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略十三篇》~ 醫略序意
醫略序意
1. 醫略序意
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疾病所傷者,形與神也。形與神俱則生,形與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反,故聖人重之。神農著《本草》,黃帝著《內經》,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世異時移,因機動變,使各得其所,不致夭殃。
然非明哲,孰能究其文,通其意,以應萬病。幾千年來,得其要領者,越人設問難,仲景述傷寒而已。甚矣哉,天下疾病若彼其蕃變也。明哲如此其難得也。以天下疾病之蕃變,而求不世出之明哲,此慎疾者之所共憂也。即使明哲生於當時,無能親身戶治天下之病,即使身親其役,又烏能使天下之人盡知明哲之為明哲也。
嗟乎!古今之遠,歲月之長,海宇之廣,疾病之多,俗情之廖,藥石無知,生死難明,藏府不能言,扁鵲仲景不可復生也。(素)甚懼焉,乃因家君醫話,業師醫案,著《醫略》八十一卷,先刻六淫門十三卷以問世,幸天下明哲,惠而教我。
時道光二十年庚子冬至日鎮江蔣寶素自序於快志堂
白話文:
天地之間,萬物皆有,但最珍貴的莫過於人類。人的生命源於精神,依託在身體上。生病時,受損的是身體和精神。身體和精神如果同時存在,人就能活著;一旦分離,就會死亡,死了就無法復活,分離了也無法再回到一體,所以古聖先賢都十分重視這一點。神農寫了《本草》,黃帝寫了《內經》,他們的研究範圍涵蓋了天地人三界。時代在變化,他們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改變,讓每個人都能得到適當的照顧,避免早逝。
然而,如果不是聰明智慧的人,誰能理解這些深奧的文字,領會其中的意思,去治療各種疾病呢?數千年的歷史中,真正掌握醫學精髓的,只有扁鵲提出疑難,張仲景論述傷寒病的治療方法。天下的疾病種類繁多,變化無常,而懂得醫術的人卻那麼難得。面對如此多樣化的疾病,尋找一個世世代代難得一見的醫學大師,這是所有患者共同的擔憂。就算有這樣的大師出現,他也無法親自為天下的病人治病,就算他能,又怎能讓所有人知道他是真正的醫學大師呢?
唉!古今距離遙遠,歲月漫長,世界廣闊,疾病眾多,世俗情感淡薄,藥材無知,生死難辨,臟腑不能言語,扁鵲、張仲景等名醫已無法復生,我對此深感恐懼。因此,我根據父親的醫學講義,以及老師的醫案,撰寫了《醫略》八十一卷,首先刻印了十三卷關於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的內容,希望天下的醫學大師們能惠顧並指導我。
時為道光二十年(1840年)冬至,鎮江蔣寶素在快志堂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