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略十三篇》~ 卷十三 (7)
卷十三 (7)
1. 醫略論列方
滾痰丸(二十七)
黃芩,大黃(各八兩),沉香(五錢),煅礞石(一兩)
水疊丸。
犀角地黃湯(二十八)
犀角,大生地,牡丹皮,赤芍
調胃承氣湯(二十九)
生大黃,玄明粉,生甘草
九味羌活湯(三十)
羌活,防風,川芎,白芷,北細辛,蒼朮,黃芩,大生地,炙甘草,生薑,蔥白
活人敗毒散(三十一)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人參,雲茯苓,枳殼,川芎,炙甘草,桔梗,生薑
柴葛解肌湯(三十二)
柴胡,葛根,羌活,白芷,黃芩,芍藥,甘草
小柴胡湯(三十三)
柴胡,黃芩,人參,炙甘草,製半夏,生薑,大棗
達原飲(三十四)
檳榔,厚朴,草果仁,知母,黃芩,炙甘草,赤芍,生薑
大承氣湯(三十五)
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小承氣湯(三十六)
大黃,枳實,厚朴
桃仁承氣湯(三十七)
大黃,玄明粉,生甘草,桃仁,肉桂
大柴胡湯(三十八)
柴胡,黃芩,枳實,赤芍,大黃
柴胡加芒硝湯(三十九)
柴胡,黃芩,人參,炙甘草,製半夏,玄明粉,生薑,大棗
涼膈散(四十)
黑山梔,薄荷葉,黃芩,連翹,大黃,玄明粉,生甘草
拔萃犀角地黃湯(四十一)
犀角,大生地,粉丹皮,赤芍,大黃
黃龍湯(四十二)
大黃,芒硝,枳實,厚朴,人參,大生地,當歸身
半夏瀉心湯(四十三)
製半夏,黃芩,乾薑,炙甘草,人參,黃連,大棗
十味溫膽湯(四十四)
大生地,人參,白茯苓,炙甘草,製半夏,陳橘皮,熟棗仁,遠志肉,麩炒枳實,淡竹茹
鱉甲煎丸(四十五)
鱉甲,烏扇(即射干),黃芩,柴胡,鼠婦,乾薑,大黃,赤芍,桂枝,葶藶,石韋,厚朴,牡丹皮,瞿麥,紫威,製半夏,人參,䗪蟲,阿膠,露蜂房,赤消,蜣螂,桃仁
酒煮鱉甲泛爛。入藥末煎為丸。
濟生鱉甲飲(四十六)
炙鱉甲,川芎,炙黃耆,草果仁,檳榔,冬白朮,橘紅,白芍,炙甘草,厚朴,生薑,大棗
芍藥酒(四十七)
赤芍,當歸身,川黃連,生木香,檳榔,炙甘草,大黃
四君子湯(四十八)
人參,雲茯苓,冬白朮,炙甘草
補中益氣湯(四十九)
人參,炙黃耆,冬白朮,炙甘草,當歸身,陳橘皮,柴胡,升麻,生薑,大棗
六味地黃湯(五十)
大熟地,粉丹皮,福澤瀉,懷山藥,雲茯苓,山萸肉
桃花湯(五十一)
赤石脂,乾薑,粳米
養藏湯(五十二)
罌粟殼,人參,當歸身,肉桂,訶子肉,煨木香,冬白朮,肉豆蔻,白芍藥,炙甘草
理中丸(五十三)
人參,冬白朮,炙甘草,乾薑
四苓散(五十四)
赤茯苓,豬苓,冬白朮,福澤瀉
斑龍丸(五十五)
白話文:
醫略論列方
滾痰丸 使用黃芩、大黃各八兩,沉香五錢,煅礞石一兩,用水混合後製成藥丸。
犀角地黃湯 使用犀角、大生地、牡丹皮、赤芍。
調胃承氣湯 使用生大黃、玄明粉、生甘草。
九味羌活湯 使用羌活、防風、川芎、白芷、北細辛、蒼朮、黃芩、大生地、炙甘草、生薑、蔥白。
活人敗毒散 使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人參、雲茯苓、枳殼、川芎、炙甘草、桔梗、生薑。
柴葛解肌湯 使用柴胡、葛根、羌活、白芷、黃芩、芍藥、甘草。
小柴胡湯 使用柴胡、黃芩、人參、炙甘草、製半夏、生薑、大棗。
達原飲 使用檳榔、厚朴、草果仁、知母、黃芩、炙甘草、赤芍、生薑。
大承氣湯 使用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小承氣湯 使用大黃、枳實、厚朴。
桃仁承氣湯 使用大黃、玄明粉、生甘草、桃仁、肉桂。
大柴胡湯 使用柴胡、黃芩、枳實、赤芍、大黃。
柴胡加芒硝湯 使用柴胡、黃芩、人參、炙甘草、製半夏、玄明粉、生薑、大棗。
涼膈散 使用黑山梔、薄荷葉、黃芩、連翹、大黃、玄明粉、生甘草。
拔萃犀角地黃湯 使用犀角、大生地、粉丹皮、赤芍、大黃。
黃龍湯 使用大黃、芒硝、枳實、厚朴、人參、大生地、當歸身。
半夏瀉心湯 使用製半夏、黃芩、乾薑、炙甘草、人參、黃連、大棗。
十味溫膽湯 使用大生地、人參、白茯苓、炙甘草、製半夏、陳橘皮、熟棗仁、遠志肉、麩炒枳實、淡竹茹。
鱉甲煎丸 使用鱉甲、烏扇(射干)、黃芩、柴胡、鼠婦、乾薑、大黃、赤芍、桂枝、葶藶、石韋、厚朴、牡丹皮、瞿麥、紫威、製半夏、人參、䗪蟲、阿膠、露蜂房、赤消、蜣螂、桃仁。 將鱉甲用酒煮爛,然後和其他藥材磨成粉,做成藥丸。
濟生鱉甲飲 使用炙鱉甲、川芎、炙黃耆、草果仁、檳榔、冬白朮、橘紅、白芍、炙甘草、厚朴、生薑、大棗。
芍藥酒 使用赤芍、當歸身、川黃連、生木香、檳榔、炙甘草、大黃。
四君子湯 使用人參、雲茯苓、冬白朮、炙甘草。
補中益氣湯 使用人參、炙黃耆、冬白朮、炙甘草、當歸身、陳橘皮、柴胡、升麻、生薑、大棗。
六味地黃湯 使用大熟地、粉丹皮、福澤瀉、懷山藥、雲茯苓、山萸肉。
桃花湯 使用赤石脂、乾薑、粳米。
養藏湯 使用罌粟殼、人參、當歸身、肉桂、訶子肉、煨木香、冬白朮、肉豆蔻、白芍藥、炙甘草。
理中丸 使用人參、冬白朮、炙甘草、乾薑。
四苓散 使用赤茯苓、豬苓、冬白朮、福澤瀉。
斑龍丸 (此處原文未列出藥材,只有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