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蘊谷

《雜症會心錄》~ 卷下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3)

1. 瘡閉

三因方有厚朴(五錢),上咀片。每服一兩。水煎。

按此手足太陰陽明經也。五積散世俗用之。故收入。蓋欲燥脾胃勝濕和氣。為治瘡之要劑。然臨症而不通變。恐不合宜也。

五皮飲

橘紅,桑白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

上各一錢。水煎服。

五苓散,治下部濕熱瘡毒。小便赤少。

澤瀉(二兩五錢),豬苓(一兩五錢去皮),肉桂(七錢五分),白朮,赤茯苓(各一兩五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熱湯下。

除濕湯,治寒濕所傷。身體重著。腰腳痠痛。大便溏泄。小便或澀或利。

半夏曲(炒),厚朴(薑製),蒼朮(米泔水制各二兩),藿香葉,陳皮(去白),白茯苓(去皮各一兩),甘草(七錢炙),白朮(生用一兩)

上咀片。每服四錢。水一杯。姜七片。棗二枚。煎七分。食前服。

白話文:

瘡閉

《三因方》裡提到用厚朴(五錢),切成片狀。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煮。

這個方子主要針對手足太陰、陽明經的問題。市面上常用五積散,所以這裡也收錄進來。五積散主要目的是要乾燥脾胃、去除濕氣、調和氣機,是治療瘡瘍的重要藥方。但是臨床使用時如果不靈活變通,恐怕不見得合適。

五皮飲

橘紅、桑白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各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五苓散,治療下身濕熱引起的瘡毒,小便量少且顏色紅赤。

澤瀉(二兩五錢)、豬苓(一兩五錢,去皮)、肉桂(七錢五分)、白朮、赤茯苓(各一兩五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熱水送服。

除濕湯,治療因寒濕侵襲導致的身體沉重、腰腿痠痛、大便稀溏、小便時而澀滯時而通暢等症狀。

半夏曲(炒過)、厚朴(用薑汁製過)、蒼朮(用米泔水製過,各二兩)、藿香葉、陳皮(去白)、白茯苓(去皮,各一兩)、甘草(七錢,炙過)、白朮(生用,一兩)。將這些藥材切成片狀。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杯,加生薑七片、紅棗二枚,煎煮至剩七分時,在飯前服用。