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略十三篇》~ 卷八 (6)

回本書目錄

卷八 (6)

1. 伏邪第八

活水蘆根(四兩),甘瀾水煎。

脈浮而數,顛痛身疼無汗,翕翕發熱,洒洒振寒,腠理致密,玄府不開,乃三陽表證也。

羌活(一錢),防風根(一錢),細辛(三分),蒼朮(一錢),白芷(一錢),川芎(八分),黃芩(一錢),大生地(三錢),炙甘草(五分),生薑(一片),雲茯苓(三錢)

服加減沖和湯,得汗遍身悉潤,寒熱頓除,顛疼亦止,浮數之脈亦緩。惟身痛不休,乃表氣未和,宜桂枝湯小和之。

桂枝(八分),炙甘草(五分),赤芍(二錢),生薑(三片),大棗(二枚)

服桂枝湯,入夜神煩不寐,身反大熱,脈反滑數,苔白如積粉,板滯不宣,汗出如浴,惡風不欲去衣,溲赤而渾,間有譫語,此伏邪內動,盤踞膜原,化熱傷陰之漸。經以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夏必病熱。蓋始為寒,而終成熱,同氣相求,傷寒遇寒則發。前服沖和湯諸證乍退者,新感之寒邪從汗而解,身痛未除者,伏邪乘表虛而外越,與衛氣相爭,致令營衛失其常度。

得桂枝諸證蜂起者,非桂枝之過,乃伏邪化熱,直貫陽明,液耗陰傷,而禍亂起於蕭牆之內。有神昏如醉,陰枯發痙之慮,故仲景有急下存津之旨。暫以吳氏達原飲,觀其進退。

海南檳榔(一錢),川厚朴(八分),草果仁(五分),白知母(錢半),黃芩(錢半),炙甘草(五分),赤芍(二錢),生薑(一片)

昨服達原飲,舌後之苔轉黃,身熱不從汗解,溲赤而渾,便溏色絳,竟夜不寐,神煩譫語,心下拒按,脈來滑數,府濁雖行,液耗陰傷可慮,原方加減。

海南檳榔(一錢),川厚朴(七分),草果仁(五分),黃芩(錢半),炙甘草(五分),知母(錢半),赤芍(二錢),枳實(一錢),桔梗(一錢),生薑(一片)

兩進達原飲,大解五次俱溏,醬黑之色漸淡,溲轉渾黃,胸次漸開,夜得少寐,身熱減,自汗收,府濁既行,議下從緩,依方進步。

海南檳榔(一錢),川厚朴(五分),草果仁(五分),白知母(錢半),黃芩(錢半),炙甘草(五分),赤芍(二錢),鮮生地(八錢),當歸身(三錢)

昨藥後,熟寐通宵,寅初忽覺憎寒,須臾寒戰如瘧,引被自覆,遍身悉冷,四肢厥逆,脈細如絲,神情蕭索。卯正遍身灼熱,屏去衣被,躁擾不安,欲起者再,倏然大汗淋漓,始自頭項,下溉周身,汗之到處,灼熱遽除,如湯沃雪。食頃脈靜身涼,神清氣爽,諸證如失。此非轉瘧,乃戰汗也。

得戰汗者,以其人本虛,內伏之邪,既從府氣宣通而潰,則在經之邪,孤懸難守,不攻自散,仍從表解,外與正爭,邪正交爭則戰,邪退正復則已,正氣不支,是以發戰,宜安神養營。

大生地(八錢),白茯神(三錢),酸棗仁(三錢),遠志肉(一錢),當歸身(三錢),白芍(二錢),炙甘草(五分),陳皮(一錢),桔梗(一錢)

白話文:

用新鮮的蘆根四兩,加入甘瀾水煎煮服用。

如果脈象呈現浮而快的狀況,同時有頭痛、身體疼痛、沒有汗、忽冷忽熱、發冷顫抖,皮膚毛孔緊密,汗腺無法打開,這是屬於三陽經的表證。

可以使用羌活一錢、防風根一錢、細辛三分、蒼朮一錢、白芷一錢、川芎八分、黃芩一錢、生地三錢、炙甘草五分、生薑一片、雲茯苓三錢。

將這些藥材加減調配後,煮成沖和湯服用,如果能出汗且全身濕潤,寒熱就會立刻消除,頭痛也會停止,浮而快的脈象也會緩和下來。如果只有身體疼痛沒有消除,那是因為表氣沒有調和,適合用桂枝湯稍微調和。

桂枝八分、炙甘草五分、赤芍二錢、生薑三片、大棗二枚。

服用桂枝湯後,到了晚上出現心神煩躁、難以入睡、身體反而更加發熱、脈象轉為滑而快、舌苔像積粉一樣白,身體僵硬、難以舒展,汗出像洗澡一樣,怕風、不想脫衣服,小便赤紅且混濁,偶爾會說胡話,這是潛伏在體內的邪氣開始活動,盤踞在胸腹之間的膜原,開始化熱損傷陰液的徵兆。根據經書記載,冬天受寒,春天必定會得溫病,夏天必定會得熱病。這是因為疾病最初是寒證,最終會轉為熱證,因為同類之氣會互相吸引,傷寒遇到寒氣就會發作。之前服用沖和湯後,各種症狀短暫減輕,是因為新感受的寒邪隨著汗液排出,而身體疼痛沒有解除,是因為潛伏的邪氣趁著身體表面虛弱而向外擴散,與衛氣相互爭鬥,導致營衛之氣失去正常的運行秩序。

服用桂枝湯後,各種症狀突然加劇,並不是桂枝湯的錯,而是因為潛伏的邪氣化熱,直接侵入陽明經,消耗津液、損傷陰液,導致體內出現問題。可能會出現神志不清像喝醉一樣,陰液枯竭導致抽搐的危險,所以張仲景有提出要緊急使用攻下的藥物來保住津液的說法。先暫時用吳氏達原飲來觀察病情發展。

海南檳榔一錢、川厚朴八分、草果仁五分、白知母一錢半、黃芩一錢半、炙甘草五分、赤芍二錢、生薑一片。

昨天服用達原飲後,舌後面的苔轉為黃色,身體發熱沒有隨著汗液排出,小便赤紅且混濁,大便稀溏、顏色呈紅色,整晚無法入睡,心神煩躁、說胡話,心口拒絕按壓,脈象滑而快,腸胃內的穢物雖然排出,但消耗津液、損傷陰液的情況令人擔憂,因此要對原方進行加減。

海南檳榔一錢、川厚朴七分、草果仁五分、黃芩一錢半、炙甘草五分、知母一錢半、赤芍二錢、枳實一錢、桔梗一錢、生薑一片。

連續服用兩次達原飲後,排便五次都是稀溏,像醬油一樣的黑色逐漸變淡,小便轉為混濁發黃,胸口逐漸舒暢,晚上能稍微睡著,身體發熱減輕,自汗停止,腸胃穢物既然已經排出,所以決定攻下的藥物先緩一緩,繼續按照此方調整。

海南檳榔一錢、川厚朴五分、草果仁五分、白知母一錢半、黃芩一錢半、炙甘草五分、赤芍二錢、鮮生地八錢、當歸身三錢。

昨天服藥後,整晚睡得很熟,早上寅時初期突然感到怕冷,很快就冷得發抖像瘧疾一樣,自己拉被子蓋住,全身都冰冷,四肢發涼,脈象細微像絲線一樣,神情疲憊。到了卯時,全身又開始發熱,就連衣服被子都掀開,躁動不安,想要起身卻又起不來,突然間大汗淋漓,先從頭頸開始,然後遍布全身,汗水流到的地方,灼熱感立刻消失,像熱湯澆在雪上一樣。過了一會兒,脈象平靜,身體也涼爽下來,精神清醒,所有症狀都消失了。這並不是轉為瘧疾,而是戰汗。

之所以會出現戰汗,是因為這個人本身體質虛弱,體內潛伏的邪氣,既然已經隨著腸胃氣的疏通而潰散,那麼在經絡中的邪氣就難以堅守,自然就會散開,仍然會從體表排出,與正氣相互爭鬥,邪正交戰就會出現戰慄,邪氣退去,正氣恢復,戰慄就會停止。正氣不足,才會發戰。應該要安神、滋養營血。

生地八錢、白茯神三錢、酸棗仁三錢、遠志肉一錢、當歸身三錢、白芍二錢、炙甘草五分、陳皮一錢、桔梗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