
(原因):這是因為吃了含有蛔蟲卵的糞便作為肥料的蔬菜,這些蔬菜被人直接生吃,或是煮得不夠熟。此外,各種水果也可能導致這種感染。
(症狀):成年人可能不會有明顯的病狀,但兒童可能會出現頭痛、眩暈、腹痛、噁心、嘔吐、清晨瞳孔放大、腹瀉、舌苔、鼻孔和肛門瘙癢、面色蒼白、偶爾會抽搐等症狀。
(預後):良好。
(治療方法):可以使用驅蟲藥,或者用松香油和石灰水進行灌腸治療。
(藥方)
使君子(十顆):空腹一次服用,兒童劑量減半。
楝根白皮(二錢):煎湯後加入米湯服用。(簡易配方)
(特殊藥方)
松香油(新鮮松樹脂或松枝蒸出的油脂,一錢三分)、雞蛋黃(一個)、水(五兩):混合成乳液後,進行灌腸。
石灰水(二錢)、水(二兩五錢):進行灌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