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略十三篇》~ 卷十三 (2)
卷十三 (2)
1. 瘴氣論列方
生薑附子湯(六十二),丹朱丸(未考),七棗湯(六十三),小柴胡湯(三十三),嘉禾散(六十四),附子湯(六十五),正氣散(六十六),大柴胡湯(三十八),不換金正氣散(六十七),感應丸(六十八),六和湯(十五),和解散(六十九),溫膽湯(七十),三建湯(七十一),黑神散(七十二),平胃散(七十三)
白話文:
生薑附子湯(六十二)、丹朱丸(未考)、七棗湯(六十三)、小柴胡湯(三十三)、嘉禾散(六十四)、附子湯(六十五)、正氣散(六十六)、大柴胡湯(三十八)、不換金正氣散(六十七)、感應丸(六十八)、六和湯(十五)、和解散(六十九)、溫膽湯(七十)、三建湯(七十一)、黑神散(七十二)、平胃散(七十三)
2. 醫略論列方
十全大補湯(一)
大熟地,人參,雲茯苓,當歸身,川芎,炙甘草,冬白朮,白芍,炙黃耆,肉桂,生薑,大棗
侯氏黑散(二)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一)
大多量的熟地、人參、雲苓、當歸身、川芎、炙甘草、冬白朮、白芍、炙黃耆、肉桂、生薑、大棗
侯氏黑散(二)
黃菊花,冬白朮,北細辛,雲茯苓,煅牡蠣,苦桔梗,青防風,人參,枯礬,當歸身,乾薑,黃芩,川芎,桂枝
上十四味為末,酒服方寸匕。
風引湯(三)
生大黃,乾薑,煅龍骨,炙甘草,桂枝,煅牡蠣,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煅石膏
白話文:
菊花、白朮、細辛、茯苓、煅牡蠣、桔梗、防風、人參、枯礬、當歸身、乾薑、黃芩、川芎、桂枝
以上十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以酒送服一茶匙。
風引湯(三)
生大黃、乾薑、煅龍骨、炙甘草、桂枝、煅牡蠣、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煅石膏
上十二味為末,取三指撮,井華水煎溫服。
續命湯(四)
麻黃,桂枝,當歸身,人參,乾薑,煅石膏,炙甘草,川芎,苦杏仁
玉屏風散(五)
炙黃耆,青防風,冬白朮
蘇合香丸(六)
冬白朮,青木香,烏犀角,制香附,公丁香,丹砂,訶黎勒,白檀香,安息香,麝香,蓽茇,龍腦,沉香,蘇合香油,薰陸香(各一兩)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三指撮的量,用井水煎煮溫熱後服用。
上十五味為末,煉蜜丸龍眼大,蠟殼收藏。
地黃飲子(七)
大熟地,製附子,雲茯苓,巴戟天,石斛,遠志肉,山萸肉,肉蓯蓉,五味子,肉桂,石菖蒲,麥冬
上十二味等分為末,每服五錢,生薑一片,大棗一枚,薄荷少許煎服。
四物湯(八)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五味藥材磨成細末,搓成龍眼大小的蜜丸,並用蠟殼包起來收藏。
生地黃飲子(七)
大熟地,製附子,雲茯苓,巴戟天,石斛,遠志肉,山萸肉,肉蓯蓉,五味子,肉桂,石菖蒲,麥冬
以上十二味藥材等量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與生薑一片、大棗一枚、薄荷少許一起煎煮服用。
四物湯(八)
大熟地,當歸身,川芎藭,白芍藥
白虎加人參湯(九)
生石膏,生甘草,知母,人參,粳米
一物瓜蒂散(十)
瓜蒂(即甜瓜蒂,今世所謂香瓜是也。)
大順散(十一)
肉桂,乾薑,苦杏仁,炙甘草
清暑益氣湯(十二)
人參,冬白朮,蒼朮,炙黃耆,當歸身,麥冬,五味子,陳橘皮,青皮,葛根,黃柏,升麻,福澤瀉,神麯
白話文:
大熟地:熟地黃(製法久者) 當歸身:當歸的根莖 川芎藭:川芎的根莖 白芍藥:白芍藥的根
白虎加人參湯(九)
生石膏:未經煅燒的石膏 生甘草:未經炙火的甘草 知母:知母的根 人參:人參的根 粳米:普通的大米
一物瓜蒂散(十)
瓜蒂:瓜蒂,即甜瓜蒂(現在稱為香瓜)
大順散(十一)
肉桂:肉桂的樹皮 乾薑:曬乾的生薑 苦杏仁:苦杏仁的種子 炙甘草:炙烤過的甘草
清暑益氣湯(十二)
人參:人參的根 冬白朮:冬天的白朮 蒼朮:蒼朮的根莖 炙黃耆:炙烤過的黃耆 當歸身:當歸的根莖 麥冬:麥冬的根 五味子:五味子的果實 陳橘皮:陳年橘子皮 青皮:青橘子皮 葛根:葛根的塊莖 黃柏:黃柏的樹皮 升麻:升麻的根 福澤瀉:澤瀉的塊莖 神麯:發酵過的大米
生脈散(十三)
人參,麥冬,五味子
黃連香薷飲(十四)
香薷,厚朴,白扁豆,川黃連
六和湯(十五)
雲茯苓,炙甘草,人參,製半夏,藿香梗,白扁豆,宣木瓜,苦杏仁,砂仁,生薑,大棗
白話文:
生脈散(第十三方)
人參、麥冬、五味子
黃連香薷飲(第十四方)
香薷、厚朴、白扁豆、川黃連
六和湯(第十五方)
雲茯苓、炙甘草、人參、製半夏、藿香梗、白扁豆、宣木瓜、苦杏仁、砂仁、生薑、大棗
五苓散(十六)
雲茯苓,豬苓,冬白朮,福澤瀉,肉桂
薷香正氣散(十七)
蘇葉,藿香,桔梗,白芷,大腹皮,製半夏,雲茯苓,炙甘草,冬白朮,厚朴,生薑,陳皮
麻黃加朮湯(十八)
麻黃,桂枝,炙甘草,杏仁,冬白朮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十九)
白話文:
五苓散(第十六號方劑)
茯苓、豬苓、白朮、澤瀉、肉桂
薷香正氣散(第十七號方劑)
蘇葉、藿香、桔梗、白芷、大腹皮、半夏(經過加工處理)、茯苓、甘草(經炙烤過)、白朮、厚朴、生薑、陳皮
麻黃加朮湯(第十八號方劑)
麻黃、桂枝、甘草(經炙烤過)、杏仁、白朮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第十九號方劑)
麻黃、杏仁、薏苡仁、甘草
麻黃,杏仁,薏苡仁,炙甘草
防己黃耆湯(二十)
防己,黃耆,冬白朮,炙甘草
桂枝附子湯(二十一)
桂枝,製附子,炙甘草,生薑,大棗
白朮附子湯(二十二)
冬白朮,製附子,炙甘草,生薑,大棗
蒼朮白虎湯(二十三)
蒼朮,石膏,知母,生甘草,粳米
甘草附子湯(二十四)
白話文:
冬白朮、製附子、炙甘草、生薑、大棗
古代文字
蒼朮 石膏 知母 生甘草 粳米
蒼朮、石膏、知母、生甘草、粳米
古代文字
甘草 附子
甘草、附子
炙甘草,製附子,冬白朮,桂枝
玉壺丹(二十五)
石硫黃(入豬大腸內煮腸爛為度,蒸餅為丸。)
薛立齋加減金匱腎氣丸(二十六)
大熟地,粉丹皮,福澤瀉,懷山藥,山萸肉,雲茯苓,製附子,肉桂,車前子,懷牛膝
滾痰丸(二十七)
黃芩,大黃(各八兩),沉香(五錢),煅礞石(一兩)
白話文:
炙甘草、製附子、冬白朮、桂枝,石硫黃(將石硫黃放入豬大腸中煮至腸爛,再用蒸餅製成丸子),大熟地、粉丹皮、福澤瀉、懷山藥、山萸肉、雲茯苓、製附子、肉桂、車前子、懷牛膝,黃芩、大黃(各八兩)、沉香(五錢)、煅礞石(一兩)。
水疊丸。
犀角地黃湯(二十八)
犀角,大生地,牡丹皮,赤芍
調胃承氣湯(二十九)
生大黃,玄明粉,生甘草
九味羌活湯(三十)
羌活,防風,川芎,白芷,北細辛,蒼朮,黃芩,大生地,炙甘草,生薑,蔥白
活人敗毒散(三十一)
白話文:
水疊丸
犀角地黃湯(二十八)
犀角、生地黃、牡丹皮、赤芍
調胃承氣湯(二十九)
生大黃、玄明粉、生甘草
九味羌活湯(三十)
羌活、防風、川芎、白芷、北細辛、蒼朮、黃芩、生地黃、炙甘草、生薑、蔥白
活人敗毒散(三十一)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人參,雲茯苓,枳殼,川芎,炙甘草,桔梗,生薑
柴葛解肌湯(三十二)
柴胡,葛根,羌活,白芷,黃芩,芍藥,甘草
小柴胡湯(三十三)
柴胡,黃芩,人參,炙甘草,製半夏,生薑,大棗
達原飲(三十四)
檳榔,厚朴,草果仁,知母,黃芩,炙甘草,赤芍,生薑
白話文:
中藥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人參、雲茯苓、枳殼、川芎、炙甘草、桔梗、生薑
柴葛解肌湯(三十二)
柴胡、葛根、羌活、白芷、黃芩、芍藥、甘草
小柴胡湯(三十三)
柴胡、黃芩、人參、炙甘草、製半夏、生薑、大棗
達原飲(三十四)
檳榔、厚朴、草果仁、知母、黃芩、炙甘草、赤芍、生薑
大承氣湯(三十五)
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小承氣湯(三十六)
大黃,枳實,厚朴
桃仁承氣湯(三十七)
大黃,玄明粉,生甘草,桃仁,肉桂
大柴胡湯(三十八)
柴胡,黃芩,枳實,赤芍,大黃
柴胡加芒硝湯(三十九)
柴胡,黃芩,人參,炙甘草,製半夏,玄明粉,生薑,大棗
白話文:
大承氣湯
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小承氣湯
大黃、枳實、厚朴
桃仁承氣湯
大黃、玄明粉、生甘草、桃仁、肉桂
大柴胡湯
柴胡、黃芩、枳實、赤芍、大黃
柴胡加芒硝湯
柴胡、黃芩、人參、炙甘草、製半夏、玄明粉、生薑、大棗
涼膈散(四十)
黑山梔,薄荷葉,黃芩,連翹,大黃,玄明粉,生甘草
拔萃犀角地黃湯(四十一)
犀角,大生地,粉丹皮,赤芍,大黃
黃龍湯(四十二)
大黃,芒硝,枳實,厚朴,人參,大生地,當歸身
半夏瀉心湯(四十三)
製半夏,黃芩,乾薑,炙甘草,人參,黃連,大棗
十味溫膽湯(四十四)
白話文:
涼膈散(四十)
黑山梔子、薄荷葉、黃芩、連翹、大黃、玄明粉、生甘草
拔萃犀角地黃湯(四十一)
犀角、大生地、粉丹皮、赤芍、大黃
黃龍湯(四十二)
大黃、芒硝、枳實、厚朴、人蔘、大生地、當歸身
半夏瀉心湯(四十三)
制半夏、黃芩、乾薑、炙甘草、人蔘、黃連、大棗
十味溫膽湯(四十四)
大生地,人參,白茯苓,炙甘草,製半夏,陳橘皮,熟棗仁,遠志肉,麩炒枳實,淡竹茹
鱉甲煎丸(四十五)
鱉甲,烏扇(即射干),黃芩,柴胡,鼠婦,乾薑,大黃,赤芍,桂枝,葶藶,石韋,厚朴,牡丹皮,瞿麥,紫威,製半夏,人參,䗪蟲,阿膠,露蜂房,赤消,蜣螂,桃仁
酒煮鱉甲泛爛。入藥末煎為丸。
白話文:
**大生地:**生地黃
**白茯苓:**茯苓
**炙甘草:**炙過的甘草
**製半夏:**半夏經過炮製
**陳橘皮:**陳年的橘皮
**熟棗仁:**熟的棗仁
**遠志肉:**遠志的果肉
**麩炒枳實:**用麩炒過的枳實
**淡竹茹:**竹茹經去苦處理
鱉甲煎丸(四十五)
**鱉甲:**鱉殼
**烏扇(射干):**射干
**黃芩:**黃芩
**柴胡:**柴胡
**鼠婦:**馬陸
**乾薑:**乾薑
**大黃:**大黃
**赤芍:**赤芍藥
**桂枝:**桂枝
**葶藶:**葶藶
**石韋:**石韋
**厚朴:**厚朴
**牡丹皮:**牡丹皮
**瞿麥:**瞿麥
**紫威:**紫葳
**製半夏:**半夏經過炮製
**人參:**人參
**䗪蟲:**䗪蟲
**阿膠:**阿膠
**露蜂房:**露蜂房
**赤消:**赤小豆
**蜣螂:**蜣螂
**桃仁:**桃仁
**做法:**鱉甲煮酒至柔軟。加入藥末煎煮成丸。
濟生鱉甲飲(四十六)
炙鱉甲,川芎,炙黃耆,草果仁,檳榔,冬白朮,橘紅,白芍,炙甘草,厚朴,生薑,大棗
芍藥酒(四十七)
赤芍,當歸身,川黃連,生木香,檳榔,炙甘草,大黃
四君子湯(四十八)
人參,雲茯苓,冬白朮,炙甘草
補中益氣湯(四十九)
人參,炙黃耆,冬白朮,炙甘草,當歸身,陳橘皮,柴胡,升麻,生薑,大棗
白話文:
濟生鱉甲飲(四十六)
鱉甲燒製研磨,川芎,黃耆燒製研磨,草果仁,檳榔,白朮,橘紅,白芍,甘草燒製研磨,厚朴,生薑,紅棗
芍藥酒(四十七)
赤芍,當歸根,川黃連,生木香,檳榔,甘草燒製研磨,大黃
四君子湯(四十八)
人參,雲茯苓,白朮,甘草燒製研磨
補中益氣湯(四十九)
人參,黃耆燒製研磨,白朮,甘草燒製研磨,當歸根,陳皮,柴胡,升麻,生薑,紅棗
六味地黃湯(五十)
大熟地,粉丹皮,福澤瀉,懷山藥,雲茯苓,山萸肉
桃花湯(五十一)
赤石脂,乾薑,粳米
養藏湯(五十二)
罌粟殼,人參,當歸身,肉桂,訶子肉,煨木香,冬白朮,肉豆蔻,白芍藥,炙甘草
理中丸(五十三)
人參,冬白朮,炙甘草,乾薑
四苓散(五十四)
赤茯苓,豬苓,冬白朮,福澤瀉
白話文:
六味地黃湯(五十)
大熟地黃、牡丹皮粉末、澤瀉、山藥、茯苓、山茱萸肉
桃花湯(五十一)
赤石脂、乾薑、粳米
養藏湯(五十二)
罌粟殼、人參、當歸身、肉桂、訶子肉、煨木香、冬白朮、肉豆蔻、白芍藥、炙甘草
理中丸(五十三)
人參、冬白朮、炙甘草、乾薑
四苓散(五十四)
赤茯苓、豬苓、冬白朮、澤瀉
斑龍丸(五十五)
鹿角膠,鹿角霜,柏子仁,菟絲子,大熟地,白茯苓,補骨脂
桂枝(五十六)
桂枝,炙甘草,赤芍,生薑,大棗
四逆湯(五十七)
炙甘草,炮姜,製附子
四逆加人參湯(五十八)
炙甘草,炮姜,製附子,人參
益元散(五十九)
白話文:
斑龍丸(五十五)
- 鹿角膠
- 鹿角霜
- 柏子仁
- 菟絲子
- 大熟地
- 白茯苓
- 補骨脂
桂枝湯(五十六)
- 桂枝
- 炙甘草
- 赤芍
- 生薑
- 大棗
四逆湯(五十七)
- 炙甘草
- 炮薑
- 製附子
四逆加人參湯(五十八)
- 炙甘草
- 炮薑
- 製附子
- 人參
益元散(五十九)
桂府滑石,生甘草
桂苓甘露飲(六十)
滑石,石膏,寒水石,生甘草,冬白朮,雲茯苓,福澤瀉,豬苓,肉桂
大棗(六十一)
白茯苓,炙甘草,製半夏,陳皮
生薑附子湯(六十二)
製附子,生薑
七棗湯(六十三)
製附子,大棗肉(七枚),生薑
嘉禾散(六十四)
白茯苓,砂仁,薏仁,枇杷葉,桑白皮,黑沉香,五味子,白豆蔻,炙甘草,公丁香,人參,冬白朮(各五分),生木香,青皮,陳橘皮,杜仲,穀芽,藿香,大腹皮,釵石斛,半夏曲,六和神麯,隨風子,檳榔(各三分),生薑,大棗
白話文:
桂府滑石,生甘草
桂苓[甘露飲] (六十一)
滑石、石膏、寒水石、生甘草、冬白朮、雲茯苓、福澤瀉、豬苓、肉桂
[大棗] (六十二)
白茯苓、炙甘草、製半夏、陳皮
[生薑附子湯] (六十三)
製附子、生薑
[七棗湯] (六十四)
製附子、大棗肉 (七枚)、生薑
[嘉禾散] (六十五)
白茯苓、砂仁、薏仁、[枇杷葉]、[桑白皮]、黑沉香、五味子、[白豆蔻]、炙甘草、公丁香、人參、冬白朮 (各五分)、生木香、青皮、陳橘皮、[杜仲]、[穀芽]、藿香、大腹皮、釵石斛、[半夏曲]、六和神麯、隨風子、檳榔 (各三分)、生薑、大棗
附子湯(六十五)
製附子,人參,白茯苓,冬白朮,白芍藥
徐氏正氣散(六十六)
藿香,草果仁,製半夏,陳橘皮,厚朴,砂仁,炙甘草,生薑,大棗
不換金正氣散(六十七)
製蒼朮,陳橘皮,炙甘草,厚朴,製半夏,藿香,生薑,大棗
感應丸(六十八)
廣木香,公丁香,百草霜,肉豆蔻,炮姜,苦杏仁,巴霜
為末,黃蠟熔化為丸。
和解散(六十九)
白話文:
附子湯(六十五)
製作附子,人參,白茯苓,冬白朮,白芍藥。
徐氏正氣散(六十六)
藿香,草果仁,製半夏,陳橘皮,厚朴,砂仁,炙甘草,生薑,大棗。
不換金正氣散(六十七)
製蒼朮,陳橘皮,炙甘草,厚朴,製半夏,藿香,生薑,大棗。
感應丸(六十八)
廣木香,公丁香,百草霜,肉豆蔻,炮姜,苦杏仁,巴霜。
磨成細末,用融化的黃蠟製成丸劑。
和解散(六十九)
製蒼朮,陳橘皮,炙甘草,厚朴,藁本,桔梗,生薑,大棗
溫膽湯(七十)
雲茯苓,炙甘草,製半夏,陳橘皮,麩炒枳實,淡竹茹
三建湯(七十一)
製附子,制川烏,制天雄,生薑
黑神散(七十二)
黑豆,當歸身,大熟地,蒲黃,白芍,炙甘草,乾薑,肉桂
平胃散(七十三)
製蒼朮,陳橘皮,炙甘草,厚朴,生薑,大棗
白話文:
溫膽湯(七十大方) 製作蒼朮、陳橘皮、炙甘草、厚朴、藁本、桔梗、生薑、大棗
三建湯(七十一大方) 雲茯苓、炙甘草、製半夏、陳橘皮、麩炒枳實、淡竹茹
黑神散(七十二大方) 製附子、制川烏、制天雄、生薑
平胃散(七十三大方) 黑豆、當歸身、大熟地、蒲黃、白芍、炙甘草、乾薑、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