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略十三篇》~ 卷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7)

1. 真中風第一

此子和明知經義中風,乃風淫外入,又惑於河間主火之說,遂以肺金為心火所制,不能平木,木火召風,兩存其說,依違無決。朱丹溪曰:中風大率主血虛有痰。按《內經》以下,皆謂外中風邪,然地有南北之殊,不可一途而論。由今言之,西北二方,亦有真為風所中者,但極少耳。

東南之人,多是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此丹溪主痰立說。蓋不捨經義,又惑於河間、東垣之論,強分南北,曲為之解,遂以東南無中風,以附會河間、東垣之意,豈其然乎。王安道謂劉、李、朱三子,以類中風之病視為中風而立論,故使後人狐疑而不能決。殊不知因於風者,真中風也。

因於火,因於氣,因於濕者,類中風而非中風也。三子所論者,自是因火、因氣、因濕而為暴病暴死之證,與風何相干哉。如《內經》所謂三陰三陽發病,為偏枯痿易,四肢不舉,亦未嘗必因於風而後能也。此安道之論,誠絕類離倫之見。然因於風,不因於風,何所憑哉,並無確證可據,為未盡善也。

劉宗厚在涼州,親見大風起自西北路,死者數人,可為中風暴死之據。王肯堂分六經形證,以小續命湯加減主之,是從風治。又云:血弱不能養筋,故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語,治宜大秦艽湯。此以風藥治無風之證,又云每用諸汁,以收奇功。此又以不治風之藥以治風證,何其錯亂。

張景岳立非風門,(余友左子木曰:張景岳立非風門,而諸風門又有類中之名,夫非風與類中何以分也。若以《內經》並諸賢所論類中之名,當非風門之實,則諸風門所云類中,將何所指耶。若以《內經》並諸賢所論類中之實,當諸風門類中之名,則非風門何所指耶。既以暴脫諸證為非風,則諸風門不必復立類中之名。

既有類中之名,又何以有非風名也。名色既多,混人耳目,貽誤後人,豈容不辨。)論中風曰:單用河間、東垣之意,竟以非風名之。又立諸風門曰:風有真風、類風,不可不辨。引九宮八風、歲露、金匱真言諸篇為真風之據,蓋不敢背經義,而惑於河間、東垣之論,遂自相悖戾如此。

喻嘉言謂陽虛,邪害空竅為本,而風從外入者,必挾身中素有之邪,或火或氣或痰而為標耶。此亦不捨經義,又從三子,語涉兩歧,混而莫辨。夫自河間一誤,遂致後世依違莫定。然則,何以辨之。曰:同一擊僕偏枯,神昏不語等證,有邪證邪脈可據者。真中風也。無邪證邪脈可據者,陰虧火盛,陽虛暴脫等證,即類中風也。

河間以前所論者真中風也。河間以後所論者,類中風作為真中風,反以真中風為無風之證也。所謂邪證者,前列經義,言之已悉,更以苔厚溲渾為主,其苔或白或黃,或灰或黑,或滑或澀,甚則苔黑起刺,或干赤起刺,其溲或白或黃,或赤或紫,皆渾濁不清,其他如頭疼身痛,憎寒發熱,神煩不寐等證,與傷寒伏邪門同證者皆是也。所謂邪脈者,其脈不必深求,但見軟數虛弦不靜者是也。

白話文:

這個人既明白中風是風邪從外侵入的道理,又被河間學派主張「火」的說法迷惑,於是認為是肺金被心火抑制,無法平息肝木,肝木生火又招來風邪,兩種說法都認同,結果無法做出決定。朱丹溪說:「中風大多是血虛有痰造成的。」根據《內經》等典籍,都認為是外感風邪導致中風,但各地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就現在來說,西北地區確實有真正被風邪侵襲而中風的人,但非常少。

東南地區的人,大多是因為濕土產生痰,痰產生熱,熱又產生風。這是丹溪主張痰邪致病的說法。他既沒有違背經典的道理,又被河間、東垣的理論迷惑,硬要區分南北差異,牽強附會地解釋,於是說東南地區沒有中風,以此來迎合河間、東垣的觀點,這難道是對的嗎?王安道認為劉完素、李杲、朱丹溪三個人,把類似中風的疾病當作中風來論述,導致後人疑惑不決。殊不知,因風邪而發病的,才是真正的中風。

因火、因氣、因濕而發病的,是類似中風而不是真正的中風。這三個人所說的,其實是因為火、氣、濕引起的突然發病、突然死亡的病症,與風邪沒有關係。《內經》所說的三陰三陽經脈發病,導致半身不遂、肢體痿弱、四肢不能動彈,也不一定是風邪引起的。王安道的觀點,實在是太離譜了。但是,是風邪引起的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憑什麼判斷?並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他的說法並不完善。

劉宗厚在涼州親眼看到大風從西北方刮來,導致數人死亡,可以作為中風猝死的證據。王肯堂把中風分為六經證型,用小續命湯加減治療,這是從風邪的角度治療。他又說:「血虛不能滋養筋脈,所以手腳不能活動,舌頭僵硬不能說話,應該用大秦艽湯治療。」這是用治療風邪的藥物來治療沒有風邪的病症。他又說經常使用各種汁液,來取得神奇的療效。這又是用不治療風邪的藥物來治療風邪的病症,真是太混亂了。

張景岳設立「非風門」,(我的朋友左子木說:張景岳設立了「非風門」,但各個「風門」中又有「類中」的說法,那麼「非風」與「類中」如何區分?如果根據《內經》和各家學說中「類中」的含義,應該是「非風門」的實質,那麼各個「風門」中說的「類中」又是指什麼?如果根據《內經》和各家學說中「類中」的實質,應該是各個「風門」中說的「類中」的含義,那麼「非風門」又是指什麼?既然把突然脫證等證狀歸為「非風」,那麼各個「風門」就不必再設立「類中」這個名稱。

既然有「類中」這個名稱,又為什麼要有「非風」這個名稱?名目繁多,混淆視聽,誤導後人,實在不能不辨明。)他論述中風時說:只是採用河間、東垣的觀點,竟然把它命名為「非風」。又設立各個「風門」說:風邪有真風和類風,不能不辨別。他引用《九宮八風》、《歲露》、《金匱真言》等篇章作為真風的依據,是不敢違背經典的含義,但又被河間、東垣的理論迷惑,所以才會這樣自相矛盾。

喻嘉言認為陽氣虛弱,邪氣侵入空竅是根本,而風邪從外侵入,必定挾帶身體內在的邪氣,可能是火、氣、痰等。這也是既不違背經典的含義,又跟隨三子的觀點,說法模稜兩可,令人難以辨明。自從河間的觀點錯誤後,就導致後世的人們無法確定。那麼,應該如何辨別呢?回答說:同樣是突然跌倒、半身不遂、神志不清、不能說話等症狀,如果能找到邪氣的證候和脈象,就是真正的中風。如果找不到邪氣的證候和脈象,而是陰虛火旺、陽虛暴脫等證狀,那就是類似中風。

河間以前的醫家所論述的是真正的中風。河間以後的醫家所論述的,是把類似中風當作真正的中風,反而把真正的中風當作沒有風邪的病症。所謂的邪氣證候,前面已經列出經典的含義,總結來說就是以舌苔厚膩、小便渾濁為主。舌苔可能是白色、黃色、灰色或黑色,也可能是滑膩或乾澀,嚴重的時候舌苔發黑有刺,或乾燥發紅有刺;小便可能是白色、黃色、紅色或紫色,都是渾濁不清。其他像頭痛、身體疼痛、怕冷發熱、心煩失眠等症狀,與傷寒伏邪的症狀相同,都屬於邪氣的證候。所謂的邪氣脈象,不用過於深究,只要看到脈象軟弱、細數、虛弦、不平靜,就是邪氣的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