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略十三篇》~ 卷十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4)

1. 瘴氣第十三

七曰北人之來嶺南,婢僕多病瘴氣。蓋勞役之人,飲食乖度,晝多冒暑,夜多臥地,又凡事不能避忌,故先受其斃。即與之同休慼,宜加意戒之。

八曰俚俗有病,必召巫覡而祭鬼神,士大夫咸笑其信巫不信醫,愚謂此可憫惻而不可笑也。夫民雖至愚,孰不思趨利避害,況性命所繫,曉然易見。若醫者能愈人疾,彼何不信。蓋嶺外良醫甚鮮,藥石艱難,且山谷海峽之民,何從而得醫藥,所以不免信巫也。豈得已哉。

九曰瘴病不一,而土人以啞瘴最為危急。其狀初得之即失音,不過一二日即致不救。醫家多言為極熱所致,或云內蘊熱而外為感寒所激。近見北醫有用生附子一味愈此疾者,得非以熱治熱,或是發散寒氣耶。(此即陰盛格陽之類。)予嘗聞有飲溪澗水中毒,令人失音,則知凡失音者,未必皆瘴也。

溪澗水毒,灼然有之。道路無井泉,而瀕海之民與夫山行者,皆飲溪澗之水,豈無邂逅遇毒者。故途人所以多病,此得非是歟。(與即含沙射影之類,當以沙毒門諸法治之。)

十曰傳雲嶺外多毒草,彘食之而人食其肉者亦毒人,所以北人度嶺,多戒食彘。然嶺南能致瘴毒者,非止一端,豈獨彘哉。順泉云:嶺南之彘在市井者,食豆與酒糟,在鄉村者,食糠與碎米芊苗,未有食草者。若以食草為戒,則馬牛羊之肉,俱不可食耶。此其不足信也。

繼洪曰:予寓嶺南既久,愈知瘴疾不易用藥。若身熱而復寒,謂之冷瘴,不換金正氣散主之。若身熱胸痞,或嘔或噎,大便不利者,嘉禾散。若病輕而有食積者,兼用感應丸。無食積不用。若病重者,不可妄用轉利,惟當溫中固下。若冬末春初因寒而作大熱者,小柴胡湯。夏月因暑者,六和湯。

若身極熱而頭極痛脈數者為熱瘴,宜用南人挑草子法,亦不可不服藥。第此證病深,最為難治。蓋涼藥多不可用,惟宜熱藥,須得法以用之。如附子湯冷服者是也。然此非工巧以處之則不可。如身熱汗不多,頭痛未解,或且與和解散。如腰以上極熱,腰以下稍涼,胸膈煩渴,腰腿重疼,或大便溏滑,其脈數而按之不實,此陽浮陰閉也。惟李待詔生薑附子湯最妙。

(此陰盛格陽之屬。)凡初病者,以生薑、附子能發散耳。若病經去汗既多,虛煩潮上,則惟恐其不斂不降,宜用熟附、乾薑、沉香冷服之。若便利則不用沉香,如煩甚則少加竹茹,渴甚多加人參、北五味,呃逆加丁香、淡竹茹。若煩躁而有異象眩惑,夜不安寢,可與溫膽湯,惟大便利者不可服。

若至四肢厥冷,兩足冷甚,頭額虛汗,時或呃逆,脈數而促,其證多危。惟以三建湯之屬,能斂心液,能壯元陽,可以更生也。又有啞瘴,即熱瘴之甚者。醫書謂血得寒則凝泣,得熱則淖溢,故熱瘴面赤心熱,舌破鼻衄,皆瘴熱沸其血上湧所致,故宜用挑草子法。甚則血上塞其心竅,故昏不能言,或但噫噫作聲,即啞瘴也。

白話文:

七、北方人來到嶺南,家裡的僕人大多會得瘴氣病。這是因為他們勞動過度、飲食不規律,白天經常在暑熱中曝曬,晚上又常睡在地上,而且凡事不能避開禁忌,所以最先受害。即使是與他們一起生活的人,也應該更加注意防範。

八、當地百姓生病,一定會找巫師祭祀鬼神,士大夫都嘲笑他們迷信巫術而不相信醫生。我認為這應該感到可憐而不是嘲笑。百姓即使再愚笨,也懂得趨利避害的道理,更何況這關係到性命,道理顯而易見。如果醫生能治好他們的病,他們怎麼會不相信呢?實在是因為嶺南的良醫非常少,藥材也難以取得,而且山區海邊的居民,又從哪裡可以得到醫藥,所以不得不相信巫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啊。

九、瘴氣病的種類很多,當地人認為啞瘴最危險。這種病剛開始發作就會失聲,一兩天內就會死亡。醫生大多認為這是因為極度熱氣所導致,或者說是體內蘊藏熱氣,又因為感受寒氣而發病。最近看到北方醫生用單味生附子治好這種病,難道是用熱性藥來治療熱病,或者是用來發散寒氣?(這就是陰盛格陽的類型。)我曾經聽說有人因為喝溪水中毒而失聲,因此才知道,凡是失聲的人,未必都是得了瘴氣。

溪水有毒,這是確實存在的。道路上沒有水井,而住在海邊的居民和山區的行路人,都喝溪水,怎麼可能不會遇到中毒的人呢?所以路人容易生病,這難道不是原因嗎?(這就像是含沙射影之類的毒,應該用治療沙毒的方法來治療。)

十、傳說嶺外有很多毒草,豬吃了會中毒,人吃了豬肉也會中毒,所以北方人到嶺南,大多會戒食豬肉。然而,嶺南能導致瘴氣中毒的原因,不止一種,難道只有豬肉嗎?順泉說:嶺南的豬,在城鎮裡吃豆子和酒糟,在鄉村裡吃糠和碎米、草苗,並沒有吃草。如果以吃草為戒,那麼牛、羊的肉也都不能吃了嗎?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

繼洪說:我在嶺南居住很久了,更加明白瘴氣病不容易用藥。如果身體發熱又怕冷,這叫做冷瘴,可以用不換金正氣散來治療。如果身體發熱、胸悶、想吐或者噎住,大便不通暢,可以用嘉禾散。如果病情較輕,又有積食,可以同時服用感應丸。沒有積食就不用。如果病情嚴重,不能亂用瀉藥,應該用溫中固下的藥。如果是冬末春初因為寒冷而發熱,可以用小柴胡湯。如果是夏天因為暑熱而發病,可以用六和湯。

如果身體非常熱,而且頭痛劇烈、脈搏跳動很快,這是熱瘴,應該用當地人使用的挑草子法治療,但也不能不吃藥。只是這種病很嚴重,最難治療。因為涼性藥大多不能用,只能用熱性藥,而且必須懂得用法。例如附子湯冷服就是這樣。但是如果沒有技巧地使用,就沒有效果。如果身體發熱但汗不多,頭痛沒有解除,可以服用和解散。如果腰部以上非常熱,腰部以下稍涼,胸口煩躁口渴,腰腿酸痛,或者大便溏瀉,脈搏跳動快而且按下去沒有力氣,這是陽氣浮越、陰氣閉塞的表現,只有李待詔的生薑附子湯最有效。(這屬於陰盛格陽的類型。)一般剛發病的時候,可以用生薑、附子來發散。如果病程較長、出汗太多,導致虛弱煩躁、出現潮熱,就只能用收斂降火的藥物,應該用熟附子、乾薑、沉香冷服。如果大便正常就不需要沉香。如果煩躁嚴重,可以稍微加竹茹,口渴嚴重可以多加人參、北五味子,呃逆可以加丁香、淡竹茹。如果煩躁不安、出現幻覺、夜不能寐,可以使用溫膽湯,但是如果大便通暢就不能用。

如果四肢冰冷,兩腳特別冷,頭部額頭虛汗,時常呃逆,脈搏跳動快而且急促,這種情況大多很危險。只能用三建湯之類的藥,能夠收斂心液、壯大元陽,或許可以起死回生。還有一種啞瘴,是熱瘴中最嚴重的情況。醫書上說,血液遇到寒冷會凝固,遇到熱氣會流散,所以熱瘴的病人面色潮紅、心熱、舌頭破裂、流鼻血,都是因為瘴氣熱毒導致血液上湧,所以應該用挑草子法治療。嚴重的時候血液會堵塞心竅,導致昏迷不能說話,或者只能發出哼哼的聲音,這就是啞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