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蘊谷

《雜症會心錄》~ 卷下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5)

1. 鼻淵

嘗觀古人謂鼻淵一症。乃寒凝腦戶。太陽濕熱為病。皆治標而不求其本。攻邪而反耗其元。於經旨迥乎不合。其說可足信歟。內經曰。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明明屬之內傷。與外感全無關涉。何醫家辛夷蒼耳防芷雜投。致輕者重。而重者危。無非泥古書不化。而虛實莫辨。

夭枉人命。是可悲也。夫腦屬神臟。藏精髓而居高位。鼻為肺竅。司呼吸而聞香臭。清陽由此而升。濁陰無由而上。是為平人。而要非論膽熱及於腦。腦熱及於鼻者也。蓋少陽生髮之氣。全賴腎水為之滋養。腎水虛則膽中之火無制。而上逆於腦。腦熱蒸蒸氣化。濁涕走空竅而出於鼻。

臭濁不堪。聞涕愈下。則液愈耗。液愈耗則陰愈虧。斯時也。頭為之苦傾矣。喉為之作咳矣。身為之潮熱矣。食飲為之減少矣。而醫猶謂之曰風未散也。表藥不可缺。寒未退也。辛味不可除。曾不知辛散傷元。有升無降。有陽無陰。腎肝虛於下。而肺氣虛於上。雖有盧扁。其奈之何哉。

雖然。膽之火。胡為而入腦也。經謂其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曲折布於腦後。脈絡貫通。易於感召。惟其虛也。則灼腦炙髓。陰液下漏。治法宜戒怒以養陽。絕欲以養陰。藥進補水保肺。而藿香牛腦。尤為必用之藥。俾水壯火熄。木榮金肅。膽汁充滿。而生之氣流行。

火自安其位矣。倘脾胃漸虧。陽分漸弱。壯水之法。又宜變通。或脾腎雙補。或陰陽兩救。庶幾於病有濟。而不致錯誤也。且腦為諸陽之會。髓為至精之物。鼻屬金氣之路。治腦也補在髓。治鼻也清在金。腦滿可以生水而制火。金空可以化液而制木。而春升少陽之氣。與厥陰相為表裡。

上屬於腦。如此則內經謂膽熱所關。義亦明矣。馮氏有言。鼻淵乃風熱灼腦而液下滲。或黃或白。或帶血如膿狀。此腎虛之症也。斯言極中病情。第此風非外入之風。乃肝膽火勝而熱極風生也。若寒凝腦戶。濕熱為病。較馮氏之說。不啻霄壤之隔。治鼻淵者。其可不知清竅無壅。

陽開陰合之理。而深玩味也哉。

治以腎為主。暢所欲言。可補前人之未備。

益氣湯,治鼻病過於解散。其治流清涕者。繼成濁涕。漸而腥穢黃赤間雜。皆由滲開腦戶。日積月累而致尫羸。用此湯治之。

黃耆(一錢五分蜜水炒),人參(一錢),白朮(一錢炒),當歸(一錢),麥冬(一錢),炙甘草(五分),藿香(一錢),五味子(十粒)

虛寒少入細辛。內熱監以山梔。加薑棗。水煎服。

補腦丸,治鼻淵久不愈者。神效。此上病下取。高者抑之之治也。

人參(一兩),麥冬(二兩去心),茯苓(一兩五錢人乳拌蒸),熟地(二兩),萸肉(一兩蒸),黃耆(二兩蜜灸),枸杞子(二兩酒蒸),菟絲子(二兩酒蒸),鹿茸(一兩五錢酥炙),五味子(一兩蜜水拌焙),牛腦(一具蒸熟搗入)

白話文:

標題:[鼻炎]

內容:曾經觀察古人對鼻炎這一病症的說法,他們認爲這是由於寒冷凝固在腦部,太陽溼熱導致疾病。但這些都只是治標不治本,攻擊邪氣反而消耗了元氣,這與經文的含義完全不符,這種說法可信嗎?

《內經》說,膽移熱於腦,則會引發鼻炎,這明顯是屬於內傷,與外感無關。爲何醫生們卻盲目地使用辛夷、蒼耳、防芷等藥物,導致輕微的病情加重,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這無非是因爲過於依賴古書,無法分辨虛實。

奪人性命,真是令人悲哀。腦是神髒,儲存精髓並位於高位,鼻子是肺的竅口,負責呼吸並能聞到香臭。清陽由此上升,濁陰無法上行,這就是正常人的狀態,而並非討論膽熱影響腦,腦熱影響鼻的情況。少陽生髮的氣全靠腎水滋養,腎水虛則膽火無制,上逆至腦,腦熱蒸騰,氣化後,濁涕從鼻孔流出。

臭濁難聞,鼻涕越流越多,體液消耗越大,體液消耗越大,陰液虧損越大。此時,頭部感到沉重,喉嚨開始咳嗽,身體出現潮熱,飲食減少,而醫生卻說風未散,表藥不可少,寒未退,辛味不能除,卻不知道辛散傷元,只有升沒有降,只有陽沒有陰,腎肝在下虛,肺氣在上虛,即使有醫術高超的醫生,又如何呢?

然而,膽火爲什麼進入腦部?經文說,其脈起於眼睛的銳角,上至頭角,下至耳後,曲折分佈於腦後,脈絡相通,容易感應。只有當它虛時,纔會灼燒腦髓,陰液下漏。治療方法應是戒怒養陽,絕欲養陰,用藥補腎保肺,而藿香和牛腦尤其必要。讓腎水壯盛,膽火熄滅,肝木茂盛,肺金肅靜,膽汁充滿,生命之氣流通。

火自然安於其位。如果脾胃逐漸虧損,陽分逐漸減弱,補腎水的方法,又應該變通。或脾腎雙補,或陰陽兩救,這樣對疾病有所幫助,不至於誤診。而且,腦是諸陽之會,髓是至精之物,鼻屬金氣之路,治療腦部,補在髓,治療鼻子,清在金。腦滿可以生水制火,金空可以化液制木。而春升少陽之氣,與厥陰相爲表裏,上屬於腦。這樣,《內經》說膽熱相關,意義也就明確了。

馮氏說,鼻炎是由風熱灼腦,液體下滲,或黃或白,或帶血如膿狀,這是腎虛的症狀。這話很符合病情。但這風不是外界的風,而是肝膽火旺,熱極生風。如果寒凝腦戶,溼熱爲病,比馮氏的說法,相差甚遠。治療鼻炎的人,怎能不知道清竅無壅,陽開陰合的道理,而深入理解呢?

治療以腎爲主,暢所欲言,可以補充前人未盡之處。

益氣湯,治療鼻病過度解散,治療流清涕者,之後變成濁涕,逐漸變得腥臭,黃赤雜色,都是由於腦戶滲開,日積月累而導致虛弱。用此湯治療。

黃芪(一錢五分蜜水炒),人參(一錢),白朮(一錢炒),當歸(一錢),麥冬(一錢),炙甘草(五分),藿香(一錢),五味子(十粒)

虛寒少入細辛,內熱監以山梔,加姜棗,水煎服。

補腦丸,治療鼻炎久不愈者,神效。這是上病下取,高者抑之的治療方法。

人參(一兩),麥冬(二兩去心),茯苓(一兩五錢人乳拌蒸),熟地(二兩),萸肉(一兩蒸),黃芪(二兩蜜灸),枸杞子(二兩酒蒸),菟絲子(二兩酒蒸),鹿茸(一兩五錢酥炙),五味子(一兩蜜水拌焙),牛腦(一具蒸熟搗入)

以上爲末,蜜丸,桐子大,每次服用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