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症會心錄》~ 婦人雜症 (6)
婦人雜症 (6)
1. 產後發熱
凡喘症虛多實少。況屬產後。而喘忽發。虛耶實耶。庸工何不察也。
人參生化湯
人參(三錢),當歸(五錢),川芎(二錢),炮姜(一錢),甘草(五分炙),桃仁(十粒去皮尖)
水二鍾。加酒少許。煎一鍾溫服。
金水六君煎
熟地(三五錢),當歸(二錢),茯苓(二錢),半夏(三錢),陳皮(一錢五分),甘草(一錢炙)
水二鍾。姜五七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白話文:
所有呼吸急促的症狀,通常是虛弱的情況多,實證的情況少。更何況是產後,突然出現呼吸急促,是虛還是實,那些庸醫怎麼都不去仔細分辨呢?
人參生化湯
人參(三錢)、當歸(五錢)、川芎(二錢)、炮薑(一錢)、炙甘草(五分)、桃仁(十粒去皮尖)
用水兩碗,加入少許酒,煎煮成一碗,溫熱服用。
金水六君煎
熟地(三到五錢)、當歸(二錢)、茯苓(二錢)、半夏(三錢)、陳皮(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五到七片,煎煮至剩八分,於飯後溫熱服用。
2. 產後腹痛
大凡腹痛者。皆責在脾土。而產後耗脾中之血。非大補脾元。難以生陰液。而定痛者也。第痛有虛實寒熱瘀血之不同。而用藥迥別。苟非察脈辨症。細心體會。未有不殺人於反掌間者矣。夫痛之生也。喜按為虛。拒按為實。喜熱飲為寒。喜冷飲為熱。而瘀血之痛。則按之為更甚。
勿以通則不痛之說。遂謂產後逐瘀為第一義也。蓋脾主血而生血。養胎既虛在先。胎下復虛在後。脾元不運。痛而面赤。口渴潮熱。大便秘。按之稍定。脈細數等症。無非陰虧而火動。治宜芍藥甘草湯。加丹參沙參熟地當歸之屬投之。自然陰血生而虛火靜。營衛調而痛亦止矣。
若脾臟虛寒。氣不運行。痛而面青。曰手足冷。冷汗出。大便泄。按之稍定。脈細遲等症。無非陽虛而火衰。治宜六君合生化湯。加桂附投之。自然元陽回而真氣復。營衛調而痛亦止矣。倘瘀血內蓄。積塊未消。傷在衝任。臍之上下。乃二脈所由之道。瘀血塞而不行。衝任虛而受困。
按之疼痛。雖實也。而實中挾虛耳。治宜生化湯除瘀生新。俾瘀從舊路下走。腹痛亦可止。若一味逐瘀。而不顧元氣。將見攻愈急。而痛愈甚。正愈虧而瘀愈阻。瘀愈阻而藥愈亂。變症百出。豈能保全乎。臨症者。宜視其人平素體氣壯實。用生化湯加延胡丹參。莫不應手取效。
視其人平素體虛。用生化湯加人參桂附。氣壯易動。此萬舉萬當之法也。又有小腹有塊作痛。名曰兒枕。宜補中逐瘀可也。舊血須當消化。新血亦當生養。如專主攻舊。新亦不寧矣。張景岳云。子宮蓄子既久。忽爾相離。血海陡虛。所以作痛。胞門受傷。必致壅腫。所以亦若有塊而實非真塊。
腫既未消。是以亦頗拒按。但宜安養其臟。不久即愈。景岳之說。深合病情。可見少腹之痛。與臍上之痛。部位雖不同。而瘀血為害。則一也。補中之消。消中之補。並行不悖。斯為醫中之良手矣。設無血塊。但小腹作痛。按之少止。此屬血海空虛。生化湯加熟地肉桂。取效亦甚速也。
內經曰。腹為陰。陰中之陰脾也。治腹痛者。其可不知溫養脾土而生陰血耶。
產後腹痛主溫養脾土而生陰血。非泛論腹痛。真產後腹痛之論也。
十全大補湯(見盜汗門)
參歸生化湯(見產後喘門)
四物湯
熟地(三錢),當歸(三錢),白芍(二錢炒),川芎(一錢)
水煎服。
六君子湯(見中風門)
補中益氣湯(見暑症門)
八味地黃湯(見審虛實門)
芍藥甘草湯
白芍(五錢炒),甘草(一錢)
水一鍾。煎八分服。
定痛散,治產後惡血不止。腹中作痛。
當歸(四錢),白芍(三錢炒),肉桂(五錢)
加姜五片。水煎服。
白話文:
[產後腹痛]
大體來說,腹痛的問題,主要出在脾的功能。產後會消耗脾中的血液,如果不大力補充脾的功能,就很難產生陰液來止痛。然而,腹痛有虛、實、寒、熱、瘀血等不同原因,用藥的方法也截然不同。如果不是透過脈象和症狀來仔細判斷,很輕易就可能導致致命的後果。腹痛的產生,如果按壓會感到舒服是虛證,如果抗拒按壓則是實證。喜歡熱飲是寒證,喜歡冷飲是熱證。而瘀血引起的疼痛,按壓反而會更嚴重。
不能單純因為「通則不痛」的說法,就認為產後排除瘀血是最首要的步驟。因為脾主血而且生成血液,懷孕時已經讓脾虛弱,分娩後更是如此。脾功能不佳,會出現臉紅、口渴、潮熱、大便乾結、按壓會稍微舒緩、脈細數等症狀,這都是陰虛而火旺的表現。治療應該使用芍藥甘草湯,再加入丹參、沙參、熟地、當歸等藥物,這樣可以讓陰血生成,虛火平息,營衛調和,疼痛也會停止。
如果脾臟虛寒,氣運行不順,會出現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冷汗、大便瀉肚、按壓會稍微舒緩、脈細遲等症狀,這都是陽虛而火衰的表現。治療應該使用六君子湯和生化湯,再加入肉桂、附子,這樣可以讓元陽恢復,真氣充盈,營衛調和,疼痛也會停止。
如果是瘀血積聚,尚未消除,影響到衝脈和任脈,這些脈絡位於肚臍周圍。瘀血堵塞,衝脈和任脈虛弱,按壓會感到疼痛,雖然屬於實證,但實際上實中夾虛。治療應該使用生化湯來排除瘀血、生成新血,讓瘀血通過正常的途徑排出,腹痛也可以得到緩解。如果只是一味地排除瘀血,而不顧及元氣,可能會出現攻伐越急,疼痛越嚴重,正氣越損耗,瘀血越阻塞,瘀血越阻塞,藥物越混亂,各種併發症層出不窮,如何能夠保全生命呢?在臨牀上,對於體質強壯的人,使用生化湯加上延胡、丹參,通常都能迅速見效。對於體質虛弱的人,使用生化湯加上人參、肉桂、附子,氣力壯大容易行動,這是萬無一失的方法。如果小腹有硬塊並感到疼痛,被稱為「兒枕痛」,應該補中逐瘀。舊血必須消化,新血也要生成,如果只是專注於排除舊血,新血也不會安定。張景嶽說,子宮長期孕育孩子,突然分離,血海突然虛弱,因此會感到疼痛。胞門受傷,必然會引起腫脹,所以感覺像是有硬塊,但實際上並不是真的硬塊。腫脹未消,所以按壓會感到疼痛。但只要好好安撫臟腑,不久就會好轉。張景嶽的說法,非常符合病情。可以看出,小腹的疼痛和肚臍上方的疼痛,雖然部位不同,但瘀血的危害是一樣的。補中之消,消中之補,兩者可以同時進行,這是醫生中的高手才能做到的。如果沒有硬塊,只有小腹疼痛,按壓會稍微緩解,這屬於血海空虛,使用生化湯加上熟地、肉桂,效果也很迅速。
根據《內經》所述,腹部屬陰,其中脾是陰中之陰。治療腹痛,怎能不知道要溫養脾土,生成陰血呢?
產後腹痛的治療重點是溫養脾土,生成陰血,這不是泛泛地談論腹痛,而是真正適用於產後腹痛的理論。
以下是相關的處方:
- 十全大補湯(見盜汗門)
- 參歸生化湯(見產後喘門)
- 四物湯:熟地三錢,當歸三錢,白芍二錢(炒),川芎一錢。用水煎煮服用。
- 六君子湯(見中風門)
- 補中益氣湯(見暑症門)
- 八味地黃湯(見審虛實門)
- 芍藥甘草湯:白芍五錢(炒),甘草一錢。用水一鍾煎煮至八分,服用。
- 定痛散:治產後惡血不止,腹中作痛。當歸四錢,白芍三錢(炒),肉桂五錢。加入五片薑,用水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