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略十三篇》~ 卷二 (2)
卷二 (2)
1. 類中風第二
鮮首烏(三錢),白蒺藜(三錢),白茯神(三錢),人參(三錢),福橘皮(一錢),製半夏(二錢),白殭蠶(二錢),冬白朮(錢半),炙甘草(五分)
兩進理陽明,和太陰,佐化濕痰,舌強漸和,語言漸展,右肢麻痹亦舒,胸次反覺不暢,清涎上溢,濕痰未化,心火未平,脈仍三五不調,未宜驟補,原方加減。
鮮首烏(五錢),白蒺藜(三錢),白茯神(三錢),福橘皮(一錢),製半夏(二錢),炙甘草(五分),白殭蠶(二錢),霜桑葉(一錢),黑脂麻(五錢)
病原已載前方,服藥以來,舌強漸和,語言漸爽,肢痹已蘇,胸次亦暢,經以心脈系舌本,脾脈連舌本,腎脈循喉嚨,挾舌本,太陰不營,濕痰自生,腎水不生,心火自盛,必得三經平復,水升火降,中土暢和,機竅自展,現在濕土用事,午火司權,暫以桑麻六君加味,崇土養榮,和肝息風,引益腎水。
人參(二兩),雲茯苓(二兩),冬白朮(二兩),炙甘草(五錢),製半夏(兩半),福橘皮(一兩),霜桑葉(兩半),黑脂麻(三兩),黃菊花(五錢)
為末水疊丸,每早晚服三錢。
偏枯於左,口喎於右,舌強言蹇,涎下不禁,脈來甚慢,大筋軟短,小筋弛長,濕熱不攘,中虛痰鬱為患。
人參(二錢),雲茯苓(三錢),冬白朮(二錢),炙甘草(五分),羚羊片(一錢),製半夏(錢半),福橘皮(一錢),淡竹瀝(二錢),生薑汁(一錢)
目盲不可視,足廢不能行,小便或秘癃,或不禁,飲食如故,臟病腑不病,心腎乖違,情志鬱勃,機竅阻塞。昔魏其侯傷意病此,名曰風痱。議劉守真地黃飲子。
大熟地(四錢),製附子(一錢),雲茯苓(錢半),巴戟天(錢半),石菖蒲(五分),遠志肉(一錢),山萸肉(二錢),淡蓯蓉(二錢),五味子(五分),油肉桂(八分),麥門冬(二錢),釵石斛(二錢)
經言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卒然昏憒無知,柔汗,溲便遺失,四肢不收,口噤不語,脈來遲慢,因煩勞太過,擾亂二十五陽,陽氣動變,氣不歸精,精無所倚,精不化氣,神無所依,乃陰陽離決之危候也。勉擬景岳回陽飲,迫斂散亡之氣,未識陽能回否。
大熟地(八錢),人參(三錢),炙甘草(一錢),製附子(三錢),當歸身(三錢),炮姜灰(一錢)
午正進藥,申末汗收,神志漸清,語言漸展,肢體自能徐轉,脈象小駃於遲,惟心煩慮亂,莫能自主,乃陽回陰液未復,進銳退速,危證得安,乃天幸,非人力也。
大熟地(八錢),人參(二錢),炙甘草(五分),製附子(錢半),當歸身(三錢),炮姜灰(五分),云茯神(三錢)
陽回陰液未復,中心憒憒不安,肢體雖和,語言尚蹇,脈象小駃於遲曰緩,經以無陽則陰無以生,連進回陽生陰之品,頗合機宜,安不忘危,善後更宜加意。
白話文:
第一次用藥:用新鮮何首烏、白蒺藜、茯神、人參、橘皮、法半夏、白殭蠶、冬白朮和炙甘草。
這個方子主要在調理陽明經和太陰經,輔助化解濕痰。服用後,患者舌頭僵硬的情況逐漸好轉,說話也比較流暢,右側肢體的麻痹感也減輕了。但是,胸部反而感覺不舒服,口水也變多,這表示濕痰還沒完全化解,心火也還沒平息,脈象仍然不穩定。因此,不宜馬上使用補藥,決定在原方的基礎上進行調整。
第二次用藥:改用新鮮何首烏、白蒺藜、茯神、橘皮、法半夏、炙甘草、白殭蠶、霜桑葉和黑芝麻。
患者的病因已經在之前的記錄中說明。服藥後,舌頭僵硬逐漸緩解,說話也更清晰,肢體麻痹也已恢復,胸悶感也消失。中醫認為,心經的脈絡連著舌根,脾經的脈絡也連著舌根,腎經的脈絡則循著喉嚨,夾著舌根。太陰經功能不足,就會產生濕痰;腎水不足,心火就會旺盛。因此,必須要使三條經脈恢復平衡,讓腎水上升,心火下降,中焦功能通暢和諧,身體的各項機能才會恢復正常。現在濕土的時令當令,午時火氣旺盛,所以暫時採用桑麻六君子的基礎上加味,來加強脾土的功能,滋養身體,調和肝氣,平息風邪,並引導腎水上升。
第三次用藥:人參、雲茯苓、冬白朮、炙甘草、法半夏、橘皮、霜桑葉、黑芝麻和黃菊花磨成粉末,用水調成藥丸,早晚各服用三錢。
患者左側身體偏癱,嘴角歪斜向右,舌頭僵硬,說話困難,口水直流。脈搏非常慢,大筋柔軟而短,小筋鬆弛而長,這是因為濕熱沒有消散,中焦虛弱,痰濕鬱積所導致的。
第四次用藥:用人參、雲茯苓、冬白朮、炙甘草、羚羊片、法半夏、橘皮、淡竹瀝和生薑汁。
患者眼睛失明,無法看見,雙腳癱瘓,不能行走,小便有時排不出,有時又控制不住,但飲食如常。這是因為內臟有病,但腑沒有病,是心腎不協調,情緒抑鬱,導致身體各個機能都阻塞。以前的魏其侯也是因為情緒受傷而得了這種病,稱為「風痱」。考慮使用劉守真的地黃飲子。
第五次用藥:用熟地黃、製附子、雲茯苓、巴戟天、石菖蒲、遠志肉、山茱萸肉、淡蓯蓉、五味子、油肉桂、麥門冬和釵石斛。
中醫說,陽氣就像天地間的疾風。如果突然昏迷不醒,沒有知覺,出虛汗,大小便失禁,四肢不能動彈,牙關緊閉,說不出話,脈搏遲緩,是因為過度勞累,擾亂了體內的二十五陽,導致陽氣變動,氣不能歸於精,精沒有依附,精不能化為氣,神沒有依託,這是陰陽分離的危險徵兆。勉強使用景岳的回陽飲,希望能勉強收斂散失的陽氣,但不知道陽氣是否能夠恢復。
第六次用藥:用熟地黃、人參、炙甘草、製附子、當歸身和炮姜灰。
在中午用藥,到傍晚汗水停止,神智逐漸清醒,說話也漸漸流利,肢體也能慢慢轉動,脈象比之前稍快但仍偏慢。只是患者心煩意亂,無法自主,這是陽氣雖然恢復,但陰液尚未恢復。這種情況很危險,進展快,但退步也快。這次危險的病症能轉危為安,真是上天的眷顧,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
第七次用藥:用熟地黃、人參、炙甘草、製附子、當歸身、炮姜灰和雲茯神。
陽氣雖然恢復,但陰液尚未恢復,患者心中還是感到不安,肢體雖然協調,但說話仍不流利,脈象比之前稍快,但仍然偏慢。中醫認為,沒有陽氣,陰氣就無法產生。所以連續使用恢復陽氣、滋養陰液的藥物,很符合病情,但是要居安思危,在後續的治療中更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