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略十三篇》~ 卷一 (1)
卷一 (1)
1. 卷一
2. 真中風第一
《椿田醫話》曰:第一真黃風湯,主治真中風初感一切形證,可代大小續命等湯。見五絕者不治,口開心絕,手撒脾絕,眼合肝絕,遺尿腎絕,聲如鼾呼肺絕。
嫩黃耆(三錢),防風根(八分),雲茯苓(三錢),炙甘草(五分),製半夏(錢半),福橘皮(一錢),當歸身(三錢),赤芍藥(錢半),豨薟(三錢)
長流水煎,入竹瀝三錢,薑汁五分和服。一二劑,或三五劑,至十劑後,六經形證悉退。里證未清者,接服第二方。
第二真黃風湯,主治真中風初感,服第一真黃風湯後,六經表證已解,里證未除,或二便阻隔,或變色,或神志不清,或語言蹇澀,或口目喎斜,或半身不遂,舌苔或白滑,或黃厚,或黧黑,胸次或舒或不舒,飲食或進或不進,皆主之。
炙黃耆(三錢),防風根(五分),雲茯苓(三錢),製半夏(錢半),炙甘草(五分),福橘皮(一錢),當歸身(三錢),人參(錢半),桂水炒白芍(錢半),豨薟(三錢),麩炒枳實(五分)
長流水煎服,一二劑,或三五劑,及至十劑後,里證向安。或證言微蹇,或面戴陽色,或消穀善飢,或飲食少進,或濁痰未清,或肢體無力,或無故多思,或怔忡驚悸不寐等證,接服第三方調理。
第三真黃風湯,主治真中風,服前二方,表裡俱和,諸證悉退,或二氣未充,或余氛未盡,宜此方調理,真善後之良法也。
炙黃耆(三錢),防風根(三分),人參(錢半),大熟地(四錢),雲茯苓(三錢),炙甘草(五分),製半夏(錢半),福橘皮(一錢),麩炒枳實(五分),豨薟(三錢)
長流水煎服一二劑,或三五劑至十劑後,或更以十劑為末,水疊丸,每早晚開水服三錢。
《易》曰:撓萬物者,莫疾乎風。
《莊子·內篇》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
《呂氏春秋·有始覺》曰: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艮氣所生,一曰融風。東方曰滔風,震氣所生,一曰明庶風。東南曰薰風,巽氣所生,曰清明風。南方曰巨風,離氣所生,一曰凱風。西南曰悽風,坤氣所生,一曰涼風。西方曰飂風,兌氣所生,一曰閶闔風。西北曰厲風,乾氣所生,一曰不周風。北方曰寒風。坎氣所生,一曰廣莫風。
《史記·律書》曰:不周風居西北,主殺生,又曰:廣莫風居北方。廣莫者,言陽氣在下,陰莫陽廣大也。又曰:條風居東北,主出萬物。條之言條治萬物而出之。又曰:明庶風居東方。明庶者,明眾物盡出也。又曰:清明風居東南維,主風吹萬物。又曰:景風居南方。景者,言陽氣道竟。
又曰:涼風居西南主地。地者沉奪萬物氣也。又曰:閶闔風居西方。閶者,倡也。闔者,藏也。言陽氣導萬物闔黃泉也。
白話文:
真中風第一
《椿田醫話》記載:第一真黃風湯,主要治療中風初期各種症狀,可替代大小續命湯等方劑。但若出現以下五種危重症狀則不予治療:口張開無法閉合(口開心絕)、手鬆開無力(手撒脾絕)、眼睛閉合(眼合肝絕)、尿失禁(遺尿腎絕)、呼吸聲如鼾聲(聲如鼾呼肺絕)。
藥方:嫩黃耆三錢,防風根八分,雲茯苓三錢,炙甘草五分,製半夏一錢半,福橘皮一錢,當歸身三錢,赤芍藥一錢半,豨薟三錢。
用法:用長流水煎煮,加入竹瀝三錢,薑汁五分,混合服用。服用一到兩劑,或三到五劑,最多十劑後,六經症狀就會全部消失。如果內在症狀未改善,則接著服用第二方。
第二真黃風湯,主要治療中風初期,服用第一真黃風湯後,六經表證已解除,但里證未除,或大小便不通暢,或顏色異常,或神志不清,或說話困難,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舌苔或白滑、或黃厚、或黑褐色,胸部或舒暢或不舒暢,飲食或能進食或不能進食,皆可用此方。
藥方:炙黃耆三錢,防風根五分,雲茯苓三錢,製半夏一錢半,炙甘草五分,福橘皮一錢,當歸身三錢,人參一錢半,桂水炒白芍藥一錢半,豨薟三錢,麩炒枳實五分。
用法:用長流水煎煮服用。服用一到兩劑,或三到五劑,最多十劑後,內在症狀就會好轉。如果症狀稍有殘留,例如說話略微困難,臉色紅潤,食慾好且容易飢餓,或食慾減退,或痰液未完全排出,或肢體無力,或無緣無故多思,或心慌、驚悸、失眠等症狀,則接著服用第三方調理。
第三真黃風湯,主要治療中風,服用前二方後,表裡症狀都已改善,各種症狀都已消失,但如果氣血尚未充盈,或餘毒尚未完全清除,則宜用此方調理,是良好的後期調理方法。
藥方:炙黃耆三錢,防風根三分,人參一錢半,大熟地四錢,雲茯苓三錢,炙甘草五分,製半夏一錢半,福橘皮一錢,麩炒枳實五分,豨薟三錢。
用法:用長流水煎煮服用一到兩劑,或三到五劑,最多十劑後,也可將十劑藥磨成粉末,加水製成藥丸,每天早晚用開水送服三錢。
最後,文中引述《易經》、《莊子》、《呂氏春秋》、《史記·律書》等典籍論述風的特性與分類,以闡述中風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