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略十三篇》~ 卷九 (2)
卷九 (2)
1. 痎瘧第九
莖痛溲淋,淋止如常,猶瘧之有汗,汗透乃解也。因議天水散合小柴胡,加羌活、青皮,服之遂寒戰,逾時寒已復熱,仍歸於瘧,一汗而愈。附此以廣見聞。
余長孫端甫,六歲時,左目之下,患暑癤大如覆杯。搗馬齒莧敷之,癤雖消而瘧作,經月不已,服藥不應。忽於鼻孔內湧出花紅膿盈碗,瘧不復作。蓋暑伏於營,凝結而為癤,散布而為瘧。凡遇有癤不化膿,而瘧不已,諸藥不應者,宜參入排膿治癤之法,書此以識一異。
《周禮·天官疾醫職》曰:秋時有瘧寒疾。
《呂氏春秋孟秋紀》曰:孟秋行夏令,民多瘧疾。(《禮記》《月令》同。)
《說文》曰:瘧,熱寒休作也。痁,熱瘧也。痎,二日一發瘧也。
《九峰醫案》曰:瘧邪之後,留熱未除,先天固不足,後天亦不振,腎為先天,脾為後天,脾腎不足以化精微,釀生濕熱,濕盦發黃,五液不充,熱留陰分,致生潮熱。陽明氣至則齧齒,腎虛肝熱則搐搦,脈來滑數無神,滋少陰,理陽明,化濕熱,清留熱,順其性以調之。
大生地(四錢),木通(一錢),生甘草梢(一錢),青蒿梗(二錢),赤茯苓(三錢),鮮石斛(三錢),陳橘皮(一錢),川黃柏(一錢),炙鱉甲(三錢)
五內素虛,七情交併,結聚痰涎,與衛氣邪氛相搏,發為痎瘧。
人參(一錢),雲茯苓(三錢),冬白朮(二錢),炙甘草(五分),製半夏(二錢),福橘皮(一錢),柴胡根(一錢),蛀青皮(一錢)
夏傷於暑,秋必痎瘧,間二日而作謂之痎,寒熱相停,溲渾而赤,汗出濡衣,胸次不暢,陽邪陷入三陰,脾傷少運,胃有痰飲,逢期腰痠腹痛,總屬腎胃不和,先以小柴瀉心加減。
柴胡根(一錢),酒黃芩(一錢),炙甘草(五分),製半夏(錢半),人參(一錢),當歸身(三錢),炮姜(三錢),南棗肉(二枚)
小柴瀉心加減,共服十有二劑,瘧勢十去八九,當期似有如無,口乾微渴,小溲頻數,黃而不渾,脈象尚帶微弦,目眥黃侵白眼,濕蘊餘熱未清,經以疾走汗出於腎,奔馳多汗,氣喘耳鳴,左疝大如鵝卵,鼻中常流清涕,乃素來本證,肺腎不足可知,擬平補三陰,為丸緩治。
制首烏(八兩),當歸身(三兩),雲茯苓(三兩),人參(一兩),炙甘草(五錢),福橘皮(一兩),炙鱉甲(四兩),大生地(八兩),淮山藥(四兩),煅牡蠣(五兩)
為末,水疊丸,每早晚服二錢,開水下。
痎疾固屬三陰,期在子午卯酉,少陰病也。服補陰益氣以來,痎邪已去,尚有微熱者。正氣未充也。素多思慮勞心,爰擬歸脾加減。
大熟地(八兩),人參(一兩),雲茯苓(三錢),炙甘草(五錢),冬白朮(二兩),當歸身(二兩),煨木香(三錢),酸棗仁(二兩),遠志肉(一兩),製半夏(二兩)
白話文:
[痎瘧第九]
陰莖疼痛、小便淋瀝不暢,當小便恢復正常時,就像瘧疾發作時會出汗一樣,汗透了病就好了。因此我用了天水散合小柴胡湯,再加羌活、青皮,病人服藥後就開始發冷顫抖,過了一會兒冷轉熱,又回到瘧疾的症狀,結果出了一身汗就好了。記錄下來是為了增廣見聞。
我長孫端甫六歲時,左眼下方長了像倒扣的杯子一樣大的暑癤。用搗爛的馬齒莧敷在上面,癤雖然消退了,卻引發了瘧疾,一個月都沒好,吃藥也沒用。後來突然從鼻孔裡流出像花一樣紅色的膿液,裝滿了一碗,瘧疾就沒再發作。這是因為暑邪潛伏在營分,凝結成癤,散開就變成瘧疾。凡是遇到癤子沒有化膿,而瘧疾一直不好,吃各種藥都沒效的,應該參考排膿治療癤子的方法。記錄下來是為了提醒這種特殊情況。
《周禮·天官疾醫職》說:秋季容易發生瘧疾寒症。
《呂氏春秋孟秋紀》說:孟秋時節如果像夏天一樣炎熱,人民容易得瘧疾。(《禮記》《月令》也有相同記載。)
《說文》說:瘧,是指發熱、發冷,間歇性發作的疾病。痁,是發熱的瘧疾。痎,是隔一天發作一次的瘧疾。
《九峰醫案》說:瘧疾痊癒後,如果餘熱未除,加上先天體質不足,後天脾胃功能也衰弱,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脾腎功能不足,無法化生精微物質,就會產生濕熱。濕熱積聚會發黃疸,體液不足,熱邪滯留在陰分,導致潮熱。陽明經氣盛的時候就會咬牙,腎虛肝熱就會抽搐。脈象滑而數但無力,應該滋養少陰、調理陽明,化解濕熱,清除餘熱,順應身體的自然規律來調理。
藥方:大生地(四錢)、木通(一錢)、生甘草梢(一錢)、青蒿梗(二錢)、赤茯苓(三錢)、鮮石斛(三錢)、陳橘皮(一錢)、川黃柏(一錢)、炙鱉甲(三錢)
如果體內本來就虛弱,加上七情交織,導致痰涎積聚,與衛氣中的邪氣相搏擊,就會引發痎瘧。
藥方:人參(一錢)、雲茯苓(三錢)、冬白朮(二錢)、炙甘草(五分)、製半夏(二錢)、福橘皮(一錢)、柴胡根(一錢)、蛀青皮(一錢)
夏天感受暑邪,秋天必定會得痎瘧。隔一天發作的稱為痎,寒冷和發熱交替出現,小便渾濁發紅,出汗濕透衣服,胸部不舒服。這是因為陽邪侵入三陰經,脾氣受損,運化功能減弱,胃裡有痰飲,發病時會腰痠腹痛,總的來說是腎和胃不協調。先用小柴胡湯加減來治療。
藥方:柴胡根(一錢)、酒黃芩(一錢)、炙甘草(五分)、製半夏(錢半)、人參(一錢)、當歸身(三錢)、炮姜(三錢)、南棗肉(二枚)
服用小柴胡湯加減共十二劑,瘧疾的症狀減輕了八九成,發作時間感覺似有似無,口乾微渴,小便頻繁但黃而不渾濁,脈象仍然有點弦細,眼白有些黃色,說明濕熱還沒有完全清除。之後因為急走和出汗導致腎氣受損,奔跑多汗,氣喘耳鳴,左邊疝氣腫大像鵝卵一樣,鼻子里經常流清涕,這些都是原本的病症,可以知道是肺腎不足。打算用平補三陰的方法,慢慢調理。
藥方:制首烏(八兩)、當歸身(三兩)、雲茯苓(三兩)、人參(一兩)、炙甘草(五錢)、福橘皮(一兩)、炙鱉甲(四兩)、大生地(八兩)、淮山藥(四兩)、煅牡蠣(五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做成藥丸,早晚各服二錢,用開水送服。
痎疾確實屬於三陰經的疾病,發作的時間在子時、午時、卯時、酉時,屬於少陰病。服用補陰益氣的藥後,痎疾已經去除,還有一點點發熱。這是因為正氣還沒有充足。因為平時思慮過多,勞心傷神,所以打算用歸脾湯加減來治療。
藥方:大熟地(八兩)、人參(一兩)、雲茯苓(三錢)、炙甘草(五錢)、冬白朮(二兩)、當歸身(二兩)、煨木香(三錢)、酸棗仁(二兩)、遠志肉(一兩)、製半夏(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