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略十三篇》~ 卷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八 (5)

1. 伏邪第八

六脈俱數,浮取不足,沉取有餘,十日以來,神昏如醉,間或獨語,苔淡黃不潤,板齒無津,目赤唇焦,不飢不渴,與湯飲亦受,心下至少腹,按之無痛滿,大便如常,溲色紅渾,伏邪盤踞太陽,熱入膀胱,壬病逆傳於丙,丙丁兄妹,由是傳心,心火雲金,清肅不行,犯經旨死陰之禁,慮難有濟。勉擬犀角地黃湯,合導赤散,加黑山梔,取清心保肺,導引邪火屈曲下行之意。

大生地(八錢),犀角(錢半),白芍藥(三錢),粉丹皮(三錢),甘草梢(一錢),木通(一錢),黑山梔(二錢),活水蘆根(二兩)

經以心之肺,謂之死陰。不過三日而死者,不及金之生數也。服清心保肺三劑,竟過三日,生氣復來,清肅令行,熱氛自退,知飢欲食,胃氣漸醒,神識漸清,溲渾尚赤,導赤保肺,犀角清心以逼丁邪返丙歸壬,溲清則愈。

大生地(八錢),犀角(二錢),白芍藥(三錢),粉丹皮(三錢),甘草梢(一錢),木通(一錢),黑山梔(二錢),白茯苓(三錢),福澤瀉(三錢),黃芩(錢半),活水蘆根(二兩)

身熱汗自出,不欲去衣者,惡寒也。正傷寒汗出惡寒為表虛,伏氣則不然,邪伏膜原,外越三陽之表,衛護失司,腠理不密,以溲渾赤為別,非寒傷於表可比。宜順其性以揚之。不可執有汗用桂枝解肌,仲景有桂枝下咽,陽盛則斃之戒,擬活人敗毒散加減。

羌活(一錢),柴胡根(一錢),枳殼(一錢),川芎(一錢),炙甘草(五分),桔梗(一錢),赤茯苓(三錢),陳皮(一錢),生薑(一片)

傷寒汗出淋漓,則病不除,伏邪汗出淋漓,則病將解,昨暮服藥,汗更大出,發背沾衣,通宵達旦,溱溱不已,遍體涼和,六脈俱靜,溲色澄清,惟中胃未醒,宜養胃生陰。

大沙參(三錢),雲茯苓(三錢),黑脂麻(三錢),鮮石斛(三錢),當歸身(三錢),炒穀芽(三錢),陳橘皮(一錢),白豆蔻(八分),六和神麯(錢半),陳倉米(一兩),荷葉蒂(一個)

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肺司百脈之氣,腎藏五內之精。腎水承製五火,肺金運行諸氣。悲則傷肺,恐則精卻。思為脾志,實本於心。思則氣結,憂則氣耗,郁損心陰。真氣潛消,邪氛日進,亢則害,五志之陽,與邪渾一,俱從火化,爍陰耗液。所謂熱蒸氣騰,壯火食氣是也。

屢寐氣屢升,不分左右,似呻吟而近太息,又非短氣,寐則陽氣下交於陰,血歸於肝,氣歸於腎,清肅不行,蒸熱不退,腎水不升,肺氣不降,金水交傷,水火不濟,肺熱奚疑。飲入於胃,輸於脾,歸於肺,注於膀胱,溲赤是其明驗。水出高源,擬用一味葦莖,取其清空之氣,甘平之力,以達清虛而益氣化,若雨露之溉,盪滌伏熱,即是補陰,清金不寒,壯水非補,且兼開胃,不亦宜乎。

白話文:

這個病人六脈都呈現數脈(脈搏跳動快速),按壓皮膚表面(浮取)感覺力量不足,按壓深處(沉取)則感覺力量有餘。病發十天以來,精神恍惚像喝醉酒一樣,偶爾會自言自語。舌苔淡黃但不滋潤,牙齒乾燥沒有唾液,眼睛發紅,嘴唇焦乾,不覺得餓也不覺得渴,給他喝湯水也能接受。心口到小腹按壓沒有疼痛或脹滿感,大便正常,小便顏色紅濁。這是伏邪盤踞在太陽經,熱邪入侵膀胱,原本是腎(壬)的病,現在逆傳到心(丙)。丙和丁(心與小腸)是兄妹經絡,因此熱邪又傳到心。心火過旺會灼傷肺金,導致肺的肅降功能失調。這是犯了經脈中「死陰」的禁忌,恐怕難以治療。我勉強開出犀角地黃湯,搭配導赤散,再加入黑山梔,目的是清心保肺,引導邪火向下走的意圖。

藥方內容是:大生地(八錢)、犀角(錢半)、白芍藥(三錢)、粉丹皮(三錢)、甘草梢(一錢)、木通(一錢)、黑山梔(二錢)、新鮮蘆根(二兩)。

經典上說「心之肺,謂之死陰」,意思是說心火過旺,會灼傷肺金。一般來說,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三日內就會死亡,因為肺金的生機被完全耗盡。但這個病人服用清心保肺的藥三劑後,竟然超過三天,生命力逐漸恢復,清肅的功能開始運作,熱勢也慢慢消退,開始感到飢餓想吃東西,胃氣逐漸恢復,神志也越來越清晰。小便雖然還是混濁但顏色轉淡,因此繼續用導赤散保肺,用犀角清心,逼迫丁火的邪氣回到丙火,再讓丙火歸於壬水(腎),小便清澈就會痊癒。

藥方內容是:大生地(八錢)、犀角(二錢)、白芍藥(三錢)、粉丹皮(三錢)、甘草梢(一錢)、木通(一錢)、黑山梔(二錢)、白茯苓(三錢)、澤瀉(三錢)、黃芩(錢半)、新鮮蘆根(二兩)。

病人身體發熱且一直出汗,但不想脫衣服,表示他其實是怕冷的。一般傷寒發汗後會怕冷,這是因為表虛,但伏邪則不同。伏邪潛伏在身體深處,病邪向外侵犯三陽經,導致衛氣功能失調,皮膚腠理不密實,但這可以從小便混濁且發紅來分辨,這與一般風寒傷表不同。應該順應病邪的特性來驅散它,不能執著於有汗就用桂枝來解表。張仲景有說過,如果已經有汗還使用桂枝,會導致陽氣過盛而死亡。因此我開活人敗毒散加減。

藥方內容是:羌活(一錢)、柴胡根(一錢)、枳殼(一錢)、川芎(一錢)、炙甘草(五分)、桔梗(一錢)、赤茯苓(三錢)、陳皮(一錢)、生薑(一片)。

傷寒出汗不止,病情不會好轉,但伏邪如果出汗淋漓,病情就會好轉。病人昨晚服藥後,汗出更多,甚至弄濕了背部衣物,整晚都在不停的出汗,之後全身感覺涼爽平和,六脈也變得平穩,小便顏色也清澈了。但因為胃氣還沒恢復,所以需要補養胃陰。

藥方內容是:大沙參(三錢)、雲茯苓(三錢)、黑芝麻(三錢)、新鮮石斛(三錢)、當歸身(三錢)、炒穀芽(三錢)、陳皮(一錢)、白豆蔻(八分)、六和神曲(錢半)、陳倉米(一兩)、荷葉蒂(一個)。

各種氣機鬱滯,大多屬於肺的問題;各種氣向上衝逆,大多屬於火的問題。肺主管全身的氣,腎臟儲藏五臟的精氣。腎水可以制約五臟之火,肺金可以運行全身的氣。過度悲傷會損傷肺,過度恐懼會使精氣耗散。思慮是脾的情志表現,但根本出自於心。過度思慮會使氣機鬱結,過度憂愁會使氣耗散,這些都會損傷心陰。如果真氣逐漸消退,邪氣就會日益增強。過度亢奮有害,五情過激會與邪氣混在一起,都變成火,耗損陰液。這就是所謂的「熱蒸氣騰,壯火食氣」的道理。

病人經常睡著後,氣會往上衝,不分左右,像呻吟又像嘆息,但又不是呼吸急促的樣子。睡著時陽氣會下沉與陰氣交合,血液會歸於肝臟,氣會歸於腎臟。如果肺的肅降功能失調,就會導致熱邪無法消退,腎水無法上升,肺氣無法下降,導致肺和腎都受損,水火無法相互協調。肺熱是無庸置疑的。飲食物進入胃後,會由脾臟輸送到肺,再下行至膀胱,小便發紅就是明顯的證據。這是因為水沒有辦法從源頭(肺)清澈,我打算用單味葦莖,取它清虛之氣,甘平之性,以達到清虛並增強氣化的作用,就像雨露灌溉一樣,洗滌潛伏的熱邪,這就是補陰。清肺金而不寒涼,壯腎水而不是直接補水,還可以兼顧開胃,應該是很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